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已經開始成為經濟學教學研究的重要手段,實驗經濟學是經濟學領域近十年來發展迅速的分支之一。教材以丹尼斯·卡尼曼有關人的“非理性行為”的系統性論述,以及實驗開展較多的經濟學研究分支為脈絡,以查爾斯·霍爾特開展的實驗為藍本編寫而成。本教材配有實驗平臺,避免了“只有教材,無法實驗”的不足。 本教材不是專門討論如何科學地開展實驗,而是試圖通過實驗的設計、參與和理論、背景闡述,使讀者能夠“體會”而不是“聆聽”實驗所蘊含的經濟原理和規律。 本教材適用于高職高專、本科及研究生層次的經濟管理課程教學使用。可淺可深(體驗—分析—應用);可作為課程教材獨立使用,也可作為已有課程實驗教學的參考資料。
近20年來,成百上千的采用實驗方法進行研究的論文,大量的綜述和專著都說明一個事實: 實驗在幫助我們理解商品和資產市場、產業組織、民主與政治、法律和規則、通貨膨脹、個體選擇、博弈論以及許多其他社會和經濟領域中的制度與現象。
實驗經濟學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證明,作為研究方法,使用實驗的形式進行經濟學研究是可行的,同時,將之作為教學的手段和工具也是可行的。實驗經濟學具備以下七個方面的作用。
(1) 理論檢測和比較。
通過實驗觀測結果與理論推測的差異,檢驗理論推測的合理性。與計量方法相比,它的優勢在于: 在簡化的實驗室環境下,實驗者能夠對被檢驗理論的變量進行有效控制,能夠更有效地發現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
(2) 探索理論失敗的原因。
隨著主觀價值論重新受到重視,人們認識到人的心理和行為往往與純“理性”的假設存在差異,如果這種差異確實存在,確定實驗失敗或理論失敗的原因,對于任何一項研究而言都是有益和必需的。
(3) 發現新理論。
科學領域中許多理論都建立在大量長期觀測的基礎上,經濟學也不例外。微觀經濟學試圖通過簡化假設并忽略機制來建立模型并對經濟現象加以解釋,但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進行實驗,使得人們能夠突破現有理論局限,發現新的經驗規律。
(4) 比較實驗環境。
在不同的環境中使用相同的機制,能夠幫助人們認識機制的完備性。
(5) 比較實驗機制。
機制的不同對于參與者主體的選擇行為將產生影響,在相同的環境下,通過改變機制和規則,能夠對比不同機制下經濟、社會系統的整體狀態。例如,比較在其他條件完全相同的情況下,允許參與者協商與不準參與者協商對結果產生的影響。
(6) 評價政策建議。
(7) 作為政策機制設計的測試場所。
同時,實驗本身也是一種互動性很強的教學手段。正如以下諺語所說:
Tell me,I will forget;
Show me,I may remember;
Involve me,I will understand.
再好的講授,不如親身參與。學生的參與,是經濟學“以人的真實行為”為核心開展研究和教學的要求,同時也能使參與者能夠“親歷”經濟規律的出現過程。
自2002年史密斯和卡尼曼獲得諾貝爾獎以來,很多國外高校已經將實驗經濟學列入本科教學,獨立開設課程,或者作為傳統授課教學的補充。課堂實驗既是人們“體驗”式地學習經濟學規律和理論的途徑,也是實驗研究重要的數據來源。
然而,實驗需要在課堂教學和應用領域中得到普及是離不開進行實驗所必需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雖然對于研究和教學,都需要借助實驗平臺開展實驗,但是平臺自身的發展一直以來卻踟躕不前: 采用開源的zTree來完成實驗,需要教師對計算機和zTree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并具備一定的編程經驗才能完成; 采用印制的表格和撲克牌等手段作為教學,準備時間較長,實驗過程不好控制,而且在后續的數據處理和分析上有大量的操作性工作需要完成,由此制約了實驗課程的開展。因此,現有實驗平臺是制約實驗在教學中普及開展的關鍵因素——對于大多數課堂教學而言,能夠便捷、迅速地開展實驗,好于實現實驗的復雜性的要求。
