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批評(第3版)》介紹了電視批評的現實意義、目標指向、理論路徑和具體批評的方法。揭示了電視制作行業的種種情形,電視制作的技巧和風格、電視敘事特點、電視流派、修辭與文化、表征及其受眾、后現代主義、電視批評案例。通過本書,讀者不僅可以了解美國商業電視的廣告運作流程與策略,還能學會選擇什么樣的理論視角,對流行的電視節目進行學理性審視,并加以合理地闡釋,撰寫出高水平的學術論文。本書不僅理論介紹和研究應用介紹詳略按排得當,理論介紹透徹,應用指南重點突出,*后一章的電視節目批評示例剖析透徹,便于讀者學以致用。
《電視批評(第3版)》主要面向廣播影視及新聞傳播領域的學生、教師、研究者以及影視制作行業的廣大從業人員,可作為大眾傳播、媒體研究、影視研究和傳播學研究的教材,還可作為修辭批評和文化研究課程的輔助教材。
《電視批評(第3版)》顯著的更新之處是:(1) 從近期的電視頻道、節目和技術中選取案例;(2) 新增了圖像、加框文字和習題;(3) 引用了眾多導演、藝術總監、攝影導演和編劇的觀點;(4) 更新了修辭、文化、表征和后現代主義部分;(5) 新增術語表和*后一章的批評示例。
序 言本書的目標之一是以敏銳的洞察力幫助讀者成長為嚴謹的電視觀看者,讓讀者學會就一檔電視節目提出一些頗具價值的問題,學會選擇一種方法甚至形成一種方法來解答所提出的問題,進而給出令人信服的評判。本書旨在使讀者了解從腳本到成品整個過程中電視節目的形態各異的諸元素,以便運用批評方法分析元素是如何被組合成各節目的;理解電視節目在其所在的文化中蘊含的紛繁多元的意義以及電視節目在不同觀眾的視野中可能具有的多重含義;最后,讀者能夠基于節目質量做出合理的判斷,并將批評所得的成果傳播給他人。本書的目標不僅僅是提供質量上乘的批評,更在于為讀者進入電視行業,在以創造性見長的領域里建功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作者在批評方法領域有著豐富、廣闊的學術背景,她采訪過杰出的電視導演、制片人、編劇和攝影師,參與過成功的電視節目的排練和錄制,還曾親自與著名電視一線人員面對面交流過,也曾在美國電視藝術和科學學會(The Academy of Television Arts and Sciences)和帕里媒體中心(The Paley Center for Media)舉辦的研討會上,接觸過電視連續劇領域聲名卓著的編劇、制片人、導演和演員。因此,電視行業的現實運作給予了她極有價值的見解。電視傳播方式出現的變化令人目不暇接。鑒于網上資源的豐富性,不需要通過傳統的電視機,人們就能觀看到海量的節目。不過,很多時候,有的觀眾通過傳統的電視機收看,有的觀眾通過在線訂閱服務收看,這些觀眾所看的節目大多是相同的。無論人們觀看的是精心剪輯而出的五分鐘的節目片段,還是整個系列節目,有一點沒有變化,那就是觀眾仍然在看電視,因此,社會永遠存在對電視節目制作這個行業的需求。將來可能會出現類型更新的屏幕,更為新穎的節目傳播方式,電視節目的供應遠遠超出觀眾在有限的時間內所能收看的數量,概而言之,電視永遠有其生存的空間。本書是一本適用于大眾傳播、媒體研究、影視研究和傳播學研究的教材。此外,其還可以作為修辭批評和文化研究課程的輔助教材。主要特點本書注重以理論為基礎的指導方針,從而產出高質量的批評成果。本書涵括了電視觀眾人口統計特征和節目收視率方面的一些核心內容。此外,電視制作屬于創造性的事業,我們必須了解電視的不同風格,優質的批評一定以適當的理論背景為基礎,因此,本書有部分章節專門探討了批評理論。書中所用的語言清晰、簡明、易懂。本書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批評定向,包括批評者的工作和電視行業解密;● 第二部分是電視的形式層面,包括三方面內容,分別是電視制作技術和風格電視與民族國家敘事電視節目類型;● 第三部分是電視批評的理論路徑,闡述了三種路徑,即修辭與文化表征與文本的受眾后現代主義;● 第四部分是電視批評應用,包括兩個層面,即電視批評指南和電視批評示例(《生活大爆炸》)。第9章以問題為導向,將前8章內容轉化為開展分析和批評的8類問題。我們給讀者提供了一種可借鑒的模板,據此,可以針對具體電視節目提出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寫出別具一格的批評文章。最后一章是詳細的批評示例,具體展示了如何運用本書中探討的知識來讀解和批評一檔相對復雜的電視節目。
教學輔助本書每一章結尾給出的習題,旨在引導讀者將所學概念應用到習題的解答過程,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每章末尾還列出了閱讀文獻推薦材料。文本框中的內容是本書中重要信息的提煉。此書所舉案例都來自當前熱門的電視節目,以案例為綱,說明了開展批評的一些技巧。本書最后一章是對具體電視劇的詳細的分析批評。附錄是電視批評領域常見的一些專業術語。
