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蔡元培先生在公民道德修養教育方面的杰出作品,收錄了他*為重要的道德思想教育代表作《華工學校講義》和《中學修身教科書》,以及其他若干篇相關散論。本書完美結合了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修身理念與現代公民德育理念,通過細小事件,理論結合實踐,詳細具體地闡述了培養公民道德修養的方法,是一部值得國人閱讀的道德范本。
本書的內容適合當前的中國人尤其是中學生修身養性,具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功底;,而且本書的每一篇文章都可以當作經典的議論文來學習,中學生可以一邊提升素養,一邊向蔡元培先生學習如何寫議論文。
戴揚博士帶著我們一起讀《中國人的修養》,梳理本書的亮點與價值,幫助我們迅速把握本書精髓,了解中國公民應具備的道德素養。;;
蔡元培先生是北京大學校史、中國學術史、中國思想史、中國教育史、中國文化史、中國近現代史乃至于中國歷史都決不能忽視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人格魅力、淵博學問、謙謙君子風度,我等后輩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先生說:蔡先生的精神:(一)溫良恭儉讓,蔡先生具中國最好之精神。(二)重美感,是蔡先生具希臘最好之精神。(三)平民生活,及在他的眼中,個個都是好人,是蔡先生具希伯來最好之精神。蔡先生這精神,是哪里來的呢?是從學問來的。讓我們走近蔡先生,跟隨他的蹤跡,一睹其風骨與為人。
一、蔡元培先生生平傳略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小名阿培,進私塾后取名元培。原字鶴卿,后改字仲申,別號鶴廎。在愛國學社時,常用民友為號。至主編《警鐘日報》時,則曰吾亦一民耳,何謂民友。因取周余黎民,靡有孑遺兩句中各一字,改號孑民。1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浙江省紹興府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中國近代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
早年蔡元培接受傳統教育,6歲入家塾,17歲考中秀才,23歲中舉,24歲赴京會試,列第80名貢士。26歲再赴京城,補應殿試、朝考,被取為清光緒朝第二甲第34名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28歲應散館考試,升任翰林院編修。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后,蔡元培經過在北京數年的觀察與體驗,深感清廷政治改革無可希望,斷然棄官回鄉,從事教育,先后任紹興中西學堂監督(即校長)、嵊縣剡山書院院長、南洋公學特班總教習。1901年夏,蔡元培34歲,到上海代理澄衷學堂(現上海市澄衷高級中學)監督,即為首任校長。
1902年,蔡元培與葉瀚、蔣智由等發起中國教育會,被推舉為事務長(即會長),創立愛國學社,創辦愛國女學,積極宣傳民主革命思想。1903年12月在上海出版《俄事警聞》日報,次年2月改為《警報日報》。兩報頭版都有時評一則,暢談國事,多出自蔡的手筆。1904年慈禧生日,蔡寫作時評《萬壽無疆》,意為每逢萬壽,必定喪失土地。
1901年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簽訂后,蔡元培開始萌生反清志向。他切齒痛恨清政府的腐朽落后無能,更迫切期望革命黨人的反清大計早日成功。除謙謙君子風度以外,蔡元培還具有英雄豪俠的特征。1901年春,由他發起,在東京留日學生中成立秘密暗殺團,圖謀從暗殺入手,推進反清革命。參加暗殺團有極嚴格的入會儀式:開會時,設黃帝位,寫誓言若干紙,如人數,各簽名每紙上,宰一雞,灑血于紙,跪而宣誓,并和雞血于酒而飲之。其誓言,則每人各藏一紙。蔡元培認為,暗殺需要自制方便、秘密、快速而且容易偽裝隱蔽的武器,根據這些想法,他決心自制化學武器。要自制化學毒藥就需要有懂化學的人,他馬上將愛國女校的鐘憲暢、俞子夷兩位化學教員吸收入團。俞子夷說:我配制氰酸,一試即成。后來蔡元培又認為液體毒藥使用不太方便,易被人發覺,如能改成固體粉末更好,于是急去書店買了一批藥物學、生藥學和法醫學書籍,親自領導研究。不久,蔡元培覺得還是用炸藥更好一些,隨即轉向研究炸藥。為了早日研制出威力大、體積小的炸藥,蔡元培帶領研制小組日夜攻關,終于自制出了一種理想的炸藥。另外,蔡元培認為女子去實行暗殺比男子更隱蔽些,因而他在愛國女學特別注重化學課的講授,以便培養暗殺種子。此后,由蔡元培研制的炸藥,不斷由暗殺團團員帶回國內,清廷上層官員頻頻遭到暗殺,或受傷或死亡。
