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全國高等院校采購與供應鏈管理專業系列教材:庫存管理》以生產性企業為對象,以企業實際運營為基礎,對企業的庫存計劃、庫存控制及庫存運作進行全面介紹。在了解生產性企業的庫存分類、庫存特點的基礎上,對生產性企業的物料及產品進行分類庫存控制,并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企業相關控制策略和庫存運行規律。
《21世紀全國高等院校采購與供應鏈管理專業系列教材:庫存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部分:庫存管理基礎,庫存運作管理,庫存戰略管理,庫存分類管理,ERP、Excel與庫存管理,庫存績效的評估。
針對教育部最新批準設置的采購管理專業,由多位長期從事相關領域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的著名專家教授匯總研究成果編寫而成,知識體系覆蓋采購與供應鏈總流程。 接軌國際主流采購研究,采用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英國皇家采購與供應學會(CIPS)及世界貿易中心(WTC)學術成果,規范采購專業術語與工具。 總結國內外優秀企業采購管理經驗及實際運作方法,立足于現代采購與供應鏈管理行業的發展和相關從業人員的現實需要,注重實踐操作指導,提升采購效率與效果。 強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既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教材和參考書,也可作為相關行業及部門的培訓教材。
隨著互聯網、ERP、電子商務等信息技術在企業中的應用,企業的競爭模式發牛了根本變化,供應鏈』二各個環節的企業通過信息技術可以實現信息和資源的共享和相互滲透,達到優勢互補的日的,從而能更有效地向市場提供產乩和服務、增強市場競爭實力。對于一個制造型的企業而言,如何設置和維持一個合理的庫存水平,以平衡存貨不足帶來的短缺風險和損失以及因庫存過多而增加的倉儲成本和資金成本,成為一個企業必須解決的問題,因此庫存管理的水平直接影響整個供應鏈的運作效率和運作成本。
本書以牛產性氽業為對象,以企業實際運營為基礎,對企業的庫存計劃、庫存控制及庫存運作進行全面介紹。在了解生產性企業的庫存分類、庫存特點的基礎上,對生產性企業的物料及產品進行分類庫存控制,并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企業相關控制策略和庫存運行規律。
本書的主要內容包括幾下幾個部分。
第1章:庫存管理基礎。包括庫存的概念、庫存管理概念及相關內容、庫存計價與記錄。
第2章:庫存運作管理。包括介紹庫存量的影響因素,確定訂貨點、訂貨批量以及訂貨周期和最大庫存量的方法,降低庫存量水平的途徑和案例分析。
第3章:庫存戰略管理。包括供應鏈環境下的庫存管理所面臨的挑戰以及現行的管理模式,并介紹了幾種供應鏈環境下的生產方式及需求分析等相關內容。
第4章:庫存分類管理。包括幾種常見的庫存管理方法,物資編碼的意義、原則和方法及相關案例分析。
第5章:ERP、Excel與庫存管理。包括ERP在庫存管理中的應用、Excel在庫存管理中的應用。
第6章:庫存績效的評估。包括物流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設置要求、庫存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原則、構建日標、構建步驟以及標桿管理、績效管理體系的架構等內容。本書體現以下幾個特色。
1.從物流系統化的角度對庫存管理進行編寫
物流管理包括運輸、倉儲、庫存等職能,本書站在物流系統化的角度,從庫存運作、管理、績效等方面進行編寫。
2.以企業物流實際運作為基礎進行編寫
從實際企業運作出發,通過對多個企業的運作過程進行凝練、總結,編寫適合企業運行的庫存管理理論及實際案例,為企業進行庫存管理和運作提供了重要的操作方法。
第1章 庫存管理基礎
1.1 庫存的基本概念
1.1.1 什么是庫存
1.1.2 庫存的作用與弊端
1.2 庫存管理概述
1.2.1 庫存管理的概念
1.2.2 庫存管理的基本目標
1.2.3 庫存管理的層次
1.2.4 庫存管理的重要性和任務
1.3 庫存計價與記錄
1.3.1 庫存計價的基本方法
1.3.2 庫存記錄
1.3.3 庫存記錄的要點
思考題
第2章 庫存運作管理
2.1 庫存量的影響因素
2.1.1 影響庫存水平的因素
2.1.2 合理庫存量的確定
2.1.3 庫存服務水平的確定
