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奎、肖攀編寫的《清華簡系年文字考釋與構形研究》是“清華簡《系年》與古史新探”研究叢書之一種,分上下兩編。上編為《系年》文字考釋,分專題討論《系年》中的文字問題。下編為《系年》文字構形,通過圖表的形式展示《系年》的文字的基本筆畫、文字構件及構件部件表。本書可以加深讀者對戰國文字的認識,亦有助于清華簡及其他戰國簡的釋讀。
上編 《繫年>文字考釋第一章 文字的系統考釋與隸定 第一節 漢字構形的系統性與《繫年》文字的系統考釋 一 漢字構形與楚文字研究 二 漢字構形的系統性 三 古文字的系統考釋法與系統闡釋 四 本書的基本目標 第二節 《繫年》文字的隸定一一兼論隸定的原則 與方法 一隸定與難定 二 隸定的目的與方法 三 清華簡隸定的基本原則 四 《繫年》隸定方法 五 《繫年》隸定中存在的問題 六 隸定與字表歸部的一些設想第二章 古文字的系統考釋與闡釋(上) 第一節 “廠”、“石”構形功能與相關古文字考釋 一 “廠”的音義及其構形功能 二 “石”與“廠,”的構形及其構字功能 三 小結 第二節 《繫年》中與“子”相關的文字構形 一 《繫年》中“子”的用法 二 “子”與生育 三 乳子與“保” 四 其他 第三節 “+”與生育相關構形的闡釋 一 《繫年》“憂”與“免”字的考釋 二 “+”與“免”相關文字考釋 第四節 清華簡《繫年》中的“自”字及“自’’之構形 一 《繫年》中的“自”字 二 “白”與“阜”的區別 三 “白”是“臀”的象形初文 四 《繫年》簡中“白”讀為“追”的用法 五 “白”字的分化與構字 六 小結第三章 古文字的系統考釋與闡釋(下) 第一節 《繫年》與“尸”相關字考論 一 “尸”之構形及其區別特徵 二 “尸”所構文字的闡釋 第二節 同形構字部件“戶”及啟、殷、肩、膺考辨 一 “戶”字的區別特徵 二 同形“戶”之考釋 第三節 同形偏旁“曰”構字及其歸部 一 《繫年》中與“曰”相關的文字構形 二 矽之構形與《說文》歸部之間的差異 三 《繫年》隸定及字表按照《說文》歸部之不當 第四節 幺、玄、系、鉑、絲等相關字考 一 與絲相關文字的闡釋 二 與“玄”相關文字的闡釋 三 率 第五節 與“爿”相關字考論 一 “爿”為“牀”之初文及其表音功能 二 “爿”為“俎”之初文及其表音功能第四章 倒寫構形 第一節 關於“倒寫構形” 一 倒寫構形研究綜述 二 倒寫構形的基本概念 三 《繫年》中的倒寫構形 第二節 倒子“厶”及其構形考 一 倒子“古”、“充”與“毓”的關係 二 “充”與“女”的分化及其構形 三 “棄”字的構形與簡化 四 “六”與“克”音義的歷史演變 五 小結 第三節 與倒口相關的文字構形 一 “口”與倒口“全” 二 “食”與“欽”中的倒口 三 日與今 四 令與命 五 “龠”中的倒口 六 會、合、答 七 小結 第四節 與倒止相關的古文字 一 “止”與“倒止(文)” 二“之”、“往”與“復”、“麥” 三 追與遲 四 出與各 五 步與爭 六 韋:違與街 七 逆與逢 八 先與麥 第五節 倒皿與眉壽 一 “臺”字的來源及“子臺”之名 二 “爨”與“顥”之構形與分化 三 爨與釁 第六節 倒矢及其他倒寫構形 一 倒矢 二 “尹”與“逆” 三 “人”與倒人一一“化” 四 倒毛 五 “上”與“下” 第七節 倒寫構形的表意特徵與演變 一 倒寫構形的形式分類 二 倒寫構形的表意特點 三 倒寫構形的演變第五章 飾符、訛書、異源及其他 第一節 說清華簡《繫年》中的裝飾性筆畫 一 橫晝上下的飾筆“一” 二 豎晝上加飾筆“一” 三 空隙處加飾筆“一” 第二節 清華簡《繫年》中的訛書 一 據凡例,於釋文中以尖括號( >注出的訛書 二 未在釋文中注出,但在後附注釋中懷疑屬於訛書的 三 另外兩個與訛書有關的例子 四 小結 第三節 異源字的楚化過程與外來文本的流傳 一 與商或西周文字相合的存古現象 二 文本中的三晉文字 三 異源字及其相關的問題附錄 一、字形材料出處簡稱表 二、本書引用到的文字編著作下編 《繫年》文字構形 第一章 《繫年》文字的基本筆畫 第二章 《繫年》文字的構字部件 第三章 《繫年》構字部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