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人:歷史、文化和社會(第二版)》是西方學術界出版的比較受歡迎的一種教科書。該書敘述了自史前到公元前30年希臘的歷史,并用了較多篇幅講述了在這段時間內,希臘的文化和社會狀況,不僅將希臘歷史局限為世界歷史中的某一時期,更是把希臘文明作為古代地中海文明的一個組成部分來考察。涉及的內容包括希臘的地理情況、政治發展、經濟情況、氣候、人口狀況、社會情形、宗教、文化生活、重要人物等。
伊恩·莫里斯、巴里·鮑威爾著的《希臘人(歷史文化和社會第2版)》是西方學術界出版的比較受歡迎的一種教科書。該書敘述了自史前到公元前30年希臘的歷史,并用了較多篇幅講述了在這段時間內,希臘的文化和社會狀況,不僅將希臘歷史局限為世界歷史中的某一時期,更是把希臘文明作為古代地中海文明的一個組成部分來考察。涉及的內容包括希臘的地理情況、政治發展、經濟情況、氣候、人口狀況、社會情形、宗教、文化生活、重要人物等。
伊恩?莫里斯 1985年荻劍橋大學博士學位,現為斯坦福大學讓與麗貝卡?維拉德古典學講座教授、歷史學教授,任該校古典系系主任。
第1章 狹小且偏遠的土地
歷史概述
為什么要研究希臘人
希臘人是什么人
本書結構:歷史、文化和社會
第2章 國家與民眾
希臘的地理、氣候和農業
人口狀況
移民
健康與疾病
營養狀況
古希臘的經濟發展
第3章 家庭中的希臘人
兩性關系:理想與現實
性
成人和孩童
第4章 史前希臘人(公元前12000一前1200年)
最后一個冰河紀的終結(公元前13000一前9500年)
農業的起源(公元前9500一前5000年)
希臘人和印歐人
新石器時代的社會和經濟(公元前5000一前3000年)
青銅時代早期(公元前3000一前2300年)
青銅時代中期(公元前2300一前1800年)
米諾斯宮殿時代(公元前2000一前1600年)
邁錫尼時代希臘的崛起(公元前1750一前1500年)
米諾斯文明的終結(公元前1600一前1400年)
邁錫尼人的希臘:考古學、線形文字B、荷馬
青銅時代的結束(公元前1200年左右)
第5章 黑暗時代(公元前1200一前800年)
古老國家的崩潰
遺址生活探秘
黑暗時代的“英雄”
黑暗時代的藝術和貿易
公元前8世紀的復興:經濟
公元前8世紀的復興:社會
公元前8世紀的復興:文化
結論
第6章 荷馬
荷馬問題
米爾曼·帕里和口誦詩歌
荷馬史詩中的口誦詩人
海因里希·施里曼和特洛伊戰爭
悲劇史詩《伊利亞特》
荷馬與情節的創造
喜劇史詩《奧德賽》
奧德修斯與荷馬
第7章 宗教與神話
宗教和神話的定義
赫西俄德的神話:神的起源
歷史上的希臘宗教
……
第8章 古風希臘:經濟、社會與政治(公元前800—前480年)
第9章 古風時代的文化變革(公元前800一前480年)
第10章 古風時代兩座城邦史:斯巴達和雅典(公元前700—前480年)
第11章 波斯人和希臘人(公元前550—前490年)
第12章 大戰(公元前480一前479年)
第13章 民主與帝國:雅典和敘拉古(公元前479—前431年)
第14章 公元前5世紀的藝術和思想
第15章 公元前5世紀的戲劇
第16章 伯羅奔尼撒戰爭及其余波(公元前431一前399年)
第17章 波斯和迦太基之間的希臘人(公元前399一前360年)
第18章 公元前4世紀的希臘文化
第19章 馬其頓戰神(上):腓力二世與亞歷山大大帝
第20章 馬其頓戰神(下):“神”王亞歷山大
第21章 希臘化百年的希臘諸王國(公元前323一前220年)
第22章 希臘化百年的希臘諸城邦(公元前323—前220年)
第23章 希臘化文化(公元前323一前30年)
第24章 羅馬的到來(公元前220—前30年)
第25章 結語
歷史記錄
這些特點為希臘人帶來了未見于其他古代社會群體的問題,但也為其提供了機會。如果神靈沒有派遣神圣的國王到大地上來指導人們該怎樣做,那凡、圣之間到底是什么關系呢?大部分希臘人認為神靈是強大而睿智的,認為世界充滿了精靈與鬼魂,并認為一部分神使和祭司擁有通達超自然力量的途徑。盡管如此,此種能力卻遭遇了公開的挑戰,由此,這些神使、祭司不能用此控制他人。如果是這樣的話,凡人怎樣才能知道何為“真”呢?
此種情形引發了一個重大沖突,我們稱其為“希臘問題”,它們是希臘思想家努力要應對的一系列難題。因為沒有上帝或神明來揭示真理,很多希臘人都認為人力是通向真理的唯一途徑。如果沒有任何統治者擁有獲得真理的特殊能力,那么所有男性公民都大致平等地具備探討真理的良好條件,而且英明決策的唯一來源必然是整個男性群體(所有希臘城邦都將男性、女性嚴格地區分開來,當希臘人提到“大家”、“群體”或“人民”時,他們通常指所有生而自由的成年男子)。到公元前500年,平等稟賦的理論造就了世界上最早的一些民主政體(“democracy”一詞源于希臘文“d6inokratia”,意為“人民的權力”),在民主政體下,所有男性公民都可對重大事件進行辯論與投票。
其他希臘人則從“希臘問題”中得出其他結論。一些人認為精英階層應當統治希臘,那些擁有強大家庭背景的最富者可以代表整個群體接受純熟的理性訓練。大眾與精英——民主制與專家治國——之間的矛盾是推動希臘歷史前進的動力,即使在今天,此種力量對我們而言仍不陌生。知識分子在民主政體下占有怎樣的地位?財富應當怎樣分配?平等與自由究竟意味著什么?
不過,在這些哲學辯論激烈進行時,希臘人面對的仍是一個現實的世界。就像我們一樣,他們的人口在不斷增長,人們對資源的需求也在引發沖突。每個城邦的領導者都追逐著權力與財富,富人群體經常與窮人產生矛盾。比鄰而居的不同城邦為了領地和其他資源而發動戰爭,它們有時經過分化組合,形成大的權力集團。希臘作為一個整體和西亞的強大帝國波斯、貿易大城迦太基(位于今突尼斯)這類強權爭斗。對于一個問題——建立獨立于神或其代理人所統治的文明社會,不同城邦有著不同的解決方法,但它們總是在南巴爾干半島現實物質環境的背景下展開行動的。斯巴達建立了一個軍事化的社會,基于安全方面的利益,討論被禁止。雅典則轉向民主與多元化,并為自己的言論自由而自豪。西西里的敘拉古則在雅典式創造和僭主統治這兩種狀態間交替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