本書以PEP實驗平臺為依托,以協助教師用好實驗平臺,完成課堂教學實驗為撰寫目標。書中所選擇的實驗模型,都是經濟學領域先行者們抽象提煉,并研究探討了幾十年的代表性實驗,深入探析每個實驗模型背后的理論,或挖掘某個實驗的應用場景,并不是本教材的目標——2009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埃莉諾·奧斯特羅姆,以一本著作的深度也只是討論了“公地悲劇”實驗的原理、設計及其應用; 理查德·泰勒討論“贏者的詛咒”也用了一本著作的篇幅進行。
本書第1章介紹經濟學發展各個歷史階段研究的主題,以及主觀價值論和行為選擇對社會經濟系統研究的影響,并說明實驗方法的作用和意義以及“經濟學無法實驗”觀點的不當之處。其后圍繞“理性經濟人”“完全和對稱信息”假設以實驗數據和研究成果說明上述假設的不足之處(第2、3、4章),并介紹實驗經濟學發展應用的代表性領域(第5、6章)。每章首先介紹本章與內容相關的一些知識點,之后介紹實驗模型。每個實驗由實驗指南、實驗引導、實驗設置與說明、實驗設計與討論、圖表解讀和理論背景幾個部分構成。本書的重點是如何使用平臺主持實驗并進行實驗的討論、設計和分析。提供的實驗平臺已經不再需要教師在課前進行表格、記錄的準備,實驗的結果能夠以Excel表格形式進行保存和二次處理加工。
在實驗經濟學的學習過程中,如果先介紹理論而后進行實驗,受到“學習效應”的影響,實驗參與者可能會不自覺地改變真實的行為,從而扭曲實驗結果,因此本書內容的安排是先進行實驗,而后介紹理論背景。
本書適用于高職高專、本科及研究生層次的經濟管理課程教學使用。對于非經濟管理專業,或教學要求較低的學生,進行實驗的主要目的是“體驗: 知其然”。通過參與課程實驗,進行實驗討論,感受和發現一些經濟學現象和規律,并最終獲得一些直觀的結論。對于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生,則不僅需要通過實驗“知其然”,還需要進一步“分析: 知其所以然”,研究和探析理論的推導、均衡的實現、模型的變化。更進一步,可以為模型穿上不同“應用場景”的外衣,并將其中的影響因素、變量加以抽取,并采用實驗的方法進行研究和探尋。
實驗平臺自2012年開始設計并投入使用以來,得到了全國博弈論與實驗經濟學研究會王國成老師、華南師范大學董志強老師的關心和指導,華中師范大學鄧紅平、義烏工商學院王曉明、重慶三峽學院李素文、重慶科技學院胡偉清、西南政法大學汪毅霖、廣西大學郭楠蕓、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駱欣慶、山西財經大學康旭華等老師及其他許多長期關心經濟學實驗研究和發展的老師在實驗平臺的使用、模型選擇等方面提供了很多設計和改進意見,在此對他們致以衷心的感謝。
本書第1~3章由重慶理工大學施於人撰寫,第4、5章由義烏工商學院王曉明撰寫,第6章由重慶理工大學楊曉撰寫,重慶理工大學劉恒洋負責全書所使用的實驗圖表,并提供實驗平臺的技術支持。全書由施於人、楊曉共同完成校核。
本書同時提供實驗平臺的試用網址: www.peptech.com.cn,除書中涉及的十余個實驗外,還提供有其他共計40個實驗模型,新的實驗模型還在不斷充實和完善。
施於人
重慶理工大學·花溪校區
2015年10月
第1章實驗經濟學概述
1.1經濟學在研究什么
1.1.1西方經濟學發展簡史
1.1.2經濟學研究的發展趨勢與特質
1.2實驗經濟學
1.2.1實驗經濟學的定義
1.2.2對實驗經濟學的質疑
1.2.3實驗經濟學和相關學科
1.2.4經濟學實驗的用途與局限
1.2.5實驗的設計與實施
1.3比較優勢與貿易
1.3.1實驗指南
