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作為信息技術的深度拓展和集成應用,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孕育突破的重要方向之一,是全球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從技術變革對現代城市化的影響及其發展趨勢出發,分析了城市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介紹了智慧城市的核心技術、建設內容和評價標準,闡述了智慧城市的技術體系。針對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核心技術,詳細討論了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信息安全等支撐技術以及這些技術與智慧城市建設的關系。同時介紹了政府如何有效地開展智慧城市的IT項目管理,確保IT項目順利完成。討論了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對智慧城市的生活方式和商業模式帶來的變革,提出了政府如何用互聯網思維實施行之有效的管理的思考;討論了智慧城市媒體管理,為政府政務公開、關注民生、輿情應對提供了參考。*后討論了智慧城市的智庫建設,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指導建議。
本書適合ICT企業管理者、政府信息化主管領導及建設人員、智慧城市研究機構、高校師生等閱讀參考。
智慧城市建設是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城市運行和管理的方方面面。本書從移動互聯與大數據時代下智慧城市建設中的規劃、趨勢、核心技術、安全保障、數據支撐、城市管理應用等進行了分析和介紹,并結合實例,可作為城市管理者、智慧城市的建設者和生活在智慧城市的工作者的工具書和參考書。
序 一
智慧城市是當下備受青睞的熱門話題,同時也是令人心生疑竇的課題,究竟智慧城市的內涵是什么?如何建設智慧城市?這些仍是困擾很多人尤其是城市管理者的問題。李福亮教授在《智慧城市實戰攻略移動互聯與大數據時代的城市變革》一書中,通過理論與實例,將為你深入淺出答疑解惑,帶你探尋建設智慧城市的意義與精髓。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未來城市將承載越來越多的人口和社會功能。目前,我國正處于城鎮化加速發展的時期,部分地區城市病問題日益嚴峻。為解決城市發展難題,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建設智慧城市已成為當今世界城市發展的必然。
國家高度重視智慧城市的建設與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201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最早提出了新型城鎮化的八字方針:集約、綠色、智能、低碳。2014年《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公布,明確提出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統籌城市發展的物質資源、信息資源和智力資源利用,推動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實現城市經濟社會的智慧發展、五化融合。2015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全國人大所作的報告中提出互聯網 行動計劃,并強調要發展智慧城市,保護和傳承歷史、地域文化。由此可見,我國智慧城市建設已然如火如荼地開展了。
智慧城市是一個復雜的大系統,需要超前的理念、長遠的規劃,更需要務實的實施措施和堅實的技術支撐。智慧城市是工業化、城市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并向更高階段邁進的表現。互聯網時代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技術手段與前衛觀念;而伴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一大批信息與通信新技術走向實用階段,智慧城市建設在技術上有了支撐。
本書將與你一同走進智慧城市的前世今生,了解與掌握建設智慧城市所必需的關鍵技術:大數據、云計算、移動及通信技術、信息安全等,并通過具體案例指導實踐。現在讓我們跟隨作者的筆觸開啟智慧城市探尋之旅吧!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 朱珍民
序 二
《智慧城市實戰攻略移動互聯與大數據時代的城市變革》一書,是我看到的一部智慧城市指南類典籍,無論是對城市管理者、智慧城市的建設者,還是生活在智慧城市的工作者,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我們現在生活在充滿智慧的城市里,享受著信息技術給我們帶來的便利,縱觀城市的發展進程,每一次城市的發展都離不開科技進步,人們的美好愿望和科技進步構成了城市發展的驅動力。如何利用技術手段保障城市健康、和諧地發展,讓人們生活得更美好,是當今領導者的歷史使命。
對各級政府的負責人來說,如何在新形勢下合理地運用互聯網技術以及移動互聯網的大趨勢提升政府辦公和服務的效能成為一項課題。作為一把手如何理解、運用和掌握尤為關鍵,很多項目的推動都屬于一把手工程。
本書立足互聯網領域,對各個主流技術進行逐一盤點,運用互聯網思維,闡述了智慧城市建設中,如何利用技術手段,開展城市管理,保障城市健康、和諧地發展。通過思路講解和實際案例來深入淺出地分析,突出當今技術的運用方向和未來趨勢。
本書結合我國智慧城市建設路徑和關鍵要素研究的理論成果,有理論、有實踐,有視野、有深度,是一本智慧城市指南類典籍,適合地方城市領導、智慧城市廠商及各相關人員閱讀。
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智慧城市的精髓也絕不是固定的,相信每一位父母官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都能夠描摹出不同的智慧城市藍圖,不要質疑,放手去做吧!
