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好、生產、勞動力市場、金融市場和競爭都已經變得高度全球化;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也已經變得越來越頻繁。在這個更加低迷的世界經濟條件下(比過去幾十年增速慢了很多),做生意的風險也在變大。在運用企業(yè)理論作為統一主題的同時,《管理經濟學:原理和國際應用》(第八版)這本書帶領讀者徹底地認識并著重強調這一新的商業(yè)環(huán)境,探討企業(yè)在面對這些現代制約因素時,如何達成最優(yōu)管理決策。
與以往版本一樣,本書在概念、應用和可教性之間獲取平衡。本書用清晰、簡明的解釋和闡述,考察了一些管理經濟學中已經經過時間考驗的,以及許多新的令人興奮的話題(如企業(yè)架構、商業(yè)道德、創(chuàng)新企業(yè)的演變、波特的戰(zhàn)略框架、電子商務、信息經濟學和風險管理),并通過97個真實案例,10個管理經濟學實踐專欄,以及11個綜合案例(比前一版本增加了2個),說明企業(yè)實際是怎么操作的。這些綜合案例內容翔實,且設計成可由教授布置作業(yè)的形式。因為管理經濟學本質上是一門應用型課程,所以應用性這個特點是怎么強調都不為過。相比之下,書中的案例更是闡述了所學理論,如何在實際中一直被應用,內容簡短、有趣,有時還有些出人意料。學生需求很大的決策工具(如電子表格應用程序)在本書中也非常突出。靈活、模塊化的組織形式,也使本書既適用于整個學期的管理經濟學課程,也可用于短期課程。同時,本書配備了豐富的包括在線資源在內的教學輔助包,因此本書是采用課堂模式、在線模式或混合模式授課的管理經濟學課程教材的完美選擇。
本書一直并依然堅持的主要目標如下所述。
* 圍繞全球化經濟中企業(yè)理論的應用,提供制定管理決策的統一主題。本書闡釋了管理經濟學不是研究孤立的主題,而是經濟學、決策科學和企業(yè)管理各個職能領域的綜合,研究這些方面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 識別并應用最優(yōu)管理決策的基本決策過程。本書詳細說明了企業(yè)應該遵循參照的五步管理決策過程,以及在具體案例中,企業(yè)是否的確遵循了這些步驟,以及這些步驟應用的結果(即遵循這些步驟是否能作出最優(yōu)管理決策?)。
* 在管理經濟學中引入國際化維度,以反映當今世界偏好、生產和分配的全球化,以及在更具風險、危機多發(fā)、經濟發(fā)展緩慢的全球經濟中的競爭。本書在每一章、每一節(jié)中都詳細地綜合和討論了管理經濟學的國際化衍生。簡單地說,無論企業(yè)規(guī)模有多大,21世紀的管理者必須做好在一個更具風險、危機多發(fā)、經濟發(fā)展緩慢的全球經濟中運營、并競爭的準備。
* 增加可用于進行班級討論和分析的“管理經濟學實踐”專欄。目的是模擬企業(yè)決策制定的過程:在一個真實的環(huán)境中,企業(yè)的管理團隊(在這里即指班級中的學生)在CEO(教授)的領導下,嘗試回答某特定企業(yè)要獲得成功的管理,所必須回答的一系列重要問題。企業(yè)實際的決策正確嗎?為什么?如果不正確,那么又是為什么不正確?企業(yè)能做得更好嗎?如果是你的團隊來做,會怎么做呢?
