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組建于1997年,是由中國科學院為主,包括各部委、院、校的退休和未退休專家、教授組成的一支科普隊伍。科普演講團旨在向公眾普及現代科學、介紹技術前沿領域,使公眾了解當今科學技術的發展及與人們的關系。演講團成立以來,受到了人們的喜愛和好評,多次獲得全國科普先進團體等獎項。演講團成員在對中學生及社會各界做科普演講時,常有聽眾索要其發表的科普文章。2017年為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成立20周年,作為回報全國各界600多萬聽眾及今后不斷增加的新聽眾,特將演講團成員發表的部分科普短文匯集成書出版。
本書為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20周年精品集萃,內容涵蓋天文、物理、航空、航天、材料、動物、植物、環境、南北極等十幾個學科領域。作者,內容生動有趣。
1997年成立的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經過了20 年的歷練,成長了、發展了,從幾個人到五十幾人,科普報告從一年幾十場到每年3000多場。至今科普團已走遍了我國33 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為700 多萬聽眾作了2 萬多場不同學科、多種風格的演講,深受青少年的歡迎和社會各界的一致肯定。
這些年我到各地作科普報告時,經常有師生索要我的科普文章,因此在我團策劃演講團20 周年慶典活動時,我想,是否能把我團專家們已出版的科普短文選編成冊,作為20 周年禮物之一,回報聽眾和粉絲。
2016年10月在廣東陽江講科普時,與孫萬儒教授偶爾說起此意,孫教授也覺得很好,并有不少科普文章可提供。當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李冬暉博士得知這個想法時,把它看作演講團可挖掘的寶藏之一,立即向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有關領導請示,得到了領導的肯定和支持,又及時與科學普及出版社聯系具體事宜。演講團團長高度重視,事無巨細,親手一抓到底。團內眾多專家也對此事積極響應,有30 多位團員提交了近百篇科普文章,內容涵蓋天文、物理、航空、航天、材料、動物、植物、環境、南北極等十幾個學科領域。由于篇幅有限,本文集從中挑選了60 篇文章結集出版。
本書著重文章的內涵和普及性,裝幀簡約質樸,使更多讀者能以較低的花費分享。唯愿愛好科學的朋友們,一書在握便可欣賞到不同領域不同風格的科普文章。
潘厚任
2017 年4 月11 日
中國科學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組建于1997年,是由中國科學院為主,包括各部委、院、校的退休和未退休專家、教授組成的一支科普隊伍。科普演講團旨在向公眾普及現代科學、介紹技術前沿領域,使公眾了解當今科學技術的發展及與人們的關系。演講團成立以來,受到了人們的喜愛和好評,多次獲得全國科普先進團體等獎項。
暗物質和暗能量——決定大宇宙結構和宇宙 終命運的兩個科學名詞 / 001
宇宙膨脹正在加速—— 2011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新貢獻 / 007
天地大碰撞——可能演變成潛在地球殺手的近地小行星 / 013
小行星命名法則的今昔 / 024
尋找宇宙中的黑洞——紀念廣義相對論百年 / 030
“東方紅一號”衛星還能在軌道上運行多久 / 044
構筑“天宮”何難何用 / 046
“東方紅一號”衛星為什么取多面球體 / 051
阿波羅登月四十周年——再論“登月騙局”之爭 / 052
冥王星的新定位,是進步,是倒退 / 062
人類登陸火星要克服哪些困難 / 064
絢麗多彩的大氣光學現象 / 069
太空“狗俠” / 075
紅外熱敏感材料與響尾蛇導彈 / 084
噴火戰機奪冠軍,材料科學顯神通 / 090
從電影《薩利機長》談鳥與飛機的關系 / 099
從未來空戰解密四代戰斗機 / 114
音障、熱障與黑障 / 124
關于過載 / 131
更快、更高、更遠——漫談高超聲速飛行技術 /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