中智科博(北京)產業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 黃永剛
序 三
智慧的施工安全管理,為智慧城市建設護航
隨著物聯網、新的移動寬帶網絡、云計算等新一輪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深入應用,城市信息化發展向更高階段的智慧化發展轉變已成為必然趨勢,智慧城市已經成為全球城市發展關注的熱點。我國建設智慧城市的步伐不斷加快,從北到南,從沿海到中西部地區,500多個城市都在建設智慧城市,各城市陸續出臺相應規劃,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設的高潮。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7〕19號)、住建部《關于印發20162020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的通知》(建質函〔2016〕183號)等文件發布以來,各地涌現出很多智慧城市的示范性項目,在各方面都充分展示了我國未來建設工地的創新工程管理模式。信息管理平臺、智能技術、智能設備將廣泛應用到各地建筑工程施工現場中,覆蓋建設主管部門、企業、工程項目三級聯動的智慧工地管理體系將全面構建,進一步提升企業施工信息化管理水平與核心競爭力,有效提高建設主管部門在工程質量、安全、清欠等方面的監管與服務效能,進一步實現工程管理精細化、參建各方協作化、行業監管高效化、建筑產業現代化。
《智慧城市實戰攻略移動互聯與大數據時代的城市變革》從技術進步的角度,深入地闡述了智慧城市建設的內涵、目標、路徑,運用互聯網思維分析了技術進步對城市生活、城市管理、城市的商業業態、產業結構等帶來的變革。為智慧城市建設者和管理者梳理了當前智慧城市建設中需要關注的熱點問題,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理論和行動上的指南。
智慧工地將更多人工智慧、傳感技術、虛擬現實等高科技植入建筑、機械、人員穿戴設施、場地進出關口等各類物體中,并被普遍互聯,再與已有的互聯網、物聯網專業管理系統和綜合應用系統整合在一起,實現工程管理責任人與工程施工現場各單元的大數據整合,通過數據挖掘,提供過程趨勢預測及專家預案,實現工程施工可視化智能管理,從而逐步實現綠色建造和生態建造。其核心是以一種更智慧的方法來改進工程各部分子系統組織和崗位人員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確性、效率、靈活性和響應速度。
在安全事故頻發的背景下,智慧城市的建設必須堅持安全發展,堵塞各類安全漏洞,遏制重特大事故頻發勢頭。書中提到的智慧工地的應用,為智慧城市建設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廣州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測中心 毛吉化
前 言
孫中山先生說: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這句座右銘用在近一個世紀后的今天非但沒有過時,反而愈加真切了。
火車代替馬車的蒸汽時代仿佛還沒有走遠,互聯網時代帶來的面目全非似乎每時每刻都在上演。不進則退,唯有淘汰。
信息時代,信息已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血液和潤滑劑。現代信息技術廣泛地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信息產業逐步成為全球最大的產業,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沖擊下,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傳統形態與功能等城市發展的諸多方面也無一例外地受到了現代信息技術強大的影響,城市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隨著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升,各地政府以及家庭對互聯網的應用越發普及,資訊傳播、在線視頻、網絡游戲、社交網絡、手機App越來越多的技術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對各級政府的負責人來說,如何在新形勢下合理地運用互聯網技術以及移動互聯網的大趨勢提升政府辦公和服務的效能成為一項課題。在全球信息技術快速變革和我國城鎮化進程逐步深化的背景下,國內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設的高潮。
