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全面準確地闡述了財政與稅收的基本原理,分為財政篇和稅收篇。財政篇包括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財政職能、財政支出、財政收入、國債原理與制度、國家預算及預算管理體制、財政平衡與財政政策等。稅收篇包括稅收原理、稅收制度與稅收管理制度、流轉稅、所得稅、財產稅、資源稅與行為稅、國際稅收等。
本書的特色在于重點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的財稅實踐技能,探索應用技能型人才培養所需的財稅知識體系,用較大篇幅重點介紹未來實際工作中經常用到的稅收知識,體現出極強的應用性和實用性的特色。本書內容新穎,截至2016年10月財稅實踐中的很多新法規、新案例、新數據等都在本書中得到體現。
本書對應的電子課件、課后習題及答案、模擬試題及答案可以到http://www.tupwk.com.cn網站下載 。
本書的特色在于重點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的財稅實踐技能,探索應用技能型人才培養所需的財稅知識體系,用較大篇幅重點介紹未來實際工作中經常用到的稅收知識,體現出極強的應用性和實用性的特色。本書內容新穎,截至2016年10月財稅實踐中的很多新法規、新案例、新數據等都在本書中得到體現。本書對應的電子課件、課后習題及答案、模擬試題及答案可以到http://www.tupwk.com.cn網站下載 。
前 言
目前,財政與稅收這門課程的教材較少,并且大多是2008年以前編寫的,2008年以來新制定和修訂了很多稅收法規,這使得一些教材的內容已經過時。2008年以后編寫的教材數量仍然有限,并且面向的對象主要是高職高專,很多本科學校不允許采用。同時,面向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教材更是少之又少,從探討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所需要的財稅知識體系和更新財稅知識的角度出發,我們組織編寫了這本質量過硬、新穎實用的教材。本教材為大學本科適用教材,適用于經濟管理類各專業的本科教學,包括金融學專業、保險學專業、金融工程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經濟學專業、財務管理專業、會計學專業等經濟學類和工商管理類專業。本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第一,探索適合應用技術型本科人才財稅知識的更為合理的邏輯結構和知識體系;第二,探討應用技術型本科以及教學型本科教材財稅理論知識與實務結合的尺度。本教材的結構體系:結構清晰,分為財政篇與稅收篇兩篇。財政篇按照概述收入支出預算財政政策的主線編寫;稅收篇主要按照征稅類別編寫。本教材的寫作特點:理論與例題及案例充分結合,提供配套習題及答案,適量添加圖表,數據更新,內容更加豐富,注重能力訓練。本書由王曉光教授任主編,孫鐵柱、劉欣、佟元琪、楊峰、李尚越任副主編。全書分兩篇十三章,由王曉光教授總體策劃,各章編寫分工如下:王曉光編寫第一章、第二章和第十三章;張秀娟編寫第三章;徐晶編寫第四章;楊峰編寫第五章;劉欣編寫第六章和第十一章;趙大坤編寫第七章;李尚越編寫第八章;佟元琪編寫第九章;孫鐵柱編寫第十章;李新編寫第十二章;郭繼秋、馬莉娜、崔宏偉、胡芳、張玉純、陳新新、耿飛菲、劉京俠、盛彬彬、朱麗蕊編寫各章習題及答案;于晶波、劉敏、趙會穎、王春秋、石東磊、候琬嬌、李寧男、錢娜編寫各章案例。全書最后由王曉光教授總纂。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并吸納了很多同類教材、著作和論文等相關研究成果。限于篇幅,恕不一一列出,特作說明并致謝。同時,對清華大學出版社編輯們的辛勤工作深表感謝!由于受資料、編者水平及其他條件限制,書中肯定存在一些缺憾,懇請同行專家及讀者指正。我們的郵箱是huchenhao@263.net,電話是010-62796045。本書對應的電子課件、課后習題及答案、模擬試題及答案可以到http://www.tupwk. com.cn網站下載。編 者 2016年10月
第一篇 財政篇
第一章 財政概論 3
第一節 財政及其特征 3
一、從財政現象談起 3
二、財政的產生和發展 4
三、財政的一般概念 7
四、公共財政的基本特征 8
第二節 政府與市場 9
一、效率與公平 10
二、資源配置的兩種方式 11
三、市場失靈及其表現 12
四、政府失靈及其表現 14
五、政府與市場的基本分工 15
第三節 財政的職能 16
一、資源配置職能 16
二、收入分配職能 19
三、經濟穩定職能 20
本章小結 22
習題 22
案例分析 23
第二章 財政支出 25
第一節 財政支出概述 25
一、財政支出的含義、原則
和分類 25
二、財政支出范圍與財政
支出規模 32
三、財政支出效益分析 35
