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學》根據工科類本科化學教學的要求編寫,著眼于培養基礎知識扎實、有創新能力、高素質的工科人才。全書分為11章,主要內容包括緒論、氣體、化學熱力學基礎、化學動力學基礎、化學反應限度——化學平衡、酸堿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還原反應電化學基礎、物質結構基礎、配位化學基礎、元素化學基礎。
《普通化學》層次分明,內容精煉,通用性強,適用面廣。編寫力求基本理論闡述清楚、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突出重點。書中每章精選了例題、思考題和習題,并與理論知識緊密結合,有利于教學基本要求的實施與完成,方便讀者學習。
本書可作為高等工科院;瘜W化工相關專業的化學課程教材,也可作為其他專業與化學相關的課程教學的參考書,還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專業人員閱讀參考。
姚思童,沈陽工業大學,沈陽工業大學理學院化學環境系副系主任副教授,1986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無機化學及無機化學實驗、分析化學及分析化學實驗的本科教學工作,有豐富的教學經歷和經驗,是沈陽工業大學2007年十位“教學**教師”之一。在多項科研課題研究工作中,從事相關的研究工作,工作業績突出,被評為校“先進個人”。2008年,2009年分別主編了《現代分析化學實驗》和《基礎化學實驗》,由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均被評為學校**教材,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受到所用師生的好評。
第1章緒論1
1.1化學的研究對象和重要作用2
1.2普通化學的內容及任務5
1.3如何學習普通化學6
第2章氣體8
2.1理想氣體狀態方程9
2.1.1氣體定律9
2.1.2理想氣體狀態方程10
2.2理想氣體狀態方程的應用11
2.2.1計算p, V,T,n中的任意物理量11
2.2.2確定氣體的密度12
2.2.3確定氣體的摩爾質量13
2.3氣體混合物、 分壓定律13
2.3.1理想氣體混合物13
2.3.2道爾頓分壓定律13
思考題15
習題16
第3章化學熱力學基礎18
3.1熱力學基本概念與術語19
3.1.1系統和環境19
3.1.2狀態和狀態函數20
3.1.3過程和途徑20
3.1.4化學反應計量式和反應進度21
3.2熱力學第一定律23
3.2.1熱23
3.2.2功23
3.2.3熱力學能(內能)24
3.2.4熱力學第一定律及其數學表達式24
3.3熱化學25
3.3.1化學反應熱效應25
3.3.2焓與焓變26
3.3.3ΔrUm和ΔrHm的關系27
3.3.4熱力學標準態與熱化學方程式28
3.3.5標準摩爾生成焓29
3.3.6標準摩爾燃燒焓31
3.4Hess定律和化學反應焓變的計算31
3.4.1Hess定律31
3.4.2化學反應焓變的計算32
3.5化學反應的方向34
3.5.1自發變化與反應的自發性34
3.5.2反應自發方向與焓35
3.5.3反應自發方向與系統的混亂度36
3.5.4熵和化學反應的熵變36
3.5.5Gibbs函數和化學反應Gibbs函數變39
思考題42
習題43
第4章化學動力學基礎46
4.1化學反應速率及其表示方法47
4.2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速率方程49
4.2.1化學反應速率方程49
4.2.2由實驗確定反應速率方程的簡單方法——初始速率法51
4.3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Arrhenius方程53
4.3.1Van’t Hoff經驗規則53
4.3.2Arrhenius方程53
4.4反應速率理論54
4.4.1碰撞理論55
4.4.2過渡態理論56
4.5催化劑對反應速率的影響57
4.5.1催化劑57
4.5.2催化劑的主要特征57
思考題58
習題59
第5章化學反應限度——化學平衡61
5.1標準平衡常數62
5.1.1化學平衡及特征62
5.1.2化學平衡常數64
5.1.3Gibbs函數與化學平衡67
5.1.4多重平衡規則68
5.2標準平衡常數的應用69
5.2.1判定反應程度69
5.2.2預測反應方向70
5.2.3計算平衡組成71
5.3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平衡移動原理75
5.3.1濃度(或分壓)對化學平衡的影響75
5.3.2壓力對化學平衡的影響76
5.3.3溫度對化學平衡的影響79
5.3.4催化劑對化學平衡的影響80
5.3.5Le Chtelier原理80
思考題81
習題82
第6章酸堿平衡86
6.1酸堿質子理論87
6.1.1酸堿理論的發展87
6.1.2酸堿質子理論88
6.1.3酸堿反應的實質88
6.2弱酸、弱堿的解離平衡90
6.2.1水的解離與溶液的pH90
6.2.2一元弱酸、弱堿的解離平衡91
6.2.3多元弱酸、弱堿的解離平衡94
6.2.4鹽溶液的酸堿平衡96
