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經濟學(第3版)/高等院校“十三五”工程管理規劃教材》是在前兩版基礎上的再版。工程經濟學是對工程技術問題進行經濟分析的系統理論與方法,作為高等院校工程類專業的主干技術課程,工程經濟學提供了一個對工程技術方案進行經濟性分析與評價的系統框架,并協助工程師進行經濟、科學、有效的工程項目經濟決策,具備較強的實踐應用價值。
《工程經濟學(第3版)/高等院校“十三五”工程管理規劃教材》具有系統性、科學性、實用性、易學性的特點:理論成果與工程實踐相結合;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動態分析與靜態分析相結合;經典案例與應用熱點相結合。
《工程經濟學(第3版)/高等院校“十三五”工程管理規劃教材》為了方便使用者,每一章都提供了PPT供日常自學與教學使用,如需要,請發郵件聯系李智博士:zhi11090@scu.edu.cn。此外,張欣莉副教授錄制了涵蓋基本概念和知識點的慕課課程(中國大學MOOC:http://www.icourse163.org,搜索“工程經濟學”)。
工程項目是為人們創造物質財富的重要方法與途徑,其根本目的是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的工作和生活。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深化,工程項目的數量也在急劇增加,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除了需要保證技術上的成熟性和可靠性以外,更需要研究其經濟上的可行性。以“成本預算,規范管理”為基本原則的工程項目強調對工程基礎數據、基本業務流程、工程進度、內部控制、合同管理、工程預算、成本評估、工程造價等要素的控制與管理,通過工程建設項目業務流程的梳理、規范、計劃及計算,對工程在實施過程中的進度、成本進行有效控制。工程經濟學就是以工程項目為主體,以技術一經濟系統為核心,研究如何通過有效利用資源提高經濟效益的學科,因而其也成為工程項目實踐活動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工程經濟學的產生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1887年,美國的土木工程師亞瑟姆·威靈頓出版的《鐵路布局的經濟理論》著作成為工程經濟學誕生的標志,其將資本費用分析法首次運用在鐵路建設中,并提出了工程利息的概念。1930年,“工程經濟學之父”E.L.格蘭特教授出版了《工程經濟學原理》一書,奠定了經典工程經濟學的基礎。1982年,J.L.里格斯出版了《工程經濟學》一書,使之成為了一門較為完善的、以工程項目為研究對象的學科。近代工程經濟學的發展側重通過概率統計進行風險性、不確定性分析,運用新方法對工程項目的必要性、財務可行性、經濟合理性、投資風險等進行系統、科學的評價。我國對工程經濟學的研究和應用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后期,其廣泛應用于軌道、公路、隧道、橋梁、鐵路、地鐵、煉油、核電以及新產品開發、新藥物研發、軟件研發、新工藝及設備研發等項目的投資決策分析與評估管理中,并取得了顯著的應用實踐效果,其應用范圍也因橫跨工程與經濟兩學科并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而使之更為廣泛。應用經濟分析的工具,分析工程項目費用(工程項目費用是建設和運用于某項工程或技術項目生產效益過程所支付的貨幣金額)的成分、性質以及不同時期的等效價值、預估消耗、回收及可能帶來直接的、間接的經濟效益,從而保證工程項目在經濟上的可行性。
“經濟”有四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指生產或生活上的節約或節省,前者包括資金、物質資料和勞動等;后者指人們的日常工作與生活。二是指社會生產關系,其是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結成的,與一定的社會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或社會經濟制度,是政治和思想等上層建筑賴以存在的基礎。三是指國民經濟的總稱,包括一國全部物質資料生產部門及其活動和部分非物質資料生產部門及其活動。四是指社會物質資料的生產和再生產過程,包括物質資料的直接生產過程以及由它決定的交換、分配和消費過程。工程經濟學側重經濟分析的系統理論與方法,內容以工程項目生產活動的節約和節省為主,屬于與社會生產力相適應的經濟制度;對象則以工程項目為栽體的社會物質資料生產和再生產過程為主,屬于側重物質資料生產的國民經濟活動。
工程經濟學研究的是關于各種工程技術方案的經濟效益及各種技術在使用過程中如何以最小的投入獲得預期產出或者如何以等量的投入獲得最大產出的問題;如何用最低的壽命周期成本實現產品、作業以及服務的必要功能。它的核心任務是對工程項目技術方案進行經濟決策。因此,在當代以科學決策為主導的經濟建設活動中,工程經濟學成為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指導價值的應用學科。
工程經濟學是對工程技術問題進行系統經濟分析的理論與方法,是高等院校工程類專業的主干技術課程。工程經濟學提供了一個對工程技術方案進行經濟性分析與評價的系統框架,并協助工程師對工程項目進行經濟、科學、有效的決策,其具有較強的實踐應用價值。
本書的編寫本著“系統性、科學性、實用性、易學性”的原則,結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頒布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系統北介紹了工程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堅持理論成果與工程實踐相結合、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動態分析與靜態分析相結合,確保工程項目方案評價的系統性、客觀性與科學公正性。