2.1.4 安全庫存量的計算
2.1.5 算例分析
2.2 訂貨點的確定
2.2.1 依據經驗公式確定的訂貨點
2.2.2 統計需求規律,確定訂貨點
2.3 訂貨批量的確定
2.3.1 基本的經濟訂貨批量的確定
2.3.2 價格折扣對經濟訂貨批量的影響
2.4 訂貨周期和最大庫存量的確定
2.4.1 訂貨周期的確定
2.4.2 最大庫存量的確定
2.5 降低庫存量水平的途徑
2.5.1 企業自身降低庫存量水平的途徑
2.5.2 培育有利于企業降低庫存水平的外部環境
2.6 案例分析
思考題
第3章 庫存戰略管理
3.1 供應鏈環境下的庫存戰略
3.1.1 供應鏈環境F的庫存管理所面臨的挑戰
3.1.2 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庫存管理模式
3.2 采購提前期管理
3.2.1 企業生產模式對采購提前期的影響
3.2.2 用于縮短提前期及降低提前期不確定性的技術
3.3 生產方式
3.3.1 精益生產
3.3.2 JIT生產
3.3.3 延遲制造
3.4 需求分析
3.4.1 需求分類
3.4.2 需求預測方法
3.4.3 定量預測方法
3.4.4 預測結果分析
思考題
第4章 庫存分類管理
4.1 幾種常見的庫存管理辦法
4.1.1 ABC分析法的定義
4.1.2 ABC分析法的原理
4.1.3 ABC分析法在庫存管理中應用的步驟
4.1.4 ABC與FMR的結合應用
4.1.5 ABC分類法的小結
4.1.6 CVA關鍵因素分析法
4.1.7 典型案例
4.2 物資編碼
4.2.1 庫存物資編碼的意義
4.2.2 物資編碼的原則和種類
4.2.3 編碼的選擇
4.2.4 國家標準的代碼結構和編碼的方法
4.2.5 典型案例
4.3 案例分析
4.3.1 ABC分析法案例分析
4.3.2 物資編碼案例
思考題
第5章 ERP、Excel與庫存管理
5.1 ERP在庫存管理中的應用
5.1.1 概述
5.1.2 ERP系統與庫存管理
5.1.3 ERP的典型案例
5.2 Excel在庫存管理中的應用
5.2.1 概述
5.2.2 Excel與庫存管理
5.2.3 Excel與物料管理
5.2.4 應用Excel的典型案例
思考題
第6章 庫存績效的評估
6.1 庫存績效評估概述
6.1.1 物流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設置要求
6.1.2 庫存管理績效評估的意義
6.1.3 庫存管理績效考核指標制定應遵循的原則
6.1.4 庫存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目標
6.1.5 庫存管理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步驟
6.1.6 績效管理體系的架構
6.2 庫存績效考核指標體系
6.2.1 財務狀況評價指標
6.2.2 客戶服務水平評價指標
6.2.3 倉庫活動評價指標
6.2.4 商品儲存效率指標
6.3 庫存績效標桿管理
6.3.1 標桿管理在改善商務流程中的重要性
6.3.2 標桿管理概述
6.3.3 常見標桿管理方法
6.3.4 標桿管理流程
6.4 庫存績效管理的實例
參考文獻
1.供應鏈庫存管理的協調
供應鏈管理的目標是通過貿易伙伴問的密切合作,以最小的成本提供最大的客戶價值(包括產品和服務)。這就要求供應鏈上各環節企業的活動應該是同步進行的。然而,供應鏈各成員氽業以及企業內部各個部們都是各自獨立的單元,都有自己的庫存管理目標和相應的庫存管理策略。有些F1標與供應鏈的整體目標是不相干的,更有可能是沖突的,以致單獨一個企業或部門的杰出庫存績效可能對整個供應鏈庫存績效產生負面影響。例如,一個制造商可能把它的原材料庫存(或完工產品庫存)轉嫁給供應商(采購商)以最小化其庫存成本,進而增加供應鏈總庫存成本。因而,如何對供應鏈各成員企業庫存管理日標進行必要的整合,以滿足供應鏈運作的同步性要求是供應鏈庫存管理必須解決的問題。
2.供應鏈庫存管理信息的共享
供應鏈各成員企業之間的需求預測、庫存狀態、生產計劃等都是供應鏈庫存管理的重要數據,這些數據分布在不同的供應鏈組織之間,要做到有效地快速響應用戶需求,必須準確而實時地傳遞,為此需要對供應鏈的信息系統模型做相應的改變,對供應鏈各成員企業的管理信息系統進行集成。然而,目前許多企業的信息系統相容性很差,無法很好地集成起來,當供應商需要了解用戶的需求信息時,常常得到的是延遲的信息和不準確的信息。由于延遲引起誤差和影響庫存量的精確度,短期生產計劃的實施也會遇到困難。因此,如何有效傳遞供應鏈庫存管理信息是提高供應鏈庫存管理績效亟待解決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