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倫理學(第2版)》我國醫學倫理學的歷史發展、印度醫學倫理學的歷史發展、西方國家古代與中世紀的醫德學、西方國家近現代的醫學倫理學、阿拉伯地區醫學倫理學的歷史發展等。
2002年,我和我的同事為高等醫藥院校學生和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的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學生等編寫的《醫學倫理學》第1版教材,截止至今已印刷10次、近十萬冊。隨著社會、醫學的進步,以及醫學倫理學或生命倫理學的發展,我們對該教材進行了修改、充實和完善,并將原來的配套教材《學習指導》中的測試題和參考答案經修改和補充附在每章后而成為一本教材,從而省略了篇幅,也便于同學復習。另外,在使用該教材時,也可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要求和學時多少適當選擇其中的內容進行教學,以達到有的放矢。
這本第2版的《醫學倫理學》教材,第三章由尹秀云編寫,第十章由叢亞麗與李本富共同編寫,第十一章由李傳俊編寫,第十七章由尹瑞法與李本富共同編寫,其余各章由李本富編寫。由于我們的水平有限和時間倉促,本教材難免有錯漏之處,敬請專家、同行等批評指正。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道德與倫理學
一、道德
二、倫理學
第二節 職業道德與醫學倫理學
一、職業道德
二、醫學倫理學
第三節 學習醫學倫理學的意義和方法
一、學習醫學倫理學的意義
二、學習醫學倫理學的方法
測試題
參考答案
第二章 醫學倫理學的歷史發展
第一節 東方國家醫學倫理學的歷史發展
一、我國醫學倫理學的歷史發展
二、印度醫學倫理學的歷史發展
第二節 西方國家醫學倫理學的歷史發展
一、西方國家古代與中世紀的醫德學
二、西方國家近現代的醫學倫理學
第三節 阿拉伯地區醫學倫理學的歷史發展
測試題
參考答案
第三章 醫學倫理學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目的論
一、目的論的基本內涵與歷史演變
二、對功利主義目的論的批評與醫學目的
第二節 義務論
一、義務論的基本內涵與歷史源流
二、對義務論倫理學的批評與醫生的責任
第三節 德性論
一、德性論的基本內涵與歷史演變
二、對德性論倫理學的批評與醫生的美德
測試題
參考答案
第四章 醫學道德的規范體系
第一節 醫學道德的基本原則
一、醫學道德基本原則的含義
二、醫學道德基本原則的內容
第二節 醫學道德的規范
一、醫學道德規范的含義
二、醫學道德規范的本質
三、醫學道德規范的形式
四、醫學道德規范的內容
第三節 醫學道德的范疇
一、權利與義務
二、情感與良心
三、審慎與保密
四、榮譽與幸福
測試題
參考答案
第五章 醫患關系的醫學道德
第一節 醫患關系的含義、性質和特點
一、醫患關系的含義
二、醫患關系的性質
三、醫患關系的特點
第二節 醫患關系的基本內容和模式
一、醫患關系的基本內容
二、醫患關系的模式
第三節 患者的權利與義務
一、患者的權利
二、患者的義務
第四節 防范醫患糾紛的倫理要求和醫學道德規范
一、醫患雙方要進行密切的溝通與交流
二、醫患都要維護雙方的權利
三、醫患雙方都要履行各自的義務
四、醫患雙方要正確認識和處理權利與義務的關系
五、醫患雙方要加強道德自律和遵守共同的醫學道德規范
測試題
參考答案
第六章 醫務人員之間關系的醫學道德
第一節 醫務人員之間關系的含義和意義
一、‘醫務人員之間關系的含義
二、正確處理醫務人員之間關系的意義
第二節 醫務人員之間關系的基本模式
一、權威一服從型
二、指導一接受型
三、并列一互補型
四、合作一競爭型
第三節 醫務人員之間關系的醫學道德規范
一、有關醫務人員之間關系的醫學道德規范文獻
二、協調醫務人員之間關系的醫學道德規范
第四節 醫生與護士之間關系的醫學道德
一、醫護關系模式的轉變
二、醫護間互相的角色期望
三、醫護關系的醫學道德規范
測試題
參考答案
第七章 臨床診療的醫學道德
第一節 臨床診療的醫學道德原則
一、臨床診療的過程
二、臨床診療的醫學道德原則
第二節 臨床診斷過程中的醫學道德要求
一、詢問病史的醫學道德要求
二、體格檢查的醫學道德要求
三、輔助檢查的醫學道德要求
第三節 臨床治療過程中的醫學道德要求
一、藥物治療的醫學道德要求
二、手術治療的醫學道德要求
三、心理治療的醫學道德要求
四、飲食營養治療的醫學道德要求
五、康復治療的醫學道德要求
測試題
參考答案
第八章 護理的醫學道德
第一節 護理及其護理道德的實質和作用
一、護理的含義和特點
二、護理道德的實質和作用
第二節 護士的醫學道德規范
一、熱愛本職,精益求精
二、語言文明,舉止端莊
三、同情病人,熱忱服務
四、尊重病人,保守秘密
五、認真負責,任勞任怨
六、廉潔奉公,遵紀守法
七、團結協作,相互監督
第三節 基礎護理和系統化整體護理的道德
一、基礎護理道德
二、系統化整體護理道德
第四節 門診、急診的護理道德
一、門診護理道德
二、急診護理道德
測試題
參考答案
第九章 醫療衛生保健服務中的社會責任和醫學道德
第一節 醫療衛生保健服務中的社會責任
一、在診治疾病中正確使用醫學高技術的社會責任
二、面向全社會預防保健的社會責任
三、提高人口質量和生命質量的社會責任
四、發展醫學科學的社會責任
五、承擔社會重大災害現場急救的社會責任
六、積極參與制定、模范地遵守和執行衛生政策、法規的社會責任
第二節 醫學高技術使用的醫學道德
一、醫學高技術使用引發的負面倫理和社會問題
二、醫學高技術使用的醫學道德原則
第三節 社會公共醫療衛生保健服務中的醫學道德
一、社會公共醫療衛生保健服務的內容
二、社會公共醫療衛生保健服務中的醫學道德要求
第四節 生命質量控制中的醫學道德
一、優生優育的醫學道德
二、低生命質量病人處理的醫學道德
測試題
參考答案
第十章 醫學科研的醫學道德
第一節 醫學科研中醫學道德的意義和要求
