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對于生命來說,不是必須因素,有的人一生很少生病或者從未患過較為嚴重的疾病。但是對于絕大多數生命來說,疾病是不可避免的。我們在這一生中會患很多次急性傳染性疾病,也會患一個或幾個慢性疾病,最后無法避免地死于某一種疾病。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想人們都會選擇不生病或者少生病的人生,但那是極其罕見的情況,也是我們無法選擇的。
既然疾病不可避免,就讓我們了解疾病。
醫生是為我們治療疾病的,也是幫助我們預防疾病的,但是了解疾病則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只有當您了解了疾病,才能在自己和親人患病的時候做出正確的選擇。
這個世界上有幾乎數不清的疾病,沒有人包括醫生在內對每一個疾病都了解。這里所講的了解疾病是把疾病作為一個整體,了解疾病有幾種形式,了解身體與疾病的關系等等,從而樹立起正確的疾病觀,對疾病有一個端正的態度,并落實在疾病預防和您及您的家人每一次生病上,這就叫做態度決定一切。
對疾病有個正確的態度,例如哪些疾病是自愈性疾病、如何對待慢性病、哪些癥狀屬于身體的防御反應、人體的免疫系統是如何運作的,在此之上了解現代醫學在與疾病做斗爭的過程中不斷取得的成就,從而樹立起相信科學和信賴科學的世界觀。
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有多如牛毛的關于疾病的謠言。當遇到防病治病的問題的時候,您周圍總會熱心人提出建議,這些建議的99%是錯誤的,這個社會就是一個不尊重自己和別人身體的社會。
但是,這些謠言的傳播與接受的形式完全是自愿的。人們之所以相信這些謠言,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因為傳謠者有蠱惑人心的本事,而是因為這些謠言說到許許多多的人的心坎里去了,讓他們覺得特別愛聽、特別可信,實際上很多謠言是為了營銷的目的,投其所好而編造出來的。這種現象的根源在于大多數人沒有正確的疾病觀,在于中國式教育中科學教育的缺失與不足。
對于每個人來說,都需要不斷地接受在疾病上的再教育。
我的許多讀者反饋說,讀了一段時間我的文章并結合到自己與家人的治病防病實踐之中以后,他們的三觀毀了,有一種撥云見日的感覺。這是因為在我的文章中有很多“廢話”,這些“廢話”不是像那些百科大全之類的書籍那樣詳細具體地告訴您某一個具體疾病是什么癥狀、該吃什么藥,這些“廢話”是讓您對某個或某類疾病有全面的認識、讓您從正確的角度看待某個或某類疾病、讓您舉一反三、在潛移默化中糾正了您在疾病上的觀念。
書中的內容是從不同的角度記錄了我在不斷地學習和自我提高的過程中所總結出來的對生命與疾病的體會,不奢望它們能夠完全地讓您接受,只希望它們能夠引起您的思考。
當人們開始思考,世界就會改變。
京虎子,本名王哲。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和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后。在新浪微博開設醫學科普訂閱閱讀,出版書籍20余部,其中代表作有:《國士無雙伍連德》(曾獲得第二屆中華優秀出版物圖書獎)以及《微戰爭》《尋找魔球》等。
1.1直面慢性病,拼的是態度
1.1.1一場疾病和時間的賽跑
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糾正和改變讀者對慢性病的態度,正因為許多國人對慢性病沒有正確的態度,才給騙子可乘之機,才有了許多沒必要的、無益甚至有害的過度治療,才有了誤信人言騙術、放棄或者中斷正確的治療。
急性病發病急、病程短,比如傳染病,得過之后就痊愈了,其中很多人因此有了免疫力,這輩子都不會得了。慢性病則病程發展緩慢,病情遷延不愈,得了之后往往就不會好了。在沒有抗菌藥物和疫苗的年代,急性傳染病是人們主要死因,比如上世紀三十年代北方中國人病死的原因中,傳染病占了三分之二。今天很多烈性傳染病得到控制,慢性病比如心臟病和腫瘤就成了人們主要的死因。
