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教育要“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為了能達到這一目標,一方面,要求不同教育階段的教育工作者們要依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相應的教育,也就是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所倡導的“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也要求各教育階段的學生必須清楚認識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后續的發展方向,積極主動地配合老師達成教學目標。而從目前各高等院校、各中小學校以及廣大社會辦學機構的現狀來看,以上兩方面恰恰是目前教學實踐中的空白。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個人教育規劃師”教師職業培訓項目應運而生。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個人在教育上的投入也越來越大,但由于目前國內缺乏個人教育規劃方面的指導,大部分的投入都是盲目的、功利性極強并且缺乏目標與規劃的,結果導致持續增長的個人教育投資與盲目選擇間的矛盾日益顯現,不僅造成了社會資源的極大浪費,還有許多家庭因為投入巨大效果微弱而對教育狀況產生不滿情緒。合理地規劃個人教育,可以大大的減少教育投入,讓學生健康成長。
闡述個人教育規劃師的營運實務,包括角色定位、服務平臺的建立以及具體實務工作的開展:尋找客戶——分析和評估——建立教育投資框架和投資風險規劃——制定和解說個人教育規劃書——個人教育規劃的執行和持續教育規劃服務。
進入新經濟時代后,世界各國均認識到人才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是最重要的驅動力,也成為國家核心的戰略之一。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同樣將人作為最重要的因素,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滿足社會多方面的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國家人才戰略的根本在于教育,2010年7月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著重強調了“教育是國家和民族發展最根本的事業”。
創新是新經濟時代的特點,面對不斷發展的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也變得更加多樣化、復合化,繼而對傳統的人才培養理念和方式提出了極大的挑戰。為適應新形勢下人才培養模式的變化,我國正在大力推進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公布更加有力地推進了這一變革過程。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教育要“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為了能達到這一目標,一方面,要求不同教育階段的教育工作者們要依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相應的教育,也就是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所倡導的“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也要求各教育階段的學生必須清楚認識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后續的發展方向,積極主動地配合老師達成教學目標。而從目前各高等院校、各中小學校以及廣大社會辦學機構的現狀來看,以上兩方面恰恰是目前教學實踐中的空白。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個人教育規劃師”教師職業培訓項目應運而生。
一、項目起因與意義
一個國家的教育規劃起源于何時?各國學者都有不同的見解。教育規劃的現代形式首先出現在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傳到西方,隨后又傳到了第三世界國家。20世紀50年代以后,各國教育部門才冠名以“規劃”并配備規劃人員,制定教育規劃才成為各國普遍的做法。
社會主義國家的教育規劃特點,以行政指令為導向,特別注意對課程的意識形態控制,強調教育發展與經濟發展相結合,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相結合,兒童教育與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