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91青青成人a在线/在线视频成人/aaa成人永久在线观看视频/深夜草莓视频app
中教金典
薦購選采服務
館配數據采訪
教材巡展網上行
客戶服務
歡迎進入中教圖書商城!
購物車
登錄
注冊
集團用戶激活
首頁
中圖法目錄
出版社目錄
新書目錄
書單推薦
購物指南
關于我們
關于我們
平 臺 介 紹
購 物 指 南
榮 譽 資 質
聯 系 我 們
新書資訊
·---------------向陽生長 不負春
·---------------------國際婦女節
·驚蟄節氣書單
·雨潤萬物 春回大地│雨水節氣薦讀
·大寒節氣書單
·2024年新春薦讀書單
·大碼洋書目精選
·2024年1月薦讀書單
新書推薦
·365名師講堂--句透經典
·貓城記:老舍幻想集
·青年毛澤東
·創業韜略
·法律方法(第41卷)
·教子真有道
·書寫未來:用書法思維提升孩子性
·中醫藥適宜技術
藝術、神話與祭祀(精)
定 價:
¥36
中 教 價:
¥27.72
(7.70折)
庫 存 數:
0
作者:張光直著;劉靜、烏魯木加甫譯
出版時間:2017/9/1
ISBN:9787200128697
出 版 社:北京出版社
中圖法分類:
K220.3
頁碼:
紙張:膠版紙
版次:
開本:32開
商品庫位:
9
7
1
8
2
7
8
2
6
0
9
0
7
購買數量:
內容簡介
編輯推薦
序 言
作者介紹
目 錄
《藝術、神話與祭祀》是張光直先生諸多學術著作中的一本,也是作者自己*為喜愛的一本。該書以他1981至1982年在哈佛大學為非專業本科生所開設的一門課程的講稿為基礎,選編而成。該書寫作目的:其一,中國古代文明的性質和構成具有很強的政治傾向,本書將以此開辟出一個新的基礎研究視角;其二,如果能突破傳統的學科界限,古代文明的研究,至少對中國古代文明的研究,必將受益匪淺。
張光直先生以其獨特的視角,重新審視歷史文獻和考古材料,通過對神話傳說和歷史事件、溝通天地的祭祀過程及手段、古代中國青銅器及其裝飾藝術(主要是動物主題裝飾藝術)的意義、古代文字的產生及表現形式等問題進行深入的討論,回答了文明或王朝是如何在古代中國興起的問題。
美國科學院院士、考古學家張光直先生經典之作。從考古的視角探尋古代中國通向政治權威之路。
導言 徐天進 張光直先生(19312001)是一位享譽世界的著名考古學家,畢生致力于中國考古學和考古學理論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和學術貢獻嘉惠學林甚多,為學界所珍重。
張光直先生自小生長在北京,對中國及中國的傳統文化有深厚的感情。他在臺灣大學就學期間師從李濟、高去尋、石璋如、凌純聲等著名學者,為其日后的研究奠定了扎實的中國考古學基礎。后赴哈佛大學人類學系留學,師從著名考古學家HallamMovius和GordonWilley,接受了系統的西方考古學和人類學的訓練,此后長期在耶魯大學、哈佛大學從事考古學和人類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特殊的求學經歷和學術背景,使得張光直先生的學問可以中西融會貫通,而在中國考古學領域獨樹一幟。
隨著國家的改革開放,20世紀80年代,中國考古學也進入了一個思想最為活躍的時期。張光直先生的學術成果恰好也在這個時期被陸續介紹到國內,分別是《中國青銅時代》(三聯書店,1983年)、《考古學專題六講》(文物出版社,1986年)和《美術、神話與祭祀》(遼寧教育出版社,1988年)。張先生的這三本小書以其獨特的視角、多學科的方法及新穎的觀點,在仍以文化編年和區系類型研究為重心的中國考古學界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對年輕一代的考古學者所產生的影響尤為深遠。
《藝術、神話與祭祀》(Art,Myth,andRitual,原遼寧教育出版社譯本為《美術、神話與祭祀》)是張光直先生諸多學術著作中的一本,也是作者自己最為喜愛的一本。該書以他1981至1982年在哈佛大學為非專業本科生所開設的一門課程的講稿為基礎,選編而成。據張先生自己所說,他寫這本書時所設定的讀者不是專業學者,而是一般讀者,所以寫起來比較令我興奮,比較使我少受專業傳統的束縛,也可以算是對中國古史研究的一種方式的一次試驗(張光直語)。該書的英文版于1983年在哈佛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1988年出版了中譯本。此后又相繼有日文版和臺灣的繁體字漢譯版,均廣受好評。
張光直先生對該書的寫作目的在序言中是這樣介紹的:其一,中國古代文明的性質和構成具有很強的政治傾向,本書將以此開辟出一個新的基礎研究視角;其二,如果能突破傳統的學科界限,古代文明的研究,至少中國古代文明的研究,必將受益匪淺。前者是要討論的問題,后者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本書中張光直先生對當時爭議很大的一些技術性問題(主要是夏商周的年代和都邑問題,有些問題迄今仍沒有解決)采取了暫時擱置的態度,而仍以古典文獻為主要參考,劃定了夏、商、周三代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并以此作為全書所討論問題的時空背景。
張光直先生以其獨特的視角,重新審視歷史文獻和考古材料,通過對神話傳說和歷史事件、溝通天地的祭祀過程及手段、古代中國青銅器及其裝飾藝術(主要是動物主題裝飾藝術)的意義、古代文字的產生及表現形式等問題進行深入的討論,回答了文明或王朝是如何在古代中國興起的問題。作者明確指出,文明是王朝積累財富的體現,而財富積累的首要途徑則是政治權力的行使。政治權力的生成又是親屬等級制度、統治者的道德權威、軍事權力、交通上帝祖先之特權以及財富獲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它們是古代中國政治權威崛起的必由之路。幾十年過去了,張光直先生所提出的觀點仍閃耀著理性的光芒,照亮著我們繼續行進在中國古代文明起源的探索之路上。
