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量子力學(上冊 第三版)》共12章,分別為:量子狀態描述、對稱性分析補充、全同多粒子非相對論量子力學——二次量子化方法述評、量子變換理論概要、非相對論量子電動力學、相對論量子力學及缺陷、量子力學的路徑積分表述、多道散射理論(Ⅰ)、多道散射理論(Ⅱ)、近似計算方法、量子糾纏與混態動力學、量子理論述評。外加9個附錄。《高等量子力學(上冊 第三版)》致力于闡述現代物理學的理論基礎。全書體系清晰,內容翔實、敘述清楚、分析透徹,適合作為物理類研究生的公共理論基礎教材,也是物理學工作者有用的參考書。為了便于教學和自學,除少量普通的或書中已有答案的習題,其他都給出了解答或有關參閱文獻。
上冊
第1章 量子狀態描述
1.1 Schrodinger繪景、Heisenberg繪景與相互作用繪景
1.1.1 三個繪景
1.1.2 Heisenberg繪景的進一步敘述
1.1.3 相互作用繪景的進一步敘述
1.1.4 三個繪景小結
1.2 量子系綜與密度矩陣(I)基本概念
1.2.1 量子系綜與混態
1.2.2 密度矩陣方法,Gleason定理
1.2.3 1/2自旋粒子的純態與混態,Bloch球描述
1.3 量子系綜與密度矩陣(Ⅱ)——進一步敘述
1.3.1 密度矩陣的運動方程
1.3.2 約化密度矩陣
1.3.3 混態用密度矩陣描述的含糊性
1.4 量子系綜與密度矩陣(Ⅲ)——信息、認證和應用
1.4.1 算符基與密度矩陣的正交算符展開
1.4.2 密度矩陣p的實驗認證
1.4.3 量子態信息的度量-vonNeumann熵與其特性
1.4.4 密度矩陣簡單應用舉例
第2章 對稱性分析補充
2.1 空間轉動變換分析
2.1.1 R。群與SU(2)群
2.1.2 標量場、矢量場、旋量場的轉動行為~-總角動量的引入
2.1.3 |lm>的轉動變換,D函數計算
2.1.4 角動量耦合與分解,Clebsch-Gordan系數
2.1.5 兩個角動量耦合基矢的廣義交換對稱性
2.1.6 不可約張量算符矩陣元計算,Wigner-Eckart定理
2.2 時間反演變換若干應用
2.2.1 時間反演變換應用(I):Kramers定理
2.2.2 時間反演變換應用(Ⅱ):K”-K”問題
2.2.3 時問反演變換應用(Ⅲ):中子電偶極矩問題
2.3 全同粒子系統的置換對稱性
2.3.1 微觀粒子全同性原理
2.3.2 全同粒子系統的一般狀態
2.3.3 全同粒子系統的交換作用
2.3.4 置換群.Yang圖與Yang盤
2.3.5 Yang圖基奉表示的一些分析
第3章 全同多粒子非相對論量子力學——二次量子化方法述評
3.1 經典場論,Lagrange框架和正則框架
3.1.1 經典場論.I,agrange框架和正則框架
3,1.2 Noether第一定理
3.1.3 時空連續變換分析討論
3.1.4 內稟連續對稱變換與荷守恒
3.1.5 “Schrodinger場”的“經典”場論
3.2 “Schrodinger場”對易規則二次量子化
3.2.1 “Schrodinger場”按對易規則=次量子化
3.2.2 轉入粒子數表象
3.2.3 與全同Boson多體量子力學的等價性
3.3 “Schrodingcr場”反對易規則二次量子化
3.3.1 ”Schrodinger場”按Jordan-Wigner規則二次量子化
3.3.2 轉入粒子數袁象
3.3.3 與全同Fcrmion多體量子力學的等價性
3.3.4 二次量子化中對易規則選擇問題
3.4 自作用“Schrodinger場”二次量子化
3.4.1 自作用“Schrodinger場”的二次量子化
3.4.2 轉入粒子數袁象
3.4.3 轉入坐標表象
3.4.4 非相對論二次量子化方法評論
3.5 全同多體算符轉入粒子數表象表示
3.5.1 全同BosonN體算符的轉換
3.5.2 全同FcrmionN體算符的轉換
3.6 簡單應用
3.6.1 弱耦合全同多體系統狀態躍遷概率計算
3.6.2 Bose-Einstein與Fermi-Dirac統計分布律的簡明推導
3.6.3 電中性介質簡并電子氣的二次量子化
第4章 量子變換理論概要
第5章 非相對論量子電動力學
第6章 相對論量子力學及缺陷
習題解答概要
下冊
第7章 量子力學的路徑積分表述
第8章 多道散射理論(I)
第9章 多道散射理論(Ⅱ)
第10章 近似計算方法
第11章 量子糾纏與混態動力學
第12章 量子理論述評
附錄A量子和經典的對應與過渡(綱要)
附錄B量子力學算符簡論
附錄c算符完備性的4個定理
附錄D超冷全同原子Bose-Einstein凝聚體的Feshbach共振計算
附錄E泛函變分與泛函導數
附錄F泛函積分數學分析
附錄GGrassmann數的數學分析
附錄H彎曲空間的矢量平移、和樂及Berry相位
附錄ILandau能級計算與磁力線唯象模型的關聯
習題解答概要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