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管理統計學是將衛生統計學的原理和方法與衛生事業管理工作實際結合在一起的、理論與實踐交叉融合的一門學科,主要研究衛生事業管理中所需信息資料的收集、整理、分析與利用。衛生管理統計學是現代衛生事業管理的重要工具,在衛生事業管理的各方面均起著重要作用。衛生管理統計學是衛生統計、衛生事業管理、預防醫學等相關專業學員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學員對衛生管理統計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將會加深他們對衛生事業管理工作的理解,從而為其畢業后的相關實踐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一章 緒論
1.1 衛生統計學與衛生統計數據
1.2 衛生統計的主要內容
1.3 衛生統計學的任務與要求
1.4 衛生統計學發展簡史
1.5 衛生管理統計學發展趨勢
第二章 國家衛生統計調查制度
2.1 衛生資源與醫療服務調查
2.2 衛生監督調查
2.3 疾病控制調查
2.4 婦幼衛生調查
2.5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制度
思考與練習題
第三章 國家衛生信息系統
3.1 國家衛生信息系統的概念、結構與功能
3.2 國家衛生信息系統的數據收集方法
3.3 基于機構的衛生信息系統
3.4 國家衛生信息系統評價
思考與練習題
第四章 衛生統計指標體系
4.1 衛生統計指標概述
4.2 衛生統計指標體系
4.3 衛生統計指標概念框架
4.4 衛生統計指標標準化
思考與練習題
第五章 國家衛生服務調查統計
5.1 衛生服務調查概述
5.2 國家衛生服務調查方法
5.3 基層衛生機構調查
5.4 家庭健康詢問調查
5.5 醫務人員調查
5.6 衛生服務調查的分析指標
5.7 衛生服務調查資料的分析和利用
思考與練習題
第六章 生命與人口統計
6.1 生育統計
6.2 婦幼統計
6.3 死亡與死因統計
6.4 人口統計
思考與練習題
第七章 疾病統計
7.1 概述
7.2 疾病監測系統與疾病統計數據來源
7.3 疾病統計的常用指標
7.4 長期監測數據的動態數列
7.5 疾病變化趨勢預測模型
7.6 總體參數的加權估計方法
思考與練習題
第八章 生長發育統計
8.1 概述
……
第九章 衛生服務評價
第十章 壽命表
第十一章 衛生信息標準化
第十二章 衛生統計調查設計
第十三章 綜合評價方法
2.明確調查對象和調查單位:明確了調查目的之后,就可以確定調查對象和觀察單位。調查對象指接受調查的調查單位的總體。調查對象由性質相同的調查單位組成。調查單位是指確定的同質總體范圍內的每個個體,可以是一個人、一個家庭或一個群體。因此,需要界定好調查總體的同質范圍。例如,欲研究某地農村居民的高血壓患病情況,則城鎮戶籍的人群不屬于本次調查的調查對象。
3.確定調查方法和數據收集方式:根據調查目的、調查對象范圍和現有調查條件來確定調查方法,如普查或抽樣調查。調查實施時的數據收集方式主要包括直接觀察法和詢問法,直接觀察法就是對于客觀指標的直接測量或臨床檢查,如身高、體重、血紅蛋白、血壓的測量。詢問法則是通過各種形式的詢問來獲得結果,包括現場調查表調查、個體訪談、電話訪問、電子郵件訪問等,此時通常需要設計調查表,有關調查表的設計詳見本章第四節。資料收集時,所使用的各種工具(如儀器或調查表)需要進行標準化,儀器需要校準,調查表需要進行評價和預調查檢驗,對使用工具的人員在調查前需要進行標準化培訓。例如在某地農村居民的高血壓患病情況調查前,需要對血壓測量儀進行統一校準,調查表進行預調查檢驗,所有調查員均需要進行培訓。
4.確定樣本量:若采用抽樣調查,需要明確抽樣原則和方法,包括每階段的抽樣框架、抽樣單位和隨機抽樣的具體方法。有關具體的抽樣方法詳見§12.2。同時需要根據抽樣方法來估計調查樣本量,足夠的樣本量是抽樣調查獲得成功的重要保障。有關樣本量的估算方法詳見§12.3。例如在某地農村居民的高血壓患病情況的調查中,就需要事先確定調查多少農村居民,采用什么樣的調查方法,調查多少個鄉和村。
5.調查的組織計劃和質量控制:調查前必須制定合理周密的調查組織計劃,包括組織協調機構運轉方式、宣傳動員群眾、現場調查運轉方式、調查人員的選擇與培訓、任務分工與時間進度、調查材料準備、預調查、經費預算以及質量控制等。所有這些內容應當在調查前形成文本,供調查實施時使用。
質量控制是調查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包括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質量控制的組織機構,包括質量控制組和質量監督組,由該機構專門負責調查時的質量控制工作。二是統一質量控制方法,包括抽樣的質量控制、調查工具的標準化、具體調查方法的標準化、檢測技術的標準化、數據管理和分析的標準化,以及調查人員的標準化培訓等。調查員是調查的具體執行者,因此,調查員的選擇與培訓對于調查的順利實施至關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