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的內容研究有一個基本的定位,即它抓兩頭:一頭抓管理學教育的基本規律
和特征;另一頭抓企業發展對管理人才的現實需求。本書的編寫打破了常見的管理學框架,
內容的基本方向是將企業管理實踐與管理學教育的基本規律進行深度融合、對接,這是一次
大膽的嘗試,也是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管理學教育所需內容體系進行的前沿探索。
核心理念與培養目標
本教材的核心理念可以明確地概括為:為中國企業的發展壯大,培養一大批具備管理意識、管理素養和管理技能的中基層工作者。
這本教材是為國內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管理學教育而編寫的,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具備必要的管理素養和相應的管理技能。依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 號)提出的探索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采取試點推動、示范引領等方式,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轉型,重點舉辦本科職業教育的指導要求,目前的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和人才培養方向方式正處在全方位的改革探索之中。特別是,2014 年3 月教育部明確提出,全國普通本科高等院校1200 所學校中,600 多所逐步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變,推動了職業能力培養與教育的新篇章。企業管理技能與管理素養是一種重要的職業能力,是職業教育與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向之一。一方面,目前的中國經濟正在發生深層次的結構性調整,中國企業作為經濟發展的主力軍也在朝著高質量、高生產率、高創新性的方向轉變,這種轉變帶來的一個重大問題即是企業需要高素質的、具備一定管理素養和管理能力的人才。因而,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發展與人才培養當然也應該充分重視高素質管理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面,由于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改革剛剛開始,各地應用型本科院校尚缺乏針對性的應用型管理學的教材。大部分教材仍然是本科研究型的、理論型的,配套教學資源也薄弱。解決這兩個方面的問題,正是我們研究、編寫這本教材的基本出發點。本教材的內容研究有一個基本的定位,即它抓兩頭:一頭抓管理學教育的基本規律和特征;另一頭抓企業發展對管理人才的現實需求。本書的編寫打破了常見的管理學框架,內容的基本方向是將企業管理實踐與管理學教育的基本規律進行深度融合、對接,這是一次大膽的嘗試,也是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管理學教育所需內容體系進行的前沿探索。核心理念與培養目標本教材的核心理念可以明確地概括為:為中國企業的發展壯大,培養一大批具備管理意識、管理素養和管理技能的中基層工作者。
我們現在已經可以確定:管理是一門職業,需要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我們還可以確定的一點是:任何一個在企業中就職的人員,無論是不是專門從事管理工作,如果具備一定的管理素質和管理能力,必然會為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增加實實在在的上升空間和發展后勁。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一線的企業經營者們,以及眾多的畢業生都有一個普遍的共識:學習管理,培養自己的管理意識、管理視野和管理技能是提升就業能力和職業發展的關鍵要素之一。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這本教材、這門課程提供了一個契機從最基本的管理意識培養開始,提高學生在企業管理領域的見識和能力。這既對技術工作者的就業面和就業能力是重要的,對那些希望未來專業從事管理工作的人更是重要的。我們知道,只要有企業就必然有管理者。應該說,有著從事管理工作抱負的學生們現在正迎來一個重要的歷史機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的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在企業發展的初級階段,人們往往認識不到管理的重要性,對專業管理工作人員的需求、認識也停留在淺顯的層次。