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桂卿,馳名南北的一代京劇武生。《卿本戲癡 小王桂卿》作者以多次訪談獲得的豐富資料為基礎,對小王桂卿艱辛的從藝之路和輝煌而不乏曲折的人生經歷做了精彩的詮釋。收入《卿本戲癡 小王桂卿》的“梨園瑣記”則將小王桂卿記憶中的鄭法祥、周信芳、蓋叫天、趙如泉、林樹森、李少春等諸多名家的逸聞趣事輯錄,不僅趣味橫生,而且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因而,這既是一本小王桂卿的傳記,又是一幅呈現梨園名家斑斕往事和近80年來京劇藝術變遷的多彩畫卷。
《卿本戲癡 小王桂卿》著力對著名京劇武生小王桂卿的從藝之路、人生經歷做一番敘述,同時也記載了傳主和同時代名家的交往逸事。全書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卿本戲癡”講述小王桂卿的生平事跡、曲苑人生;第二部分“梨園瑣記”回憶了周信芳、蓋叫天、趙如泉、李少春等人的逸聞趣事,這在梨園名家凋零之后顯得尤為珍貴,具有史料之價值。
一
在宇宙的浩瀚星空中,我們人類所居住的地球,無疑是最有靈性的星球之一。
人類作為地球的主人,其源遠流長的創造與發展變化的歷史,主要由各行各業的杰出人物所代表,由各色各樣的奮斗歷程所體現。
在美麗地球的東方世界,在古老而又年輕的中國,歷朝歷代的歷史大家們,一向以對各式各類人物事跡的記述與描摹作為己任。我國的人物傳記體裁豐富多樣,大致可以分為紀傳(皇家大事記)、文傳(文學化傳記)、史傳(歷史家所寫人物傳記)、志傳(各地方志中所記載的本地人物傳記)這四大類別。四類傳記彼此發明,互為補充,構成了中國傳記文化的多元譜系。
從左史記言、右史記事的專業化分工,到《左傳》、《國語》、《戰國策》式的整體氛圍感的描述,最后由司馬遷振臂一呼,以人物傳記體為中心的《史記》橫空出世。《史記》記載了地球東方的上自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華夏歷史。概述歷代帝王本末的十二本紀,記錄諸侯國和漢代諸侯興廢的三十世家,描摹重大歷史人物的七十列傳,使之成為號稱“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總序
卿本戲癡
引言
祖父棄農從藝
父親王桂卿是京劇武生名家
外祖父張雙鳳身懷絕技
遭罪受苦的童年
隨父赴京又返申
小王桂卿藝名的來歷
大京班門口“小王桂卿”掛牌
小王桂卿影響了一代童伶
首創空前絕后的四鞭同耍
猴戲盛演不衰
周信芳的諄諄教誨
《四平山》成為代表作始末
《雅觀樓》又一出代表作
陪周信芳演《丁郎尋父》
受教于鄭法祥
周信芳親授《打嚴嵩》
周信芳再授《追韓信》
持續十年的四把刀
山雨欲來風滿樓
兩拳打落牙齒
應命赴《杜鵑山》劇組
“原來我們身邊就有這么好的麒派演員”
音配像工程中挑重擔
不絕薪火傳后人
梨園瑣記
引言
巧遇李少春
初識厲慧良
沈韻秋的老搭檔及親屬
威望甚高的李吉瑞
由梆子改唱皮黃的李桂春
為抗美援朝義演的張桂軒
一身演兩個劇場的郭春華
大刀火爆走紅運的蓋玉廷
《貍貓換太子》首創者常春恒
被趙丹尊稱為藝術家的張德祿
藝術、武術、為人俱好的毛燕秋
轟動上海灘的王虎辰
大七歲紅和劉榮萱
聲隆譽盛的趙松樵
標新立異的張翼鵬
南派京劇多面手孫柏齡
演《金錢豹》的劉漢臣
白派創始人白玉昆
京劇界“八駿馬”之一劉奎官
紅武生王英武
王氏三兄弟
劉四立、劉五立和劉六立
三位武生
上海灘京劇四大金剛
博學多才的趙如泉
南派京劇武生泰斗蓋叫天
一手托兩家
南派孫大圣、江南活武松
鍥而不舍、自強精進
周信芳輔佐高氏父子
麒派三只鼎與麒門弟子
麒派弟子中之福將高百歲
麒派弟子中的佼佼者陳鶴峰
紅生大王林樹森
蓋玉庭藝名的由來
兩個蓋春來
四位蓋天紅
兩位假蓋叫天
蓋叫天引出江南四張
蓋叫天的兄弟們
上海外地籍京劇武生
高盛麟與小王桂卿借錘之緣
清末狀元張謇辦科班
南派武生出手之由來
江南早期科班
上海出人出戲
上海京劇舞臺早年的《西游記》
話說南北《甘露寺》
關羽戲與飾演者
《卿本戲癡 小王桂卿》:
2 父親王桂卿是京劇武生名家 王桂卿是王瑞云的獨生子,自小由王瑞云傳藝,丹桂第一臺便是他的練功場所。
當時和他一起練功學習的同齡小伙伴,有這么兩位:一是小楊月樓,先演老生,后改花旦,曾改名楊慧儂,江南四大名旦之一,但上海觀眾還是習慣叫他小楊月樓,他也以此名終生。另一位是八歲紅,也就是天津的劉漢臣。此姓名前冠以地名,是為了區別另一位同名同姓的上海老生演員。
每天開場前的一遍功,是王桂卿最怵的,因由王瑞云監視督促著沒完沒了地反復練習。在此過程中,最怕最怕的要算《鐵籠山》的“起霸”,內有一項藝技叫“踹丫兒”,即踹腳:左腳立定,右腳提起,斜著身子朝左方向踹而斜躺時,身子直平,眼望腳尖,右手還捋胡子。
單腿獨立,是京劇最最基本之功,要練成像釘子一樣紋絲不動。這個“踹丫兒”,一次又一次重復,至百次,到千次,單調、枯燥、乏味且艱難。后來就不數次了,只看表計時,5分、10分、15分鐘……這一項功練罷,大汗淋漓,揮灑如雨。
小王桂卿祖父說:“收功了。”小王桂卿父親已筋疲力盡,“哦,總算練完了!”就這樣,日復一日,周而復始地長年練功、學戲、看戲,但就是不準王桂卿登臺演出。這是為什么呢? 這是一種有效的授戲方法,不鳴則已,一鳴須驚人嘛!為了一炮打響,不能不這樣甘于寂寞,默默地、不厭其煩地、鍥而不舍地持久學和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