1904年,蔡元培與陶成章等組織光復會。1905年參加同盟會。1907年赴德國留學。1911年回國后,11月中旬在上海與黃興、張謇、湯壽潛、章炳麟等參加籌建中華民國各省代表會議。1912年1月3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就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首任教育總長,提出軍國民教育、實利教育、公民道德、世界觀、美育五項并舉的教育方針。任教育總長期間,對全國教育進行若干重要改革,除改訂教育宗旨,廢除忠君、尊孔而外,并廢除讀經,改革學制,修訂課程,小學實行男女同校,推行義務教育及社會教育,等等。
1912年7月14日,因袁世凱力圖攫取一切大權于一己之手,蔡元培憤然辭卻教育總長職務,謂不能任此伴食之閣員,邀約同盟會員王寵惠、宋教仁、王正廷一同退出內閣,不與袁世凱合作。
1917年就任北京大學校長,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并包主義,對北京大學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和學術繁榮。聘請陳獨秀、李大釗、梁漱溟以及魯迅、胡適等一批優秀人才在北京大學任職或任教。積極支持醞釀中的新文化運動。蔡元培、陳獨秀、胡適三人還被時人贊譽為領跑新文化運動的三只兔子因為他們都屬兔,而且陳獨秀比蔡元培小一輪,胡適又比陳獨秀小一輪一時傳為佳話。
五四運動爆發后,蔡元培為抗議政府逮捕學生,于1919年5月8日提交了辭呈,并于9日悄然離京。北京各大專學校校長于5月13日向政府齊上辭呈,支持蔡元培。1919年6月15日,蔡元培在《不愿再任北京大學校長的宣言》中說:我絕對不能再作不自由的大學校長。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學的通例。后由于北大師生極力挽留,蔡元培答應只做北大師生的校長。1920年2月,蔡元培下令允許王蘭、奚湞、查曉園3位女生入北大文科旁聽,當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開我國公立大學招收女生之先例。
除斐然杰出的教育成就外,蔡元培還積極參與政治和社會活動,曾當選為國民黨候補中央監委、中央監委。1927年后,曾任國民黨政府教育行政委員會常委、代理司法部長和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主張抗日。1932年與宋慶齡、魯迅等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任副主席?谷諔馉帟r期移居香港,1940年在香港病逝,享年71歲。
蔡元培是一位真正享有盛譽、青史流芳的偉大卓越人物。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評論道:古人說,人有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蔡先生在這三方面,固然都有成就,但其成就最大底,恐怕還是在立德方面。……說到君子這個名詞,蔡先生真可以當之而無愧。君子是舊日教育所要養成底理想人格,由這一方面說,蔡先生的人格,是中國舊日底教育的最高底表現。……凡是與蔡先生接觸過底人,都可以知道蔡先生之為人,確合乎(溫良恭儉讓)這五個字。蔡先生是近代確合乎君子的標準的一個人。一個人成為名士英雄,大概由于才的成分多。一個人成為君子,大概由于學的成分多。君子是儒家教育理想所要養成底理想人格,由此方面說,我們可以說,蔡先生的人格,是儒家教育理想的最高底表現。
著名作家、文化學者林語堂先生評論說:論資格,他是我們的長輩;論思想精神,他也許比我們年輕;論著作,北大教授很多人比他多;論啟發中國新文化的功勞,他比任何人大。蔡先生軟中帶硬,外圓內方,其可不計較者他不計較,大處出入卻不肯含糊。
新儒家文化的開創者和代表人物梁漱溟先生說:若問蔡先生何以能有這種種成功?我可以告訴你:此無他,他只是有他的真好惡。我所了解的蔡先生,其偉大在于一面有容,一面率真。他之有容,是率真的有容;他之率真,是有容的率真。蔡先生的了不起,首先是他能認識人,使用人,維護人。用人得當,各盡其才,使每個人都能發出自己的熱和光,這力量可就大了。
關于蔡先生的逸聞趣事很多,由此亦可見其風骨與為人。有次蔡元培突然問學生:5加5是多少?學生以為校長所問必有奧妙,都不敢作答。好一會兒,才有一學生率直地說:5加5等于10。蔡笑著說:對!對!青年們切不要崇拜偶像!
