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幾個月前,資深行動學習催化師王培杰老師傾力推薦我看《U型理論實踐版》,她說這是她看到過的將U型方法論落地實踐的杰出典范之一。帶著好奇和景慕之心,我一氣呵成將此書看完,印象最最深刻的,不是作者詳盡踏實的落地方法,也不僅僅是他八年實踐中有深度和高度的思考,是字里行間所散發出的求真的熱忱、一股可以感召他人的匠心之氣。
作為改革開放伊始出生的一代人,我和周圍的許多同輩人見證了過去三十多年間,中國大地上不可思議的發展奇跡。然而近二十年的美國和德國的旅居經歷,也讓我對于快速發展過程中的種種成長之痛日生憂國憂民之心。工業化的進程所帶來的線性思考和組織、治理方式,似乎與傳統文化中的道法自然愈行愈遠。環境、社會、人文等各個方面凸顯出來的日益激化的問題,讓我們不由感概:為什么充滿智慧的我們,集體創造出了沒有人想要的結果?產業技術的日新月異似乎并不是這一切的根本解;而政商社學領導者的各種竭盡全力,又如隔靴搔癢,無法化解社會生命體的難言之隱。
中華醫學告訴我們: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當U型理論告訴我們真正的創新來源于暫懸過往方式,用全新的視角觀察、觀察、觀察,并沉到 U 的底部退省反思的時候,我們如釋重負,似乎內在的體感找到了一種許可、一種科學的表達和一個方法論的印證。允許我們自己慢下來,允許我們換位到更多元跨界的視角感同身受,允許我們安于未知并意義構建,讓內在的覺知涌現,方可快速行動和迭代。這一切似乎毫無懸念,然而正是這種平凡之中的不平凡,是我們這個時代在呼喚的,是社會生命體的健康之道。
知易行難。能夠真正的知止
打開思維,暫懸評判,能夠真正的同理
打開心靈,換位感知,能夠真正的放下
打開意志,踏入未知,這是一生的修煉。如何在組織層面上集體共修、著眼于行動的源頭,作者在他的書中當頭棒喝的勇氣,讓我感觸良多。允許不同部門的聲音充分呈現、共同看見,在跌宕起伏中催生組織的未來,涅槃之后重生的喜悅和感動,讓理論之上的人性光芒躍然紙上。作為組織的未來的助產士,中土先生展示了從學習者、到創變者、到引領者的心路歷程。這讓我不由地想到了在中國過去這幾年,奧托博士和中國團隊所接觸的各界組織領導者、OD人士、u.lab慕課的召集人、IDEAS跨界領袖們等等創變者們,他們的綻放,和因此而成型的共創和行動。System change is an inside job (系統創變是一個內部活兒)。
這樣的一個內在的系統升級,從自我(打開了思維)到生態(打開了心靈和意志)意識的升級,是跨界、跨部門共創的基礎,是打開未來的鑰匙。U型理論作為社會技術的操作系統,為個人、團隊、組織和社會在顛覆性變革層出不窮的時代,如何通往共享價值,形成一體多面的利益共同體,共創未來,提供了方法論和實操路徑。
中土先生的文字,讓我們窺見這個系統升級在組織層面的一些生發和實踐。在中國的各類組織中,我們也見證了許多極具創意又緊貼本土文化的實踐方法,如阿里巴巴的三板斧,如免費午餐的縣域賦能等等,無不是在實踐中帶著匠心打磨而成。萬物生長,一個無界的生態中,涌動的是令人嘆為觀止的創造力和多樣性。
秋剎冬藏之后,我們一起在社會土壤中腳踏泥土,靜待花開。
徐莉俐
譯者序
2016年9月,我去臺灣參加國際引導協會(IAF)亞洲年會。大會上認識了直子,當時她正在尋找一個了解U型理論的引導師,來與她共同翻譯日文版U型理論實踐篇這本書。在臺灣我們初步達成了共識。回到國內后她把書的前言及目錄的內容發給我。當時,我立刻被中土井的寫作視角吸引住了。他從解決個人、團隊和組織的痛點問題入手,一邊講述實踐案例,一邊對應講解U型理論,深入淺出的詮釋了U型理論的核心流程。而這正是我在實踐U型理論的過程中苦苦尋找的突破點。于是我帶著興奮、帶著期待接受了本書的翻譯工作。
