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講述的是時下火熱的“勵志橙”主人公褚時健的人生故事,將他由煙界大王到成功經營勵志褚橙的傳奇一生記錄下來,并由此分享他獨特的做事技巧、企業管理智慧、人生哲學等。本書內容集中分為:成長哲學、做事哲學、機會哲學、戰略哲學、管理哲學、經營哲學、用人哲學、競爭哲學、領導哲學、反彈哲學、堅持哲學和生活哲學十二章,讀者可以從褚時健一個一個的故事中得到啟發、學會在迷茫中堅持理想,在生活中執著前行。
本書從褚時健入手,將他傳奇的一生記錄下來,并分析其獨特的做事技巧、領導風格、企業管理智慧等。
本書或許不能給讀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直觀上的改變,但它能讓讀者從故事中得到啟發、提醒和忠告,讓讀者能在迷茫中堅持理想,在生活中執著前行,活在當下,做自己
互聯網時代的變化日新月異,新鮮事物每天都給人滿懷期待的欣喜。
每個人都在整裝待發,對未來許下各種愿望。也許你想有份好工作、住套好房子、有個好對象,抑或你只想賺很多錢……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
在這個偶像、導師泛濫的年代,許多人掛在嘴邊的那一句話就是“我一定要努力奮斗,希望以后能成為某某人”。為什么一定要成為某某人,而不是成為你自己呢?不管你的愿望是大是小,只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去實現它,你就是成功的。李開復在書中說,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你有沒有足夠的勇氣和毅力去成為那個最好的自己?能決定你人生的是你自己,而不是任何一個別人。
我們每一個人的一生都是有限的,但我們可以活出無限的寬度和深度。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莫過于做最想成為的那個自己了。
說到這里,肯定有讀者會納悶,你不是說要做自己,為什么還要用褚時健來做我們的榜樣呢?榜樣不是偶像,不是導師,他們身上的一些精神,乃至人生哲學都能成為我們提升自己的指明燈。
本書的意義也在于此。
筆者選取褚時健這樣一位企業家作為榜樣,是因為他身份的特殊性。他是原紅塔集團董事長,昔日赫赫有名的“滇南煙王”,是中國最具爭議的財經人物之一。他那將近一個世紀的經歷也可算得上是跌宕起伏。
從1979年接手玉溪卷煙廠起,褚時健用17年的時間將玉溪卷煙廠這一個地區性的中型卷煙廠締造成亞洲第一、世界排名第五的大型煙草集團企業——紅塔集團,累計實現的利稅高達991億元,加上紅塔山的品牌價值400多億元,他為國家貢獻的利稅至少在1400億元以上。
1999年1月,這樣一個舉世矚目的人物卻因經濟問題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女兒自殺,妻子身陷囹圄,兒子遠居海外,原本幸福美滿的一家落得個妻離子散。不過,這并不是褚時健人生的終點——2001年,73歲的褚時健保外就醫,與妻子承包荒山種起了橙子。
如今,褚橙已經成為一個知名品牌,褚時健本人也從茫茫哀牢山走出來,再一次進入公眾的視野。十余年過去,昔日的“煙王”變“橙王”:他種的橙子被稱為“褚橙”,年產萬余噸,利潤超過6000萬元……現年88歲高齡的他攀登上了另一座高峰,再次成為億萬富翁。
褚時健的經歷,讓許多企業家為之贊嘆。王石說:“我有很多粉絲,但我是褚時健的粉絲……褚廠長身上集中體現了中國企業家的一種精神,是一種在前進中遇到困難,并從困難中重新站起來的精神。”
柳傳志說:“老先生從年輕時起,造酒、制糖、產煙、種橙,做一件成一件,已是奇而又奇。但讓我深深感到敬佩的更是他80歲的高齡,在近乎家破人亡之后,又創下奇跡。我見他時,他表情之中、話語之間,坦坦蕩蕩,只研究做好下面的事,過好后面的日子。”
