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使用這本工作手冊
當前的心理治療擁有一個理論框架,在這個理論框架之下,從業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人類的一般特質。但是,我更建議心理治療可以在當下發達的環境下對人類的創造性(特殊)特質進行證明,這項任務由于20世紀的從業者對理論和技術的錯誤觀點而被抑制住了。相對的,我認為心理治療是在促進性環境下顯示了人類的創造性特質,其中治療的任務因20世紀從業者對理論和技術的批判性理解而變得容易了。
(Lomas,1981: 3)
……治療師獨特的性格和人格魅力比實際咨詢中他們運用的技術更為重要。治療師對理論技術的選擇因人而異,治療策略往往反映著治療師的個性特點。這樣看來,作為活生生的人,治療師對治療過程或是咨詢生涯來說是有重要影響力的。而從這個原則,可以推論出治療師接受和認識自己的程度越高,他/她就越能有效地幫助來訪者去認識并欣賞自我。
(McConnaughy,1987: 304)
……每位治療師最終都會發展出自己的治療風格,而這時以理論為中心的治療理念也就退居到了幕后。我們所能看到或感受到的,就是融合了治療技藝后的治療者展現出的個性魅力。從這個角度來看,治療師就好比一個畫家、小說家或是作曲家。也正如科學與藝術領域那樣,很少有人能真正到達頂峰。
(Strupp,1987: 3)
隨著時代變遷,我更加認識到以往的培訓教導方式已經不盡如人意,在許多方面重視度不夠,比如面對極度痛苦的患者時一般應采取的行為、思路與情感、與普通人相處的經驗、與同事或督導的共同探討等。我們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對某一技術的學習上。在我看來,治療是一件非常個人化的事。通過弗洛伊德或其他什么學派作為標簽來將治療師劃分為各種群體是不明智的。新手治療師需要探索出屬于自己的與來訪者的相處之道并從中獲益。當然,新手治療師也可以在各類杰出治療師面前展示自我,這對他們(的成長)而言也是很有幫助的,但是這不是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是應該是找到自己的風格,運用自己的直覺,并在前來求助的、可能將各種壓力加諸他們身上的來訪者面前學會做他們自己。
(Lomas,1999: 25)
引言
對于任何想要成為心理咨詢師或治療師的人而言,通常有三四年的集中學習和培訓活動期。即使這一培訓是兼職的,受訓者需要繼續完成其他正在進行的工作和扮演照料者的角色,受訓者仍需要在成為咨詢者或心理治療師的整個過程中全身心地投入: 廣泛閱讀,反思自己與培訓者/指導者以及學習同伴的關系,理解個體或團體治療中出現的問題,在督導下第一次會見來訪者。《心理咨詢師手冊》一書可用作幫助個人咨詢能力深入發展的工具,整本書聚焦在治療師成長過程中這一關鍵期會面臨的重要問題。這本工作手冊也是作為《心理咨詢導論,第4版》(McLeod,2009)一書的配套書籍應運而生的。因此,在這本書中涉及的一系列問題與當前任何主流的咨詢或治療流派都關系密切。
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咨詢師,需要建立一種真實地基于你的個人經驗、價值觀和文化背景的與他人相處的方式。多次調查研究發現,對來訪者而言,真正起作用的是咨詢師的個人品質和他/她建立接納的、促進性的咨詢關系的能力。因此,這本手冊圍繞一系列反思性的學習任務展開,這些任務將幫助你深入探索你實際生活中一些方面,而這些將有助于你學會如何提供一種有效的咨詢關系。這本手冊還將幫助你深入了解咨詢領域既存的觀點與理論
作者簡介
約翰麥克勞德(John McLeod),英國阿伯泰鄧迪大學(University of Abertay Dundee)心理咨詢教授,曾任教于Keele、Wolverhampton等英國知名學府。約翰麥克勞德有著豐富的咨詢經驗,他曾參與學生咨詢、婚姻咨詢等多個領域的咨詢、培訓及研究工作,此外亦擔任護士、社工以及急救人員等職業團體的顧問。
譯者簡介
夏穎,上海棉花堂公益服務中心副主任。從事心理咨詢業十余年,有多年學校心理教師工作經歷。目前是上海市普陀區婦聯婚姻家庭指導中心資深心理志愿者,上海市心理輔導協會會員。
目 錄
致謝
怎樣使用這本工作手冊
引言
學會提供咨詢關系
使用這本工作手冊
一些實踐建議
單獨工作和與他人一起工作
承擔責任與照顧自己
建立經驗和反思文檔
基本假設: 如何體現這本工作手冊的構思
給咨詢師的貼士
第一部分 積累人生閱歷: 個人方法的基礎
引言
寫你的自傳: 現在動筆
記個人筆記
一個援助關系的故事
起源和發展: 你對咨詢的興趣
你最喜歡的故事
自我之謎
加厚你的自傳: 早期記憶
咨詢中有關性的問題的探討
你個人的咨詢體驗
你將什么帶入到咨詢中
探索文化認同
感到真正被理解
描繪關系模式
應對差異
你怎樣處理自己生活中的危機?
