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護理學》教材共16章,包括醫院環境,入院和出院護理,舒適與安全護理,休息與活動,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患者的清潔衛生,生命體征的評估與護理,飲食護理,排泄護理,給藥,靜脈輸液與輸血,冷、熱療法,標本采集,病情觀察及危重患者的搶救和護理,臨終護理,醫療和護理文件記錄。本教材每章前有學習目標,正文設有案例導入,章后有思考題,重點內容后有考點,并輔以一定的知識拓展、能力測試題,使教材內容更加完整、合理和實用,有利于教學與學習。
本教材貼近學生、貼近崗位,突出技能,融知識性、科學性、先進性于一體,可供高等專科、高等職業教育護理、助產等相關專業學生使用,也可供護理專業各類成人高等教育學生及廣大臨床護理工作者使用和參考。
第一章 醫院環境 1
第一節 醫院 1
一、醫院的概念、性質與任務 1
二、醫院工作的特點 2
三、醫院的類型與分級 3
四、醫院的組織結構 4
第二節 門急診 5
一、門診 5
二、急診科 6
第三節 病區 7
一、病區的設置和布局 7
二、病區的環境 8
三、病區的護理工作 11
第四節 準備床單位 11
一、人體力學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 11
二、患者床單位的準備 15
三、鋪床法 16
四、臥有患者床的整理及更換床單法 20
第二章 入院和出院護理 25
第一節 入院護理 25
一、入院程序 25
二、患者進入病區后的初步護理 26
三、分級護理 27
第二節 運送患者 28
一、輪椅運送法 28
二、平車運送法 29
三、擔架運送法 32
第三節 出院護理 34
一、患者出院前的護理 34
二、患者出院當日的護理 35
三、患者出院后的處理 35
第三章 舒適與安全護理 37
第一節 舒適護理 37
一、舒適與不舒適的概念 37
二、不舒適的原因 38
三、不舒適的護理原則 39
第二節 疼痛患者的護理 40
一、疼痛概述 40
二、疼痛的護理評估 42
三、疼痛患者的護理 44
第三節 患者的臥位 47
一、概述 47
二、臥位的分類 47
三、常用臥位 48
四、更換臥位法 54
第四節 保護具的應用 58
一、保護具的種類及使用方法 58
二、使用保護具的注意事項 62
第四章 休息與活動 66
第一節 休息 66
一、休息的意義 66
二、休息的條件 67
三、睡眠 67
四、促進患者休息與睡眠的護理 69
第二節 活動 72
一、活動的意義 72
二、活動受限的原因 72
三、活動受限對機體的影響 73
四、患者活動能力的評估 74
五、患者活動的護理 76
第五章 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 79
第一節 醫院感染 80
一、醫院感染概述 80
二、醫院感染發生的條件 81
三、預防與控制醫院感染 82
第二節 清潔、消毒、滅菌 83
一、清潔、消毒、滅菌的概念 83
二、物理消毒滅菌法 84
三、化學消毒滅菌法 87
四、醫院消毒、滅菌 91
第三節 無菌技術 93
一、無菌技術的基本概念 93
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 93
三、無菌技術操作方法 94
第四節 隔離技術 103
一、隔離概述 103
二、隔離的種類和措施 105
三、隔離技術基本操作 107
第五節 消毒供應中心 112
一、消毒供應中心在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中的作用 112
二、消毒供應中心的設置與布局 112
三、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內容 113
第六章 患者的清潔衛生 117
第一節 口腔護理 117
一、口腔衛生指導 118
二、特殊口腔護理 120
第二節 頭發護理 122
一、床上梳發 122
二、頭虱、蟣滅除法 123
三、床上洗發 125
第三節 皮膚護理 127
一、淋浴和盆浴 127
二、床上擦浴 129
第四節 壓瘡的預防與護理 131
一、壓瘡發生的原因 131
二、壓瘡易發的部位 133
三、壓瘡的評估 133
四、壓瘡的預防 135
五、壓瘡的分期及護理 136
第五節 晨、晚間護理 140
一、晨間護理 140
二、晚間護理 141
第七章 生命體征的評估與護理 143
第一節 體溫的評估與護理 144
一、正常體溫與生理變化 144
二、體溫計的種類 145
三、體溫的測量 147
四、異常體溫的評估與護理 148
第二節 脈搏的評估與護理 151