王健林說:“我吃過他的橙子,這么大年齡才開始創業,做得這么好,確實給我們這些人非常大的激勵。”
馮侖說:“一個人跌倒再爬起來并不難,難的是從至高處落到最低谷,還能走得更遠,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在褚老身上,似乎有一種‘超能量’,這種能量,來自他做人、作事的高標準與嚴要求。也正是這種超能量,使他站得更高、走得更遠。”
……正因為如此,作家先燕云稱褚時健為“影響企業家的企業家”。一個偉大的企業家,他不僅僅擁有巨額的財富,還必須有靈魂、有思想、有精神。無論是過去管理卷煙廠,還是現在經營果園,褚時健總是不急不躁,有條不紊。
不管最初的情況多么艱難甚至糟糕,他總能把看上去不可能做成的事情給做成了,他是一個實實在在做事的人。正如褚時健說的:“現在的年輕人很多在找出路、找靠山,我八十多了還在果園摸爬滾打,這也是一種活法。”
現在是一個快節奏的年代,許多年輕創業者總是拔高了話語的力量,他們認為接觸一些新思維就能迅速成功。可是,這只是個人的幻想,而不是真實的自己了。看現在鬧鬧哄哄的創業潮,筆者頗有感慨。感慨之余希望借褚時健的言行,讓那些迷失自我的創業者們可以從中悟出些什么來。
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朝著這個方向努力,你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真正成功的人生,不是你去模仿別人的經歷,而是你不斷選擇和努力的結果。無論你現在的背景、處境如何,幸與不幸都掌握在你手中。請記住,你的一生,由你自己去打造。
說到這里,本書的內容也呼之欲出了。本書從褚時健入手,將他傳奇的一生記錄下來,并從中分析他獨特的做事技巧、領導風格、企業管理智慧等。讀者可以從書中發現褚時健身上許多值得借鑒的地方。
本書或許不能給讀者的生活和工作帶來直觀上的改變,但它能讓讀者從故事中得到啟發、提醒和忠告,讓讀者能在迷茫中堅持理想,在生活中執著前行,活在當下,做最想成為的自己。
最后,感謝褚老先生精彩傳奇的一生給筆者帶來這么多有價值的素材。
是為序。
查看全部↓
唐新,新銳財經作家,新唐智庫研究員,專注于企業文化、品牌體系、公司治理的研究與探索。
第一章 成長哲學:經歷是一筆財富/1 n
苦難是一種修煉/2 n
責任鑄就2小時生物鐘/6 n
選擇沒有對錯,只有得失/9 n
救別人,就是救自己/13第二章 n
第二章 做事哲學: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17 n
沾著手的事情就要干好/18 n
辦事都要講情理/21 n
要做事,先做人/25 n
做事前要考慮后果/28 n
不僅僅把事情做好/32 n
別想著一口吃成胖子/35第三章 n
第三章 機會哲學:能把握住的才是機會/39 n
機會只敲一次門/40 n
哪里有抱怨,哪里就有機會/44 n
選擇什么時候出手重要/48 n
機會不是等來的,而是靠主動爭取/51目錄第四章 n
第四章 戰略哲學:向好的目標前進/55 n
思維對了,事就成了/56 n
把自己當寶石看/60 n
以強者為目標,放大你的格局/63 n
不要死在錢堆里/67 n
你能看多遠,便能走多遠/71第五章 n
第五章 管理哲學:要自己好,也要別人好/75 n
讓員工把工廠當家/76 n
有激勵,員工才有動力/80 n
深入一線,以身作則/83 n
好的管理:簡單、自然、有效/87第六章 n
第六章 經營哲學:看似簡單,其實不簡單/91 n
把自己變成首席體驗官/92 n
做市場信徒,敢于打破禁區/95 n
以價格換市場:復制“紅塔山”模式/99 n
做實業:不忘經營之根/103 n
