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行為的經濟分析》系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和社會學教授貝克爾的代表作。《人類行為的經濟分析》集錄了貝克爾的學術思想和建樹,認為人的行為萬變不離其宗,各種人類行為都可以歸源為效用最大化。而經濟分析是效用最大化、偏好穩定和均衡分析的三位一體,經濟分析可以對人類行為作出統一的解釋。作者運用經濟分析建立了時間經濟學和新消費者行為理論,并運用經濟分析考察了傳統上由法律學、政治學、人口學、社會學及社會生物學等學科考察的廣泛的人類行為。此次修訂補充了各章的注釋以及部分數學附錄。
加里·S.貝克爾,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芝加哥學派代表人物,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和社會學教授.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主要著作《歧視經濟學》(1957)、《生育力的經濟分析》(1960)、《人力資本》(1964)、《人類行為的經濟分析》(1976)、《家庭論》(1981)和《口味的經濟學分析》(1996)。
主編的話
譯者的話
第1篇 導言
1 人類行為的經濟分析
第2篇 價格與偏見
2 有效歧視
模型
歧視與資方利益
歧視與封閉
歧視與經濟上的少數民眾
現實中的歧視
少數民眾的歧視
數學附錄
第3篇 政治和法律
3 競爭與民主
理想的民主政治中的競爭
實際民主政治中的競爭
4 犯罪與懲罰
引論
基本分析
最優條件
行為關系的改變
罰款
對付犯罪的私人支出
幾點應用
總結與結論
數學附錄
第4篇 時間和家庭生產
5 時間分配理論
引論
改進的選擇理論
應用
時間與產品之間的替代
總結
6 時間與產品的時期分配
基本模型
人力資本投資
年齡和生產函數
人力資本和消費
分析的擴展
實證分析
7 新消費者行為理論
傳統的選擇理論
家庭生產函數分析:一種說明
家庭生產函數分析的應用
評價
結論
第5篇 非理性行為
8 非理性行為與經濟理論
引論
家庭
廠商
總結
第6篇 婚姻、生育力和家庭
9 生育力的經濟分析
經濟分析
實際應用
一些深層含義
總結
10 數量與質量之間的關系
收入效應
價格效應
數學附錄
11 婚姻理論
第7篇 社會相互作用
12 社會相互作用理論
引論
理論框架
應用
總結
13 利他主義、利己主義及遺傳適
應性:經濟學和社會生物學
引論
利他主義的經濟模型
遺傳適應性與利他主義的
經濟模型
結論
參考文獻
譯者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