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飲食才能有效地促進健康。《飲食與健康》分八章,分別介紹了營養學一般知識,營養素的主要生理功能;食物的營養價值,如谷類、薯類、雜糧、動物性食物等的營養價值及保健作用:特殊人群營養部分介紹了孕婦、乳母、嬰幼兒、學生以及老年人群容易出現的營養問題及膳食營養改善方法:人體營養狀況評價或自我評價的內容主要介紹了膳食調查方法、營養不良或缺乏的檢測分析和評價;營養相關疾病重點介紹了超重肥胖、糖尿病、高尿酸血癥等病的臨床表現及其營養改善措施;營養食譜編制與應用主要介紹了營養編制的方法、程序以及效果評價方法,自我合理調配膳食組成的實踐技能:食品衛生部分包括食品污染種類及來源、食物中毒的危害及預防、食品加工過程中主要衛生問題及營養素損失;營養素的主要食物來源的編寫采用表格形式列出20余種營養物質在常見食物中的含量,以及嘌呤、葉黃素、大豆異黃酮等植物化學物在食物中的含量,可供日常查閱使用。
《飲食與健康》可供非營養學專業學生學習參考,可作為學生的教學用書,并適合廣大讀者自學參考。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營養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營養學發展歷史
第三節 當今營養問題
第二章 營養素
第一節 能量
第二節 蛋白質
第三節 脂類
第四節 碳水化合物
第五節 礦物質
第六節 維生素
第七節 膳食纖維
第八節 植物化學物
第九節 水
第三章 各類食物的營養價值
第一節 谷類食品的營養價值
第二節 薯類食品的營養價值
第三節 豆類及其制品的營養價值
第四節 蔬菜水果的營養價值
第五節 畜禽肉類及水產品的營養價值
第六節 奶類及奶制品的營養價值
第七節 蛋及蛋制品的營養價值
第八節 雜糧的營養價值
第九節 其他食品的營養價值
第四章 特殊人群營養
第一節 孕婦營養
第二節 乳母營養
第三節 嬰幼兒科學喂養
第四節 學齡前兒童營養
第五節 中小學生營養
第六節 老年人群的營養
第五章 人體營養狀況調查與評價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營養調查的設計與實施
第三節 膳食調查
第四節 體格測量
第五節 營養狀況的實驗室檢查
第六節 營養缺乏病的臨床檢查
第七節 營養調查結果的分析評價
第六章 營養相關疾病
第一節 超重與肥胖
第二節 糖尿病
第三節 高血壓
第四節 痛風及高尿酸血癥
第五節 營養性貧血
第六節 骨質疏松
第七章 營養食譜的編制與應用
第一節 食物類別識別和選擇
第二節 食物成分表
第三節 營養素需要量的確定
第四節 食譜的編制
第五節 食譜的評價
第八章 食品衛生
參考文獻
附錄營養素的主要食物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