為紀念王學仲先生誕辰九十周年而出版的這本文集,是在王學仲未曾面世的海量手稿、圖片、文獻的基礎上,結合黽學研究的發展脈絡,以黽翁自述、學界評述、親友懷思、口述實錄、悼念紀實及王學仲年表為主旨編校而成的。讀者可以通過《嘯傲江山一黽翁:王學仲紀念文集(下編)》中客觀記載的黽翁言行和諸家論調,身臨其境地領受黽翁風范,感悟黽翁從藝之道。
孫列,表字法雨,剮號齊生,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國畫系,獲學士學位;研究生畢業于天津大學王學仲藝術研究所,獲美術學碩士學位,留校任教并擔任北洋美術館館長,F任國際日中友好藝術協會理事、山東傳統美術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天津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書法家協會會員、黽學書院副秘書長、天津大學王學仲藝術研究所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親友懷思
追憶恩師王學仲先生
藝術是在孤寂中釀成的——懷念黽翁王學仲先生
高才不仕寫我懷抱
積聚零珠聽玉聲——懷念王學仲先生
黽翁何在黽子鼎存——深切懷念卓越鄉賢王學仲
從“己出樓”到“黽園”
感受王學仲先生的骨格
沉痛悼念恩師王學仲先生
王學仲先生與我的父親慕凌飛
永遠的黽翁
我與王學仲大師的幾次交往
黽翁瑣憶
痛悼王學仲
王學仲掃描
活在人們心中的書畫泰斗
立志高遠自成黽學
書法家王學仲給我的信
我和王學仲先生
在天津,有個老翁叫黽子
嘯傲江山一黽翁
一份《弟子錄》師生數段情
學生印拙作老師細點評——小記王學仲老師在《諸彪畫集》的批語
五藝奇才猶再生——悼念王學仲先生
恭送黽園主人懷念王學仲先生
我的老師王學仲先生
懷念恩師王學仲先生
緬懷王學仲大師呼喚藝術巨人
永遠的懷念——紀念王學仲先生逝世一周年
非凡之天賦圣潔之心懷——懷念我們的慈父王學仲
祭奠恩師王學仲
王學仲先生二三事
怒放的生命——紀念我的姑父王學仲先生
杪冬時節懷黽翁
哀黽園——悼恩師黽翁王學仲先生
懷念親家翁王學仲
王學仲教授二三事
千年書圣故居尊——懷念王學仲大師關心指導建設臨沂王羲之故居的二三事
黽勉鞠瘁藝傳千古——懷念王學仲先生
“人愛熱鬧,我愛枯燥”——近訪王學仲先生
緬懷恩師傳承黽學
依然狂伯顛倒生
師范高德如沐甘露
《嘯傲江山王學仲書畫集》序
王學仲與孫本長
追憶恩師王學仲先生
“研討會”掠影
我與王學仲先生的書信緣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我與王學仲先生的一次長處
相從貴相識——記徐悲鴻與王學仲的師生緣
王學仲,中國書法的一面大旗
翰墨東瀛
緬懷恩師——黽翁王學仲
黽勉從事成大家
日日夢鄉關,荊河繞廓灣——王學仲先生的荊河情結
小記王學仲先生
王學仲曾關注“安樂死”
立德立功立言——懷念王學仲先生
陳禮堂與王學仲的友情
王學仲先生逝世百天祭奠
長毋相忘
懷念王學仲老師
懷黽翁
從黽園到黽學:我認識的王學仲先生
無名山接筑波郡黽學弘揚仰后昆——懷念王學仲先生
口述實錄
王學仲:黽勉求之——張公者對話王學仲
就書法學派、流派問題答《書法家》編輯部問
黽兮所之靜水流深——當代國學大師、著名書畫家王學仲訪談錄
當代中國書法高等教育系列訪談——對天津大學王學仲教授的訪問
所謂丹青所謂人生
“黽學”丹青——王學仲訪談
“黽學學派”創始人——訪著名書畫家王學仲
何家英在王學仲藝術座談會上的發言
霍春陽藝評節選
曹德兆在王學仲藝術研討會上的講話
王書平在王學仲藝術研討會上的講話
如何面對王老的藝術體系——對新聞媒體界朋友的一席話
何延拮在王學仲逝世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節選
寇士愷在王學仲書畫展研討會上的講話
商移山在王學仲書畫展新聞發布會上的講話
張頎在王學仲先生逝世百日紀念會上的發言
王振德在黽翁追思會上的發言
趙士英在黽翁藝術座談會上的講話
張憲依在王學仲先生追思會上的講話
賈福軍在懷念“黽翁”座談會上的講話
悼念紀實
【訃告】沉痛悼念王學仲先生
王學仲生平
唁電唁函
悼詩挽聯
悼念紀實
紀念活動
后記
查看全部↓
《嘯傲江山一黽翁:王學仲紀念文集(下編)》:
自從2013年10月11日從當天的《光明日報》上,讀到著名書畫家、尊敬的鄉賢王學仲仙逝的追記文章,迄今半年來時常懷念王老,也多次想(更應該做)撰寫懷念王老的文章,但終因雜務纏繞、心難平靜,擱置至今,常有愧疚不安、負債之感。記得2014年春節臨近時,便照例規劃看望離退休的長者、鄉賢。自然想到了王老,也自然一陣悵然:歲月無情,黽翁何在?!