急性病有開始與結束,慢性病則只有開始,其結束或者因為該病而死,或者因為其他原因而死。該類病一旦出現,往往伴隨終生,治療的效果不是治愈,而是控制,最好的結局是使之不復發。患者要習慣和慢性病共處,不管是幾年還是幾十年,只要控制住了、最終沒有死于慢性病,就是勝利。
但是很多中國人不是這種思路,他們一廂情愿地認為所有的病都有可能治好,不管多少位醫生多少家醫院告訴他們同樣的事實,只要有一位可能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對的主兒說能治愈,他們就毫不猶豫地把命交給人家,結果往往被騙了大半生積蓄,還過早地離開人世。
就拿腫瘤來說,醫生能告訴你的是五年存活率,這說的是五年以前被診斷出患這種腫瘤病人還有多大比例存活,這些病人中的很多人還能多活很多年,這是對腫瘤及其治療方法最合理的評估辦法。這種辦法的意義在于時間,和疾病做斗爭在很大程度上是和時間賽跑,這一點很多中國人并不真正明白。
每個人都會死,對于多數人來說,不是死于這個病就是死于那個病,只有少數人是因為衰老導致身體功能退化而死,也就是壽終正寢。控制慢性病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它不至于死人,比如現在對很多老年人的前列腺癌采取的辦法是不治療,因為等這種腫瘤能夠增長到危及生命的程度時,病人早就死了,治療則會有一些副作用,是沒有必要的。如果我們能夠控制住身體里的慢性病,讓它在我們百年之前不會危及性命,或者等它危及性命的時候我們已經90多歲一百來歲了,這樣在這場慢性病和時間的賽跑中,時間勝利了。
去年,又一位開國將軍去世了,享年105歲,老人家在開國將領中是壽命最長的幾位。但是外人所不知道的是,當年由于工作繁忙,加上惡劣的政治環境,老將軍在50多歲的時候心肌梗死,成為一名冠心病患者。患病之后,他沒有相信偏方草藥、吃亂七八糟的強心的補品,而是認真聽醫生的話,按時吃藥、注意休息、加強鍛煉,成功地把自己的壽命延長了一倍,享受了50多年的幸福生活。
去年美國有一位老人慶祝她90歲的生日,她33歲的時候被診斷出患有乳腺癌,經過手術后,已經存活了57年了。不是所有的心臟病人或者乳腺癌病人都能存活半個世紀之久,但現代醫學技術會使每一位慢性病人的壽命都有所延長。相反,一廂情愿地抱住徹底治愈的念頭而依賴傳統醫學和替代療法,則常常會過早地去世,喬布斯就是一例,這樣的例子在中國數也數不清。前一陣有一個揭露中醫騙局的采訪,當事人之一因為岳父患糖尿病,他就到處找能夠治愈糖尿病的“名醫”,一次又一次地被騙,還是繼續上當,就是因為他認為得了糖尿病就應該想方設法治好。
有很多慢性病病人,在患病后除了認真服從現代醫學出身的醫生的安排之外,同時亡羊補牢,糾正自己不健康的生活習慣,不僅控制住了所患的慢性病,而且也預防了其他慢性病,得以高壽。上面兩個例子就是這種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才是對待慢性病最佳的辦法。
總有一天,您會面臨父母親友患慢性病的處境,甚至是您自己患慢性病的處境,您將如何面對?
1.1.2態度害死人
假設某人到本城一家醫院看病,被診斷為腫瘤,接受了治療,然后就安下心來。泰然處之。這不是在中國,而是在美國。當然美國也有例外,有一位朋友在本縣的醫院被診斷為乳腺癌,治療后不放心,去了美國最好的醫院約翰霍普金斯醫院,那里的醫生的治療方案和縣里的醫生的治療方案毫無區別。這是因為出色的現代醫學教育和在職培訓使得美國的醫生的水平有保障,也沒有傳統醫學的因素。為什么她沒有在手術前先去大醫院看一下?因為腫瘤治療的愈后取決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醫生很可能家都不讓回,更不會任由你先吃幾個月草藥了。
但是,這種情況通常不會發生在中國,人們往往在診斷之后奔大城市,最后去北京上海,直到所有的醫生都告訴你患了腫瘤。一方面出于人們的心理,一方面出于對 基層醫療水平的不信任,怕有誤診。中國的醫學教育和在職培訓并沒有實現醫生質量的基本保障,形成了參次不齊、人才流向大醫院的局面。很多人不相信醫生的診斷,被診斷為腫瘤等慢性病后更希望是誤診。
這種不信任的態度不僅是小地方的人們的思維方式,也不僅是去中小醫院看病后的思維方式,我上大學時,同班同學在北醫三院被診斷為闌尾炎,不做手術,托關系跑到其他醫院去看,確認是闌尾炎無誤,回三院做手術時幾乎穿孔了。醫學生尚且如此,何況民眾?
