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由六大部分十五章構成。第一部分是國際貿易產生與發展的基礎與利益。第二部分是國際貿易發展與交易基礎。第三部分是國際貿易政策和措施的演變與內容。第四部分是地區與國際貿易的管理體制。第五部分是國際貿易領域的運行。第六部分為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與作用。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國際貿易的含義、產生與發展、發展態勢
第二節 對外貿易與國內貿易的異同
第三節 對外貿易的分類
第四節 國際貿易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國際貿易的作用
第一節 國際貿易與國家
第二節 國際貿易與企業
第三節 國際貿易與國民
第四節 國際貿易與世界
第三章 國際分工
第一節 國際分工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當代國際分工
第三節 國際分工的發展條件
第四節 國際分工理論
第四章 世界市場
第一節 世界市場的發展與構成
第二節 世界市場的開拓
第三節 當代世界市場競爭
第五章 世界市場價格
第一節 世界市場價格的確立基礎
第二節 世界市場價格的形成與類別
第三節 當代世界市場價格的變動態勢
第四節 世界市場價格的作用
第六章 國際貿易政策
第一節 對外貿易政策概述
第二節 重商主義
第三節 自由貿易政策與理論
第四節 保護貿易政策與理論
第五節 超保護貿易政策與理論
第六節 當代國際貿易政策與理論
第七章 國際貿易促進、救濟與管制
第一節 重視經濟外交
第二節 出口促進
第三節 貿易救濟
第四節 經濟特區
第五節 出口管制
第六節 貿易制裁
第七節 商務違規懲罰
第八章 區域經濟一體化
第一節 區域經濟一體化概述
第二節 區域經濟一體化效應
第三節 區域經濟一體化理論
第九章 世界貿易組織
第一節 WTO確立與發展的基礎
第二節 WTO的產生
第三節 WTO機制
第四節 WTO的運行
第五節 WTO建立后的作用
第十章 關稅
第一節 關稅概述
第二節 關稅類別
第三節 關稅征收、減免與配額
第四節 關稅保護度
第五節 關稅減讓談判
第十一章 非關稅壁壘
第一節 非關稅壁壘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傳統的非關稅壁壘
第三節 技術性貿易壁壘
第四節 綠色貿易壁壘
第十二章 國際服務貿易
第一節 國際服務貿易概述
第二節 當代國際服務貿易狀況
第三節 國際服務貿易壁壘與自由化
第十三章 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
第一節 知識產權概述
第二節 知識產權保護制度
第三節 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的加強
第四節 WTO對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的保護
第五節 國際知識產權交易
第十四章 國際投資與國際貿易
第一節 國際投資概論
第二節 對外直接投資效應
第三節 對外直接投資限制與自由化
第四節 跨國公司
第五節 對外直接投資和跨國公司理論
第十五章 世界貿易中的中國
第一節 新中國對外貿易的建立與發展
第二節 中國對外貿易政策演變與作用
第三節 中國對外貿易管理
第四節 中國參與國際分工與進入世界市場
第五節 中國與國際經貿條約、區域合作和經貿組織
第六節 中國從世界貿易大國邁向世界貿易強國
主要參考文獻
《國際貿易(第六版)》:
(三)分工產生的原因
斯密認為,盡管人類智慧預見到分工會促進勞動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民富裕,但這并不是促使分工產生的原因。分工的產生來源于人類互通有無、物物交換和相互交易的天性。“這種傾向,為人類所共有,亦為人類所特有,在其他各種動物中是找不到的。”這是因為,“一個人盡畢生之力,亦難博得幾個人的好感,而他在文明社會中,隨時有取得多數人的協作和援助的必要。別的動物,一達到壯年期,幾乎全部能夠獨立,自然狀態下,不需要其他動物的援助。但人類幾乎隨時隨地都需要同胞的援助,要想僅僅依賴他人的恩惠,那是一定不行的。他如果能夠刺激他們的利己心,使有利于他,并告訴他們,給他做事,是對他們自己有利的,他們達到目的就容易得多了……我們所需要的相互幫助,大部分是依照這個方法取得的。我們每天所需要的食料和飲料,不是出自屠戶、釀酒家或烙面包師的恩惠,而是出自他們自利的打算……由于我們所需要的相互幫助,大部分是通過契約、交換和買賣取得的,所以當初產生分工的也正是人類要求相互交換這個傾向”。
(四)限制分工發展的因素
斯密認為,分工發展受到三個因素的約束。首先,由于分工起因于交換能力,因此分工的程度總要受到交換能力大小的限制,即受市場廣窄的限制。而市場的廣窄又與人口密度和交通狀況有直接關系。其次,分工的發展受制于產業領域發展的影響,如農業分工不如制造業分工發達。“農業由于它的性質,不能像制造業那樣細密地分工,各種工作,不能像制造業那樣判然分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