“三怪”王學仲為引
“黽翁”是學仲老贈我大作的署名謙稱!包w”,源自《詩經》“黽勉鞠瘁,不敢告勞”句,是王老一生遵循踐行的信條。正是他的勤黽、赤誠、敬業、精業,不辭辛勞、鞠躬盡瘁,才創建了承古拓今、獨成一家、成就卓然、聞名遐邇、價值無限的“黽學”。對于“黽學”的豐富和無價,是在與學仲老較長時間的交往并虛心向其學習的過程中逐步認識的。
認識王老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出自對他高尚品格、淵博學識、精湛藝術、卓越成就的欽佩,撰寫了篇報告文學《“三怪”王學仲》!豆饷魅請蟆1992年4月25日副刊以四分之三的版面并作頭題予以發表,第一次較全面地展示了他奇倔的風骨和非凡的藝術。因此反響較為熱烈。王老當時在電話中就有些激動,說“這是我出道以來半個多世紀吧,在中央報刊發表寫我篇幅最長的文章……”當問及他是否滿意時,他迅即回答:“豈止滿意?高興!佩服!寫得好!”我深知這是王老對后學的鼓勵。不是本人寫得好,而是王老做得好!一篇萬余字的報告文學,對王老豐富的閱歷、博大的情懷和宏偉的建樹,僅只是九牛一毛、掛一漏萬,聊以慰藉的是得到了王老這位大家的認可和滿意。我素來認為:本人所敬重的長者給予的信賴和滿意,是最高的獎賞。王老也不例外。沒過幾天,王老又電話告我,近期接到祝賀稱贊的電話很多,上午收到大科學家錢學森的來信,他說:“看了《光明日報》上賀茂之同志寫的《”三怪“王學仲》,很受教育,也很為感動,十分傾慕您的藝術作品,想求您幅大作。文章上說‘夜泊潤筆只要紙,不然咄咄便書空’,可我連紙也沒有。 蓖趵险f到這里哈哈大笑:“你看這影響多好!都驚動大科學家了!我馬上給他寄幅作品去……”沒想到不長時間,王老還親自給我送來了他的書法、繪畫大作。自此也開始了推心置腹、無話不談、共信互助的親密交往。
登堂求教入室
1992年11月26日,在人民大會堂召開了“王學仲藝術國際研討會”。我有幸應王老的弟子段錦等相邀參與了零星會務,并作為原國務院副總理、國防部長張愛萍老將軍的隨從參加了研討會開幕式。中外友人,群賢畢至,盛贊王老,受益彌深!锻鯇W仲藝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還輯入了拙作《“三怪”王學仲》。在收到該文集的同時,還收到了王老及其友人、該文集主編劉宗武的共同署名來信:“……自京華別后,寒暑易節,倏忽一載,令人不勝思念。每當憶及先生熱心參與研討會,給予支持和鼓勵,學仲衷心感篆,終生銘刻!毙胖羞告知:“五月初,學仲突罹中風,幸救治及時,未遺大患,然已過古稀,康復如初,殊非易之。”不勝震驚,遂電話問及段錦,方知王老尚未痊愈,殃及腿腳,行走不便,但王老仍筆耕不輟,夙夜在公,為其畫展作準備。同時在創作一部長篇小說。在深為感動的同時,欽敬又增添幾分。這年正月初四,特去天津給他拜年。他特別高興,予以盛情接待,并十分知心地告訴我:正把多年來的藝術實踐總結一下,創造一個獨立的學派.即“黽學”,黽學就是勤黽的學問。他說,一個人在一個領域里有所成就并非難事,能推動這個領域的發展才有價值。我不禁想到國學大師陳寅恪的一段名言:“自昔大師巨子,其關系于民族盛衰、學術興廢者,不僅在能承續先哲將墜之業,為其托命之人,而尤在能開拓學術之區宇,補前修所未逮,故其著作可以轉移一時之風氣,而示來者以軌則也。”
王老該是名副其實的大師。他在詩詞、書法、繪畫、作文等諸多方面,不僅成就斐然,而且均有自己獨特的理論,形成了思、理交融,理、行統一,情、理并茂,相映生輝的絕美景象和理論體系,“開拓學術之區宇……轉移一時之風氣,而示來者以軌則”。如“生遇人民紀,凱歌唱未休。靈魂若有在,死去亦高謳”,是佳詩又是佳理;“都姓俗時我姓雅,畫書妙者少逢迎。天心不負人心苦,孤詣崛奇有大成”,既是書法之詩更是書法之道;“我畫即我姓,我寫即所愛。牙慧不欲拾,憑人說好壞。酌古也量今,會中復融外……”,是畫、文之志,亦是畫、文之法,更有他詩、書、畫、文的專題理論,加之他宏觀性、戰略性極強的文藝思想,構成一家“黽學學派”是水到渠成、順理成章、理所當然而又毋庸置疑的。當時不禁為這位鄉賢而驕傲,同時自身也感到幾分自豪和榮光。自此,也就特別注意王老的“黽學”體系了。
……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