第二節 購買性支出 37
一、消費性支出 37
二、投資性支出 39
三、政府采購制度 41
第三節 轉移性支出 44
一、社會保障支出 45
二、財政補貼 50
三、稅收支出 51
本章小結 53
習題 53
案例分析 56
第三章 財政收入 57
第一節 財政收入概述 57
一、財政收入的含義 57
二、財政收入分類的依據 58
三、財政收入的分類 58
第二節 財政收入規模 62
一、財政收入規模的含義 62
二、財政收入規模的衡量指標 62
三、影響財政收入規模的因素 64
四、我國財政收入規模分析 66
第三節 財政收入結構 69
一、財政收入分項目構成 70
二、財政收入所有制構成 72
三、財政收入的部門構成 73
本章小結 74
習題 74
案例分析 75
第四章 國債原理與制度 79
第一節 國債概述 79
一、國債的含義與特征 79
二、國債的種類 80
三、國債的功能 83
四、國債的產生與發展 85
第二節 國債發行與償還 87
一、國債的發行 87
二、國債的償還 89
第三節 國債負擔及國債管理 91
一、國債負擔含義 91
二、國債負擔的數量界限 92
三、國債管理 96
第四節 國債市場及其功能 96
一、國債市場 96
二、國債市場的功能 98
本章小結 99
習題 100
案例分析 101
第五章 國家預算及預算管理體制
105
第一節 國家預算 105
一、國家預算的含義、原則
和組成 105
二、國家預算的分類 108
三、國家預算的編制、審批、
執行和決算 111
四、我國國家預算的改革 113
第二節 預算管理體制 115
一、預算管理體制的含義
和內容 115
二、我國預算管理體制的形式 116
三、我國現行的預算管理體制 117
本章小結 121
習題 122
案例分析 123
第六章 財政平衡與財政政策 127
第一節 財政平衡 127
一、財政平衡的概念 127
二、財政收支不平衡的原因 129
三、財政赤字(或結余)的計算
方法 130
四、財政平衡與社會總供求
平衡 131
第二節 財政政策 132
一、財政政策的目標 132
二、財政政策的工具 134
三、財政政策的類型 135
四、財政政策的傳導機制
和效應 137
五、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的配合 138
本章小結 141
習題 142
案例分析 143
第二篇 稅收篇
第七章 稅收原理 149
第一節 稅收概述 149
一、稅收的基本概念 149
二、稅收的形式特征 151
三、稅收的分類 152
第二節 稅收原則 154
一、稅收原則主要觀點闡述 154
二、現代西方稅收原則 157
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
的稅收原則體現 160
第三節 稅收負擔與稅負轉嫁 161
一、稅收負擔 161
二、稅負轉嫁 163
第四節 稅收效應 169
一、稅收宏觀作用機制 169
二、稅收微觀作用機制 171
本章小結 172
習題 172
案例分析 173
第八章 稅收制度與稅收管理制度
175
第一節 稅收制度 175
一、稅收制度的內涵 175
二、稅收制度的要素 175
三、稅收制度的類型 178
四、稅收制度的發展 179
五、稅制結構 181
第二節 稅收管理制度 185
一、稅收管理制度的概念
及分類 185
二、稅收管理制度的功能 185
三、稅收征收管理制度的主要
內容 186
本章小結 190
習題 190
案例分析 191
第九章 流轉稅 195
第一節 流轉稅概述 195
一、流轉稅的概念 195
二、流轉稅的特點 196
第二節 增值稅 196
一、增值稅概述 196
二、增值稅的納稅人 198
三、增值稅的征稅范圍 200
四、增值稅稅率 201
五、增值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203
六、增值稅出口退(免)稅 208
七、增值稅的征收管理 210
第三節 消費稅 211
一、消費稅概述 211
二、消費稅的納稅人 212
三、消費稅的稅目和稅率 212
四、消費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214
五、消費稅出口退(免)稅 220
六、消費稅的征收管理 221
第四節 關稅 223
一、關稅概述 223
二、關稅的征稅對象和納稅
義務人 224
三、進出口稅則 224
四、關稅應納稅額的計算 226
五、關稅的征收管理 227
六、行李和郵遞物品進口稅 228
本章小結 228
習題 229
案例分析 231
第十章 所得稅 233
第一節 所得稅概述 233
一、所得稅的特征 233
二、所得稅的作用 234
三、所得稅的分類 234
第二節 企業所得稅 234
一、企業所得稅的概念 234
二、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 235
三、企業所得稅的稅率 235
四、企業所得稅的計算 235
五、特別納稅調整 244
六、企業所得稅的稅收優惠 244
