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史》是呂思勉先生的四部斷代史系列著作的**部,初版于1941年。本書前半部分是為政治卷,按歷史事件的順序編排;后半部分是文明卷,采用分門別類的方法敘述。呂思勉曾對《先秦史》這樣自評:“論古史材料,古史年代,中國世族起源及西遷,古代疆域,宦學制度,自謂甚佳。”本次《先秦史》的新版,將原書的繁體直排、雙行夾注,改為簡體橫排、雙行夾注。
以史學名家而兼通經、子、集三部。 ——譚其驤在常州府中學堂讀書時,呂先生教我們歷史地理課,如果在答題中能正確靈活地運用史料,分析透徹,論述嚴謹,并有創見,即使四題中僅答一題先生也會給予高分。 ——錢穆中國通史的寫作,到迄今為止,出版的書雖已不少,但很少能夠達到理想的地步,本來以一個人的力量來寫通史,是*困難的事業,而中國史上須待考證研究的地方又太多,故所有的通史,多屬千篇一律,彼此抄襲。其中較近理想的,有呂思勉…… ——顧頡剛多年來在極左思潮的影響下老是批知識分子的名利思想,其實有些知識分子專心致志于學問,名利思想實在不多。我在呂先生身上就從未發現過有什么求名逐利的東西。 ——黃永年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今江蘇常州人,與陳垣、陳寅恪、錢穆并稱“史學四大家”。先后曾在常州府中學堂、蘇州東吳大學、江蘇省立**師范專修科等校任教,學生中包括后來成為文史大家的錢穆、趙元任、黃永年等人。呂思勉是我國現代史學界**一位在通史、斷代史和專史等諸多領域里都作出了重大貢獻的歷史學家。
**章 總論
第二章 古史材料
第三章 民族原始
第四章 古史年代
第五章 開辟傳說
第六章 三皇事跡
**節 緯書三皇之說
第二節 巢燧羲農事跡
第七章 五帝事跡
**節 炎黃之爭
第二節 黃帝之族與共工之爭
第三節 禹治水
第四節 堯舜禪讓
第五節 堯舜禹與三苗之爭
第八章 夏殷西周事跡
**節 夏后氏事跡
第二節 殷先世事跡
第三節 夏殷興亡
第四節 殷代事跡
第五節 周先世事跡
第六節 殷周興亡上
第七節 殷周興亡下
第八節 西周事跡
第九章 春秋戰國事跡
**節 東周列國形勢
第二節 齊晉秦楚之強
第三節 五霸事跡上
第四節 五霸事跡下
第五節 齊頃靈莊晉厲悼楚共靈之爭
第六節 吳越之強
第七節 楚吳越之爭
第八節 戰國形勢
第九節 楚悼魏惠齊威宣秦獻孝之強
第十節 齊愍王之強
第十一節 秦滅六國
第十章 民族疆域
**節 先秦時諸民族
第二節 先秦疆域
沛公入咸陽,欲止宮休舍,樊噲、張良諫。乃封秦重寶財物府庫,還之霸上。十一月,召諸縣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誹謗者族,耦語者棄市。吾與諸侯約:先入關者王之,吾當王關中。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吏民皆按堵如故。凡吾所以來,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且吾所以軍霸上,待諸侯至而定要束耳。”乃使人與秦吏行至縣、鄉、邑,告諭之,秦民大喜。爭持牛羊酒食,獻享軍士。沛公讓不受,曰:“倉粟多,不欲費民”,民又益喜,惟恐沛公不為秦王。或說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強。今聞章邯降項羽,羽號日雍王,王關中,即來,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守函谷關,毋內諸侯軍,稍征關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計,從之。是時為沛公計,擇地而王,關中自是上選。既求王關中,自不肯殘暴其民,約法三章,不受獻享,雖有溢美之辭,當不至全非實錄也。
項羽將諸侯兵三十余萬,行略地,至河南,遂西到新安。今河南澠池縣東。諸侯吏卒,異時繇使、屯戍過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無狀。及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輕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竊言曰:“章將軍等詐吾屬降諸侯。今能人關破秦,大善。即不能,諸侯虜吾屬而東,秦必盡誅吾父母妻子。”諸將微聞其計,以告項羽。項羽乃召黥布、蒲將軍計曰:“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而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翳入秦。”于是楚軍夜擊院秦卒二十余萬人新安城南。行,略定秦地。至函谷關,不得入。使當陽君等擊關。項羽遂入,至于戲西。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孟康曰:在新豐東十七里。案漢新豐,在今陜西臨潼縣東。沛公兵十萬,在霸上,力不敵。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張良,夜馳至沛公軍,具告以事,欲與俱去。良入,具告沛公。沛公要項伯人,約為昏姻,曰:“吾人關,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項伯許諾。謂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沛公曰:“諾。”于是項伯復夜去。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關中,公豈敢人乎?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不如因善遇之。”項王許諾。沛公旦日,從百余騎見項王。項王因留與飲。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塊以示之者三。項王默然不應。范增起出,召項莊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于坐,殺之。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于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入,譙讓羽。有頃,沛公起如廁,招樊噲出,令張良留謝羽,置車騎,脫身獨騎,樊噲等四人持劍盾步走,間至軍。以上事詳見《項羽本紀》,詼詭幾類平話。秦亡后五年,天下復定于一,此乃事勢推移使然。當時方以秦滅六國為暴無道,詆秦日強虎狼,安有一人,敢繼秦而欲帝天下?而史載范增說項羽曰:“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今人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又稱張良人謝,獻玉斗亞父,亞父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曰:“唉!豎子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為之虜矣。”七十老翁,有如是其魯莽者乎?其非實錄,不待言矣。
居數日,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寶貨婦女而東。人或說項王曰:“關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饒;可都以霸。”項王見秦宮室皆以燒殘破;又心懷思欲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王聞之,烹說者。此亦事后附會之辭。漢高兵力弱,不足以控制中原,則思王關中。項羽世楚將,起江東,安有不用楚人之理?且漢高就封后,以士懷思欲東歸,因用其鋒以爭天下。項羽是時,不復欲有所爭,都關中,何以處楚士之思歸者乎?抑盡棄楚士,獨與秦人孤居邪?燒秦宮室,收其寶貨婦女,則當時之士卒固如是,約束非易。漢高欲王關中,乃約束其眾,不敢為殘暴,抑亦分封未定,士猶有所冀望耳。使入漢中以后,士謳歌思東歸,而不用其鋒,東鄉以爭天下,安知其不怨叛?怨叛之眾,又安保其不所過殘滅乎?入彭城后,何為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哉?豈不知項羽之眾尚在齊,將兼程還救乎?故知史所稱漢之仁,項羽之暴,諱飾誣詆之辭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