這幾天我腦海里老浮現一件幼年往事,當時老家的人一旦生重病了,先在縣里醫院看,不治療,奔去長春,經白求恩醫大我父母的同學看過了,也不治療,奔北京,托我爸找北京的醫生看,最好是主任級別的。那趟火車到北京的時間是凌晨,他們專挑周日,因為這天我父親肯定在家,于是數不清的周日,我都在甜蜜的夢中被敲門聲喚醒。
記得一次姑父帶了一家人來,那孩子看著比我還小幾歲,坐在那里不停地流鼻血,我爸一見就埋怨家長為什么拖這么久不治療。下一次姑父來的時候說,那孩子回去后很快就去世了。這幾天我腦海中總出現坐在我家沙發上不停地留鼻血的那個瘦弱的男孩子。如果從一開始就治療,他的生命會延長多少年?他的病有沒有可能被控制?
如果真有來世,希望他遇上一對明理的父母。
再假設如某人經過治療,腫瘤控制住了,然后好幾年跟沒事人一樣,不復查了,忙呀奔事業呀,腫瘤復發也不治了。這種情況在美國肯定不會出現,大家都老老實實地定期復查,病情有變化趕緊治療。在中國有很多人也是這樣,但確實有人不是這樣,不是因為他們不在乎自己的身體、不惜命,而是因為有人告訴他們,化療副作用大,有人告訴他們,我能夠治好你的病。這些人或者是中醫或者是民間騙子或者是和尚道士氣功大師。于是這些患者放棄了現代醫學,不是不治療也不是因為忙, 而是成了騙子的獵物,吃中藥喝草藥練氣功去了。
當年我們實驗室一位老技術員就是這樣,長期高血壓,吃降壓藥吃得好好的,突然有人說練氣功治高血壓,藥不吃了天天練功,沒多久就去世了,才五十幾歲。大家數一數你們看到的聽到的身邊發生的例子,看看有多少。
我再舉個例子,研究生剛畢業時,一位開公司的同學求我幫忙,是他一個客戶所托,山東來的,30歲左右,剛剛結婚,有一次暈倒了,在當地診斷為腦瘤。我帶著他去了在天壇醫院的神經外科研究所,找了專家看了,診斷無誤,又幫他住進了天壇醫院,做了全面檢查,專家建議是不治療,希望腫瘤不增長。病人和家屬也很滿意,準備過幾天就回去了。
那天正在所里做試驗,天壇醫院的同學來電話說你介紹的那病人急著要走,說要去看其他醫生。我讓他攔住等我趕過去,匆匆把手里的試驗結束,騎車狂奔,結果在天橋商場門口撞上了一位騎車急著接孩子的大哥,讓人家罵個狗血噴頭,花錢給人家修車之后趕到天壇,那邊出院手續已經辦妥了。一問之下,得知他們聽病房里的誰說外地有個專治腦瘤的神醫,特別靈。我盡力勸哪里勸得住,他們夫妻急匆匆地去找那神醫了。下一次再見到我那同學時,得知這位比我大幾歲的年輕人已經去世了。
我不清楚這位憨厚的山東人是否死于腫瘤發作,但根據神經所專家的診斷,他起碼還能活好幾年,也許更久。
很多腫瘤不算不治之癥,可是在許多中國人眼中,得了腫瘤就算絕癥了,就可以胡亂治療和吃藥了。同時病人及家屬總會抱著一線希望,希望大師在民間,能夠治好全世界科學家都治不好的絕癥。這就是為什么中國腫瘤病人存活率遠遠低于美國。
我父親死于直腸癌,原因是因為患癌部位,加上當年沒有結腸鏡篩查,診斷出來已經晚期了。他在治療期間結識了一群患同樣病的病友,他們中大部分沒有到晚期,結果這批病友中我父親是存活時間最久的。
記得那年回國時父親已經臥床不起了,來了一位病友,住在同一家干休所,直腸癌診斷得比較早,治療效果也不錯,精神狀態非常好,他是來建議我父親和他一樣練某種專治癌癥的氣功,被父親回絕了,因為1957年氣功第一次問世時,父親參加了對氣功的調查,知道那東西是什么玩意。
幾個月后給家里打電話時得知,那位叔叔去世了。
積極配合醫生、定期復查、按時吃藥是慢性病患者的準則,在美國,當病人提出有關替代療法和補充療法的問題、或者一些處于臨床試驗階段的療法的問題時,醫生通常會給出明確的反對意見,大多數病人接受醫生的意見和建議。而在中國,醫生往往不會這樣回答,甚至醫生有意無意地推薦,加上病房里社會上流傳的騙子的信息,使很多慢性病患者過早地離開人世,按美國的標準,他們是被害死的。
1.1.3如果相信奇跡,請相信科學
目前還有很多疾病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并不表明無法治療,而是根據現階段的認知和技術水平,采取保守療法的效果最好,也并不表明醫學對這些病永遠束手無策,還是我前面說過的:時間。
艾滋病剛剛出現時,不要說發展到艾滋病階段了,感染艾滋病毒就如同被判了死刑。三十年過去了,雖然還沒有有效的艾滋病疫苗,但在艾滋病治療上已經今非昔比,在發達國家,大部分艾滋病人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艾滋病已經從一種急性傳染病變成了慢性病。這是我們這一代人所親歷的現代醫學的奇跡之一。有很多艾滋病人之前得益于輔助療法,堅持到了新的藥物的不斷出現,他們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他們的壽命不斷地延長。反過來看,那些號稱能治愈艾滋病的中藥和神醫害的人還少嗎?