* 以學生容易理解的方式,展示該學科中的最新話題。話題內容包括企業(yè)架構、企業(yè)治理、商業(yè)道德;波特戰(zhàn)略模型、虛擬企業(yè)、關系企業(yè)、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的演變;電子商務、互聯網的商業(yè)應用、信息經濟學;新數字工廠,新(國際化)規(guī)模經濟、學習曲線;以及全面質量管理、流程再造、標桿管理、學習型組織、捆綁銷售、商業(yè)決策中稅收的作用和國際風險。
本書作為教學的工具
經過精心設計,助力教學。
* 采用模塊化的組織形式,涵蓋了實際管理決策制定中會遇到的和其他管理經濟學課程都會涉及的全部主題。因此,在課程內容的取舍上,為教師提供了極大的靈活性。
◇ 對于一個學期的MBA課程來說,核心章節(jié)是第一章~第十一章,不包含附錄。這些章節(jié)內容約占本書60%,適合在一個學期中學完。
◇ 對于EMBA課程,作者建議學習第一章~第十一章,不包括附錄,同時排除以下內容:第三章中除案例以外的內容;第四章中除第7節(jié)以外的內容;第五章中除第1、4、5節(jié)以外的內容。第7.9節(jié)、9.2節(jié)、10.2節(jié)、10.3節(jié)和11.1節(jié)都可以跳過。排除以上內容后,本書大概還剩余一半內容,可以覆蓋一門優(yōu)秀的EMBA課程的基本材料。
* 不論是否具備微分知識,都可以使用本書。第二章中深入討論了管理決策制定過程中需要用到的所有最優(yōu)化技術。最優(yōu)化的微分方法只在第二章的附錄,以及大部分章節(jié)后面的數學附錄,以及腳注中有介紹。
* 盡管本書本質上是應用性的,但建立在分析的理論基礎上。這就解決了對這一學科的一般批評:要么過度理論化(有一些內容純粹是微觀經濟學的,而不是管理經濟學),要么純粹是應用性的,而理論基礎薄弱。
* 圖表一般都標有數字刻度,從而可以從實際數字中讀取到答案,而不是簡單地通過距離來讀數,從而有助于學生對不熟悉的材料變抽象為具體。另外,在配圖中顏色深淺和陰影的使用也有助于學生的理解。
* 在章節(jié)中重要術語以粗體呈現,本書末尾也提供了按字母順序排列的詞匯表,并給出每個重要術語的定義。
* 每章末尾都配有豐富的練習題。每章的15個練習題,要求學生把在本章中學到的內容進行實際應用。本書末尾提供了其中一些練習題(用星號標記)的答案,以快速反饋的形式,對于有效學習非常重要。本書配套網站(oup.com/salvatore-8XE)中還有大量的額外測試可供選擇。
第8版新增內容
根據來自世界各地教師的反饋,作者和出版商在第8版中做了以下一些重要的改進。
* 新增了在相比過去幾十年危機多發(fā)、發(fā)展緩慢的經濟環(huán)境下,關于企業(yè)決策制定過程的新章節(jié)、案例和綜合案例。
* 增加可用于進行班級討論和分析的“管理經濟學實踐”專欄,模擬在真實環(huán)境中,企業(yè)的決策制定過程。其中包括:專欄3:黑莓的衰退;專欄5:施樂公司如何失去又重獲國際競爭力,并變成信息技術的領導者;專欄6:戴比爾斯放棄其鉆石壟斷。
* 新增或徹底修改的部分是:關于商業(yè)道德的1.5節(jié);關于電子商務的3.7節(jié);關于創(chuàng)新(包括3D打。┖腿蚋偁幍6.9節(jié),關于國際性成本最小化——新規(guī)模經濟的7.6節(jié);關于后勤管理或供應鏈管理的7.7節(jié);關于全球經濟中的完全競爭的8.3節(jié);關于全球寡頭進行曲的9.5節(jié);關于理想企業(yè)架構和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的9.6節(jié);關于轉移定價的11.4節(jié);關于企業(yè)決策的稅收效應的12.7節(jié);關于信息和風險的13.8節(jié);關于資本成本和國際競爭力的14.6節(jié)。
* 本書97個案例中,約有三分之一是全新增加的,其他原有的一半案例是經過大篇幅修改、更新的,從而使它們更相關。其中包括:案例1-3:全球金融危機;案例2-5:通用電氣的再造;案例4-3:在大眾市場逐漸消失的背景下抓住客戶;案例9-4:企業(yè)規(guī)模與贏利性;案例9-10:世界頂級創(chuàng)新企業(yè);案例11-4:發(fā)達國家的轉移定價;案例11-7:購買汽車時一口價定價的廣泛應用;案例12-6:航空業(yè)的放松管制:一個評價;案例13-7:金降落傘是在獎勵失敗嗎?
