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將基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系統介紹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各專業方向的基礎知識。每章包括基礎理論、基礎應用、思考與探索、實踐環節4部分。每章的基礎理論部分講解基礎原理;基礎應用部分介紹典型應用;思考與探索部分以問答形式提出擴展問題,引導讀者思考,指明其知識點和后續課程的相關性;實踐環節部分設計了多種實踐項目。本書包含計算機硬件基礎、系統軟件基礎、系統性能與安全、辦公軟件應用、數據庫系統應用、多媒體軟件應用、軟件和程序設計、計算機網絡基礎等方面的內容。
本書是一種基礎廣泛、實用性較強的計算機專業入門教材,可作為高等院校計算機相關專業的課程教材,也可作為非計算機專業讀者的參考用書。本書提供教材配套的多媒體PPT課件、操作素材等資源,方便讀者學習。
? 本書內容系統全面,層次分明。包括計算機硬件基礎、系統軟件基礎、系統性能與安全、辦公軟件應用、數據庫系統應用、多媒體軟件應用、軟件和程序設計、計算機網絡基礎等內容,涵蓋計算機科學各個專業方向及重要知識點。? 理論結合實踐。既有專業理論基礎的講解,又有計算機操作能力的培養。每章包括基礎理論、基礎應用、思考與探索、實踐環節四部分。基礎理論講解基礎原理;基礎應用介紹技術的典型應用;思考與探索以問答形式提出擴展問題,指明知識點和后續課程的關聯;實踐環節設計了多種實踐項目。? 依照計算機系統層次結構展開內容,循序漸進,循循善誘。引導讀者從購買計算機硬件、安裝系統軟件、學習應用軟件,到程序設計和計算機網絡應用中進行學習和思考,逐步走進計算機科學的殿堂。? 配套資源詳細完備,與全書內容緊密配合,引導學習者走進計算機科學大門。
編審委員會
顧問: 李澎林潘海涵
主任: 張聚
副主任: 宋國琴蔡鐵峰趙端陽朱新芬
編委: (按姓氏筆畫為序)
王潔王荃馮志林成杏梅
劉均劉文程劉勤賢呂圣軍
杜豐杜樹旺吳艷何文秀
應亞萍張建奇陳偉杰鄭利君
宗曉曉趙建鋒郝平金海溶
姚晶晶徐歐官郭偉青曹平
曹祁傅永峰鮑衛兵潘建電子信息技術和計算機軟件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學習和思想觀念。當前,以工業4.0、兩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和互聯網 為代表的新一代產業和技術革命,把信息時代的發展推進到一個對于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影響更為深遠的新階段。
在新的產業和技術革命的背景下,社會對于高校人才的培養模式、教學改革以及高校的轉型發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2015年,浙江省啟動應用型高校示范學校建設。通過面向應用型高校的轉型建設增強學生的就業創業和實踐能力,提高學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通過堅持面向需求、產教融合、開放辦學、共同發展的高校發展理念,圍繞一流的應用型大學建設和一流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我們做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明顯實效。
作為應用型高校轉型建設的重要舉措之一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要載體,本套規劃教材著眼于應用型、工程型人才的培養和實踐能力的提高,是在應用型高校建設中一系列人才培養工作的探索和實踐的總結和提煉。在學校和學院領導的直接指導和關懷下,編委會依據社會對于電子信息和計算機學科人才素質和能力的需求,充分汲取國內外相關教材的優勢和特點,組織具有豐富教學與實踐經驗的雙師型高校教師成立編委會,編寫了這套教材。
本套系列教材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 教材具有創新性。本系列教材內容體現了基本技術和近年來新技術的結合,注重技術方法、仿真例子和實際應用案例的結合。
(2) 教材注重應用性。避免復雜的理論推導,通俗易懂,便于學習、參考和應用。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加強應用型知識的講解。(3) 教材具有示范性。教材中體現的應用型教學理念、知識體系和實施方案,在電子信息類和計算機類人才的培養以及應用型高校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中具有廣泛的輻射性和示范性。
