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 育新時期高職大學生:新疆高職院校德育創新實踐研究》以新疆地區高職院校德育創新探索與實踐為研究對象,結合新時期德育教育理論,分析民族地區德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以新疆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德育實踐活動為突破口,探索新疆高職院校德育教學改革的實施對策,為新疆地區德育教學工作提供實踐參考。
本研究主要分為以下七大部分。
第1部分;介紹研究的基本情況。
第2部分;高職院校德育教學的特點。主要調查了解新疆地區德育教學工作的研究現狀,總結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深入系統分析。
第3部分:以新疆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德育實踐活動為突破口,探索新疆地區高職院校德育教學內容的改革路徑。
第4部分:主要結合時代特點和社會思潮,總結新時代背景下新疆高職德育實踐活動的拓展與延伸,為對策研究提供理論參考。
第5部分:探索高職院校德育教學改革的實施對策,為高職院校德育工作提供實踐參考。
第6部分:提出高職院校德育教學改革的保障措施。
第7部分:結論。總結本課題的研究成果及提出將來實踐研究的指導性建議。
第一章 研究的基礎
一、問題的提出及研究意義
(一)選題背景
(二)研究意義
二、國內外關于德育的研究現狀
(一)國外研究現狀
(二)國內研究現狀
三、主要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的核心內容
(三)研究的具體思路
第二章 高職院校德育教育的特點
一、高職德育存在的問題
二、高職德育的特點
三、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德育教育現狀分析
(一)新疆高職院校德育現狀調查與分析
(二)高職院校德育教育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三)新疆高職德育教育實地訪談結論分析
四、新疆高職院校德育教育改進措施
(一)改革課堂教學,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
(二)加強專業引導,豐富教學內容
(三)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拓寬德育教育思路
(四)以培養創新精神為重點,建立科學有效、靈活多樣的德育考核評價體系
第三章 新疆高職院校德育教育創新實踐——以新疆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一、兵團的明珠——新疆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
二、注重民族特色,轉變教育理念
(一)推行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德育教學機制
(二)推行以民族團結為核心的德育教育機制
(三)推行工學結合的學生德育培養機制
三、改革德育教學內容,突出時代特色
四、創新教學方法,注重道德實踐
(一)突破傳統德育教學形式
(二)創新開拓校外德育空間
(三)傳承兵團精神,彰顯區域特色
(四)抓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五)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德育教師素質
(六)以培養創新精神為重點,建立科學有效、靈活多樣的德育考核評價體系
第四章 新疆高職德育實踐活動的拓展與延伸
一、堅持“立德樹人”,不斷創新高職德育工作
(一)正確理解“立德樹人”的科學內涵:
(二)轉變傳統德育思維模式
(三)搭建德育實踐平臺
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拓寬德育教學內容
(一)新疆高職院校德育教學加強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
(二)新疆高職院校大學生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重點內容
三、中國夢豐富了民族地區高職院校德育教育內容
四、加強國家發展與形勢方面的教育
五、構建“三個課堂”育人體系,培養技術技能人才
(一)抓好“第一課堂”,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基礎
(二)以第二課堂為階梯,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三)第三課堂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環節
第五章 高職院校德育教育改革的實施對策
一、堅持立德樹人,拓展實踐育人
(一)把立德樹人內化在規章制度中,實現制度育人
(二)把立德樹人內化在管理者的理念中,實現全員育人
(三)把立德樹人內化在學校文化中,實現文化育人
(四)把立德樹人內化在管理中,實現管理育人
(五)創建全方位服務平臺,實現全方位育人
二、豐富教學內容
(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立德樹人全過程
(二)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三)以安全穩定為目標,不斷加強民族團結教育
(四)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加強高職學生公民道德教育
(五)以紅色文化培育新時代工匠精神
三、完善教學模式
(一)體驗式教學模式在高職德育中的應用
(二)翻轉課堂學習在高職德育中的應用
(三)訪談方式在德育教學中的運用
(四)校企合作德育模式
四、完善考核評價機制
(一)用人單位的評價
(二)學生反思性評價
(三)德育教師自我評價
第六章 高職院校德育教育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德育體系工作機制
二、完善合力育人的協同機制
(一)協同育人目標
(二)協同課程育人
(三)協同實踐育人
(四)協同師資隊伍
(五)協同育人機制
三、構建德育教育立體網絡,全方位育人
四、建立規范化的德育評價指標體系
第七章 結語
附錄
附錄一:新疆職業院校公民道德及德育教育現狀調查問卷
附錄二: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素質調查問卷
附錄三:新疆石河子職業技術學院德育活動設計(案例)
附錄四:“立德樹人”工作創新項目建設方案
后記
主要參考文獻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