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統地介紹了關于媒介文化一些基本理論的發展情況,如法蘭克福學派、伯明翰學派、結構主義的媒介觀點和女性主義的媒介文化等。分析了每一種媒介文化理論的興起緣由、基本內容和發展脈絡,以及主要代表人物的學術思想和理論主張,考察了每一種媒介文化理論對人們認識和理解當代媒介文化現象的作用和價值。
曾一果,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院長助理,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南京大學亞洲影視與傳媒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高校影視學會影視教學委員會理事,中國新聞史學會視聽傳播委員會常務理事;入選江蘇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等多項;在《新聞與傳播研究》《國際新聞界》《文學評論》《現代傳播》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出版《想象城市:改革開放30年來大眾媒介的“城市敘事”》等著作6部;獲得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等多項;研究領域為:(1)媒介文化研究;(2)城市傳播研究;(3)影視文化研究及中國當代文藝評論;等等。
導 論 媒介文化理論的形成與現狀
第一節大眾傳媒與社會變革
第二節媒介文化理論的形成
第三節我國媒介文化理論研究現狀
第四節媒介文化理論思考的意義
第一章法蘭克福學派的文化批判
第一節法蘭克福學派的社會理論
第二節文化工業與媒介文化批判
第三節技術復制時代的抒情詩人
第四節 媒體發展與當代批判理論
第二章伯明翰學派的媒體文化研究
第一節英國文化研究的興起
第二節威廉斯與霍爾的媒介文化觀
第三節英國文化研究理論的發展
第四節 大眾傳媒與文化權力
第三章結構主義的媒體文化研究
第一節結構主義的基本觀念
第二節符號學理論與媒介文化
第三節傳播符號學的理論建構
第四節超文本奇觀與符號游戲
第五節 敘事學理論與媒介文化
第四章傳媒公共領域的建構
第一節公共領域理論的提出
第二節李普曼的“輿論學”
第三節傳媒、社會大眾與知識精英
第四節 互聯網時代的“電子民主”
第五章后現代主義媒介文化觀
第一節后現代主義思潮的興起
第二節詹姆遜的媒介文化觀
第三節傳媒文化與消費社會
第四節 媒介融合時代的來臨
第六章女性主義媒介文化理論
第一節大眾媒介與女性主義
第二節傳媒與女性刻板印象的形成
第三節視覺快感與傳媒中的女性形象
第四節 媒介文化與批判的女性主義
第七章傳媒與青年亞文化理論
第一節芝加哥學派的青年文化研究
第二節伯明翰學派的青年亞文化研究
第三節美國反文化運動的“媒介鏡像”
第四節從反主流文化到賽博文化
第五節數字媒體時代的“后亞文化”
結 語
參考文獻
后 記
在當今世界,大眾傳媒的影響力是無與倫比的。從日常的吃穿住行到文化的表達,人們越來越離不開大眾傳媒,人們通過大眾傳媒獲得信息和知識,也依賴大眾傳媒進行溝通和交流。道格拉斯?凱爾納在其《媒體文化》一書中宣稱當今文化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媒體文化”,“媒體文化”已經成為當代社會的主導文化,“它代替了精英文化的諸種形式成為文化注意力的中心,并對很多人產生影響。同時,媒體文化的視覺與口頭形式正在排擠書籍文化。更有甚者,媒體文化已經成了社會化的主導力量,它以圖像和名流代替了家庭、學校和教堂作為趣味、價值和思維的仲裁者的地位,制造新的認同榜樣以及引人共鳴的風格、時尚和行為的形象等”。
雖然媒體在今天的影響力如此強大,凱爾納也聲稱當今文化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媒體文化,但是人們對于媒體文化還缺乏足夠的了解,在許多人的眼中,由報紙、廣播、電視和網絡所構成的大眾媒體還算不上是什么“文化”。本書試圖改變這樣的觀念,對形形色色的當代媒體文化開展深入考察,分析主要媒體文化理論的來龍去脈,并借助批判的媒介文化理論幫助人們理性地認識五花八門的媒體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