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的時候,或許我可以陪著你,一同走過。
這本書講的是兩個不同膚色的男人之間關于友誼的故事,他們從素不相識的陌生人,變為一起上路的同行者。這是個真實的故事,曾讓無數人潸然淚下,一幕幕冷暖交織的人生,映照出深藏的希望和救贖。它教會我們,如何放下私心、無條件地去關愛他人,只要我們愿意從黑暗中伸出手,都可以收獲這種友愛。本書連續7年口碑持續發酵,被譽為一個比小說更像小說的真實故事。
故事中的他叫丹fo·摩爾,是一個流浪漢,每天不停地為主子撿棉花,但積蓄始終是零。后來,他跳上了路過的火車去流浪,萬萬沒想到在那座陌生的城市里,他會遇到一個白人百萬富翁,并且成了他的朋友。另一個他叫朗·霍爾,是一個百萬富翁,有著敏銳的藝術眼光,以及強硬的生意手腕。從賣罐頭躥升到投資銀行,再到買賣畢加索、凡·高的名畫,他在好萊塢有大莊園、畫廊及歐式古堡。而他也想象不到,他的下一頁人生,竟是與一名流浪漢一起寫下。
這不只是一個故事,這是許多人生命旅程剖面的集合。兩人的友誼,改變了他們各自的命運,不同面具下相似的靈魂,將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再次交匯。
《世界上的另一個你:完結篇》繼續首部作品未完的故事,唯美筆觸續寫首部作品的感動與傳奇。這本書說的是兩個男人間的友誼,他們從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終變為一起上路的同行者,期間種種讓無數人潸然淚下,一幕幕冷暖交織的人生,映照出深藏的希望和救贖。它教會我們,如何放下私心,無條件地去關愛他人,只要我們愿意從黑暗中伸出手,都可以收獲這種友愛。本書連續7年口碑發酵,被譽為比小說更像小說的真實故事。
引 言
又和大家見面了。
你現在之所以會讀這本書,極有可能是因為你已經讀過《世界上的另一個你》。它講述了我的妻子黛博拉以及一個改變了我們生活的人丹佛·摩爾的真實故事。如果你尚未讀過,沒關系,我們會在這本書中進行回顧,以幫你了解整個故事(回顧部分在本書中以細黑體表示,個別內容有刪減和改動)。
自2006年6月《世界上的另一個你》悄悄爬上書店的書架,然后又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以來,我和丹佛已在全國各地來來往往旅行了幾千英里。我們在上百個地方做過演講,從擠滿和藹老太太的當地讀書俱樂部到馬里蘭州貝塞斯達的交響音樂廳。在這段時間里,我們看到成千上萬游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游民庇護所開始興建,為無家游民籌集的善款達到了幾百萬美元。我們還看到普通美國人的生活也發生了驚人的變化,這是我們之前不曾想象或預見到的。
這就是我們寫這本書的緣由,我們只是想告訴大家一些關于希望和救贖的故事。希望和救贖是上帝不斷賜予很多人也賜予我們自己的禮物。
[美]朗·霍爾(Ron Hall):
1945年生,曾經在商場賣罐頭濃湯勉強維持生計,后來從事畫作買賣,進而進行跨國交易。這份工作使他越來越富有,卻也變得自私、與家庭疏離。他與他的妻子于大學時代相識,有兩個小孩。他的妻子是個非常虔誠的基督徒,因為妻子的愛心與鼓勵,他們前往庇護所服務流浪漢。在那里,朗遇到了他的心靈導師,也是生平非常好的朋友。然而好景不長,婚后第三十一年,他的妻子死于癌癥。雖然悲痛,但這段友誼使他能保持樂觀,勇敢地走出傷痛,并發現這段情誼比他想象中來得重要……
[美]丹佛·摩爾(Denver Moore):
1937年生,沒受過教育,受困于美國的黑奴制度,每天不停地為主子撿棉花,但積蓄始終是零。之后,他聽說大城市里的生活比較好,于是偶然跳上火車,來到了得克薩斯州,成為一名流浪漢,在街頭游蕩了好幾年。他曾因持有大麻、打算洗劫公車而遭逮捕,甚至進過安哥拉監獄。長年的流浪生活使他逐漸封閉自己,逞兇斗狠,人人對他避而遠之。直到1988年,朗的妻子在夢中看見他,并稱他為那位即將改變這個城市的人,因此串起兩人之后的深厚友誼。2006年,為了表揚他在流浪漢庇護所付出的心力,當地居民將他譽為年度慈善家。現在的丹佛是一名藝術家、公開演講者、流浪漢事務志愿者,居住于達拉斯。
[美]林恩·文森特(Lynn Vincent):
她是《紐約時報》評出的暢銷書作家,作品有《天堂為真》和《永不沉沒》。她還與莎拉·佩林合著了《耍無賴》。她參與了十本書的編著,為美國新聞類半月刊雜志《世界》做了十一年的作者和編輯。作為美國海軍的老兵,退役后,她居住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圣迭戈。
引 言
第一部分 威士忌和我的父親
有時候,少年時代就是這么具有諷刺性卻又很悲哀,兒子憎惡自己的父親,但同時又在效仿他。
第二部分 黛博拉離開了我
一粒麥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籽粒來。
第三部分 我們的書和它所創造的奇跡
哪怕你只是給有需要的人一點點祝福,上帝也會讓其他人把這小小的禮物編織成更大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