名人效應:賣的不是橙子,是故事/107第七章 n
第七章 用人哲學:寧可我吃虧,不讓人吃虧/111 n
不作為的人堅決放棄/112 n
慧眼識人,選好人才能用好人/115 n
用誠心換來忠心/119 n
閱人無數不如貴人指路/123 n
要用有野心的人/126第八章 n
第八章 競爭哲學:做的自己/131 n
敢于突破才有活路/132 n
敢為人先,才能搶占先機/135 n
缺乏危機感是大的危機/139 n
提升質量,不做“垃圾人”/143 n
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名/147第九章 n
第九章 領導哲學:我不是神,不是什么事都能做成/153 n
會用巧勁勝過蠻干/154 n
有本事才能有威信/157 n
領導要能hold住全場/161 n
心中有數,才能底氣十足/165 n
讓年輕人練練膽,歷歷事/168第十章 n
第十章 反彈哲學:跌到谷底,才會反彈更高/173 n
“死”過三次的人已無所畏懼/174 n
76歲的主動人生/177 n
人可以跌倒,但精神不能垮/181 n
“煙王”變“橙王”:不同領域,同樣高度/185第十一章 n
第十一章 堅持哲學:事情不干好不罷休/189 n
活著,是為了讓別人活得更好/190 n
不留退路,才有出路/193 n
妥協就是趕跑勝利/197 n
“傻堅持”好過“小聰明”/201第十二章 n
第十二章 生活哲學:我的人生有八十分/205 n
只做事,不抱怨/206 n
要么貢獻,要么不要存在/209 n
不談過去,只看前“橙”/213 n
有平常心,才能平靜生活/216
苦難是一種修煉
一個人的經歷,他的情感、榮譽、挫折,包括他的錯誤都屬于人生中的一部分。從這個角度講,經歷就是一筆財富,而一個被經歷壓倒的人是無法得到這筆財富的。
——褚時健
生活中,許多人總喜歡把“一帆風順”“萬事如意”的人生看作是一種幸福。然而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時,總是以一聲痛苦的啼哭開始的。這告訴我們:人是從苦難中成長起來的。
褚時健曾說過:“平凡人的一生都難免經受挫折,成功人士的輝煌,更不是一帆風順就能獲得的。”今天,我們眼中的成功者褚時健,他的輝煌之路是否原本就是一條苦難不斷的坎坷路呢?
1928年1月23日,這一天恰好是農歷新年的第一天。在原云南省華寧縣祿豐鄉一個叫作矣則的小山村里,傳出一聲清亮的啼哭。哭聲來自江邊的一處小院,左鄰右舍也都知道,褚家媳婦為這個家產下了第三個孩子——褚時健。在這之前,她已經生過兩個兒子,但都在兩三歲時不幸夭折。對這個孩子的出生,一家人尤為重視,生怕他經受不住命運的考驗,早早夭折。
不過,當孩子的父親褚開運看到這個又黑又胖、哭聲響亮的大小子時,心里踏實了,他覺得這孩子精力旺盛,肯定能吃苦。他爺爺奶奶從老屋趕過來看到他時,更是樂得合不攏嘴,當時就給他起了個小名叫“石柱”。
9歲那年,褚時健被父親褚開運帶到祿豐村車站小學上學。如果不出意外的話,褚時健可能會一直在那里安心讀書,擁有無憂無慮的小學時光。然而,命運對他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這一年,日本侵略軍發動了“七七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了。兩年過后,日軍已經侵占了中國的半壁江山。到了1940年,越南也被日軍入侵。當時統治越南的法國懾于日軍的壓力,不允許中國的貨物從滇越鐵路的越南一方入境。不過云南省內的火車還在運營,雖說時不時會有日本飛機來炸鐵路,但迫于生計,褚開運仍堅持做著往個舊錫礦運送原木、木炭的生意。
這時,褚家的境況已經大不如前:操勞一輩子的奶奶過世;爺爺上山伐木時發生意外,受了很嚴重的傷,在床上一躺就是三年,之后也撒手人寰。而他剛滿3歲的小弟,也莫名其妙地夭折了。家人的離世讓小小年紀的褚時健明白了生命的脆弱。然而,更大的打擊還在后面。