1900年5月9日,蔡元培在做嵊縣剡山書院院長時,結發妻子王昭去世。說媒者一時蜂擁而至,蔡元培明確提出續弦的五個條件:一、女子須不纏足者;二、須識字者;三、男子不納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妻如不相合,可離婚。在當時的人看來這些條件實在驚世駭俗,尤其是最后兩條,甚至被認為是荒誕駭人的。一時開風氣之先,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二、德育、智育、修身及道德散論
《中國人的修養》一書由《華工學校講義》《中學修身教科書》和國民素質十四篇三個部分組成。其中,《華工學校講義》(1916年夏)共四十篇,包括德育三十篇與智育十篇兩大部分。
1916年3月,華法教育會為籌備華工學校,推廣對在法華工的教育,先招生教師24名,開設師資班。4月3日開學,由蔡元培考查新生,并為該班編寫德育、智育講義,名為《華工學校講義》,親自講授,以便于這些師資轉授華工。同年8月起,將此講義分篇在《旅歐雜志》連續發表。1919年8月,在巴黎印成專書。1920年9月,北京大學新潮社將此講義輯入《蔡孑民先生言行錄》下冊,作為附錄。此后,全國通行的中學語文教科書,均選取其中若干篇為課文,如《舍己為群》《理信與迷信》《責己重而責人輕》《文明與奢侈》等。另據蔡元培親自撰寫的序文中,談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后,中國亦為參戰國之一。但沒有軍隊可以相助,于是派遣工人,助后方工作,到法國的也有數千人。李石曾為使這些工人便于工余就學起見,特編一種成人教育的教科書。派給我編的,是關于行為方面的與關于美術方面的。德育三十篇有合群,舍己為群,注意公共衛生,愛護公共之建筑及器物,盡力于公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責己重而責人輕,勿畏強而侮弱,愛護弱者,愛物,戒失信,戒狎侮,戒謗毀,戒罵詈,文明與奢侈,理信與迷信,循理與畏威,堅忍與頑固,自由與放縱,鎮定與冷淡,熱心與野心,英銳與浮躁,果敢與鹵莽,精細與多疑,尚潔與太潔,互助與依賴,愛情與淫欲,方正與拘泥,謹慎與畏葸,有恒與保守。智育十篇包括文字、圖畫、音樂、戲劇、詩歌、歷史、地理、建筑、雕刻和裝飾。雖然是用文言文寫成,但卻大都一目了然,通俗易懂。道理淺顯平實,突出強調了道德的利他性、合宜性等特征。概括地講,公民道德的綱領,即法國大??命時期所標舉的自由、平等、友愛三項,自由者,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也,古者蓋謂之義;平等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也,古者蓋謂之;友愛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古者蓋謂之仁。
《中學修身教科書》分上、下二篇。上篇有修己、家族、社會、國家、職業五章,下篇有緒論、良心論、理想論、本務論、德論、結論六章。上篇注重實踐,下篇注重理論。修身以實踐為要,故上篇較詳。
1911年上半年,蔡元培在德國留學期間編著《中學修身教科書》一書,寄回上海商務印書館,于1912年5月出版,至1921年9月已出16版。1《例言》中云:教授修身之法,不可徒令生徒依書誦習,亦不可但由教員依書講解。應就實際上之種種方面,以闡發其旨趣,或采歷史故實,或就近來時事,旁征曲引,以起發學生之心意。
作為蔡元培先生最為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華工學校講義》和《中學修身教科書》,從形式上來看原是普通學生所使用的教科書,是指導具體生活實踐,告訴你應該怎么辦的致用之書,而非一般的學術理論著作。它充分體現了蔡元培對于現代中國人應具有的道德素養的總體構想,以具體的行為實踐為出發點,用淺顯的思想、平易可操作的方法和通俗易懂的語言來直接引導讀者,開啟民智。視野寬宏,私德與公德會通,個人修養和公共道德并舉,中國與西方和合是其鮮明的特征:一方面秉承我國古代儒家文化修身的傳統,另一方面也融會了西方現代公民教育的精髓,致力于養成健全的人格,力求從根本上解決中華民族所面臨的公民道德建設問題。誠如偉大的平民教育家、鄉村建設運動的領袖晏陽初先生所言:中國的現代化不等于西方化,而是以最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及最好的西方文化為基礎。1蔡先生于此真可謂是了然于心,窺得堂奧,洞若觀火,探驪得珠。