智慧城市作為信息技術的深度拓展和集成應用,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孕育突破的重要方向之一,是全球戰略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下身擔改革、發展與民生重擔的各級政府負責人更應該與時俱進,唯如此才能夠穩健地推動城市與社會發展。作為一把手如何理解、運用和掌握尤為關鍵,很多項目的推動都屬于一把手工程。
本書旨在全面、科學、高效地為各級政府提供專業的智慧城市建設方案及揭示互聯網給城市帶來的商業模式和管理模式的變革。立足互聯網領域,按照科技進步、城市應用、智慧化技術方案和路徑的編寫體例,將各個主流技術進行逐一盤點,通過思路講解和實際案例來深入淺出、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旨在全面、科學、高效地為各級政、企事業等人員提供專業的理論技術指導,探索城市智慧化的技術方案和路徑。
本書分為技術篇與應用篇,第1~6章為技術篇,分為智慧城市驅動力、構建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智慧城市的感知、云計算與智慧城市、大數據與智慧城市、智慧城市之安全攻略,將主流技術與智慧城市應用進行了逐一盤點,并討論了智慧城市的內涵和建設智慧城市的基本思路和技術框架。第7~11章為應用篇,分為運用項目管理方法推動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智慧城市的移動互聯網變革、移動電子商務平臺和O2O如何拉動地方經濟、智慧城市新媒體管理、智慧城市的智庫建設。首先政府必須樹立項目管理理念和引入項目監理才能確保IT項目順利設施,討論了移動互聯網、移動電子商務、O2O等應用對智慧城市生活方式和商業業態帶來的變革,提出了政府如何運用互聯網思維實施行之有效管理的思考,討論了智慧城市的新媒體管理,為政府政務公開、關注民生、輿情應對提供了參考。最后討論了智慧城市的智庫建設,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指導建議。
本書由李福亮、唐晟煒著,在寫作過程中無論是構思還是全書的布局,均得到了業內眾多科研單位及專家學者的大力支持,分別是:澳港衛視國際傳媒集團董事局主席宋思軒,阿里巴巴國際站衡水中供拍檔總經理王朝軍,全國智能建筑及居住區數字化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張永剛,中關村樂家智慧居住區產業技術聯盟秘書長程衛東,北京郵電大學公關管理學院、成都清數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勇,中智科博(北京)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黃永剛,網絡安全專家張寶林等,在此向他們表示感謝。另外,在寫作過程中來自互聯網行業一線的工程師李鵬玉、馬澤峰、劉晨光、梅映雪、崔銘陽、李曉楠,幫助作者完成了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在此一并感謝。
另外,本書的有關內容也參考了百度百科等互聯網上的相關資料,我們盡可能在參考文獻中予以列出,限于有些作者佚名,不能列全,還望見諒,在此深表歉意,也對他們致以深深的謝意。
本書從技術進步推動社會變革的角度,闡述了互聯網時代智慧城市建設的內涵、目標、方法、標準。借此希望對各級城市管理者、政府經信委、信息辦、商務部門、中小企業局、行業協會等機構有所幫助。我相信