(4) 教材具有多樣性。本系列教材既包括基本理論和技術方法的課程,也包括相應的實驗和技能課程,以及大型綜合實踐性學科競賽方面的課程。注重課程之間的交叉和銜接,從不同角度培養學生的應用和實踐能力。
(5) 本套教材的編著者具有豐富的教學和實踐經驗。他們大多是從事一線教學和指導的、具有豐富經驗的雙師型高校教師。他們多年的教學心得為本教材的高質量出版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套系列教材的出版得到了浙江省教育廳相關部門、浙江工業大學教務處和之江學院領導以及清華大學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廣大骨干教師的積極參與,得到了學校教學改革和重點教材建設項目的資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謝。
希望本套教材的出版能夠在轉變教學思想,推動教學改革,更新知識體系,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應用型人才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并且為應用型高校的轉型建設提供課程支撐。由于電子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以及各方面條件的限制,本套教材難免存在不足之處,敬請專家和廣大師生批評指正。
高等學校計算機類創新與應用型規劃教材編審委員會
2016年10月作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相關專業本科學生第一門專業課程和其他專業課程的先修課程,計算機導論課程擔負著系統、全面介紹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學科體系、課程結構的任務,引導學生了解和熱愛計算機學科,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目前很多計算機導論課程以講授理論為主,對于計算機及相關專業的學生,入門學習時接觸到的都是專業概念和原理,比較抽象,教學效果并不理想。也有部分學校不講解理論,只是進行計算機基礎操作的訓練,并且大都偏向辦公軟件的操作,這并不能讓學生系統了解計算機各個專業方向,沒有起到引導學生進行專業方向思考的作用。
本書將基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系統介紹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各專業方向的基礎知識。每章包括基礎理論、基礎應用、思考與探索、實踐環節4部分。每章的基礎理論部分講解基礎原理;基礎應用部分介紹典型應用;思考與探索部分以問答形式提出擴展問題,引導讀者思考,指明其知識點和后續課程的相關性;實踐環節部分設計了多種實踐項目。本書包含計算機硬件基礎、BIOS軟件、操作系統、驅動程序、系統性能與安全、辦公軟件應用、數據庫系統應用、多媒體軟件應用、軟件和程序設計、計算機網絡基礎等內容。
本書依照計算機系統層次結構,從購買計算機硬件、安裝系統軟件、學習應用軟件,到程序設計和計算機聯網的實踐過程,循序漸進地介紹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各個專業方向涉及的基礎理論和典型應用,并且以問答形式,對實踐中的知識點提出擴展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研究。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還能激發學生對專業深入學習的興趣。這種方式使學生在知其然之后,又具有知其所以然的探究精神,從而更好地學習后續專業課程。本書是一種基礎廣泛、實用性較強的計算機專業入門教材,可作為高等院校計算機及相關專業的課程教材,也可以作為非計算機專業讀者的參考用書。本書提供教材配套的多媒體PPT課件、操作素材等資源,讀者可到清華大學出版社官網(http://www.tup.com.cn)的本書頁面下載使用。