《華工學校講義》和《中學修身教科書》內容全面系統且簡明清晰,古今中外的實例個案信手拈來,自然從容,詳略得當,意趣兼得。不僅是學生的修養讀本,更是每一位國民都應該好好讀一讀的修身塑德的佳作。
蔡元培(18681940),字鶴卿,號孑民,近代革命家、教育家、倫理學家。1912年任
民國首任教育總長,191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1928年任中央研究院院長,是現代教育制度的主要締造者。其一生主張教育救國,認為唯有思想文化的革命,才能真正推動中國社會的變革。為人寬厚溫良,致力于改良社會風氣,尤其重視公民道德教育及相應的世界觀、人生觀、美學教育。
《中國人的修養》導讀;001
華工學校講義
德育三十篇
合;群;020
舍己為群;022
注意公眾衛生;025
愛護公共之建筑及器物;026
盡力于公益;02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031
責己重而責人輕;033
勿畏強而侮弱;035
愛護弱者;037
;愛;物;039
戒失信;043
戒狎侮;046
戒謗毀;048
戒罵詈;051
文明與奢侈;054
理信與迷信;057
循理與畏威;060
堅忍與頑固;063
自由與放縱;066
鎮定與冷淡;068
熱心與野心;071
英銳與浮躁;074
果敢與鹵莽;077
精細與多疑;080
尚潔與太潔;083
互助與依賴;085
愛情與淫欲;088
方正與拘泥;090
謹慎與畏葸;093
有恒與保守;096
智育十篇
文;字;099
圖;畫;101
音;樂;103
戲;劇;105
詩;歌;108
歷;史;110
地;理;112
建;筑;114
雕;刻;116
裝;飾;119
例;言;124
中學修身教科書
上;篇
第一章;修;己
第一節;總;論;126
第二節;體;育;127
第三節;習;慣;131
第四節;勤;勉;132
第五節;自;制;132
第六節;勇;敢;137
第七節;修;學;140
第八節;修;德;143
第九節;交;友;146
第十節;從;師;148
第二章;家;族
第一節;總;論;150
第二節;子;女;152
第三節;父;母;157
第四節;夫;婦;160
第五節;兄弟姊妹;162
第六節;族戚及主仆;164
第三章;社;會
第一節;總;論;166
第二節;生;命;170
第三節;財;產;172
第四節;名;譽;175
第五節;博愛及公益;177
第六節;禮讓及威儀;182
第四章;國;家
第一節;總;論;185
第二節;法;律;187
第三節;租;稅;188
第四節;兵;役;189
第五節;教;育;190
第六節;愛;國;191
第七節;國際及人類;192
第五章;職;業
第一節;總;論;195
第二節;傭者及被傭者;197
第三節;官;吏;200
第四節;醫;生;202
第五節;教;員;203
第六節;商;賈;204
下;篇
第一章;緒;論;;;206
第二章;良心論
第一節;行;為;208
第二節;動;機;209
第三節;良心之體用;210
第四節;良心之起源;212
第三章;理想論
第一節;總;論;213
第二節;快樂說;215
第三節;克己說;216
第四節;實現說;217
第四章;本務論
第一節;本務之性質及緣起;219
第二節;本務之區別;221
第三節;本務之責任;221
第五章;德;論
第一節;德之本質;223
第二節;德之種類;224
第三節;修;德;224
第六章;結;論;;;;227
國民素質篇
世界觀與人生觀;230
文明之消化;235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237
思想自由;240
在育德學校演說之述意;243
科學之修養;246
文化運動不要忘了美育;250
義務與權利;252
美育實施的方法;255
讀書與救國在杭州之江大學演說詞;262
怎樣才配做一個現代學生;265
美育與人生;272
關于讀經問題;274
孔子之精神生活;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