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老子在《道德經》第十七章中闡述了引導力的奇妙之處 :太上,不知有之 ;其次,親而譽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然,引導技術卻興起于西方, 近些年傳入國內后,因其強大的工具價值,一下成了人們趨之若鶩的新鮮事物。于是,引導工具類課程滿天飛,學習了引導工具課程的
引導者走進企業大膽嘗試,卻發現引導并沒有課上講得那么簡單,引導的成功率也沒有想象得高,于是就有人開始懷疑引導力的價值,甚至認為引導技術的盛行不過是一陣風......細細探究就會發現,不少人把引導技術推到了不食人間煙火的境地,把引導工具綁架到了需求和目標之上,把引導等同于引導技術、把引導技術等同于引導工具。本書作者希望更多的引導學習者對引導有更全面和系統的認知,提升引導實踐的成功率,讓更多組織體驗到引導力的真正價值和魅力。
同時,我們發現引導技術應用在培訓和管理領域才剛剛開始。一方面,工作坊作為引導技術落地的載體,正在替換傳統的培訓課堂形式。由傳統的培訓走向工作坊,不是把課程名稱和會標更換一下那么簡單,也不是簡單地在培訓中夾雜幾個引導工具那么容易,這里面涉及教學目標和邏輯重新設計、教學方式調整甚至教學路線的顛覆,而且培訓師的角色需要變為引導師(Facilitator)。另一方面,工作坊(也稱為研討會)正在成為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和日常工作。然而,很對管理者仍然分不清上傳下達的會議跟研討會的差別,即使區分開來,也無法區分會議內容和會議過程,不熟悉如何設計研討會,不知道如何跟主持人角色配合,不知道如何讓另一個人主持的會議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
我們理解的工作坊分為兩類。一類是純引導的工作坊,帶領者只負責過程,完全不進行內容傳遞,此類工作坊的帶領者我們稱之為狹義的引導者(純引導者)。另一類是引導+培訓型工作坊,帶領者既要帶領大家分析和解決真實問題,也要傳遞內容或教授技能或工具方法的工作坊,此類工作坊的帶領者我們稱之為引導式培訓師,也可以稱為引導者(廣義的引導者)。
無論你是一位培訓師還是一位管理者,無論你想做引導者還是引導式培訓師或引導式管理者,要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引導者,我認為需要經歷引導工具體驗、工作坊設計實戰和引導者狀態修煉三個階段和過程,為此我開發和設計了引導的規律?三階課程,分別是初階魔力工具箱?、中階工作坊設計? 和引導者狀態? 課程。本書基于中階課程講師手冊和我的實踐經歷萃取
而成,分享出來是希望更多伙伴可以學習到真正實戰和實用的引導技術,也希望更多伙伴跟我一起推動引導技術與本土實踐相結合,讓更多的組織因為運用了引導而看到新的積極變化。
本書中的觀點可能有你覺得匪夷所思的地方,伙伴們盡可以標注出來反饋給我,我的郵箱為405242508@qq.com,感謝你的建議。
林士然老師是IAF國際引導者協會(全球最大的引導者協會機構)認證職業引導師CPF(大陸本土第四位),致力于運用引導讓更多組織看到新的積極變化(領導力、創新和變革)。
林老師曾任職北京某咨詢公司學習發展中心總監和區域負責人,擁有8年管理咨詢經驗,2013年起專注于引導技術學習與實踐,發表專業文章50余篇,先后帶領超過50場商業引導項目,熟練帶領收集想法型、回顧反思型、問題解決型、發展能力型、全新創造型和促進融合型六類研討流程。林老師是微信公眾號"引導的規律、新浪博客"引導技術林士然、Crow&Water烏鴉喝水引導技術社群運營者。主講課程:1.引導的規律(三階,魔力工具箱-工作坊設計-引導者狀態);2.LAF引導式領導力;3.讓管理者開好研討會;4.FTT引導式課程設計。服務客戶:截至2016年8月,客戶包括,中國移動、中國銀行、中國石油管道、北京自來水集團、美的營銷、日百集團、鴻翔藥業、東方雨虹、天順風能、康寶萊(中國)、BOS、滴滴出行、58同城、富滇銀行、紅塔證券、源動力集團等;中國煙草集團所管轄的上海煙草集團、云南中煙、山東煙草(服務2年半),其他煙草單位超過50家;公開課學員,來自GE、IBM、大眾汽車、西門子、用友大學、華住大學、百度網絡、小米、李錦記等50余家知名外資公司和上市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