* 新增4個篇幅較長的綜合案例,它們是:綜合案例1:史蒂夫·喬布斯:一個天才的離去——世界最受尊敬首席執(zhí)行官的驚人業(yè)績;綜合案例5:第三次工業(yè)革命;綜合案例8:蘋果已達巔峰,好日子已一去不復返?綜合案例9:互聯網上的定價;綜合案例11:科技巨頭的戰(zhàn)爭。
* 網站也進行了更新和內容擴展,目前包括19個案例研究和應用。
本書的組織結構
本書包括五篇:
* 第一篇(第一~二章)論述了管理經濟學的性質和研究范圍,介紹了企業(yè)理論,回顧了基本市場模型和最優(yōu)化技巧。第一章以更清晰且更令人信服的方式,闡述了企業(yè)理論如何提供了管理經濟學研究的統一主題,以及在當今世界,偏好、生產、分配和競爭快速國際化的趨勢下,管理經濟學的全球視野為什么是必需的。此外,還介紹了運用電子表格工具,去解決管理決策問題。第二章回顧了最優(yōu)化技術,或者說企業(yè)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尋求最有效地實現目標的方式。第二章也討論了幾種新型管理工具,以及如果運用電子表格工具(Excel)來實現最優(yōu)管理決策。
* 第二篇(第三~五章)分析了需求。各章分別討論了需求理論、對需求的經驗估計和需求預測。第四章的附錄展示了如何用Excel進行回歸分析,第五章的附錄展示了如何用Excel進行預測。
* 第三篇(第六~七章)介紹了企業(yè)生產理論和成本理論及其度量。第六章介紹了生產中的要素替代,第七章完整且清晰地論述了長期生產曲線和短期生產曲線。有關線性規(guī)劃的新章節(jié),在本書的網站中可以找到。
* 第四篇(第八~十一章)把需求分析(第二篇介紹的)與生產和成本分析(第三篇論述的)結合在一起,分析在各種市場結構中,價格和產量是如何決定的。第八章討論了完全競爭、 壟斷和壟斷競爭;第九章論述了寡頭壟斷和企業(yè)結構;第十章介紹了博弈論和戰(zhàn)略行為;第十一章論述了在各種市場結構中的定價行為。
* 第五篇(第十二~十四章)論述了管制和反壟斷,政府在經濟活動中的角色,風險分析,長期投資決策和資本預算。
教學支持資源包
作者和牛津大學出版社精心準備了內容豐富的資源以支持教學。
* 《教師用書》提供了各章節(jié)后全部練習題的答案。該書由作者認真撰寫完成。
* PPT演示。PPT課件中有本書中的所有圖表。此外,牛津大學出版社也準備了針對每章內容的授課用PPT,可以讓講師更快速地熟悉課文內容。
網站(www.oup.com/salvatore-8XE)上可下載所有的教師資源(網站上沒有中文版資料,是否不用翻譯?)。你可以聯系當地牛津出版社的銷售代表,或客戶服務取得幫助。對于學生,也可在網站(www.oup.com/salvatore-8XE)上找到以下內容,輔助學習。
* 免費、開放獲取的在線學習指南。每章都配備有可自動評閱的小測驗,方便學生在考試前,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自我測試。基于案例應用的問題,提供了針對每章內容的有深度、開放性的問題(指導教師可看到參考答案)。
* 互聯網網址。為擴展每章的主題和應用,作者在互聯網上搜索了很多資源。
* 額外的案例和應用。更多不適于在書中一一呈現的案例和應用,可以在網站上找到。
* 線性規(guī)劃章節(jié)。網站上可找到長達35頁,免費詳細講述線性規(guī)劃這一強大工具的 章節(jié)。
致謝
這本書來源于我在紐約的Fordham大學和Vienna and Krems經濟與管理大學。北京大學中,20多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管理經濟學課程授課經驗。我很幸運有很多優(yōu)秀的學生,他們的問題和意見大大增加了本書的清晰性和解釋能力。
我為擁有編寫成此書的知識,而深深感謝我早先的導師們,他們是:William Baumol(紐約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Victor Fuchs(斯坦福大學和國家經濟研究局),Jack Johnston(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和Lawrence Klein(賓夕法尼亞大學和沃頓商學院)。作為永遠活在我心中的經濟學家和導師的學生,我學到了那么多的知識!
