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設備維修(第2版)/“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共分六章,主要介紹了機電設備維修的基礎知識,機電設備的拆卸與裝配,機電設備失效零件的修復技術,機電設備修理精度的檢驗,典型零部件及電器元件的維修,典型機電設備的維修等內容。《機電設備維修(第2版)/“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的特點為:將機械與電氣知識有機融合于一體,兼顧機電設備維修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將傳統設備維修技術與現代維修新技術、新工藝相結合,強調了理論聯系實際,列舉了大量的典型現場維修實例。《機電設備維修(第2版)/“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內容新穎,文字簡練,通俗易懂,實用性較強。《機電設備維修(第2版)/“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既可作為三、五年制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高職高專其他機械類專業的教材,并可供從事機電設備維修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參考。
《機電設備維修(第2版)/“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是按照教育部《關于開展“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選題立項工作的通知》,經過出版社初評、申報,由教育部專家組評審確定的“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是根據《教育部關于“十二五”職業教育教材建設的若干意見》及教育部新頒布的《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試行)》、“機電設備維修”課程大綱要求,同時參考機修鉗工和維修電工職業資格標準,從該課程的培養目標及知識、能力結構要求出發,在第1版基礎上修訂而成的。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并日趨綜合化,特別是“機電液”一體化技術的應用,對裝備水平升級換代的要求越來越高,對設備維修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次修訂,在教材內容的安排上,優化重構了課程體系,將“產業對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思路貫穿到教學全過程,系統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學習能力和職業能力,為學生未來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本書共分6個學習單元、31個任務,各學習單元均補充了學習目標、知識鏈接等內容,強化了典型現場設備維修實例,增加了設備故障診斷技術、納米復合電刷鍍、激光熔敷等最新設備修復技術,更新了常見電氣系統故障診斷與排除等內容。在習題方面也增加了判斷故障點、設計維修方案等實踐性、開放性題目,拓展了學生的專業知識面。此外,各學習單元還作了適當修改,內容更加簡明扼要,較好地體現了現代職業教育的基本指導思想。
本書的特點為:將機械與電氣知識有機地融合于一體,兼顧機電設備維修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將傳統維修技術與現代維修新技術、新工藝相結合,強調理論和實踐相聯系,精選了大量的典型現場維修實例。
本書由馮錦春、吳先文任主編,萬文龍任副主編,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陳云明任主審。學習單元一由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曹龍斌、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馮錦春編寫,學習單元二由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曾令全編寫,學習單元三由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吳先文編寫,學習單元四由煙臺市技術學院趙金德編寫,學習單元五由安徽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錢斌編寫,學習單元六由四川習武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李斌和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萬文龍編寫。本書經全國職業教育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教育部專家在評審過程中對本書提出了很多寶貴的建議,在此對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于編者的水平有限,書中不妥和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前言
學習單元一 機電設備維修前的準備
任務一 了解設備維修技術的地位和作用
任務二 了解設備維修技術的發展概況
任務三 了解設備故障診斷技術
任務四 了解設備零件的失效形式及修理更換原則
任務五 了解設備維修前的準備工作
任務六 了解設備修理計劃的編制與實施
思考題與習題
學習單元二 機電設備的拆卸與裝配
任務一 機電設備的拆卸
任務二 機械零件的清洗
任務三 機械零件的檢驗
任務四 裝配尺寸鏈
任務五 典型零部件的裝配
思考題與習題
學習單元三 機械零部件的修復技術
任務一 了解機械零部件修復工藝
任務二 機械修復法
任務三 焊接修復法
任務四 熱噴涂修復法
任務五 電鍍修復法
任務六粘接修復法
任務七 刮研修復法
任務八其他修復技術
思考題與習題
學習單元四 機電設備修理精度的檢驗
任務一 設備修理中常用檢具、量儀、研具的選用
任務二 機電設備幾何精度的檢驗方法
任務三 裝配質量的檢驗和機床試驗
任務四 機床大修理質量檢驗通用技術要求
思考題與習題
學習單元五 典型機械零部件及電器元件的維修
任務一 典型機械零部件的維修
任務二 常見電氣故障的診斷與維修
思考題與習題
學習單元六 典型機電設備的維修
任務一 臥式萬能升降臺銑床的維修
任務二 數控機床類設備的維修
任務三 復印機的維修
任務四 洗衣機的維修
任務五 橋式起重機的維修
任務六 電梯的維修
思考題與習題
參考文獻
任務一 了解設備維修技術的地位和作用
一、設備故障
機電設備在使用中因某種原因喪失了規定機能而中斷生產或降低效能時的狀態稱為設備攻障。設備故障一般按其發展過程分為突發故障和偶發故障兩類。突發故障是指由于各種不利因素的疊加或偶然的外界因素的影響,共同發生作用,超出了設備所能承受的限度而發生的故障。設備故障是隨機的,與設備的使用時間無關,一般無明顯的先兆,不可能或不便于通過早期測試或人的感官來發現。這類故障往往由操作調整失誤、控制元件失靈、材料內部缺陷、電流擊穿或燒毀等原因引起。偶發故障是指由于各種因素使設備初始性能劣化、衰減過程的發展而引起的故障。這類故障是在工作中逐漸形成的,它與設備的使用時間有關,一〔投有明顯的先兆,可以通過人的感官或早期測試發現,若能采取一定的措施,是可以避免其發生的。這類故障通常是由零件的磨損腐蝕、疲勞蠕變、材料老化等原因引起的。
根據設備在使用期內所發生的故障率變化特性,設備的故障期通常可分為3個時期:
(1)初期故障期是指在設備初期使用階段,由于設計、制造、裝配及材質等缺陷引發的故障。通過運轉磨合、檢查、改進等手段可使其缺陷逐步消除,運轉趨于正常,從而實現逐漸減少這類故障的目的。認清這一特點后,就應加強改善性修理,逐項消除設備的設計、制造與裝配的缺陷,使設備能較快地正常運轉。設備維修部門應該把設備的改造工作列為自己的主要任務之一。
(2)偶發故障期這一時期是設備有效使用運轉階段,故障率穩定在比較低的水平,且大多是由于違章操作和維護不良而偶然發生的。出現偶發故障時,應該突擊搶修,并且查清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再度發生。為此,一方面應該加強對設備操作人員的技術教育,提高他們的技術水平;另一方面要重視對設備維修人員的培養教育,開展多方面訓練,培養一支精干的設備維修隊伍。
(3)磨損故障期設備由于使用日久、磨損嚴重而加劇劣化,故障率會劇增。這時必須采取修理措施,改善設備的技術狀況。根據設備磨損的規律,應該加強對設備的日常維護和保養、預防性檢查、計劃修理和改善性修理。對引進的設備,則應盡快掌握其操作和維修技術,充分發揮設備的效能。
二、設備維修技術的地位和作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里的“事”是指工作、生產,“器”是指工具、設備。就是說,工廠要想搞好生產,使用的工具和設備必須得心應手。這句古語樸素地說明了設備維修工作在工業企業中的地位。在工業企業中,設備維修工作的水平,直接影響著生產能力、產品質量、產量、能源消耗、生產成本和勞動生產率等各個方面。充分發揮設備管理與維修工作的效能,使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建立在良好的物質、技術基礎之上,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才有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