本版新穎之處互聯網和數字設備改變了我們觀看電視以及電視節目制作和廣告制作的一些方式。評級制度也相應地納入了新興的節目傳輸系統。社交媒體對電視觀看行為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電視觀眾在博客上更為活躍,還常常通過投票和留言板與電視節目進行互動。本書最新版探討了這些新現象。此外,本書參考文獻中列出的文獻,大多與互聯網相關,可以優化電視批評的方法。新的術語,諸如數字融合(digital convergence) 、時移(time-shifting),同樣反映了電視領域的新變化。本書最顯著的更新之處是:(1) 從近期的電視頻道、節目和技術中選取案例;(2) 新增了圖像、加框文字和習題;(3) 引用了眾多導演、藝術總監、攝影導演和編劇的觀點;(4) 更新了修辭、文化、表征和后現代主義部分;(5) 新增術語表和最后一章的批評示例。作者發現,情節劇的分析相對簡單,情景喜劇的分析要比情節劇的分析更為復雜,喜劇值得分析的問題則更多,所以以情景喜劇的分析作為批評范例。
維多利亞·奧唐奈(Victoria ODonnell),美國蒙大拿州立大學傳播學教授,曾任俄勒岡州立大學語音傳播系主任,北得克薩斯大學演講溝通和公共演講系主任。
譯者簡介嵇美云北京師范大學文學博士,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師,美國天普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2015-2016年度訪問學者,研究興趣包括廣播電視新聞、話語分析、媒介批評等。主講《影視文本分析》、《演講學》等課程。出版譯著《內容分析法:媒介訊息量化研究技巧(第2版)》(2010)《廣播電視新聞報道(第6版)》(2012)《融合新聞學實務》(2016)等。
目 錄
引言 1
小結 6
閱讀文獻推薦 7
第一部分 批評定向
第1章 批評者的工作 10
導言 10
批評目標 10
新聞性的電視批評 11
批評立場 12
批評與文化 15
敘事和語境真實 16
批評類目和批評選擇 19
熟悉的、不熟悉的節目類型 20
批評向度 21
小結 23
拓展練習 23
閱讀文獻推薦 24
第2章 電視行業解密 25
導言 25
互聯網的影響以及廣告、節目編排和
收視率的作用 25
電視廣告策略 27
在電視節目中推廣產品 28
植入式廣告 29
播出編排與廣告 30
電視節目制作 40
制作團隊 42
小結 50
拓展練習 51
閱讀文獻推薦 51
第二部分 電視的形式層面
第3章 電視制作技術和風格 54
導言 54
鏡頭長度與構圖 55
多機位模式 57
反應鏡頭 57
布光 58
膠片攝制與數字攝像 59
風格、接收和數字視頻普及 60
攝制技巧應服從目的需要 61
電視聲音和編輯 62
制作方式 62
藝術指導 63
分屏傳播 66
導演 67
演員 69
小結 70
拓展練習 70
閱讀文獻推薦 71
第4章 電視與民族國家敘事 72
導言 72
故事講述與人類狀態 73
敘事性質 76
敘事理論 77
敘事結構 80
互文性 82
人物 83
原型 84
神話 86
小結 91
拓展練習 91
閱讀文獻推薦 91
第5章電視節目類型 93
導言 93
電視類型、制作和播出時段安排
94
類型劃分的規則 94
類型和電視批評 95
喜劇 96
脫口秀 102
新聞 104
雜志式節目 107
情節劇 109
肥皂劇 115
科幻劇 116
真人秀 117
體育節目 118
兒童節目 119
游戲節目 120
其他類型 120
小結 121
拓展練習 121
閱讀文獻推薦 122
第三部分 電視批評的理論路徑
第6章修辭與文化 124
導言 124
修辭學 125
文化研究 134
小結 142
拓展練習 143
閱讀文獻推薦:修辭分析 143
閱讀文獻推薦:文化研究 144
第7章表征與文本的受眾 146
導言 146
什么是表征 146
電視表征 147
表征的詮釋 148
電視圖像的接收 148
符號 150
真實性的錯覺 150
人們需要形象 151
他者的表征 151
給電視批評者的建議 158
表征與集體記憶 160
小結 161
拓展練習 161
閱讀文獻推薦 162
第8章后現代主義 163
導言 163
后現代主義的界定 164
后現代電視 166
MTV的影響 168
后現代理論 170
小結 173
拓展練習 174
閱讀文獻推薦 174
第四部分 電視批評應用
第9章電視批評指南 176
導言 176
批評向度 176
故事和類型 177
架構 179
人口統計特征 183
背景 184
節目外觀及其符碼 184
分析 186
判斷 187
撰寫電視批評論文 188
小結 188
第10章電視批評示例 189
導言 189
論題 190
目的 190
《生活大爆炸》的簡要描述 190
制作信息 192
描述擬作分析的一集 194
擬作分析的問題 196
分析和闡釋 197
小結 203
術語表 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