6.3影響酸堿平衡的因素101
6.3.1稀釋作用101
6.3.2同離子效應與鹽效應102
6.3.3溫度103
6.4緩沖溶液104
6.4.1緩沖溶液的概念和組成104
6.4.2緩沖原理104
6.4.3緩沖溶液pH的計算105
6.4.4緩沖能力和緩沖范圍107
6.4.5緩沖溶液的配制108
6.5酸堿指示劑109
6.5.1指示劑的作用原理109
6.5.2指示劑的變色范圍110
6.6酸堿電子理論112
思考題113
習題114
第7章沉淀溶解平衡116
7.1溶解度與溶度積117
7.1.1溶解度117
7.1.2溶度積118
7.1.3溶度積與溶解度的關系120
7.2沉淀的生成與溶解121
7.2.1溶度積規則121
7.2.2沉淀的生成122
7.2.3影響沉淀溶解平衡的主要因素123
7.2.4沉淀的溶解127
7.3分步沉淀與沉淀的轉化133
7.3.1分步沉淀133
7.3.2沉淀的轉化135
思考題136
習題137
第8章氧化還原反應電化學基礎139
8.1氧化還原反應140
8.1.1氧化數 (氧化值) 的確定規則140
8.1.2氧化還原反應基本概念141
8.1.3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142
8.2原電池144
8.2.1原電池的構造144
8.2.2原電池的符號表示145
8.2.3電極的類型146
8.2.4原電池的電動勢148
8.2.5原電池的**大功與Gibbs函數148
8.3電極電勢150
8.3.1參比電極150
8.3.2標準電極電勢152
8.3.3Nernst方程153
8.3.4影響電極電勢的因素154
8.4電極電勢的應用159
8.4.1計算原電池的電動勢159
8.4.2判斷氧化劑、還原劑的相對強弱160
8.4.3判斷氧化還原反應的方向161
8.4.4計算氧化還原反應的平衡常數162
8.4.5計算某些非氧化還原反應的平衡常數163
8.5元素電勢圖及其應用164
8.5.1元素電勢圖165
8.5.2元素電勢圖的應用165
思考題167
習題168
第9章物質結構基礎171
9.1核外電子的運動狀態172
9.1.1氫原子光譜和Bohr理論172
9.1.2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175
9.1.3波函數和原子軌道177
9.1.4波函數和電子云的空間圖形179
9.1.5量子數與核外電子運動狀態182
9.2多電子原子結構185
9.2.1Pauling近似能級圖186
9.2.2核外電子排布的規則187
9.2.3屏蔽效應和鉆穿效應188
9.2.4核外電子排布式與元素周期律191
9.2.5元素性質的周期性197
9.3共價鍵與分子結構204
9.3.1價鍵理論204
9.3.2雜化軌道理論與分子空間構型211
9.4晶體結構218
9.4.1晶體的分類218
9.4.2離子晶體221
9.4.3分子晶體231
思考題239
習題240
第10章配位化學基礎243
10.1配位化合物的組成和命名244
10.1.1配合物的組成244
10.1.2配合物的分類247
10.1.3配合物的命名248
10.2配位反應與配位平衡250
10.2.1配位反應與解離反應250
10.2.2配位平衡與平衡常數250
10.2.3配位平衡的相關計算252
10.2.4影響配位平衡的因素253
10.2.5配體取代反應254
10.3配合物的空間構型和異構現象255
10.3.1配合物的空間構型255
10.3.2配合物的異構現象257
10.3.3配合物的磁性260
10.4配合物的價鍵理論262
10.4.1價鍵理論的基本要點262
10.4.2配離子的空間構型與雜化方式262
10.4.3不同配位數配合物的形成與雜化方式263
10.4.4內軌型和外軌型配合物265
思考題267
習題268
第11章元素化學基礎271
11.1元素概述272
11.1.1元素分布272
11.1.2元素分類273
11.1.3重要生命元素274
11.2s區元素276
11.2.1概述276
11.2.2單質的性質277
11.2.3氧化物和氫氧化物278
11.2.4常見的金屬鹽281
11.2.5鋰、鈹的特性對角線規則283
11.3p區元素285
11.3.1概述285
11.3.2硼族元素287
11.3.3碳族元素293
11.3.4氮族元素301
11.3.5氧族元素311
11.3.6鹵素318
11.4d區和ds區元素323
11.4.1概述323
11.4.2d區元素通性323
11.4.3ds區元素通性326
11.4.4重要化合物327
思考題331
習題332
附錄334
附錄1國際相對原子質量表335
附錄2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336
附錄3一些物質的標準熱力學數據(p=100kPa,25℃)340
附錄4某些物質的標準摩爾燃燒焓(p=100kPa,25℃)349
附錄5弱酸、弱堿在水中的解離常數(298K,I=0)350
附錄6常用的緩沖溶液的配制352
附錄7難溶化合物的溶度積常數(18℃)353
附錄8常見電極的標準電極電勢(298.15K)355
附錄9某些配離子的標準穩定常數(25℃)358
參考文獻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