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包括總論、統計數據的收集、統計數據的整理與展示、統計學數據的概括性度量、時間序列分析、統計指數、概率及概率分布、抽樣分布與參數估計、假設檢驗與方差分析、相關與回歸分析。本書實用性突出、通俗易懂、時代感強。通過本書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具備基本的統計思想,掌握基本的統計分析方法,培養應用統計方法分析和解決經濟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本書可以作為高等院校經濟類和管理類專業統計學課程的教學用教材,也可以作為經濟管理領域的統計實務工作者和管理人員的參考用書。
本書內容包括:總論、統計數據的收集、統計數據的整理與展示、統計數據的概括性度量、時間序列分析、統計指數、概率與概率分布、抽樣分布與參數估計、假設檢驗與方差分析、相關與回歸分析。本書實用性突出、通俗易懂,通過本書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具備基本的統計思想,掌握基本的統計分析方法,具備應用統計方法分析和解決經濟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本書既可作為高等院校經管類專業教材,也可作為經濟管理領域的統計實務工作者和管理人員的參考用書。
統計學作為人們收集、處理、分析、解釋數據并得出結論的一門方法論科學,早已滲透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無論是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的研究與應用,都需要運用統計學的理論和方法分析、解釋其活動過程及結果的數量特征和規律性,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早已離不開統計。掌握并熟練運用各種基本統計方法,已成為高校經濟類和管理類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鑒于此,統計學一直被教育部列為經濟和管理類高校的核心基礎課程。為適應經濟社會形勢發展對實用型統計人才的需要,滿足高校統計人才培養目標,編者組織一線骨干教師,吸收國內外優秀教材的成果,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和研究積累編寫了本教材。統計學是高等院校管理類和經濟類專業的主干課程,本書為適應高等院校管理類和經濟類專業統計學課程的教學需要,體現《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中以全面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的思想,同時充分考慮高校學生的基本素質特點而編寫的。本書既可以作為高等院校經濟類和管理類專業統計學課程的教學用書,也可以作為經濟管理領域的統計實務工作者和管理人員的參考用書。本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1) 實用性。高等院校經濟類和管理類專業統計學的教學目標,應側重于培養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的實際動手能力與分析問題能力,使學生不僅能掌握一般的統計理論,更重要的是能運用統計理論和方法認識社會經濟及自然現象的規律。基于這種認識,本書按照統計工作過程的各階段,以統計數據處理和分析為核心,從統計調查、統計整理、統計分析等方面組織教材內容。同時,為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的統計知識,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使其盡快熟練運用統計方法,本書在每章前面編排了引導案例,每章后面附有與該章內容相對應的、貼近現實編撰的豐富的統計分析案例,增加了重視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案例教學內容。(2) 易理解性。本書在內容編排、概念闡述、圖表配置、例題選擇及附表應用等方面力求符合課程教學法的要求,力求在文字表述上簡明扼要、通俗易懂、方便自學。一方面,盡可能全面地闡述統計學的專業理論及方法體系;另一方面,則試圖著重為學生提供一些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簡便易行的數量分析方法。(3) 軟處理性。計算機應用迅速普及,使得信息技術在統計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實現了統計資料收集、加工、傳輸、儲存和輸出等處理過程的自動化。本書適應時代的要求,在每章后面都增加了Excel的應用的內容,闡明如何運用Excel進行這一章所講的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本書由楊靜(內蒙古財經大學副教授)、馮便玲(內蒙古呼和浩特職業學院)擔任主編,冀婧(內蒙古化工職業學院)、寧瑄(內蒙古財經大學副教授)擔任副主編,張海霞(內蒙古財經大學副教授)參與編寫。楊靜負責總體框架設計、編寫并審定大綱、各章初稿的修訂和全書的總纂定稿。全書由10章組成,具體內容包括總論;統計數據的收集;統計數據的整理與展示;統計數據的概括性度量;時間序列分析;統計指數;概率及概率分布;抽樣分布與參數估計;假設檢驗與方差分析;相關與回歸分析。寫作具體分工如下(以章次為序): 第一章由寧瑄、張海霞執筆;第二、第三、第六章由冀婧執筆,第四、第五、第八、第十章由馮便玲執筆,第七、九章由楊靜執筆。為方便教師授課和學生學習,本書配備了電子課件,選用本書作為教材的教師均可免費從http://www.tup.com/下載使用。在編寫本書的過程中,參閱和借鑒了國內外同行的大量文獻,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謝!由于水平有限,加上時間比較倉促,書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懇請讀者多提寶貴意見。
編者2016年7月
第一章總論1
第一節統計的產生與發展1
第二節統計學的研究對象、特點及工作過程5
第三節統計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統計的職能7
第四節統計學的幾個基本概念10
第二章統計數據的收集19
第一節統計數據收集的意義和分類19
第二節統計數據收集方案23
第三節統計數據收集的組織形式24
第四節統計數據收集誤差28
第三章統計數據的整理與展示39
第一節統計數據整理的含義和內容40
第二節統計分組41
第三節分配數列46
第四節統計匯總50
第五節數據的圖表展示52
第四章統計學數據的概括性度量68
第一節總體水平的度量69
第二節數量對比關系的描述71
第三節集中趨勢的度量79
第四節離中趨勢的度量93
第五章時間序列分析107
第一節時間序列的含義及編制原則107
第二節時間序列的水平指標110
第三節時間序列的速度指標118
第四節時間序列的長期趨勢分析124
第五節時間序列的季節變動分析129第六章統計指數137
第一節統計指數的意義和種類137
第二節總指數的編制139
第三節平均指數的編制142
第四節指數體系因素分析144
第五節統計指數的應用151
第七章概率及概率分布163
第一節隨機事件及其概率163
第二節概率的運算法則167
第三節隨機變量及其分布170
第八章抽樣分布與參數估計189
第一節抽樣的基本概念與數學原理189
第二節抽樣分布195
第三節參數估計204
第四節樣本容量的確定211
第九章假設檢驗與方差分析220
第一節假設檢驗的基本問題220
第二節單總體參數的檢驗225
第三節雙總體參數的檢驗229
第四節方差分析232
第十章相關與回歸分析253
第一節相關分析的一般問題253
第二節相關關系的判斷255
第三節回歸分析的一般問題258
第四節回歸模型的建立與檢測260
附錄一標準正態概率分布表271
附錄二t分布臨界值表272
附錄三F分布臨界值表274
附錄四隨機數字表278
參考文獻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