七、納稅地點 246
八、納稅期限 247
九、納稅申報 247
第三節 個人所得稅 247
一、個人所得稅的概念 247
二、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模式 248
三、我國個人所得稅的特征 248
四、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 248
五、個人所得稅稅目 249
六、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251
七、應納稅所得額的確定 252
八、收入次數的確認 255
九、應納稅所得其他規定 256
十、應納稅額的計算 256
十一、征收管理 264
十二、個人所得稅的稅收
優惠 266
本章小結 268
習題 268
案例分析 271
第十一章 財產稅 273
第一節 財產稅概述 273
一、財產稅的含義 273
二、財產稅的一般特征 274
三、財產稅的優缺點 275
第二節 房產稅 275
一、納稅人 275
二、征稅對象 275
三、征稅范圍 276
四、計稅依據 276
五、稅率 276
六、應納稅額的計算 276
七、稅收優惠 277
八、征收管理 277
第三節 城鎮土地使用稅 277
一、納稅人 277
二、征稅范圍 277
三、稅率 278
四、計稅依據 278
五、應納稅額的計算 278
六、稅收優惠 279
七、征收管理 279
第四節 耕地占用稅 280
一、納稅人 280
二、征稅范圍 280
三、稅率 281
四、計稅依據 281
五、應納稅額的計算 281
六、稅收優惠 281
七、征收管理 281
第五節 契稅 282
一、納稅人 282
二、征稅對象 282
三、稅率 282
四、計稅依據 283
五、應納稅額的計算 283
六、稅收優惠 284
七、征收管理 284
第六節 車船稅 284
一、納稅人 284
二、征稅范圍 285
三、稅率 285
四、計稅依據 286
五、應納稅額的計算 286
六、稅收優惠 287
七、征收管理 287
本章小結 287
習題 288
案例分析 289
第十二章 資源稅與行為稅 293
第一節 資源稅 293
一、資源稅的概念 293
二、資源稅的納稅人 293
三、資源稅的征稅范圍 294
四、資源稅的應納稅額
的計算 294
五、資源稅的納稅義務
發生時間 297
六、資源稅的納稅期限 298
七、資源稅的納稅地點 298
八、資源稅優惠政策 298
第二節 土地增值稅 299
一、土地增值稅的概念 299
二、土地增值稅的納稅人 299
三、土地增值稅的征收范圍 299
四、土地增值稅的稅率 300
五、土地增值稅應稅收入
的確定 300
六、土地增值稅的扣除項目
的確定 301
七、土地增值稅的增值額
的確定 302
八、土地增值稅的應納稅額
的計算 303
九、土地增值稅的納稅地點 304
十、土地增值稅的納稅時間 304
第三節 車輛購置稅 304
一、車輛購置稅的概念 304
二、車輛購置稅的納稅
義務人 305
三、車輛購置稅的征稅范圍 305
四、車輛購置稅的應納稅額
的計算 305
五、車輛購置稅的納稅申報 306
六、車輛購置稅的納稅地點 307
七、納稅期限 307
八、車輛購置稅的減
免稅規定 307
第四節 印花稅 307
一、印花稅的概念 307
二、印花稅的特點 308
三、印花稅的納稅人 308
四、印花稅的征稅范圍 309
五、印花稅的稅率 309
六、印花稅的計稅依據 311
七、印花稅的應納稅額
的計算 311
八、印花稅稅票的面值 312
九、印花稅的減免稅
主要規定 312
十、印花稅的征收管理 313
十一、印花稅的納稅環節 314
十二、印花稅的納稅地點 314
第五節 城市維護建設稅與教育費
附加 314
一、城市維護建設稅的概念 314
二、城市維護建設稅的特點 314
三、城市維護建設稅的納稅人 315
四、城市維護建設稅的
征稅范圍 315
五、城市維護建設稅應納稅額
的計算 315
六、城市維護建設稅的
納稅地點 316
七、城市維護建設稅的
納稅期限 316
八、教育費附加 316
本章小結 317
習題 317
案例分析 319
第十三章 國際稅收 321
第一節 國際稅收概述 321
一、國際稅收的概念 321
二、稅收管轄權與國際稅收協定
的產生 322
三、國際稅收協定的概念、分類
及其與國內稅法的關系 325
第二節 國際重復征稅的產生
及影響 326
一、國際重復征稅的概念 326
二、國際重復征稅的產生 327
三、國際重復征稅的
經濟影響 328
第三節 國際重復征稅消除的主要
方法 329
一、免稅法 330
二、抵免法 331
第四節 國際避稅與反避稅 334
一、國際避稅 334
二、國際反避稅的措施 338
第五節 國際稅收協定 342
一、國際稅收協定的
兩個范本 342
二、國際稅收協定的目標和
主要內容 343
本章小結 345
習題 346
案例分析 347
參考答案 351
參考文獻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