現在,中國企業蓬勃發展,企業經營領域需要大批職業化、專業化的管理者,而這樣的管理者也必須掌握管理工作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當然,企業里面的管理者群體有高有低,有高層管理人員,也有基層管理人員;有從事基礎管理工作的人員,也有從事專門(或專業)管理工作的人員。從事高層、專門管理工作的,對個人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顯然更高。考慮到本科階段教育的具體情況,學生未來必然要從中層偏下和基層、基礎管理工作開始,所以,本教材的內容緊密契合中基層管理崗位和基礎管理工作這兩個方面的定性。實際上,企業對中基層管理人員的需求量要遠遠高于高層管理人員。這是因為,企業中的高層管理崗位畢竟有限,企業必須通過大量處于不同領域、不同崗位的中基層管理人員來推動工作開展。就好比帶兵打仗,只有將軍、司令,沒有大量的一線指戰員,是絕對行不通的。基層和基礎管理做不好,即使有再好的高層管理者,工作也沒法得到落實。我們應當認識到,管理是企業組織的必然現象,管理活動也是企業必然存在的活動。當一個人要在職業上晉升發展的時候,他通常都是朝向管理崗位發展。因此,學習管理、提升管理素養與管理技能不是可有可無的事情。教材主要特色就目前我國高等院校管理學教育的現狀來看,教材的內容體系、教學模式、培養理念仍與企業的現實需求有較大差距。當然,以往的經驗仍然重要,所以,本教材廣泛吸收了過去各類管理學基礎教材的優秀之處和教學經驗,也努力避免其中的不足。本教材的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以中基層管理者的職業要求為原點我們的學生未來就業,絕大多數都需要從中層偏下、基層工作做起,從事企業中層及以下各類崗位的工作任務。企業對他們的期望必然是在較基層的崗位上不斷歷練和成長,逐漸成V為中層偏上甚至高層管理者。問題是,中基層也需要管理者,班組長、車間主管等都是中基層管理崗位,所以我們的學生需要學習基層管理知識,獲取基層管理技能。中基層管理工作既是企業十分重要的管理工作,也是職業管理人的重要起步。那么,中基層管理者是做什么的?企業對中基層管理工作有什么基本要求?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基層管理者?如何做好中基層管理工作?本教材最基本的特色就是以中基層管理者的職業要求為原點,答疑解惑,并進行教學內容上的相應安排和布局。把教材對象做這樣的定位,使得教學目的更明確,針對性更強;對培養學生的什么能力、怎樣培養也有更明確的指向和內容安排,有助于把重點提高青年就業能力的教育目標在管理學教學中具體化。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把現有管理學的理論知識進行了梳理,剔除了那些應屬于管理學中級偏上或高級教程的內容,或與培養基層管理者關系不密切的內容。原則上,我們努力做到有目的地進行教學,讓教學內容嚴格對接教學目標和人才培養目標,避免泛泛而談。2.將管理工作講清楚,講明白我們所面對的學生,從小在校園里長大,社會閱歷較淺,對企業和企業管理所知無幾。對這樣的青年人進行管理學教育,面臨的基本障礙是他們尚缺乏基本的管理概念和管理意識,因此教學要循序漸進,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模式和學習能力,要從最基本的管理意識培養開始,然后線索明晰地將管理工作講清楚,講明白。換而言之,要讓學生引起重視,要讓他們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不能以己昏昏,使人昭昭。當然,管理學教育工作者也知道,管理學的理論內容十分豐富,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總在不斷添加新的內容。管理實踐更是百家爭鳴,且不斷創新、不斷發展。要將管理工作講清楚、講明白并不容易。正因如此,以往很多管理學教學內容常常用一種省事的方法采用簡單的管理學范式框架進行教學,這簡便很多,但也顯得籠統、抽象,針對性不強,不易達成當下的管理人才培養目標。怎樣有針對性地把管理學向學生講清楚、講明白呢?在本教材的編寫中,我們對要講哪些內容、不講哪些內容、要講的內容如何講、學生怎樣學才會有效等問題,進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因此,我們大膽地創新了教材的邏輯結構。本教材內容結構的邏輯,從管理的基本概念出發,到管理者,再到管理系統、管理過程、管理方法,及至最后的管理創新,與其他的管理學教材差別較大。在這一邏輯結構中,我們有意識地把學生(未來的管理者)納入進來,依照他們進入企業、成為中基層管理者、了解企業運行特征、進行管理實踐操作這樣一條主線,從感性認識到理性思考,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講述他們應當學習、掌握的管理學知識,特別是中基層管理者所應具備的管理實務性知識,培養他們從事實際管理所應具備的基本能力。上述內容編寫的布局和設計,目的是把管理工作給學生講清楚、講明白,避免學生未來就業時渾渾噩噩上崗,糊里糊涂做管理。