李福亮,河北臨漳人,1984年畢業于河北科技大學電氣自動化專業,工學碩士學位。他現為河北經貿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擔任信息系主任,副教授,河北省電子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專家指導委員會成員,河北省高等學校計算機教育研究會常務理事,世界技能大賽商務軟件解決方案命題專家。他長期從事信息技術類課程的教學與教學管理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信息系統開發、城市信息技術推廣應用。2006年由省人事廳記職業技能二等功,受到河北省政府表彰,2014年獲河北省優秀教師稱號,2017年獲河北省教育系統先進個人。曾撰寫教材、著作5部,撰寫教學與科研論文20余篇。
唐晟煒,北京郵電大學EMBA,北師大工商管理博士,現任北京睿思瑪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他已從事互聯網平臺開發、互聯網教育、新媒體運營、政府智庫咨詢等工作二十余年;曾在北大青鳥APTECH等教育集團及上市公司擔任市場、運營、研發等管理職位,參與并建立多個IT、互聯網相關專業崗位的技術體系,在IT 職業培訓、企業管理咨詢培訓等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并曾獲得河北省政府青年拔尖人才等榮譽稱號。
目 錄
第一篇 技 術 篇
第1章 智慧城市驅動力2
1.1 技術變革與城市演進4
1.1.1 回顧歷史科技革命對城市發展的影響4
1.1.2 審視現實現代城市化進程的瓶頸7
1.1.3 智慧城市突破瓶頸的必由之路10
1.2 信息化帶來的城市變革11
1.2.1 現實和虛擬的轉換數字化的城市11
1.2.2 去中心與城市群落網絡化的城市12
1.2.3 人與城市的深度融合智慧化的城市13
1.3 新型城鎮化對智慧城市建設的要求16
1.3.1 返璞歸真新型城鎮化的內涵與外延16
1.3.2 去偽存真智慧城市建設的戰略要點19
1.3.3 千與千尋智慧城市建設助力新型城鎮化21
第2章 構建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25
2.1 城市基礎設施的組成要素城市依賴的元素27
2.1.1 城市的神經元城市的基本組成元素27
2.1.2 讓神經元具有智慧智慧城市的基本要素29
2.2 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基礎設施布局31
2.2.1 智行千里,規劃先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現代化規劃31
2.2.2 腳踏實地,明確任務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33
2.2.3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基礎設施建設的建議36
2.3 智慧城市建設的標準與評價39
2.3.1 健全體系,有章可循智慧城市的技術體系與標準化39
2.3.2 質量保證,有據可依智慧城市的評價指標體系45
2.3.3 積極推進,不斷完善48
第3章 智慧城市的感知50
3.1 城市的神經元:感知的各個層面51
3.1.1 環境的感知51
3.1.2 物的感知51
3.1.3 人的感知52
3.2 感知數據的獲取感知的技術53
3.2.1 物聯網的神經末梢傳感技術的變革53
3.2.2 感知信息的獲取數據采集技術54
3.2.3 傳感網絡物聯網60
3.3 遍地開花感知的案例應用62
3.3.1 感知技術行業應用62
3.3.2 城市應用66
3.3.3 政府服務的大平臺化泛在網絡70
第4章 云計算與智慧城市74
4.1 云的呼喚:智慧城市對云計算的訴求75
4.1.1 計算能力提升的渴望IT技術的困境75
4.1.2 云計算來了計算技術的變革76
4.1.3 智慧城市與云計算智慧城市需要云計算79
4.2 云中探秘云計算的結構80
4.2.1 飄來的云認識云計算80
4.2.2 云計算的根基數據中心85
4.2.3 云計算的平臺架構88
4.3 城市之云智慧城市云計算建設90
4.3.1 智慧城市云計算模型90
4.3.2 智慧城市云計算案例93
4.3.3 云的誘惑智慧城市云計算前景95
第5章 大數據與智慧城市98
5.1 大數據真的來了100
5.1.1 數據是有價值的大數據的爆發100
5.1.2 認識大數據大數據的定義與特征102
5.1.3 我們身邊的大數據104
5.2 智慧城市中的大數據106
5.2.1 智慧需要大數據智慧城市中的大數據特征106