對中國古史研究在社會科學一般法則上的意義或貢獻是張光直先生格外強調的。在《連續與破裂:一個文明起源新說的草稿》一文中,張光直先生從中國文明起源的個案研究出發,提出了連續性(中國的)與破裂性(西方的)兩種不同的文明起源形態,并認為中國的形態很可能是全世界向文明轉進的主要形態,而西方的形態實在是個例外,因此社會科學里面自西方經驗而來的一般法則不能有普遍的應用性。該觀點自提出以來,似乎已成為張光直先生最具代表性的學術見解而被廣泛征引。
近年來,公共考古在中國方興未艾,考古學家們正在嘗試用各種方法和途徑去普及考古學知識,分享發掘和研究成果。張光直先生三十多年前就主張中國的古史研究不屬于狹窄的專業,而主動以一般讀者為對象進行寫作,將精深的學問轉化為大眾容易并十分樂意接受的知識。我們通過閱讀這本小書,不僅可以體會到一位學者對學術問題的敏感、求證過程的嚴謹和分析問題的深刻,同時也不難感受到一位學者的責任和溫情。
由于考古學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藝術、神話與祭祀》雖然已經盡可能地用深入淺出的語言來敘述,但對一般讀者而言,閱讀起來恐怕還是不會如張光直先生想象得那么輕松。它似乎更適合有一些專業基礎知識儲備或者對史學、考古學或人類學有興趣并有相當了解的讀者。據我所知,在本書首次中譯本發行之后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這本書的讀者仍以考古學、人類學或藝術史專業的學生及學者為主。近二十年來,隨著中國大學通識教育的開展和公眾考古學的發展,考古學開始逐漸走向公眾,越來越多的人對考古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有條件借助各種媒介和途徑接觸考古、了解考古。所以,此類經典著作的讀者群體也理當會有所擴大。由于本書寫作于20世紀80年代初,那時關于中國古代文明起源問題的討論尚處于初始階段,基礎資料和研究方法都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此后的三十余年間,關于中國早期社會的考古新發現層出不窮,中國的考古學研究在廣度和深度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當我們再次拜讀這本著作時,或許會發現書中的一些觀點或方法尚有進一步討論的空間,但這也正是張光直先生所希望的。他在第一版中譯本的作者前記中曾說,這本小書是我在這個方面(按:利用多學科的方法、角度和材料來從事中國古史研究)所做的試驗中最徹底的一次,同時很自然地也就是最不成熟的一次。因為它不成熟,它更有進一步大幅成長、開花、結實的機會,也就像人在青年,如果努力修習,更可前途無量。不用說,要它有進一步的發展,它更需要讀者的批評與建議,中國讀者的批評與建議更是我所渴望的。我想張光直先生的這番話絕非普通的客套,而是發自肺腑之言。他希望其所倡導的超出傳統的專業局限的跨學科研究,能夠得到更多的積極響應,從而真正有益于中國古代文明的研究。值得慶幸的是,先生的希望正逐漸變為現實。
張光直先生本身是一部大書,《藝術、神話與祭祀》只是其中的一個章節。若要真正了解張光直先生的學術思想,讀懂這本小書,希望尊敬的讀者再把《古代中國考古學》《中國青銅時代》《考古學專題六講》《商文明》《考古人類學隨筆》等著作也一并閱讀,當然如果能夠讀原著就更好。
經典著作是常讀常新的。它給讀者帶來的不僅是新知識、新思想,更為緊要的是貢獻給我們認識世界的新視野、新方法。袁行霈先生在大家小書系列的總序中說,大家小書是大家寫給大家看的小書,篇幅雖小,學術性卻不但不輕,有些倒是相當重。《藝術、神話與祭祀》正是考古學大家張光直先生寫給大家看的一本極具學術價值的小書。北京出版社將其收入大家小書系列之中,與其編輯宗旨十分契合。2016年是張光直先生去世十五周年,《藝術、神話與祭祀》的再次翻譯出版,不僅可以讓更多的讀者親近這位杰出的考古學家,也是我們曾經受惠于先生的學人對他的一種追思與紀念!\"
張光直(19312001),原籍中國臺灣,生于北京,當代美籍華裔學者、人類學家、考古學家。臺灣中央研究院前副院長、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一生致力于考古學理論和中國考古學的研究。著有《中國青銅時代》《商文明》《番薯人的故事》《古代中國考古學》《考古學:關于其若干基本概念和理論的再思考》等。
目錄
自序
第一章氏族、城邑與政治格局
第二章道德權威與強制權力
第三章巫術與政治
第四章藝術:通向政治權威之路
第五章文字:通向政治權威之路
第六章政治權威的獲取途徑
第七章政治權威的崛起
附錄:三代帝王世系
你還可能感興趣
中華文明的曙光
古人的文化(插圖典藏本)(精裝)
先秦文化研究(精裝)
絲綢之路考古十五講
先秦時期文化的發展探究
我要評論
您的姓名
驗證碼:
留言內容
關于我們
榮譽資質
聯系我們
Copyright 1993-2020
book.book1993.com
Inc.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稱:山東中教產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山東省濟南市大橋鎮128號 聯系電話:400-0531-123
版權所有:山東中教產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