Fordham大學商學院和經濟系的許多同事們,對本書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建議,對于提高本書的質量有很大幫助,其中有:商學院的Donna Rapaccioli院長,David Gautschi院長,Elhan Akbil,Victor M. Borun,Sris Chatterjee,Francis Petit,James Stoner,和Robert Wharton;以及經濟系的Mary Burke,Joseph Cammarosano,Fred Campano,Edward Dowling,Duncan James,Erick Rengifo,Henry Schwalbenberg,和Greg Winczewski。我的前同事Frank Fabozzi也給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建議。
以下的教授為當前版本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建議:
Anthony Andrews,美國州長州立大學
Charles Callahan,紐約州立大學布洛克波特分校
Eric Bentzen,哥本哈根商學院
George Young,自由大學
Jean Cupidon,得克薩斯理工大學
Jean-Claude Leon,美國天主教大學
John Roufagalas,特洛伊大學蒙哥馬利分校
M.J. Alhabeeb,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
Manzoor Chowdhury,哥倫比亞學院
Peter Huang,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
Salvadore Contreras,得克薩斯大學泛美分校
Stuart Abraham,蒙莫斯大學
其他的美國教授作出了寶貴貢獻,有助于使這本管理經濟學成為世界各地領先的教材之一。他們是:加努恩大學的Robert Brooker,圣地亞哥大學的Denise Dimon和Bob Johnson,路易斯安那科技大學的Otis Gilley,加州州立大學長灘分校的Jack Hou,南佛羅里達州大學的Brad Kamp,東北路易斯安那大學的Carl Kogut,加努恩大學的David Miller,哥本哈根大學的Mare Nyeland,圣心大學的Lucjan Orlowski,中佛羅里達大學的Bob Pennington和圣何塞州立大學David Saurman。
以下教授審讀了以往版本,并提出了很多有用的改進建議:佩波戴恩大學的Bairn院長,田納西大學的Saul Barr,印第安納大學南岸分校的John Beck,普利茅斯州立大學的Trent E. Boggess, 加努恩大學的Robert Brooker,包伊州立大學的Barrington K. Brown,古斯塔夫阿道爾夫學院的John Bungum,拉薩爾大學的John E. Connor,普利茅斯州立大學的John Gregor,天普大學的Simon Hakim,中田納西州立大學的Richard Hannah,伊利諾伊州立大學的Hiebert院長,卡梅隆大學的James Horner,賓州印第安納大學的Nicholas Karatjas,圣母升天學院Demitrius Karenteli,馬里蘭大學巴爾的摩分校的Douglas J. Lamdin,愛納大學的Mary Lesser,默西學院的Louis Lopilato,菲爾萊狄更斯大學的Wilfred McAloon,中佛羅里達大學的Warren Machone,北科羅拉多大學的Philip S. Mahoney,達拉斯大學的Daniel Marsh,中央州立大學的Don Maxwell,加州州立大學長灘分校的Marshall H. Medoff,里士滿大學的Robert Nicholson,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德韋斯伯特里學院的Patrick O'Sullivan,中佛羅里達大學的Robert Pennington,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Walter Rice,北卡羅來納大學夏洛特分校的David Riefel,北愛荷華大學的Janet M. Rives,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格林波若分校的John Rodgers,普羅維登斯大學的William J. Simeone,佩斯大學的Michael Szenberg,西卡羅來納大學的John Wade,弗吉尼亞聯邦大學的James N. Wetzel,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Richard Winkelman,加努恩大學德坎佩爾商學院的Robert Brooker,華盛頓州立大學商業(yè)和經濟學院的Ananish Chaudhuri,貝瑟尼學院經濟系的Wilfrid Csaplar,愛商學院經濟系的Jayoti Das,圣地亞哥大學國際商務與MBA學院院長Denise Dimon,斯克蘭頓大學卡尼亞管理學院經濟與金融系主任Satyajit Ghosh,印第安納大學科克摩分校商學院的Luba Habodaszova,圣地亞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的Robert Johnson,蒙特克萊爾州立大學商學院經濟學和金融系的Philip LeBel,西華盛頓大學經濟及商學院的Matthew Roelofs,圣心大學金融研究院的Lucjan Orlowski,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經濟與商業(yè)系的Rupert Rhodd,道林大學商學院的Stuart Rosenberg,西弗吉尼亞大學商業(yè)經濟學院的Mehmet Tosun,維也納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的Fritz Breuss、Gerhard Fink和Stefan Griller,哥本哈根商學院的Ove Hedegaard,印度尼西亞北大學的Fatimah Wati Ibrahim and Shaharuddin Tahir,拉合爾弗曼基督學院的Wasif Siddiqui,胡志明大學的Hans Stoessel,巴林大學的Sooraj B. Swami,中國臺北世新大學的Chin-Fan Tai,以及巴倫西亞大學的Cecilio Tamarit。在此一并表示感謝!
