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以過程管理理論體系為主,同時汲取中外管理學理論重要流派的理論精華,并結合現代管理實踐編寫而成。《管理學》分為總論、決策與計劃、組織、領導、控制五篇,本著理論性、指導性、實踐性的原則,緊密結合現代組織(企業)管理的特點與要求,深入淺出地闡述管理理論與管理實踐問題,準確明了地介紹管理的一般方法,突出了管理學理論的一般性、內容的綜合性和實用性,同時體現出一定的時代性。各章后附有與各章教學內容相對應的復習思考題和管理案例,有助于讀者對所學內容的復習與鞏固。
《管理學》適合于普通高等院校經濟管理專業學生的管理學教學使用,適合在崗人員的在職培訓和繼續教育之用,也可作為各行各業的管理者及廣大的青年學生學習管理學的基礎讀物。
對于現代企業而言,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管理學》則包含了管理的全部基礎性概念,如經濟管理、行政管理、軍隊管理、教育管理、衛生管理、科技管理等,它是學習任何一門專業管理學的必備基礎知識,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能有機會與科學出版社合作出版一本《管理學》,將管理學課程任課教師的一些研究心得與教學經驗滲透在這部教材中,是我們多年的愿望。教材編寫組的成員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努力積累各種資料,不斷地發掘、整理、汲取中外管理理論與實踐的精華,并結合對在教學中使用和參考中外管理學教材時發現的一些問題的思考,寫出了這部管理學教材。其實我們是站在對管理學卓有貢獻的管理學者的肩膀上編寫出了本書。
本書是針對普通地方高校經濟管理學科專業人才的培養特點,以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為宗旨來編寫的。我們在吸收國內外經典管理學教材合理內核的基礎上,結合一線管理學教授多年的實踐教學經驗和學生對管理學的教學需求來進行編寫。編寫的指導思想如下:
(1)準確定位教材使用對象,既滿足普通高校本科生學習管理學課程的需要,又要滿足其他不同層次讀者的需要。
(2)力求融會中西方有關內容并符合中國國情,突出本書的理論性、實踐性和指導性。
(3)努力使教材的體系結構嚴謹、內容詳略得當、理論闡述準確、表達深入淺出。本書力求用通俗的語言解釋高深的管理理論,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達到學習目的。
(4)強調管理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在每章后設置復習思考題及案例分析,并向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工具,啟發學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前言
第一篇 總論
第一章 管理與管理學
第一節 管理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節 管理職能和管理者
第三節 管理的性質
第四節 管理學的框架與研究內容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二章 管理理論的發展
第一節 管理思想的產生
第二節 古典管理理論
第三節 行為科學理論
第四節 當代管理理論
第五節 當代管理理論的新思潮
本章小結
案例
復習思考題
第三章 組織環境
第一節 組織環境的含義與特性
第二節 環境分析的意義
第三節 組織環境類型的分析
本章小結
案例
復習思考題
第二篇 決策與計劃
第四章 決策
第一節 決策的概念與決策類型
第二節 決策的原則和一般步驟
第三節 決策方法
本章小結
案例
復習思考題
第五章 計劃
第一節 計劃概述
第二節 計劃類型與計劃層次體系
第三節 計劃的原則與計劃過程
本章小結
案例
復習思考題
第六章 計劃管理的方法與技術
第一節 計劃管理的方法
第二節 網絡計劃技術
第三節 目標管理
本章小結
案例
復習思考題
第三篇 組織
第七章 組織設計(上)
第一節 組織設計的目的、內容和原則
第二節 組織結構設計
第三節 職權關系
第四節 影響組織設計的權變因素
本章小結
復習思考題
第八章 組織設計(下)
第一節 職能型、分部型和混合型結構模式
第二節 矩陣型結構模式
第三節 動態網絡結構模式
本章小結
案例
復習思考題
第九章 人員配備工作
第一節 人員配備的工作內容與人員配備原則
第二節 管理人員的選拔
第三節 管理人員的考評
第四節 管理人員的培訓
本章小結
案例
復習思考題
第十章 組織變革與文化
第一節 組織變革的動因與變革方式類型
第二節 組織變革管理
第三節 組織文化
本章小結
案例
復習思考題
第四篇 領導
第十一章 領導
第一節 領導的含義
第二節 領導理論
第三節 領導藝術
本章小結
案例
復習思考題
第十二章 激勵
第一節 激勵的概念與激勵的基本模式
第二節 激勵理論
第三節 激勵方式
本章小結
案例
復習思考題
第十三章 管理溝通
第一節 溝通的概念與溝通的過程
第二節 溝通的類型與溝通渠道
第三節 有效溝通的障礙與信息溝通的改善
本章小結
案例
復習思考題
第五篇 控制
第十四章 管理控制
第一節 控制的基礎
第二節 控制的類型與有效控制的要求
第三節 控制過程
本章小結
案例
復習思考題
第十五章 控制的技術與方法
第一節 預算控制方法
第二節 非預算控制方法
第三節 生產控制方法
本章小結
案例
復習思考題
參考文獻
為了更全面地理解管理的概念,我們有必要進一步探討管理的一些基本特征。
(一)管理是一種社會現象和文化現象只要有人類社會存在,就會有管理存在。自人類意識到集體活動可以實現人們孤立地工作無法取得的成果時,就采取了集體活動的形式,也就有了對集體活動所必需的管理。管理作為集體活動方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然也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發展到現代社會,現代組織管理同古老的管理活動相比有了質的變化,但是管理作為組織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的特征卻更為突出。首先,管理是建立在對各種實體要素的管理之上的;其次,不同組織的管理必定體現出各自的價值觀和對管理客體人格特性的不同認識;再次,管理需要通過運作過程的制度系統的建立來實現;最后,管理具有傳承性。當今社會,通過各種組織的管理體現出來的文化差異日益突出,因而中國的組織管理更需要重視管理的文化差異,不能完全照搬外國的管理經驗。
(二)管理的對象是能為組織所調用的一切資源管理的對象是指管理者所作用的對象,包括組織中的人力資源、金融資源、物質資源、信息資源、關系資源等能為組織所調用的一切資源。這些資源既是管理的要素,也是管理的對象。
1.人力資源
人力資源是最主要的管理對象,也是管理中最重要的要素,沒有人員也就不存在管理。因為一切組織資源中,只有人是“活”的資源,具有主觀能動性;人力資源又是最難把握的管理對象,他們是能夠自我主宰的“組織人”和“自然人”。人無論作為管理主體還是管理客體,都是對管理活動影響最大的可變因素。管理者的任務一方面是合理配備人力資源,使其與物質技術設備有機結合,產生高效率;另一方面就是要充分調動組織成員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員工的智慧和潛力,以達到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