病人和家屬都盼望奇跡,但是奇跡不在深山老林中、不是大隱隱于市、不在故紙堆中,奇跡在研究人員的大腦中、在科研和開發的鏈條里。奇跡不是傳奇而是科學,或者說,只有科學能夠創造真正的奇跡。
下面我講一個奇跡。
1919年,日后出任美國國務卿,先后兩度出任最高大法官的查爾斯·休斯的幼女、12歲的伊麗莎白被診斷為糖尿病。以當時的醫療條件,這種兒童糖尿病經診斷后存活不過一年,醫生認為伊麗莎白只有半年壽命。
當年父母們聽到這個診斷后,有兩種反應,一種是不相信醫生,認為肯定有辦法治好,就像今天的很多中國人一樣,他們到處找聲稱能治好這種病的醫生,不管是喝石油還是吞蟲子,只要那所謂的醫生說能治好,家長們都會掏錢。另一種是相信醫生,放棄了,讓孩子盡可能快樂地度過剩下的時光。
休斯夫婦則選擇了第三種,他們相信醫生,但希望現代醫學能有比放棄更好的辦法。弗雷德里克·阿蘭醫生有一種辦法,用嚴格的飲食控制,使糖尿病患者骨瘦如柴,但能夠存活數年。這種療法并不被其他醫生接受,他們認為反正早晚也是死,為什么不讓孩子好好享受最后的時光?為什么要餓死?阿蘭醫生認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堅持到糖尿病能夠有救那一天。
這是一個渺茫到不能再渺茫的希望。休斯夫婦抓住了這個無比渺茫的希望,為此放棄了再次參選總統,盡管勝選的希望很大。這樣做,休斯給了科學最大的信任。
將近三年過去了,伊麗莎白瘦到只剩下骨架,下唇干裂,牙齒上全是血,每天只吃不到300卡路里,可是尿中依然有糖。她能堅持這么久,已經是奇跡了,也到了最后時刻,休斯夫婦把女兒從阿蘭醫生的療養院接回家,準備陪伴她度過人生最后的一段時光。
就在這時,弗雷德里克·班廷研制出胰島素,休斯夫人帶著女兒火速前往多倫多,請班廷治療。因為要去巴西陪丈夫參加國際會議,休斯夫人把女兒托付給保姆,留下一大筆錢,用于把伊麗莎白的尸體運回紐約、安葬在休斯家族墓地。對女兒的生命,她終于放棄了。
伊麗莎白沒有死,胰島素創造了奇跡,她的生命沒有停留在15歲,而是活到73歲。
這是將近一百年前現代醫學創造的奇跡,這種奇跡在過去、今天和將來一直發生,特別是信息革命引發的科學的飛躍,在慢性病治療上,癌癥靶向藥物進入臨床應用,而且有幾千種藥物正在進行臨床試驗。干細胞研究已經到了厚積薄發的前夜,五年到十年之內會有大成,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療會有極大的改善。
目前需要的就是時間。對于眾多目前沒有有效治療方法的慢性病患者來說,正確的選擇是保守治療、等待現代科學不斷地創制奇跡,而不是相信騙子庸醫巫醫。
不是每一個人都有伊麗莎白·休斯的運氣,但是如果對慢性病的態度正確,幾乎每個人的生命都會延長,其中幸運的人會遇見奇跡。
您相信奇跡嗎?
如果您相信奇跡,請您相信科學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