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的Michael Halloran博士、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的Luca Bonardi博士、IBM的Selena Bonardi博士、艾克發(fā)(Equifax)征信公司的Reza Barazesh博士,摩根斯坦利和史密斯巴尼的Robert J. Birnback博士和Jeffrey Shafer博士,以及Simsbury銀行的Anthonly Bisceglio博士也提出了寶貴的建議。
此外,我非常感謝已故的Sir Ronald A. Fisher,F. R. S.的遺稿管理人Frank Yates 博士,以及倫敦朗文集團,他們許可我從他們的書《統計學用表》(Statistical Tables for Biological, Agricultural and Medical Research, 6th ed. 1974)里翻印表 C-2。
最后,我要感謝牛津大學出版社的主編Patrick Lynch和助理編輯Maura MacDonald,他們?yōu)檫@本書成為領域內的重要著作,提供了一流的幫助。我的助教Michael Mebane,Joseph Mauro和Katie Jajtner所做的工作是無價的。我也要感謝Angela Bates和Josephine Cannariato (Fordham的系秘書)的效率和令人愉悅的安排。
多米尼克·薩爾瓦多(Dominick Salvatore)
第一篇 導論
第一章?管理經濟學的性質和研究范圍 3
1.1 管理經濟學的研究范圍 5
管理經濟學的定義 5
管理經濟學與經濟學的關系 6
管理經濟學與決策科學的關系 6
管理經濟學與企業(yè)管理功能領域的關系 7
1.2 決策的基本過程 7
1.3 企業(yè)理論 10
企業(yè)存在的原因及其作用 10
企業(yè)的目標和價值 11
企業(yè)的經營約束 12
企業(yè)理論的局限性 12
1.4 利潤的性質和功能 13
經營利潤和經濟利潤 13
利潤理論 14
利潤的功能 15
1.5 商業(yè)道德 15
1.6 管理經濟學的國際性框架 18
1.7 更具風險、危機多發(fā)、發(fā)展緩慢的全球經濟中的管理經濟學 21
1.8 管理經濟學與互聯網 22
本章小結 24
練習題 25
第一章附錄:需求、供給和均衡的基本概念 26
市場需求方 26
市場供給方 26
均衡價格 27
需求曲線的移動與均衡價格 28
供給曲線的移動與均衡價格 28
附錄問題 29
補充閱讀材料 30
第二章 最優(yōu)化技術和新管理工具 32
2.1 經濟關系的表示方法 34
2.2 總量、平均量和邊際量之間的關系 35
總成本、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 36
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曲線的幾何推導 36
2.3 最優(yōu)化分析 38
用總收益和總成本算出利潤最大化 38
通過邊際分析實現最優(yōu)化 39
2.4 有約束下的最優(yōu)化 41
2.5 最優(yōu)化的新管理工具 42
標桿管理法 42
全面質量管理 43
企業(yè)再造 45
學習型組織 47
2.6 其他最優(yōu)化管理工具 48
2.7 新管理工具和職能專業(yè)化 49
本章小結 53
練習題 53
電子表格練習題 54
第二章附錄1:用電子表格實現最優(yōu)化 55
附錄問題 57
第二章附錄2:微分計算和最優(yōu)化技術 57
導數和微分法則 57
導數的概念 57
微分法則 59
優(yōu)化計算 62
多變量的優(yōu)化 64
偏導數 65
多變量函數的最大化 65
有約束下的優(yōu)化 66
拉格朗日乘數法的有約束優(yōu)化 67
附錄習題 68
補充閱讀材料 69
綜合案例1:史蒂夫·喬布斯 71
第二篇 需 求 分 析
第三章 需求理論 77
3.1 商品的需求 79
商品的個人需求 80
從個人需求到市場需求 82
企業(yè)面臨的需求 84
3.2 需求的價格彈性 86
需求價格點彈性 87
需求價格弧彈性 88
價格彈性、總收益和邊際收益 89
影響需求價格彈性的因素 92