5.2.2 技術催生應用大數據處理技術109
5.2.3 智慧城市中的大數據應用111
5.3 數據分析與智能決策115
5.3.1 數據分析是決策的依據115
5.3.2 智能決策與智慧城市118
5.3.3 大數據的未來119
第6章 智慧城市之安全攻略122
6.1 網絡世界危機重重123
6.1.1 識別風險,防患未然信息安全與威脅123
6.1.2 有漏洞才會有攻擊安全漏洞與安全攻擊124
6.1.3 智慧城市的信息安全需求127
6.2 構筑防線,針鋒相對智慧城市的安全體系129
6.2.1 打好根基安全體系框架130
6.2.2 克敵之法信息安全技術131
6.2.3 避險之道信息安全管理135
6.3 以盾御矛,管控有道137
6.3.1 防范之盾安全產品137
6.3.2 防范之術智慧城市安全解決方案140
6.3.3 知己知彼,方能克敵安全評估和等級保護143
第二篇 應 用 篇
第7章 運用項目管理方法推動各項工作順利開展148
7.1 IT項目管理決定項目的成敗149
7.1.1 IT項目149
7.1.2 IT項目的特殊性151
7.1.3 IT項目管理的要素、工具和方法152
7.1.4 IT項目的一般實施過程158
7.2 政府IT項目與智慧城市161
7.2.1 政府IT項目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建議161
7.2.2 政府部門IT項目的風險分析164
7.2.3 政府IT項目與未來智慧城市建設166
7.3 實行IT項目監理,確保IT項目成功167
7.3.1 IT項目監理的分類與監理內容167
7.3.2 IT項目監理的模式與資質169
7.3.3 IT項目監理中的控制模型171
第8章 智慧城市的移動互聯網變革174
8.1 移動互聯網技術變革175
8.1.1 寬帶網絡奠定移動互聯網基礎175
8.1.2 WiFi技術打造無線智慧城市180
8.1.3 形影不離的智能終端帶動應用市場風起云涌182
8.2 移動互聯網改變城市生活185
8.2.1 移動互聯網打造智能交通網絡185
8.2.2 移動互聯網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務186
8.2.3 移動互聯網改變商務金融模式188
8.3 移動互聯網改變城市管理190
8.3.1 位置信息的大數據190
8.3.2 移動電子政務使城市管理更高效193
8.3.3 移動互聯網改變生產管理195
第9章 移動電子商務平臺和O2O如何拉動地方經濟196
9.1 城市商業業態的發展197
9.1.1 聚沙成塔傳統城市的商業業態197
9.1.2 繼往開來新型商業業態崛起198
9.1.3 新型業態綜合電商平臺與跨境電商199
9.2 O2O助力傳統行業煥發新生202
9.2.1 初見O2O202
9.2.2 傳統行業的O2O轉型新業態204
9.2.3 探尋O2O資源配置問題206
9.3 政府扶持,政策護航208
9.3.1 一帶一路與政府保駕208
9.3.2 區塊鏈與信息安全209
9.3.3 政府啟示錄212
第10章 智慧城市的新媒體管理214
10.1 新媒體的效力215
10.1.1 從看報到上網,傳統媒體的變革215
10.1.2 從1天后見報到1分鐘上網,新媒體抒發情懷217
10.1.3 從城門告示到官方門戶,溝通方式的變革219
10.2 新媒體輿論管理221
10.2.1 網絡輿情的產生221
10.2.2 如何用好網絡輿情223
10.3 新形勢下的媒體管理策略225
10.3.1 一個中心,多個基本點225
10.3.2 新媒體之后還有什么226
第11章 智慧城市的智庫建設229
11.1 智庫、專家、產業聯盟的作用230
11.1.1 智庫建言獻策230
11.1.2 專家行業精英233
11.1.3 產業聯盟相互促進234
11.2 政府與智庫的關系239
11.2.1 外腦的作用239
11.2.2 一個好漢三個幫241
11.2.3 專業化的咨詢242
11.3 深化推動才能全面推進城市發展需要什么樣的新型智庫244
11.3.1 國外智庫建設的主要經驗244
11.3.2 我國新型智庫建設建議246
11.3.3 智庫建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247
參考文獻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