3.滿足基本理論修養,突出實用管理技能培養企業中基層管理崗位要求的是實用型管理人才,所以本教材力求突出實用管理技能培養。但是,管理活動也是有規律的,有其基本的理論知識修養要求。只懂實干沒有理論修養,必然缺乏理論自覺,僅憑感性經驗做事,遇到復雜問題就只能瞎貓碰死耗子;只懂理論缺乏實干能力,又將淪為紙上談兵,清談誤事。本教材充分研究了基本理論修養與實用管理技能之間的關系,在兼顧必要理論修養的基礎上,重點突出實用技能培養以及從理論知識轉化為實用技能的途徑。為此,本教材每章的學習目標里都設置了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在每章的內容里都綜合了知識內容和能力內容,每單元后還設置了課堂實戰課后拓展等內容和教學環節。本教材對知識的講授突出精講,對技能的培養突出實用。我們希望學生在有限的學時里學到精華、管用的管理學知識,也希望學生能把知識與能力相結合,既習得理論修養,也習得實干能力。4.形式新穎,數字化資源豐富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教材吸收國內外優秀教材的優點,在敘述和編排方式上圖文并茂,并設置了問題引入、情景引入、輔助閱讀、插圖、插畫等模塊,有針對性地選擇了大量具有現代感、具有啟發意義的管理案例,與教材的正文一起形成了系統而充滿樂趣的學習體系。本教材配備豐富的數字教學資源。在清華大學出版社和相關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本教材拍攝了一套標準課視頻,另外還提供了各種實用的教學資源。具體可登錄清華大學出版社數字教學平臺智學苑(www.izhixue.cn)獲取。教材內容邏輯本教材以學生進入企業如何進行管理、如何成為一名職業管理人為主線來組織和展開教學內容。為此,本教材以組織作為邏輯起點,由組織引出管理,由一般管理進入企業管理,然后圍繞管理者如何有效實現組織目標這一主題,從管理者、管理系統、管理過程、管理方法和管理創新等方面依次敘述管理學的相關內容。本教材共分六章,各章的具體內容以及要解決的問題如下。第一章 什么是管理。本章要回答的核心問題是什么是管理,這是學生學習管理學的入門章。為了講清什么是管理,本教材先從組織講起。因為管理活動產生于人類組織行為的需要,沒有組織就沒有管理的需要。面對管理學史上關于管理的五花八門的定義,如果不把握組織與管理的內在聯系,不理解管理對于組織的作用和重要性,就不能從本質上理解什么是管理。當然,學生也應該了解歷史上的管理學思想的演變過程,以便清晰地把握管理的內涵及其發展。出于這樣的原因,本章按照從組織到管理,從一般管理(一般組織)到一般管理理論(現代管理理論),再到企業管理(營利組織的管理)的邏輯展開敘述。第二章 管理者。本章要回答的是什么樣的人能夠成為管理者,讓學生明白企業對管理主體的素質要求,是學生學習管理學、做職業管理人的準備章。管理是根據組織的需要產生的,組織的突出特征是要實現組織目標。組織有組織的目標,組織要求多人在分工基礎上結成團隊實現目標;而且組織的運作有它的既定的規則、道德責任要求、社會使命等。管理者的責任就是以實現組織目標為己任,這意味著進入企業的管理者要由自然人轉變為組織人,要承擔起組織賦予的責任,要依據組織的需求來行事。組織對管理者有要求、有約束,有些是對管理者做人的一般要求,有些是對管理者能力的特殊要求。本章按照管理者與組織道德、管理者能力與技能、管理者的角色關系(也包括中基層管理者)的順序展開。第三章 管理系統。本章是對企業管理系統進行結構功能式的解剖與分析,這是學生學習管理學、體驗管理者角色的進入章。凡進入企業準備從事管理工作的人,先要了解和熟悉自己所處的企業管理系統,了解企業管理系統中各職能部門的分工、作用及其相互關系,了解自己在企業管理系統中的地位、職責和權限;否則,管理工作是無從做起的。本教材把企業管理系統分為基礎管理系統和專門管理系統,本章主要介紹企業的基礎管理系統,并把企業的基礎管理系統分為組織管理系統、職能管理系統和運營管理系統三大子系統進行介紹,重點講解了管理者和各職能管理部門(子系統)的關系。第四章 管理過程。本章要回答的問題是管理的主要職能是什么,或者說管理者主要做什么,這是學生學習管理學、學習實際做管理的核心章。本章講述的是管理的職能,但與一般管理學教材不同,本教材不是靜態地講述管理職能,而是放在動態的管理過程中講述。在管理系統中,管理者總是會按照一定的順序開展管理活動,并構成一個有次序的、不間斷的履行管理職能的活動過程,這就是管理過程。管理學上通常講的四大或五大管理職能其實都是相互聯系、相互融合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當管理者履行這些管理職能時,這些管理職能就表現出行動上的先后次序,以及過程上的階段性特征。本章把各大管理職能作為管理過程中相互聯系的階段或環節,分為決策與計劃實施與控制評價與激勵以及持續改善進行講解。其中,持續改善意在說明管理過程不是一次完成的,也不是直線或封閉的,而是一個不斷循環、螺旋上升、持續改善的過程。第五章 管理方法。本章要回答的問題是管理者可以使用哪些方法來行使管理職能,這是學生學習管理學、學習實際做管理的深入章。管理者能否有效地履行管理職能,管理者有沒有管理能力,取決于他有沒有掌握和運用正確的管理方法。第四章講管理過程, 是回答管理者應該做什么。本章的管理方法則是解決管理者應該怎么做可以怎么做的問題。管理職能和管理方法相輔相成,共同決定了管理活動的效率和效果。但管理方法和管理職能相比,更具深層的作用和意義。不掌握管理方法,行使管理職能就是一句空話。管理方法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依據本教材的定位,本章主要講述五種實用管理方法:團隊管理法、目標管理法、作業管理法、問題管理法和項目管理法。