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MOOC平臺、內容組織、視頻制作、教學實施、課程分析、成績評定等方面,系統分析MOOC教學的方法、內容,為學位教學單位提供MOOC教學的組織與實施提供參考,為MOOC學習人員提供指導。全書以《信息技術基礎》課程的MOOC建設與實踐為主線,在詳細分析MOOC教育理論的基礎上,重點介紹了課程MOOC建設的流程和教學實踐的方法,力圖從特殊回歸一般,抽象出MOOC建設的基本規律和適應本科教學的MOOC實踐模式,為MOOC應用于大學教育服務。
前言
2012年以來,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MOOC)風起云涌,它成功實現了一種高端的知識交換模式。依托MOOC,學習者能自由取得資源,課程也沒有選課人數的限制,學習所需的信息還可以通過網絡傳播。這種嶄新的學習模式極大地影響了當前的高等教育,國內外眾多著名高帶頭引領并積極參與,形成了許多優秀的MOOC平臺,國外的有Coursera、edX,國內的有“學堂在線”“中國大學MOOC”等。
作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在積極推廣MOOC促進互聯網學習的同時也在不斷思考,這種先進的教育模式如何能夠為大學校園內的教學服務。MOOC對于高校要實現“墻外開花,墻內結果”的效果,意味著在服務于廣大互聯網用戶的同時,MOOC也要考慮如何支持校內學習者的學習。
國防科技大學作為全軍最高的工程技術學府,在2013年研發了自己的MOOC平臺——夢課平臺,并于2014年開始嘗試將MOOC與學校常規教學結合。在這種背景下,我們承擔本科的公共基礎課“信息技術基礎”作為首批試點課程,完成了MOOC建設和教學實踐的全部流程,獲得了豐富的應用經驗。我們發現,在校內教學中結合MOOC需要解決三個問題:“如何建”、“如何用”和“如何可持續發展”。本書正是基于上述目的而編著的,它不僅是教學團隊的經驗總結,也反映了先進教育技術與大學教育的結合。
全書以“信息技術基礎”課程的MOOC建設與實踐為主線,在詳細分析MOOC教育理論的基礎上,重點介紹了課程MOOC建設的流程和教學實踐的方法,力圖從特殊回歸一般,抽象出MOOC建設的基本規律和適應本科教學的MOOC實踐模式,為MOOC應用于大學教育服務。
本書第1章主要介紹了MOOC的產生、基本形式和應用現狀;第2章介紹了當前主要的MOOC平臺和SPOC的基本概念;第3章和第4章主要講述了MOOC建設的基本流程,包括適應性分析、知識體系設計、教學設計和視頻制作;第5章、第6章、第7章詳細分析了MOOC在本科教學中的實踐方法,包括翻轉課堂設計、平臺應用和成績評定模式。
本書是眾多人員辛勤勞動的結果,劉培國編寫了第2章,唐波編寫了第1章、第3章、第4章,黃海風編寫了第5章、第7章,王壯編寫了第6章。同時,在MOOC建設的過程中,張漢華、韓建濤、田曦、李高升、周東明、黃紀軍等諸位老師也參與了搜集資料、制作課件、錄制視頻的工作,在此一并感謝。此外,還要感謝電子工業出版社的陳曉莉編審,沒有她高效而細致的工作,就沒有本書的出版。
盡管在編寫過程中已盡最大努力,但由于受到教育技術快速發展和編者水平的制約,總會有些許遺憾,書中肯定還存在錯誤和不妥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導,天線與電磁兼容方向的學術帶頭人,總裝電磁兼容行業專家,全軍電磁頻譜管理咨詢委員會專家,電磁兼容性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學術帶頭人,微波分會委員,電子學會高級會員。
目 錄
第1章 MOOC概述 1
1.1 MOOC的產生與發展 1
1.1.1 MOOC特點與興起原因 1
1.1.2 MOOC發展:cMOOC與xMOOC 4
1.2 國外MOOC的現狀 10
1.2.1 美國 10
1.2.2 英國 16
1.2.3 德國 18
1.2.4 澳大利亞 19
1.2.5 日本 21
1.3 國內MOOC的現狀 23
1.3.1 中國大學網絡課程建設歷程 23
1.3.2 中國大學MOOC實踐現狀 24
1.3.3 中國大學MOOC實踐特點 29
1.4 MOOC在大學教學中的應用 30
1.4.1 MOOC課堂與實體課堂分析 30
1.4.2 MOOC與網絡公開課分析 31
1.4.3 MOOC適應大學教學形式 32
第2章 MOOC平臺 35
2.1 MOOC和SPOC 35
2.1.1 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 35
2.1.2 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 39
2.1.3 MOOC與SPOC對比 41
2.2 MOOC平臺及其特點 44
2.2.1 主要MOOC平臺 44
2.2.2 Coursera、Udacity 和 edX及其比較 46
2.2.3 國內主要MOOC網站 51
第3章 MOOC內容設計 53
3.1 MOOC的課程適應性分析 54
3.1.1 課程內容組織的特點 54
3.1.2 課程表現手段及教學實施的特點 56
3.1.3 課程適應性分析 56
3.2 知識體系設計 57
3.2.1 知識地圖 58
3.2.2 基于知識地圖的MOOC知識體系設計 58
3.3 課程教學設計 61
3.3.1 課程教學設計主要原則 62
3.3.2 課程教學設計主要環節 63
第4章 MOOC視頻制作 69
4.1 優秀MOOC視頻的特點 70
4.1.1 視頻時長 70
4.1.2 語速 70
4.1.3 教師出鏡 71
4.1.4 良好的前期設計 71
4.1.5 平易近人的授課模式 72
4.2 MOOC視頻制作形式 73
4.2.1 演播室錄制式 74
4.2.2 錄屏式 75
4.2.3 課堂實錄式 76
4.2.4 可汗學院式 77
4.3 MOOC視頻錄制 78
4.3.1 制作準備工作 78
4.3.2 視頻錄制 81
4.4 視頻內容后期處理 84
4.4.1 后期編輯需注重的要點 84
4.4.2 后期輸出視頻的技術指標 85
第5章 MOOC視頻學習 87
5.1 視頻學習的組織實施 87
5.1.1 課程實施流程 87
5.2 視頻學習的基本方法 90
5.2.1 MOOC平臺的基本操作 90
5.2.2 視頻學習方法 93
5.3 學習數據分析 98
5.3.1 學習評價指標體系 98
5.3.2 數據統計方法 99
第6章 翻轉課堂 103
6.1 翻轉課堂的基本理念 103
6.1.1 什么是翻轉課堂 103
6.1.2 翻轉課堂的實施流程 105
6.2 基于自主學習的翻轉課堂模式設計 108
6.2.1 課前知識傳授 108
6.2.2 課上知識內化 111
6.2.3 課后總結鞏固 113
6.3 基于協作探究的翻轉課堂模式設計 113
6.3.1 課前知識傳授 114
6.3.2 課上知識內化 117
第7章 MOOC教學成績評定 120
7.1 成績評定原則 120
7.1.1 成績評定多元化 120
7.1.2 成績評定過程化 121
7.2 MOOC學習成績評定方法 122
7.2.1 MOOC在線學習成績評價 123
7.2.2 翻轉課堂成績評價 125
7.2.3 期末考試成績評價 127
參考文獻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