一、正常脈搏與生理變化 151
二、脈搏的測量 152
三、異常脈搏的評估與護理 154
第三節 呼吸的評估與護理 156
一、正常呼吸與生理變化 156
二、呼吸的測量 156
三、異常呼吸的評估與護理 158
第四節 血壓的評估與護理 160
一、正常血壓與生理變化 160
二、血壓計的種類 161
三、血壓的測量 162
四、異常血壓的評估與護理 164
第八章 飲食護理 166
第一節 醫院飲食 167
一、基本飲食 167
二、治療飲食 167
三、試驗飲食 168
第二節 一般飲食護理 169
一、飲食與營養的評估 169
二、一般飲食的護理 172
第三節 特殊飲食護理 174
一、鼻飼法 174
二、要素飲食 178
第九章 排泄護理 181
第一節 排尿的護理 181
一、排尿的評估 182
二、排尿異常的護理 185
三、與排尿有關的護理技術 186
第二節 排便護理 194
一、排便的評估 194
二、排便異常的護理 196
三、與排便有關的護理技術 199
第十章 給藥 209
第一節 給藥的基本知識 209
一、藥物的種類、領取和保管 210
二、給藥原則 211
三、給藥途徑 212
四、給藥次數和時間 212
五、影響藥物作用的因素 213
第二節 口服給藥法 214
第三節 吸入給藥法 216
一、超聲波霧化吸入法 216
二、氧氣霧化吸入法 219
三、手壓式霧化吸入法 220
四、壓縮霧化吸入法 221
第四節 注射給藥法 223
一、注射原則 223
二、注射前準備 224
三、常用注射法 227
第五節 藥物過敏試驗法 238
一、青霉素過敏試驗法 238
二、鏈霉素過敏試驗法 241
三、破傷風抗毒素過敏試驗法 242
四、頭孢菌素類過敏試驗法 243
五、碘過敏試驗法 244
六、普魯卡因過敏試驗法 244
七、細胞色素c過敏試驗法 245
第十一章 靜脈輸液與輸血 246
第一節 靜脈輸液 247
一、靜脈輸液的原理及目的 247
二、靜脈輸液的常用溶液及作用 247
三、常用輸液部位 248
四、常用靜脈輸液方法 248
五、輸液速度與時間的計算 254
六、常見的輸液故障及排除方法 255
七、常見的輸液反應及護理 255
八、輸液微粒污染 259
九、靜脈給藥輔助裝置應用 260
附: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PICC)輸液法 264
第二節 靜脈輸血 268
一、靜脈輸血的目的及原則 268
二、血液制品的種類 269
三、血型及交叉配血試驗 270
四、靜脈輸血的方法 272
五、常見輸血反應及護理 275
第十二章 冷、熱療法 280
第一節 冷療法 281
一、冷療概述 281
二、冷療應用 282
第二節 熱療法 286
一、熱療概述 286
二、熱療應用 287
第十三章 標本采集 292
第一節 概述 292
一、標本采集的意義 292
二、標本采集的原則 293
第二節 常用標本的采集 293
一、血液標本的采集 293
二、尿標本的采集 297
三、糞便標本的采集 299
四、痰標本的采集 300
五、咽拭子標本的采集 301
第十四章 病情觀察及危重患者的搶救和護理 303
第一節 病情觀察 304
一、病情觀察的概念及意義 304
二、病情觀察的方法 304
三、病情觀察的內容 304
第二節 危重患者的護理 306
一、搶救工作的組織管理 306
二、搶救設備的管理 306
三、危重患者的護理 307
第三節 危重患者的常用搶救技術 309
一、基礎生命支持技術 309
二、氧氣吸入法 313
三、吸痰法 319
四、洗胃法 321
第十五章 臨終護理 327
第一節 臨終關懷 327
一、臨終關懷的概念 327
二、臨終關懷的內容 328
三、臨終關懷的原則 328
第二節 瀕死與死亡 329
一、瀕死與死亡的定義 329
二、死亡過程的分期 329
第三節 臨終患者及家屬的護理 330
一、臨終患者的生理變化和護理 330
二、臨終患者的心理變化和護理 330
三、臨終患者家屬的心理反應和護理 331
第四節 死亡后的護理 332
一、尸體護理 332
二、喪親者的護理 333
第十六章 醫療和護理文件記錄 335
第一節 醫療和護理文件的記錄和管理 335
一、醫療和護理文件記錄的意義 336
二、醫療和護理文件記錄的原則 336
三、醫療和護理文件的管理要求 337
四、病歷的排列順序 337
第二節 醫療和護理文件的書寫 338
一、體溫單 338
二、醫囑單 341
三、出入液量記錄單 344
四、特別護理記錄單 345
五、病區交班報告 346
能力測試題 350
參考文獻 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