本書適合工程類高年級本科生、工程類研究生以及工程師的學習與使用,每個章節的內容包括學習目標、章前引例、主要內容、本章小結、概念回顧、練習題、案例分析等模塊,深入淺出、邏輯清晰地將內容講解與實踐訓練相結合,既適合教師的日常教學使用,也可以作為自學者的參考教材。本書為了方便使用者,每一章都提供了PPT供日常自學與教學使用,如需要,請發郵件聯系李智博士:zhi11090@scu.edu.cn。此外,張欣莉副教授錄制了涵蓋基本概念和知識點的慕課課程(中國大學MOOC:http://www.icourse163.org,搜索“工程經濟學”)。
本書受四川大學本科立項建設教材項目與第三批學術學位研究生教材建設項目資助(項目編號:2017KCSJ055),由四川大學的梁學棟副教授提出編寫大綱,李智博士負責統稿,鄧富民教授主審,張欣莉負責定稿。本版教材具體編寫分工如下:第一章至第五章與附錄部分由李智負責,編寫小組成員包括江河、焦磊磊、劉洪軼、張小云、司冬陽;第六章至第八章由梁學棟負責,編寫小組成員包括張如云、徐洋洋、劉燦棉;第九章至第十章由張欣莉負責,編寫小組成員包括彭先怡、何圓。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為保證內容全面實用,參考了大量相關文獻,在此向文獻作者表示感謝。
書中難免存在疏漏與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師生批評指正。
梁學棟,工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后;四川大學商學院工程碩士教育中心主任.四川大學經濟與企業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商學院創業導師。美國普渡大學訪問學者,美國項目管理師協會(PMP)職業資格認證,高級物流師(國家職業資格一級)。作為主研人員參加包括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十余個項目的研究與開發,主持“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第52批面上資助”“四川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四川省政務調研課題”等19項橫向及縱向科研項目,獲得實用新型專利5項,出版專著、教材6部,發表文章50余篇。曾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四川大學哲學社會科學重要成果獎、四川大學哲學社會科學社會服務貢獻獎、四川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四川大學課堂教學質量獎、四川大學教材、四川大學青年骨干教師、四川大學學術性社豳指導教師標兵獎等獎項。
鄧富民,管理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大學商學院常務副院長;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中國優選法統籌法與經濟數學研究會理事;四川省系統工程學會秘書長。參與和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四川省軟科學項目、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企業委托科研項目等30余項;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等期刊發表文章40余篇:編寫和撰寫過《項目質量管理》《工程經濟學》《服務質量與顧客忠誠關系》《應急資源協同管理——面向地震災害的研究》等多部教材和專著;先后獲得四次四川大學青年骨干教師獎、四川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要成果獎、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三等獎、四川省第十五次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四川省第十六次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四川省第十七次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
張欣莉,工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四川大學商學院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系副主任。參與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企業委托科研項目等10余項;在國內外期刊發表文章50余篇;編寫和撰寫過《項目管理》《工程經濟學》《項目風險管理》《水資源優化配置原理及方法》等多部教材和專著;先后獲得四川大學青年骨干教師獎、四川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要成果獎、四川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等。
李智,管理學博士,講師;四川大學商學院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系教師。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香港創新科技署資助項目、四川省科技廳軟科學項目、企業委托科研項目等5項;在國內外期刊發表文章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