3.3 需求收入彈性 94
3.4 需求交叉價格彈性 96
3.5 彈性在管理決策中的應用 99
3.6 偏好的國際化融合 101
3.7 電子商務 104
本章小結 108
練習題 109
電子表格練習題 111
第三章附錄:市場需求曲線的背后--消費者選擇理論 112
消費者偏好:無差異曲線 113
消費者約束:預算線 113
消費者均衡 114
消費者需求曲線的推導 114
價格變化的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 115
消費者選擇理論的數學論證 116
附錄問題 118
補充閱讀材料 118
第四章 需求估計 119
4.1 識別問題 121
4.2 需求估計的市場調研方法 123
消費者調查和觀察研究 123
消費者門診 125
市場實驗 126
虛擬購物和虛擬管理 127
4.3 回歸分析簡介 129
4.4 單回歸分析 131
普通最小二乘法 131
參數估計的顯著性檢驗 133
顯著性檢驗和置信區(qū)間的其他方面 135
擬合度和相關性檢驗 135
4.5 多元回歸分析 138
多元回歸模型 138
可決系數和調整后的R2 140
方差分析 141
點估計和區(qū)間估計 142
4.6 回歸分析中的問題 142
多重共線性 142
異方差 143
自相關 144
4.7 通過回歸分析的需求估計 144
模型分類 145
搜集有關變量的數據 145
確定需求方程的形式 145
檢驗經濟計量的結果 146
4.8 美國進出口需求的估計 148
本章小結 151
練習題 152
第四章附錄:用Excel做回歸分析 155
單回歸分析 155
多元回歸分析 156
附錄練習題 158
補充閱讀材料 159
第五章 需求預測 160
5.1 定性預測 162
調查技術 163
民意測驗 163
征求國外專家意見 164
5.2 時間—序列分析 165
時間—序列數據波動的原因 165
趨勢預測 167
季節(jié)變化 169
5.3 平滑技術 172
移動平均 172
指數平滑 173
5.4 氣壓法 176
5.5 計量經濟模型 180
單方程模型 180
多方程模型 181
5.6 投入—產出的預測 185
本章小結 186
練習題 186
第五章附錄:用Excel進行時間—序列分析來預測波動 190
用回歸分析預測美國房屋新建數量 190
利用比例—趨勢法對房屋新建數量的趨勢預測進行季節(jié)變量調整 191
利用啞變量對房屋新建的趨勢預測進行季節(jié)變量調整 193
附錄練習 193
補充閱讀材料 195
綜合案例2:福特的賭注:這畢竟是一個很小的世界 196
綜合案例3:美國電力需求的估計和預測 198
第三篇 生產和成本分析
第六章 生產理論與估計 203
6.1 生產的組織和生產函數 205
生產的組織 206
生產函數 206
6.2 一種可變生產要素的生產函數 209
總產量、平均產量和邊際產量 209
邊際報酬遞減法則和生產階段 210
6.3 可變要素的最優(yōu)使用量 213
6.4 兩種可變要素的生產函數 214
等產量線 215
生產的經濟區(qū)域 216
邊際技術替代率 217
要素的完全替代和完全互補 218
6.5 最優(yōu)生產要素組合 219
等成本線 220
成本最小化或利潤最大化的最優(yōu)要素組合 221
利潤最大化 222
要素價格變化效應 223
6.6 規(guī)模報酬 225
6.7 經驗生產函數 227
6.8 創(chuàng)新過程 229
創(chuàng)新的意義和重要性 229
你的公司文化是如何創(chuàng)新性的呢? 231
開放式創(chuàng)新模式 232
開放式的創(chuàng)新模式的下一步 233
6.9 創(chuàng)新和全球競爭 234
美國企業(yè)的創(chuàng)新和國際競爭力 234
新型計算機輔助生產革命和美國企業(yè)的國際競爭力 236
本章小結 238
練習題 239
電子表格練習 241
第六章附錄:微分生產分析 242
約束條件下的產出最大化 242
約束條件下的成本最小化 243
利潤最大化 243
附錄練習題 244
補充閱讀材料 245
第七章?成本理論與估計 247
7.1 成本的性質 249
7.2 短期成本函數 250
短期總成本和單位成本函數 250
短期總成本和單位成本曲線 251