一、醫學科研中醫學道德的意義
二、醫學科研中的道德要求
第二節 人體實驗的醫學道德
一、人體實驗的含義和類型
二、人體實驗的道德原則
三、人體實驗的倫理審查
第三節 尸體解剖的醫學道德
一、尸體解剖道德的歷史演變
二、尸體解剖的醫學道德要求
測試題
參考答案
第十一章 公共衛生的倫理
第一節 公共衛生的概念、特點和作用
一、公共衛生的含義
二、公共衛生的特點
三、公共衛生的作用
第二節 公共衛生的倫理原則
一、姜國公共衛生肇會提出的“公共”衛生倫理實踐的原則
二、辛格等提出的公共衛生的倫理原則
三、我國公共衛生的倫理原則
第三節 公共衛生某些任務的道德要求
一、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
二、環境保護
三、職業性損害的防制
四、食品衛生監督
五、傳染病的防制
六、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防制
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制
測試題
參考答案
第十二章 衛生事業管理與醫學倫理
第一節 衛生事業管理與醫學倫理的關系
一、衛生事業管理與醫學倫理的關系:
二、醫學倫理在衛生事業管理中的作用
第二節 衛生事業管理的倫理原則與規范
一、衛生事業管理的倫理原則
二、衛生事業管理過程中各個環節的倫理規范
第三節 醫院管理倫理與建立和完善醫院倫理委員會
一、醫院管理倫理
二、建立和完善醫院倫理委員會
測試題
參考答案
第十三章 人體器官移植的倫理
第一節 器官移植的含義、分類和進展概況
一、器官移植的含義
二、器官移植的分類
三、器官移植的進展概況
第二節 器官移植引發的倫理問題
一、供體引發的倫理問題
二、受體引發的倫理問題
三、衛生資源分配引發的倫理問題
第三節 器官移植的原則、準則和立法狀況
一、人體器官移植指導原則
二、人體器官移植的國際準則
三、美國醫學會器官移植準則
四、我國器官移植的倫理準則
五、器官移植的立法狀況
測試題
參考答案
第十四章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倫理
第一節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含義和分類
一、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含義
二、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分類
第二節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引發的倫理問題
一、是否破壞了婚姻和家庭和睦
二、誰應該是孩子的父母
三、代孕母親合乎道德嗎
四、精液、卵子、胚胎是否可以商品化
五、非在婚婦女能否進行人工授精
六、能否利用胎兒、女尸的未成熟卵進行輔助生殖
七、體外受精與胚胎移植后剩余的胚胎是否可用做科學研究
八、名人精子庫能否達到“優生
第三節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精子庫的倫理原則
一、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倫理原則
二、人類精子庫的倫理原則
測試題
參考答案
第十五章 人胚胎干細胞與克隆人的研究倫理
第一節 人胚胎干細胞研究的倫理
一、干細胞和人胚胎干細胞的概念
二、人胚胎干細胞研究的價值
三、人胚干細胞研究的倫理爭論
……
第十六章 基因診斷和基因治療的倫理
第十七章 臨終關懷和人體死亡的倫理
第十八章 醫學道德的教育、修養和評價
參考文獻
相對應地,道德也分為婚姻家庭道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自然道德。婚姻家庭道德是指夫妻間、家庭成員間應確立的關系及反映這些關系的道德行為準則或規范;社會公德是指人們在公共生活中處理人際關系所應遵循的最一般、最起碼的道德行為準則或規范;職業道德是指人們在職業生活中,協調職業活動與社會需求、不同職業之間以及職業內部活動的人際關系所應遵循的道德行為準則或規范;自然道德也稱環境道德或生態道德,是指人們在利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如何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及調節這種關系的道德行為準則或規范。
2.依經濟關系分型
依照不同經濟關系性質的演變,道德可以劃分為原始社會的道德、奴隸社會的道德、封建社會的道德、資本主義社會的道德和共產主義社會的道德(含社會主義的道德)。目前,我國處于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總的道德要求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和以五愛為基本要求(即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為著力點。但是,由于社會主義社會是公有制經濟占主導地位、多種經濟形式并存的社會制度,所以道德也有層次性。其中,社會公德屬于低層次,適用于全體人民;社會主義道德屬于中層次,適用于熱愛社會主義事業和要求進步的人們;共產主義道德屬于最高層次,適用一切愿意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生的人們。實際上,我國廣大人民群眾都應以社會公德和社會主義道德要求自己,并積極弘揚共產主義道德,特別是共產黨員、國家干部應以共產主義道德要求自己,以推動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和最終實現共產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