1942年夏天,褚開運正在個舊附近一個叫巡檢司的小車站押車運木材,突然遭遇了日本飛機的轟炸。當時有三架日本飛機在鐵路上方投下了數枚炸彈,他雖然沒有被炸到,但還是被炸彈掀起的氣浪嚴重震傷。
過了半個月,褚開運才被人從個舊抬著回了矣則村。而這時候,他母親褚王氏已經懷孕了。父親受重傷,母親懷孕,弟弟妹妹還小,14歲的褚時健早早擔起了維持一家人生計的重任。他不僅要照顧大家的飲食起居,還要管起自家的三畝水田和十幾畝山地。也就是從這時起,褚時健開始逃課。
每天下午他就回家幫母親砍柴、燒火做飯,還要抽時間去田地里干農活。到了晚上,他還要抱著爺爺留下的捷克造步槍,防備那些打家劫舍的土匪,擔起看家護院的責任。
不過命運無常,懂事的褚時健并不能留住重傷的父親。1943年6月,他父親在病痛的煎熬中度過了一年之后,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年僅42歲。
父親的葬禮上,褚時健在眾人離去之后,一個人留在了父親的墳墓前。他心懷傷痛地跪下來,重重地磕了個頭,用這種虔誠的方式同父親做最后的告別。跪立良久,他默默站起身來,雙眼望著遠方茫茫無際的山巒。他知道,他成了家里最年長的男人,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
從那以后,除了操持田地養家外,褚時健還會抽出時間上山打獵、下河捉魚、烤酒來貼補家用,一天到晚都沒能閑著。也正是從那時起,早起晚睡成了他今后幾十年里生活的常態。一段時間下來,他的皮膚更黑了,但身上多了些堅韌和不屈的品格。
這似乎還不夠,七年之后,噩運再次降臨這個傷痕累累的家庭。1950年7月,褚時健19歲的弟弟褚時候被叛亂者抓住,他因不愿與叛亂者同流合污而被投入南盤江。據被抓住的叛匪供述,為了防止褚時候逃生,他們將他投入南盤江前,不僅將其五花大綁,還殘忍地砍斷了他的手腳。
褚時健的母親聽說了這個消息后,跑到褚時候出事的地方不斷呼喊兒子的名字。可憐的母親不愿意相信兒子就這樣死了,就沿著南盤江尋找,一直找到開遠。但當時正值雨季,江水那么大,她又怎么可能找到?最終,褚時候的遺體沒有找到,他母親的身體卻被這個殘酷的現實擊垮。不久,他母親就因背生惡瘡離世了。
從10歲到22歲,褚時健從懵懵懂懂到成熟穩重,但這期間他經歷了四位至親的死亡:3歲夭折的弟弟、重傷而亡的父親、被叛亂者殘忍殺害的弟弟,還有因悲傷過度而去世的母親。每一次親人的死亡都是一次沉重的打擊,因為這是至親血脈的撕扯,每一次必將痛徹心扉。這就是褚時健的成長代價,它實在太沉重了。
很多人不能正視苦難,認為只要將其避過就能萬事大吉,但這些人最終仍會被苦難擊敗。因為人生的苦難不止一次,而總有一次是你無法逾越的坎。與其最后被逼得走投無路,不如一開始就選擇面對。
褚時健就是一個正視苦難,并把苦難當作提升自己能力的養料的人。日后,有人向褚時健請教如何才能成功,他給出的答案就是吃苦。他說:“經歷過的東西,對你都是有用的。你覺得那時候條件很苦,可誰知道今后會不會更苦。當時家庭條件優越的一些同學比我們好過,以后碰到更大的坎兒,我們挺得過去,他們就過不去了。所以我說,經歷對人來說,有時就是一筆財富。”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成功更不可能唾手可得,苦難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筆財富。但要得到這筆財富需要不斷修煉:只有超越這些苦難所帶來的局限和痛苦,不被苦難所壓倒的人,才能最終獲得這筆財富。
因此,若把苦難當成一種修煉,它就能實現人生的成長,或是心靈的蛻變。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