7.3 長期成本曲線 253
長期總成本曲線 254
長期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曲線 256
7.4 廠房大小和規(guī)模經濟 258
7.5 學習曲線 260
7.6 國際性成本最小化——新規(guī)模經濟 263
要素的國際貿易 263
新型國際規(guī)模經濟 264
技工移民 264
7.7 后勤管理或供應鏈管理 265
7.8 本—量—利分析和經營杠桿 267
本—量—利分析 267
經營杠桿 269
7.9 成本函數的經驗估計 271
估計短期成本函數的數據和度量問題 271
短期成本函數的函數形式 272
用橫截面回歸分析估計長期成本函數 274
使用工程法和生存法估計長期成本函數 276
本章小結 277
練習題 278
電子表格練習題 281
第七章附錄:微分成本分析 281
附錄練習題 283
補充閱讀材料 283
綜合案例4:石油工業(yè)的生產和成本函數 284
綜合案例5:第三次工業(yè)革命 286
綜合案例6:豐田——運轉過熱的機器 288
第四篇 市場結構與定價實踐
第八章 市場結構:完全競爭、壟斷和壟斷競爭 293
8.1 市場結構和競爭程度 295
8.2 完全競爭 295
完全競爭的意義和重要性 296
完全競爭市場的價格決策 297
完全競爭企業(yè)的短期分析 299
競爭企業(yè)和市場的短期供給曲線 301
完全競爭企業(yè)的長期分析 301
8.3 全球經濟中的完全競爭 303
國內需求和供給、進口及價格 303
美元匯率和美國企業(yè)的國際競爭力 304
8.4 壟斷 306
壟斷的源泉 306
壟斷的短期價格和產量決策 308
壟斷的長期價格和產量決策 310
壟斷和完全競爭的比較 311
8.5 壟斷競爭 314
壟斷競爭的意義和重要性 314
壟斷競爭的短期價格和產量決策 315
壟斷競爭的長期價格和產量決策 316
壟斷競爭的產品差異化和銷售費用 317
本章小結 319
練習題 319
電子表格練習題 322
第八章附錄:微分求解利潤最大化 323
附錄練習題 325
補充閱讀材料 325
第九章 寡頭壟斷和企業(yè)架構 327
第十章 博弈論和戰(zhàn)略行為 370
第十一章 定價實踐 393
第十二章 管制與反壟斷:政府在經濟中的作用 439
第十三章 風險分析 471
第十四章 長期投資決策:資本預算 512
企業(yè)面臨的需求
企業(yè)分析是管理經濟學的核心,所以我們將主要討論企業(yè)面臨的商品需求。一個特定企業(yè)面臨某種商品的需求,取決于該產品的市場規(guī)模,或者行業(yè)需求,該行業(yè)的市場組織形式,以及行業(yè)內的企業(yè)數量。
如果某企業(yè)是市場上某商品的唯一生產者,而且,該商品沒有替代品(也就是說該企業(yè)是一個壟斷者),那么,這個企業(yè)就代表著整個行業(yè),企業(yè)的市場需求,就是市場或者行業(yè)需求。壟斷在現實中很少見,如果確實發(fā)生了,通常是政府特許的結果,而且,也通常伴隨著政府管制。壟斷的例子有公共交通和其他公共事業(yè)公司。與壟斷相對立的市場組織形式是完全競爭。在完全競爭市場上,存在大量的生產同類商品的企業(yè),每個企業(yè)都沒有能力采取行動,影響該商品的市場價格。在這種情況下,每個企業(yè)都是價格的接受者,都面臨著一條水平的需求曲線(也就是說,企業(yè)可以賣掉任何數量的商品,而不影響市場價格)。這種市場組織形式也非常少見。世紀之交時,成千上萬的農民種植同一類型小麥,應該是在美國發(fā)生的最接近完全競爭市場的情況。
在美國和其他工業(yè)國家,現在大部分的公司,都是介于壟斷和完全競爭這兩個極端之間,即寡頭壟斷和壟斷競爭這兩種市場組織類型。在寡頭壟斷市場上,行業(yè)內只存在少數幾個企業(yè),它們生產同質的,或標準化的產品(如水泥、鋼材和化學產品),或者不同質的、有差異的產品(如汽車、香煙和軟飲料)。寡頭壟斷最顯著的特征,是行業(yè)內各個企業(yè)之間相互依賴。因為行業(yè)內只存在少數的企業(yè),所以每個企業(yè)的定價、廣告以及其他促銷行為都會極大地影響其他企業(yè)。因此,也經常會引發(fā)模仿和報復。寡頭壟斷是經濟中的生產部門很常見的市場組織形式,那里的效率需要大規(guī)模經營(生產)。