本書是作者多年實踐和教學經驗的結晶。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非零電腦協會魯躍飛同學以及計算機、軟件教研室各位同事的大力支持。另外,書中參考和引用了大量文獻和網絡資料,由于篇幅有限,只列舉了主要參考文獻,在此對這些文獻和資料的作者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謝。
計算機技術發展迅速,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疏漏之處,懇請讀者批評指正。筆者郵箱為liujun@zjc.zjut.edu.cn。
作者
2017年5月
目錄
第1章緒論1
1.1計算機系統概述1
1.1.1計算機硬件1
1.1.2計算機軟件2
1.2計算機學科知識體系3
1.2.1學科概述3
1.2.2課程體系4
1.3本章小結6
1.4思考與探索6
1.5實踐環節7
第2章計算機硬件基礎9
2.1計算機硬件設備9
2.1.1CPU9
2.1.2散熱器10
2.1.3內存條11
2.1.4主板12
2.1.5顯卡13
2.1.6聲卡15
2.1.7網卡15
2.1.8硬盤16
2.1.9光驅18
2.1.10顯示器19
2.1.11機箱20
2.1.12電源20
2.1.13其他外部設備202.2筆記本計算機組成21
2.3計算機組裝23
2.3.1計算機硬件組裝準備23
2.3.2計算機組裝過程23
2.3.3開機檢測與排錯34
2.4計算機硬件日常維護34
2.4.1計算機的工作環境34
2.4.2計算機的正確使用習慣35
2.4.3計算機硬件的日常保養35
2.5本章小結36
2.6思考與探索36
2.7實踐環節40
第3章系統軟件基礎45
3.1BIOS軟件基礎45
3.1.1BIOS軟件功能45
3.1.2BIOS軟件基本操作46
3.2操作系統基礎50
3.2.1操作系統的功能50
3.2.2操作系統的安裝50
3.2.3操作系統的基本操作57
3.2.4Windows自帶的應用程序64
3.3驅動程序基礎65
3.3.1驅動程序的功能65
3.3.2驅動程序的基本操作65
3.4本章小結68
3.5思考與探索68
3.6實踐環節72第4章系統性能與安全77
4.1應用軟件概述77
4.1.1應用軟件的分類77
4.1.2應用軟件的操作78
4.2硬件系統性能檢測及優化82
4.2.1硬件系統性能檢測82
4.2.2硬件系統優化86
4.3軟件系統性能優化89
4.4計算機安全97
4.4.1操作系統中的安全防范97
4.4.2專用安全防護軟件104
4.4.3備份和還原104
4.4.4用戶信息保護107
4.5本章小結110
4.6思考與探索111
4.7實踐環節112
第5章辦公軟件應用115
5.1Word 2010的應用115
5.1.1Word 2010基礎115
5.1.2Word 2010應用實例131
5.2Excel 2010的應用141
5.2.1Excel 2010基礎141
5.2.2Excel 2010應用實例162
5.3PowerPoint 2010的應用170
5.3.1PowerPoint 2010基礎170
5.3.2PowerPoint 2010應用實例1865.4本章小結194
5.5思考與探索194
5.6實踐環節195
第6章數據庫系統應用199
6.1Access 2010的應用199
6.1.1Access 2010基礎199
6.1.2Access 2010應用實例226
6.2本章小結240
6.3思考與探索240
6.4實踐環節241
第7章多媒體應用243
7.1Photoshop的應用243
7.1.1Photoshop CS6基礎243
7.1.2Photoshop CS6應用實例270
7.2Flash的應用279
7.2.1Flash CS6基礎279
7.2.2Flash CS6應用實例295
7.3Windows Movie Maker的應用306
7.3.1Windows Movie Maker基礎306
7.3.2Windows Movie Maker應用實例313
7.4本章小結314
7.5思考與探索314
7.6實踐環節316
第8章軟件和程序設計319
8.1程序設計基礎3198.1.1程序設計的步驟319
8.1.2程序設計實例332
8.2本章小結339
8.3思考與探索339
8.4實踐環節341
第9章計算機網絡基礎343
9.1計算機網絡組成343
9.1.1計算機網絡硬件系統343
9.1.2計算機網絡軟件系統348
9.2計算機網絡基本操作349
9.2.1網絡硬件基本操作349
9.2.2網絡軟件基本操作360
9.3網絡安全技術368
9.4本章小結370
9.5思考與探索371
9.6實踐環節372
