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三個單位、七個項目,內容包括認識財務管理、財務管理基本價值觀念、籌資管理、投資管理、營運資金管理、利潤分配管理、財務報表分析、預算管理。本書在編寫思路上,以培養高職高專學生的基本理財觀念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出發點,并引入現代教學的方法與手段;在內容上貼近高職高專教學的要求,力求將知識點講透、深入淺出,突出現代財務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通過密切結合我國資本市場上的真實財務案例及監管環境做案例評析,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孔焱,湖南科技職業學院副教授,經貿商務系副主任,勞動部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高級電子商務師,國家電子商務高級培訓師,湖南省電子商務高級考評員,湖南科技職業學院骨干教師、雙師型教師、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員。
第一單元 財務管理基礎知識
項目 認識財務管理
任務 財務管理概述
任務 財務管理的內容
任務 財務管理的目標
任務 財務管理的基本觀念
任務 財務管理的環境
項目 財務管理基本價值觀念
任務 認識時間價值
任務 風險價值
第二單元 財務管理實際操作
項目 籌資管理
任務 資金需求量的預測
任務 籌資方式的選擇
任務 衡量杠桿收益與風險
任務 最佳資本結構的決策
項目 投資管理
任務 估算項目投資的現金流量
任務 選擇項目投資評價指標
任務 更新改造固定資產項目決策
任務 證券投資選擇
項目 營運資金管理
任務 現金管理
任務 應收賬款管理
任務 存貨管理
項目 利潤分配管理
任務 利潤分配管理的基礎知識
任務 股利分配政策的選擇
任務 股利支付的程序和方法
第三單元 財務管理手段
項目 財務報表分析
任務 財務報表分析基礎
任務 償債能力分析
任務 營運能力分析
任務 盈利能力分析
任務 發展能力分析
任務 綜合財務分析與評價
項目 預算管理
任務 預算管理基礎知識
任務 預算的編制方法與程序
任務 預算編制
任務 預算的執行與考核
附錄一 復利現值系數表
附錄二 復利終值系數表
附錄三 年金終值系數表
附錄四 年金現值系數表
主要參考文獻
一、財務管理的概念
人們通常認為財務管理是對“財務”進行管理。而財務是什么,我國學術界曾有過爭論,觀點有很多。正是對“財務”的不同認識,導致了對“財務管理”認識上的分歧。因此,要認識財務管理,就必須先了解財務是什么。關于什么是財務管理,主要的觀點有以下幾種。
(一)資金運動論
資金運動論者認為,所謂企業財務,就是企業資金運動及其形成的經濟關系。因此,在這一觀點指導下,財務管理就是對企業資金運動及其形成的經濟關系進行管理。
(二)貨幣關系論
貨幣關系論者認為,在整個生產經營過程中,商品的流通要以實在的貨幣為媒介,在生產經營中需要用貨幣來處理的經濟關系即貨幣關系,形成財務。在這一觀點指導下,財務管理就是對商品生產經營者同各方面的貨幣關系所進行的管理。
(三)分配關系論
分配關系論者認為,財務的本質是分配,分配是財務活動中存在的特殊矛盾,體現了財務關系的性質,制約了財務活動的內容。因此,在這一觀點指導下,財務管理是指對生產要素分配和生產成果實現及其分配所形成的分配關系進行管理。
(四)經濟活動論
經濟活動論者認為,所謂企業財務,就是指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資金的籌集、使用、回收和分配等方面的經濟活動。因此,在這一觀點指導下,財務管理是指企業對在生產經營活動中資金的籌集、使用、回收和分配等經濟活動的管理。
(五)本金論
本金論有兩種理論流派:一種是本金投入收益論,另一種是權流論。其中,權流論是在本金投入收益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本金投入收益論者認為,財務是本金的投入與收益活動及其所形成的特定的經濟關系。因此,在這一觀點指導下,財務管理是指對企業本金的投入與收益活動及其所形成的特定的經濟關系進行管理。權流論者認為現代企業財務的本質是財權流,注重“價值”和“權利”的融合。
比較上述觀點,我們發現它們各有所長。正是因為它們各有所長,才產生出如此多的理論流派。但人們通常認為,企業的基本財務活動是從資本市場上籌集資金,投資于生產性經營資產,并運用這些資產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取得利潤后用于補充權益資本或分配給股東。財務管理是基于這些企業客觀存在的財務活動和由此衍生的財務關系而產生的。財務管理就是圍繞著企業的這些基本財務活動,對這些基本財務活動和背后所體現的經濟關系進行管理的一項工作。因此,本書這樣定義財務管理:財務管理是指企業組織財務活動、協調財務關系的一項綜合性經濟管理工作。
二、財務管理的產生與發展
財務管理,是在商品經濟條件下企業最基本的經濟管理活動。商品經濟發展到高級階段即市場經濟時,就更需要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參與。只有高度重視企業財務管理等基礎管理活動,企業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才能更強。
(一)財務管理的產生
財務管理產生于15—16世紀。那時,地中海沿岸城市的商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意大利的一些城市已經發展為歐洲與中東之間的貿易中心。這些貿易中心大部分是以邀請公眾入股的形式建立的,多數由官方設立并監督其業務,股份不能轉讓,但投資者可以收回。這雖然還不是現代意義上的股份公司,但已開始存在資金的籌集,而且已經存在紅利的分配和股本的收回。因此,這段時期被看成財務管理的萌芽階段。但是,這時財務管理還沒有被作為一項獨立的職能從企業的管理職能中分離出來。
伴隨著資本主義在歐洲大陸的發展,股份公司也在很多國家產生和發展起來,特別是19世紀50年代以后,歐美國家工業革命結束,新技術、新機器不斷涌現,而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對資金的需求量不斷加大,使得股份公司形式得到了極大地發展。到了20世紀初,隨著股份公司的進一步發展,客觀上要求企業研究籌資的成本、資金的使用,以及利潤的分配問題。此時,財務管理作為一項獨立的職能從企業管理的職能中分離出來,專業化的財務管理就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