1.3.2實驗引導
1.3.3參數設置與說明
1.3.4實驗主持與討論
1.3.5圖表解讀
1.3.6理論背景
1.4競猜博弈(選美博弈)
1.4.1實驗指南
1.4.2實驗引導
1.4.3參數設置與說明
1.4.4實驗主持與討論
1.4.5圖表解讀
1.4.6理論背景
第2章行為人: 認知偏差
2.1完全理性與認知偏差
2.1.1代表性啟發式偏差
2.1.2可得性啟發式偏差
2.1.3錨定與調整啟發式偏差
2.2統計性歧視
2.2.1實驗指南
2.2.2實驗引導
2.2.3參數設置與說明
2.2.4實驗主持與討論
2.2.5圖表解讀
2.2.6理論背景
2.3概率匹配
2.3.1實驗指南
2.3.2實驗引導
2.3.3參數設置與說明
2.3.4實驗主持與討論
2.3.5圖表解讀
2.3.6理論背景
2.4報童模型
2.4.1實驗指南
2.4.2實驗引導
2.4.3參數設置與說明
2.4.4實驗主持與討論
2.4.5圖表解讀
2.4.6理論背景
第3章行為人: 非“理性”因素
3.1影響行為的非“理性”因素
3.1.1親社會行為與社會偏好
3.1.2認知過程與心理偏好
3.1.3心理賬戶
3.2最后通牒博弈
3.2.1實驗指南
3.2.2實驗引導
3.2.3參數說明與設置
3.2.4實驗主持與設計
3.2.5圖表解讀
3.2.6理論背景
3.3兩階段議價博弈
3.3.1實驗指南
3.3.2實驗引導
3.2.3參數設置與說明
3.2.4實驗主持與設計
3.3.5圖表說明
3.3.6理論背景
3.4信任博弈實驗
3.4.1實驗指南
3.4.2實驗引導
3.4.3參數設置與說明
3.4.4實驗主持與討論
3.4.5圖表說明
3.4.6理論背景
第4章信息不對稱與拍賣
4.1信息不完全與信息不對稱和拍賣
4.1.1信息不完全與信息不對稱
4.1.2拍賣
4.2檸檬市場
4.2.1實驗指南
4.2.2實驗引導
4.2.3參數設置與說明
4.2.4實驗主持與討論
4.2.5圖表解讀
4.2.6理論背景
4.3二級密封拍賣
4.3.1實驗指南
4.3.2實驗引導
4.3.3參數設置與說明
4.3.4實驗主持與討論
4.3.5圖表解讀
4.3.6理論背景
4.4贏者詛咒——共同價值拍賣
4.4.1實驗指南
4.4.2實驗引導
4.4.3參數設置與說明
4.4.4實驗主持與討論
4.4.5圖表解讀
4.4.6理論背景
4.5收購博弈
4.5.1實驗指南
4.5.2實驗引導
4.5.3參數設置與說明
4.5.4實驗主持與討論
4.5.5圖表解讀
4.5.6理論背景
第5章公共物品與公共選擇
5.1公共管理與公共物品
5.1.1公共管理與公共選擇
5.1.2公共物品的定義
5.1.3公共物品的特征
5.1.4公共物品的分類
5.2搭便車
5.2.1實驗指南
5.2.2實驗引導
5.2.3參數說明與設置
5.2.4實驗主持與討論
5.2.5圖表解讀
5.2.6理論背景
5.3公地悲劇
5.3.1實驗指南
5.3.2實驗引導
5.3.3參數設置與說明
5.3.4實驗主持與討論
5.3.5圖表解讀
5.3.6理論背景
5.4尋租博弈
5.4.1實驗指南
5.4.2實驗引導
5.4.3參數設置與說明
5.4.4實驗主持與討論
5.4.5圖表解讀
5.4.6理論背景
第6章博弈論實驗
6.1博弈論與行為博弈
6.1.1博弈論的發展、定義與博弈的分類
6.1.2行為博弈
6.2矩陣博弈
6.2.1實驗指南
6.2.2實驗引導
6.2.3參數設置與說明
6.2.4實驗主持與討論
6.2.5圖表說明
6.2.6理論背景
6.3蜈蚣博弈
6.3.1實驗指南
6.3.2實驗引導
6.3.3參數設置與說明
6.3.4實驗主持與討論
6.3.5圖表解讀
6.3.6理論背景
6.4旅行者困境
6.4.1實驗指南
6.4.2實驗引導
6.4.3參數設置與說明
6.4.4實驗主持與設計
6.4.5圖表解讀
6.4.6理論背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