中土井的《U型理論實踐篇》這本書主要有以下幾大特點:
在開篇,中土井就以連續27個月虧損的凱絲美公司發生的奇跡,揭開了U型理論在組織中實踐運用成功的面紗。然后徐徐展開,一個一個的鮮活案例呈現在你的面前,使你能夠身臨其境的感受到個人、團隊、組織在面對高度復雜性問題時,是如何經歷了U的歷程使奇跡發生的。
在書中,你會看到拉面店的老板是怎樣通過觀察注意到味道不對的;你會體會到中土井在與得帕金森病的母親對話時,進入
感知狀態,同理到母親真正的不安的;你也會跟隨伏見工業高中橄欖球隊在慘敗給花園高中后,進入自然流現,迎來了打敗花園那個開啟未來的瞬間,并最終從京都最差學校脫胎為日本第一的……。
中土井用三分之一多的篇幅,詳細闡述了U型理論核心流程的七個活動。這是他八年的大量實踐中結晶出來的成果,其中每個活動的特征都清晰地進行了闡述。
下載是再現基于過去經驗形成的模式的狀態。防止陷入下載情境的三個要點是:1.發現自己的反應是下載的誘因;2.發現自己已經陷入了下載情境中;3.創建容易從下載中脫離的狀態。
觀察是進入觀察的狀態,能夠發現新的信息。到達這個狀態打開了思維,是創新的第一步。但是從下載狀態到觀察狀態是被動完成的,不能主動實現。只有當你觸碰到了顛覆自己的假設及固有觀念的信息時,才能夠進入到觀察狀態。
感知是打破自己過去的模式,超越舊有模式后看清現狀的狀態。到達這個狀態打開了的心靈,能夠真正感知到他人的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情緒、感受。越是面臨高度復雜性的問題,越需要進入這種狀態。
自然流現是U型理論的核心,到達這個狀態打開了意志,深潛到U的底部,與正在生成的未來相遇。涌現出我是誰?、我一生的工作是什么?這兩個根本問題的答案。能夠激發出個人、團隊和組織的創造性,實現真正意義的創新。
結晶是經歷自然流現后,澄清愿景和意圖的狀態。實現結晶,需要的是接納,即經由自己,接納希望呈現的未來,那才是結晶狀態。在結晶狀態調動身體的智慧非常重要。
塑造原型、行動是著眼于行動,反復試錯,生成結果的狀態。這里不是說悶著頭反復試錯就可以了,而是需要你不斷的聯結存在于內心深處的直覺和強大的意志,不斷的傾聽和反饋,同時還要求能夠對整體進行理解。在確立計劃之前,付諸行動,調動大腦、心靈和雙手的智慧。
中土井介紹了在個人、團隊、組織三個層面U型理論的實踐秘訣。每個層面都詳細描述了七個活動的操作步驟以及運用的工具和方法。非常具有實操性和落地性,你可以輕松地按著操作指引實踐U的歷程。
作為引導技術和行動學習的實踐者,在多年的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在這樣一個顛覆性變革的時代,個人和組織面臨困境和挑戰時的茫然、無助,以及苦苦尋找解決辦法的急切心里。同時自己也意識到過往運用的方法論帶來的局限,在帶領工作坊和行動學習項目時,解決的問題總是隔靴搔癢,沒有抓到本質。奧托博士提出的U型理論正是打開我們的視角,向正在生成的未來學習這一方法論,是解決組織復雜問題的密鑰。
通過暫懸過去經驗,真實感知到現實情境并意義建構,允許內在的覺知涌現并結晶具化呈現出來,在行動的過程中迭代和優化,能夠根本解決高度復雜性的問題,實現真正意義的變革和創新。
在此特別感謝:
電子工業出版社晉晶女士協調編輯、出版等多方面的工作,使得本書能夠順利出版;MITx u.lab合伙人、中國首席負責人徐莉俐女士提出寶貴意見并寫推薦序;臺灣視覺引導師李珮玉女士妙筆生輝,使書中插圖更加有生命力地呈現出來;直子與她的團隊以及幫助協調的顏永興先生。
王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