第六章 管理創新。本章要回答的問題是什么是管理創新如何實現管理創新,這是學生學習管理學、學習實際做管理的提高章。管理是實踐性的科學。管理無定式,有效的管理活動必然需要在多變的環境和組織發展需求中適時調整、適時創新。可以把管理劃分為常規性管理和創新性管理。前者也叫維持性管理,是在既定的管理框架、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下進行管理,維持企業正常、有序運轉。創新性管理是指為應對環境變化或實現更高的管理目標,而創造性地發展、應用有別于現行管理思路、模式和方法的管理實踐過程。一個出色的企業管理者,肯定不會滿足于只做維持性管理的一般工作,而要把管理工作做得更好,就必須努力實現管理創新,只有實現了管理的創新,才能把管理提升到新的水平。為了簡潔明了地說明什么是管理創新如何推動管理創新,本章從管理創新基礎戰略管理創新組織管理創新對創新的管理四個方面展開。每章學習指導為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實用管理技能,便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樂于學習,本教材內容依據循序漸進、生動易懂的原則進行了科學的組織和編排。教師講授、學生學習每一章的內容時,可按照四個環節進行。下表是各個不同環節學習和講授方法的說明。環節1 章主題理解特征問題帶入與框架把握從講解典型管理案例開始,提出本章要討論的主要問題。要注意借由問題將學生帶入管理學習的狀態中。在此基礎上,通過概述部分的講解和理解,讓學生把握每章的核心主題和內容框架,便于學生對本章內容的學習目標形成綜合、全面的認識環節2 單元主題理解特征情景討論與內容引出單元是相對獨立的細分主題,每個單元開篇設置了管理實踐中的情景。學習時要理解情景中的特殊問題并展開討論,促進學生對單元主題形成初步認識。在此基礎上,通過教師提點,讓學生明確單元內容的學習方向和目標環節3 單元知識學習特征內容精講與角色植入單元內容精講是管理實踐知識的學習,包括基礎知識、行為和技能要求等內容。在關鍵知識點上設有延伸思考和輔助閱讀。延伸思考由老師和學生互動討論展開。本環節特別強調角色植入,教師應當從學生未來從事基層管理工作出發,講透各方面知識與未來就業的聯系,增強學生的角色感環節4 單元技能實訓特征技能演練與核心能力強化在每單元知識學習后安排了課堂實戰和課后拓展。課堂實戰是圍繞單元核心主題設置的可在課堂內操作的內容,教學上以學生為主體,并由教師指導以加強訓練實效。課后拓展是圍繞單元核心主題安排的技能實踐操作,目的是強化核心技能的實踐養成典型案例引入提出核心問題本章內容概述情景引入課堂討論教師提點課堂實戰課后拓展知識講解技能要求行為要求延伸思考輔助閱讀特別致謝本教材能夠順利出版,要感謝清華大學出版社的各位領導和編輯,他們對本書的編寫、出版,以及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給予了寶貴的指導和具體的幫助;感謝參加本書編寫大綱制訂和書稿審訂的專家們,他們對本教材提出了寶貴的修改和指導意見,并給予很多鼓勵;還要感謝本書副主編孫科炎、孫亞彬,感謝參加本書編寫的各位執筆人,他們是孫科柳、譚海燕、孫麗、潘長青、沈方楠、蔣業財、馮彬、吳發明;感謝幫助搜集材料、繪制插圖、校訂英文術語等工作的各位同事和同學們。編寫這本針對應用型本科學生的實用管理學教材,并同步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是一項具有創新性的工作。本教材的編寫團隊盡了很大努力,但由于編者學識水平所限,疏漏之處在所難免,特別希望使用本教材的教師、同學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提供更多的案例素材和教學資源,使本教材在使用中得到補充、錘煉,在不斷修改中臻于完善。王 霽2016 年9 月
第一章
什么是管理 /1
管理概述 /3
學習單元一 組織與管理 /4
學習單元二 管理思想的演變 /19
學習單元三 企業與企業管理 /36
第二章
管理者/53
管理者概述 /54
學習單元一 管理者與組織道德 /56學習單元二 管理者能力與技能 /74學習單元三 管理者的角色關系 /87
第三章
管理系統/101
管理系統概述 /102
學習單元一 組織管理系統 /104 學習單元二 職能管理系統 /112 學習單元三 運營管理系統 /124
第四章第六章
管理過程/136
管理過程概述 /138
學習單元一 決策與計劃 /139 學習單元二 實施與控制 /150 學習單元三 評價與激勵 /159 學習單元四
持續改善 /174
第五章
管理方法/185
管理方法概述 /186
學習單元一 團隊管理法 /188 學習單元二 目標管理法 /201 學習單元三 作業管理法 /214 學習單元四
問題管理法 /225 學習單元五 項目管理法 /235
第六章
管理創新/251
管理創新概述 /252
學習單元一 管理創新基礎 /253 學習單元二 戰略管理創新 /264 學習單元三 組織管理創新 /275 學
習單元四 對創新的管理 /288
參考書目/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