對改變你自己行為的體驗
在你的生活故事中治療所扮演的角色
情緒的形成機制
什么是你的心理病理狀態?
(咨詢)與靈性的相關程度如何?
重壓之下你如何應對?
你有自己偏好的學習風格嗎?
什么驅動著你?
反思自我記述的體驗
第二部分 成為學習小組中的一員: 在團隊中發展自我覺察能力
引言
對小組的感受、想象以及期待的探索
在小組中嘗試以新的方式接觸他人
與他人建立聯結和回應
對小組成員的第一印象
在小組中談論你自己
反思小組中的重要事件
結尾: 反思小組的歷程
團體動力概念的簡單介紹
第三部分 賦予意義: 建構理解框架
引言
你使用的核心理論觀點是什么?
你和理論的關系是什么?
理解理論化的不同層級
元理論它們如何塑造你對咨詢的思維方式?
應用理論: 理解個人經驗
共感咨詢中的關鍵概念
理解自我
理論如何應用于實踐:主要案例
應用認知行為概念
非理性信念和自動負性想法
發展認知行為療法的案例概念化
一致性:咨詢中自我的使用
體驗真實性
問題與解決之間的平衡
特定技術或共同因素
在社會與政治因素中定位實踐
潛意識的觀點
什么帶來變化?認知和情緒的相對重要性
理論的背后: 理論家的生平
理解的文化情境
哪種治療關系?
理論家之間的對話
你是后現代主義者嗎?
致理論家的一封信
移情的概念
第四部分將理論運用于實際: 思考案例
引言
學生咨詢: B小姐的案例
來訪者的開場白
Cynthia: 做出人生選擇
Glenys的案例第一次面談
Glenys的案例后來的面談
我聽到這些聲音告訴我該做什么
一個工作壓力的案例
Thelma: 治療師破壞邊界的受害者
Geoffrey: 破解苦毒
Y女士的案例
Charles: 咨詢是最后的手段
Ida的案例
Anna: 繼續生活
案例片段: 如何處理情緒問題
David: 自我責備的瓦解
第五部分 反思實踐: 治療關系中的挑戰與可能性
引言
探討道德價值判斷
作為咨詢師或治療師你的道德價值判斷對個人方法的潛在的影響是什么?
你的個人哲學是什么?
來訪者帶來的道德困境
合乎倫理的決策制定
解構保密性的意義
建立并維護與來訪者的治療關系
擴展你對關系的響應
觸摸和被觸摸
理解故事
隱喻的治療性運用
回應來訪者對夢的好奇
界限的意義
在你的社區中咨詢對人們意味著什么?
寫信
閱讀的治療用途
運用網絡資源來支持治療
媒體咨詢
在線咨詢
室內還是戶外?治療中大自然的使用
怎樣才能真正地無效?
與難以應付或極有挑戰性的來訪者一起工作
第六部分 建立職業認同: 海納百川
引言
回顧你作為一名咨詢師的技能和品質
咨詢的意象
作為一名咨詢師你打算實現什么?選擇評估你的有效性的標準
你的工具箱里有什么?
作為一名咨詢師推銷自己: 一分鐘介紹
你是一名咨詢師還是治療師?
你的咨詢室
建構一個有效的支持網絡
你對研究和調查的立場
成為個人的意味著什么?來自卡爾·羅杰斯的一些問題
十年之后
心理咨詢與治療的關鍵問題
網絡資源和擴展閱讀
附錄: 心理咨詢/心理治療訓練中一種對個人及專業發展進行敘事的方法
參考書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