參考文獻373
第1章C語言的程序結構與特點1
1.1C語言程序結構1
1.1.1C程序的初步認識1
1.1.2C程序結構2
1.2C語言的特點4
1.3簡單C程序舉例5
1.4C程序的運行10
1.4.1C程序的運行步驟10
1.4.2在VC 6.0中編輯、編譯和運行C程序11
1.5習題與實踐13
第2章C語言的數據類型15
2.1概述15
2.2基本數據類型16
2.2.1整型16
2.2.2實型17
2.2.3字符型18
2.3常量與變量18
2.3.1字符集與標識符18
2.3.2常量20
2.3.3符號常量22
2.3.4變量23
2.4習題與實踐24
第3章常用運算符、表達式和庫函數27
3.1常用運算符和表達式273.1.1算術運算符和表達式27
3.1.2關系運算符和表達式30
3.1.3邏輯運算符和表達式32
3.1.4賦值運算符和表達式34
3.1.5逗號運算符和表達式36
3.2常用庫函數37
3.2.1輸入輸出函數37
3.2.2數學運算函數47
3.2.3字符處理函數48
3.3習題與實踐50
第4章結構化程序設計53
4.1程序的三種基本結構53
4.2選擇結構程序設計54
4.2.1if語句55
4.2.2switch語句62
4.2.3程序舉例64
4.3循環結構程序設計67
4.3.1while語句67
4.3.2dowhile語句68
4.3.3for語句71
4.3.4break語句與continue語句73
4.3.5循環的嵌套76
4.3.6程序舉例80
4.4習題與實踐84
第5章利用數組處理批量數據93
5.1一維數組的定義和引用935.1.1一維數組的定義93
5.1.2一維數組元素的引用95
5.2二維數組的定義和引用97
5.2.1二維數組的定義97
5.2.2二維數組元素的引用98
5.3字符數組101
5.3.1字符數組的定義和使用101
5.3.2字符數組和字符串101
5.3.3字符串處理函數104
5.4程序舉例107
5.5習題與實踐113
第6章利用函數實現模塊化程序設計121
6.1函數概述121
6.2函數定義、調用和聲明122
6.2.1函數定義122
6.2.2函數調用124
6.2.3函數聲明126
6.3函數的參數傳遞128
6.3.1函數調用的參數傳遞128
6.3.2值傳遞128
6.3.3地址傳遞130
6.4函數的嵌套調用和遞歸調用132
6.4.1函數的嵌套調用132
6.4.2函數的遞歸調用133
6.5全局變量和局部變量137
6.6變量的存儲方式140
6.7習題與實踐142第7章編譯預處理命令149
7.1概述149
7.2宏定義150
7.2.1不帶參數的宏定義150
7.2.2帶參數的宏定義152
7.3文件包含153
7.4條件編譯156
7.5習題與實踐158
第8章指針的使用163
8.1指針的基本概念163
8.1.1地址和指針163
8.1.2指針變量的定義和引用165
8.1.3指針變量作函數參數167
8.2指針與數組170
8.2.1一維數組元素的指針表示法170
8.2.2數組名作函數參數174
8.2.3二維數組中的指針176
8.3指針與字符串179
8.4指針與函數182
8.4.1指向函數的指針182
8.4.2返回指針值的函數184
8.5指針數組185
8.5.1指針數組的定義和應用185
8.5.2指針數組作main函數的參數186
8.6多級指針187
8.7程序舉例1888.8習題與實踐192
第9章利用結構體與共用體建立數據類型199
9.1結構體類型的定義和使用199
9.1.1結構體類型的定義199
9.1.2結構體類型變量的定義200
9.1.3結構體類型變量的引用202
9.2結構體數組205
9.3指向結構體類型數據的指針207
9.4鏈表209
9.4.1鏈表的基本概念209
9.4.2動態存儲分配函數210
9.4.3鏈表的基本操作211
9.5共用體219
9.5.1共用體變量的定義219
9.5.2共用體變量的引用221
9.6習題與實踐222
第10章位運算符及位運算227
10.1概述227
10.2位運算符及位運算228
10.3程序舉例233
10.4習題與實踐237
第11章文件的使用239
11.1概述239
11.2用文件類型指針定義文件240
11.3文件操作函數24211.3.1文件的打開和關閉函數243
11.3.2文件的讀寫函數244
11.3.3文件的定位函數249
11.4程序舉例250
11.5習題與實踐256
附錄A字符的ASCII碼表261
附錄B運算符的優先級與結合性263
附錄C常用庫函數265
參考文獻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