另外一種非常常見的市場組織形式是壟斷競爭。在這種市場上,存在許多生產不同質,或差異化商品的企業(yè)。從名稱可知,壟斷競爭既包括壟斷因素,又包括競爭因素。競爭因素來自于行業(yè)內存在許多企業(yè)。壟斷是因為每個企業(yè)的商品,都與其他企業(yè)的商品或多或少有些差別。因此,企業(yè)對商品的市場價格有一定程度的控制力,也就是說,企業(yè)面臨斜率為負的需求曲線。但是,由于行業(yè)內許多其他企業(yè)的商品又很相似,企業(yè)對自己產品價格的控制力是有限的。也就是說,每個企業(yè)的需求曲線斜率雖然是負的,但是相當平緩,因此,價格稍微提高,就會導致銷售量的大幅下滑。這種市場結構,在經濟中的服務部門很常見,在一個地區(qū)內,大量存在的汽車加油站和理發(fā)店,就是證明——每家都出售與別人相近但不相同的產品或者服務。
有關市場結構的更詳盡的討論,將會在第九~第十章中進行,但是上面所提到的,已經足夠使我們理解決定企業(yè)某商品需求的最重要影響因素。除了完全競爭,在其他所有市場結構中,企業(yè)都面臨著負斜率的商品需求曲線。市場上消費者的數量、消費者收入、相關品價格、消費者偏好,以及影響企業(yè)在特定行業(yè)和市場需求的其他因素,一旦發(fā)生變化,都會導致需求曲線移動。
其他的影響因素還包括價格期望、廣告水平、其他促銷活動、行業(yè)內其他公司的定價和促銷政策(尤其在寡頭壟斷市場中)、是否可貸款購買、企業(yè)銷售的商品類型等。如果消費者預期某商品未來價格將會上升,或者,企業(yè)進行了一次成功的推廣活動,又或者企業(yè)推出(或者加大)信貸激勵,來刺激商品購買,那么企業(yè)面臨的商品的市場需求曲線,就會向右移動,(企業(yè)的銷售量在當前價格下會上升);反之,如果消費者預期商品未來的價格會下降,或者企業(yè)的競爭者降價、做了一次成功的廣告,或者推出信貸激勵政策,企業(yè)面臨的市場需求曲線就會向左移動。
企業(yè)的市場需求曲線還取決于本企業(yè)銷售的商品類型。如果企業(yè)銷售的是耐用消費品(比如汽車、洗衣機、冰箱,這種使用期限可以持續(xù)幾年的商品,或者其他容易儲存的物品),那么這種企業(yè)通常會比銷售非耐用品的企業(yè),面臨一條更易變的或更不穩(wěn)定的需求曲線。這是因為消費者可以通過提高保養(yǎng)和維修費用,來增加汽車、洗衣機和冰箱的使用期。因此,可以等到經濟形勢好轉、他們的收入增加,或者可以貸款購買的時候,再購買新的產品。他們也可以減少可存儲商品的儲存量,等到經濟好轉、可貸款購買時,耐用消費品的需求曲線會大幅度上升(向右移動)。
我們可以把企業(yè)面臨的需求函數的線性形式表示如下:
QX = a0 + a1PX + a2N + a3I + a4PY + a5T + … (3-3)
這里,QX代表單位時間內,企業(yè)面臨商品X的需求量;與前面一樣,PX、N、I、PY、T分別指代商品X的價格、市場上消費者的數量、消費者的收入、相關品的價格和消費者偏好。a代表回歸分析估計出來的相關系數。回歸分析是估計需求時非常有用的技術,下一章我們將會進行討論。這里,我們只簡單地討論,估計的相關系數的意義和用處。方程(3-3)中的點號,代表決定某個行業(yè)內企業(yè)面臨的需求的其他特殊因素,只能通過深入了解該行業(yè)和企業(yè),才能夠識別這些因素。①
企業(yè)面臨的需求,將決定投入要素或資源(生產資料)的類型和數量,這是企業(yè)為了生產或滿足市場對其商品的需求,必須購買或雇用的。因為企業(yè)對要素或資源的需求,是取決于市場對該企業(yè)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所以,企業(yè)對要素的需求就是派生需求。市場對企業(yè)的產品和服務的需求越大,企業(yè)對生產該種產品和服務的投入和資源的需求,也就越多。實際上,企業(yè)對生產資料(比如資本設備和可以被儲存的原材料)的需求,也比企業(yè)對易腐敗的原材料的需求要更加不穩(wěn)定。第六章(主要研究生產)和后續(xù)章節(jié)中,將會討論企業(yè)的投入或生產要素需求等方面。
總的來說,需求分很多種,包括對商品的個人需求、對商品的市場需求、企業(yè)面臨的商品需求、企業(yè)為生產最終產品對投入的派生需求。區(qū)分清楚這些不同的需求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