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機械故障與診斷基礎 1
第一節 機械故障的定義與分類 2
一、機械故障的定義及其判斷準則 2
二、機械故障的分類 2
三、機械故障等級的劃分 4
第二節 機械故障產生的原因及對策 4
一、故障產生的主要原因及主要內容 4
二、零件的失效形式及對策 5
第二章 零件的修復技術 16
第一節 機械修復技術 17
一、局部修換法 17
二、鑲加零件法 17
三、調整尺寸法 19
四、塑性變形法 20
五、金屬扣合法 20
六、換位法 23
第二節 焊接修復技術 24
一、鑄鐵零件的焊修 24
二、鋼制零件的焊修 27
三、有色金屬零件的焊修 31
第三節 刮研修復技術 32
一、常用刮刀、校準工具與顯示劑 32
二、刮削精度的檢查與刮研修復的特點 34
三、刮研修復方法 36
第四節 粘接與表面粘涂修復技術 40
一、粘接修復 40
二、表面粘涂修復 42
第五節 電鍍和化學鍍修復技術 45
一、電鍍修復 45
二、化學鍍修復 46
第六節 熔覆修復技術 47
一、噴焊修復 47
二、熱噴涂修復 48
第七節 表面強化技術 49
一、表面機械強化 50
二、電火花強化 50
三、表面熱處理強化 52
四、表面化學熱處理強化 52
五、激光表面處理強化 53
第三章 典型零件的維修 54
第一節 典型零件修換原則、標準及修換方式的確定 55
一、零件的修換原則及標準 55
二、零件修換方式的確定 56
第二節 軸的維修 59
一、軸的失效形式 59
二、軸的維修方法 60
第三節 軸承的維修 62
一、滾動軸承的維修 62
二、滑動軸承的維修 64
第四節 傳動零件的維修 66
一、絲杠的維修 66
二、曲軸、連桿的維修 67
三、蝸輪蝸桿的維修 68
四、齒輪的維修 68
第五節 殼體零件的維修 72
一、氣缸體的維修 72
二、變速箱體的維修 73
第四章 機械零部件的拆裝 74
第一節 機械零部件的拆卸 75
一、拆卸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75
二、拆卸時的注意事項 76
三、典型連接件的拆卸 76
第二節 機械零部件的裝配 78
一、裝配的工作內容和基本原則 78
二、典型零部件的裝配 80
第五章 典型機械設備的故障診斷與維修 104
第一節 普通機床類設備的維修 105
一、車床的修理 105
二、銑床的修理 108
三、磨床的修理 115
第二節 數控機床類設備的維修 118
一、主軸部件故障與排除 118
二、滾珠絲杠副故障與排除 120
三、刀架、刀庫與換刀裝置故障與排除 121
四、液壓傳動系統故障與排除 122
五、數控系統故障與排除 123
第三節 液壓系統主要設備的維修 126
一、液壓泵的維修 126
二、液壓馬達的維修 131
三、液壓缸的維修 132
第六章 設備維修的精度檢驗 134
第一節 設備維修幾何精度的檢驗 135
一、平面度和平行度的檢驗 135
二、垂直度的檢驗 137
三、同軸度的檢驗 137
四、主軸回轉精度的檢驗 140
五、導軌直線度的檢驗 142
第二節 裝配質量的檢驗及試驗 147
一、裝配質量的檢驗內容 147
二、機床工作精度的檢驗 148
三、機床的空運轉試驗 148
四、機床的負荷試驗 149
第三節 機床設備維修質量的檢驗 149
一、機床幾何精度的檢驗 149
二、數控機床維修質量的檢驗 163
第七章 機械設備的維修管理與維修準備 171
第一節 機械設備的維修性指標和維修管理 172
一、維修性指標 172
二、維修管理 174
第二節 機械設備的維修準備 188
一、設備維修前的準備 188
二、設備維修方案的確定 192
參考文獻 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