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介紹管理學基本原理的實用教材,共分為10項目。項目1和項目2分別介紹管理概述和管理學發展史;項目3至項目8講述主要的管理職能,包括計劃、組織、領導、激勵、溝通和控制;項目9和項目10分別介紹企業文化和管理創新。
《管理學原理》自2012年出版以來,一直受到“管理學原理”課程的教師和學生的歡迎,本書先后重印7次,銷量達15000多冊。近年來,管理環境瞬息萬變,新的管理實踐和思想層出不窮,人才市場對畢業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的要求不斷提升,同時,作為高職高管理類專業專升本考試科目,學生需要更深入系統地掌握本門課程的知識體系。為此,我們決定對《管理學原理》進行修訂再版。
任何組織都生存于一定的管理環境中,而當前的管理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管理活動必須建立在環境分析的基礎之上,因此,在項目1增加了管理環境的內容;管理思想博大精深,管理理論的發展歷程揭示了管理學家們隨著環境的變化調整組織管理實踐的理念精髓,其中的很多方法和技巧現在仍然適用,因此,在項目2重新梳理了管理思想和理論的發展;為了更好地培養高職高專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使學生不僅僅“知道”知識,還能夠理解并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每一個項目后增加了應用型練習;結合專升本考試大綱要求,對全書的知識點進行了重新的編排。
本書由王欣欣擔任主編,負責結構和內容的確定及統稿;滿婧、王楠擔任副主編。具體編寫分工如下:王欣欣編寫項目2、項目3、項目6、項目7和項目8,滿婧編寫項目1和項目5,王楠編寫項目4,孟揚編寫項目9,薛恒編寫項目100。本書的再版修訂工作得到了廣大教師和同學的支持,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的田秀青編輯對本書的出版提供了極大的幫助。在此,對所有關心和幫助本書出版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項目1 管理概述
【學習目標】
1.1 管理的定義及性質
1.2 管理的職能
1.3 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
1.4 管理環境
【本章小結】
【復習題】
【管理實務】
項目2 管理學發展史
【學習目標】
2.1 早期管理思想
2.2 管理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本章小結】
【復習題】
項目3 計劃
【學習目標】
3.1 計劃概述
3.2 計劃的方法
3.3 目標管理
3.4 戰略性計劃
3.5 決策
【本章小結】
【復習題】
【管理實務】
項目4 組織
學習目標
4.1 組織概述
4.2 組織結構設計
4.3 組織結構的基本類型與運行
4.4 組織變革
本章小結
復習題
管理實務
項目5 領導
學習目標
5.1 領導的性質
5.2 領導理論
5.3 當代領導理論
本章小結
復習題
管理實務
項目6 激勵
學習目標
6.1 激勵概述
6.2 “人性”假設理論
6.3 激勵理論
本章小結
復習題
項目7 溝通
學習目標
7.1 溝通概述
7.2 溝通的方法
7.3 溝通障礙及有效溝通
本章小結
復習題
管理實務
項目8 控制
學習目標
8.1 控制概述
8.2 控制的過程
8.3 有效控制的原則和要求
本章小結
復習題
管理實務
項目9 企業文化
學習目標
9.1 企業文化概述
9.2 企業文化建設
本章小結
復習題
討論題
項目10 管理創新
學習目標
10.1 管理創新概述
10.2 管理創新的過程和條件
本章小結
復習題
討論題
附錄A 綜合練習
參考文獻
《管理學原理(第2版)/21世紀高職高專規劃教材·財經管理系列》:
(3)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包括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狀況、居民文化水平、宗教信仰、風俗習慣、道德觀念、價值觀念等。人口狀況影響組織的市場結構,居民文化水平影響居民的需求層次,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會倡導或抵制某些活動的進行,道德觀念會影響人們對組織目標、組織活動及組織存在的態度,價值觀念則會影響人們對組織活動內容、活動方式及活動成果的態度。因此,一個組織必須使其經營適應所在國家或地區的社會環境。也就是說,組織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以及組織政策都必須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而做相應的改變。
(4)科技環境
科技環境是指與本行業有關的科學技術狀況及其發展趨勢,包括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的發明(或發現)和可應用情況。科技環境反映了組織物質條件的科技水平。科技環境除了與本行業直接相關的技術手段外,還包括國家對科技開發的投資和支持重點,科技發展動態和研究開發費用,科技轉移和科技商品化速度,專利及其保護情況等。科技是重要的生產力,也是最具活力的生產要素。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新產品不斷涌現,產品壽命周期不斷縮短。如果一個企業不關注本行業科技動態和趨勢,不能在相關領域的科技研究方面建立起自己的優勢,在市場競爭中很容易被淘汰。
除了PEST環境之外,對組織影響較大的還有自然環境,包括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及資源狀況。地理位置是決定組織活動特別是企業經營的一個重要因素,如北京要打造中國的金融中心必須憑借其作為首都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也是如此,如南方多雨,對傘具需求就可能較多。此外資源狀況也會影響產業布局和各類組織的發展,如山西煤炭資源豐富,在山西省與煤炭相關的企業和管理機構及從業人員就較多。
2)任務環境
任務環境通常被稱作是組織的微觀環境,是指與特定組織直接發生聯系的那些環境要素,包括供應商、顧客、競爭對手、政府機構、同盟者和特殊利益團體等。與一般環境相比,任務環境對特定組織的影響更為明顯,也更容易被組織管理者識別和控制。不同的組織所面對的任務環境是不一樣的,而且會隨著組織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的范圍及其所選擇的細分市場的變化而發生改變。
(1)供應商
供應商是指為組織供應原材料和設備的上游廠商,以及提供資本和勞動等生產要素的供給者,即所有生產要素的供給者。供應商對組織的影響至關重要,因為任何組織尤其是企業離開供應商就不能獲得生產要素的供給,從而也就無法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組織其他活動。
(2)顧客
顧客是指組織產品和服務的購買者,主要包括所有出于直接使用目的及出于再加工或再銷售目的而購買產品或服務的個體或組織。由于組織通常都是為了滿足某種顧客需要而設立的,因此顧客便構成了組織的消費市場,沒有顧客,組織便無法生存。作為組織,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下,必須要想方設法贏得更多顧客的認可和支持,預測、分析顧客的變化,滿足顧客的需求,才能得以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