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在總結創造學、創新管理和創業管理教學與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編寫的高校創新創業管理教材。全書分為4篇,即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篇、創新創業原理篇、創新管理理論實踐篇、創業管理實務篇,共15章。全書系統地闡釋了創新創業教育的含義、特征、背景、發展趨勢、模式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途徑;創造的特征、原動力;創造學的研究目的、基本原理和內容、產生與發展;創造力的能級、辨析和開發;創造的個性心理品質;創造性思維的特征、過程、形式及內容;創造技法及其應用;創新管理的目標、特點、階段、條件、任務、原則、類型、職能和階梯;創新管理的具體實踐內容;創業管理的內涵、特征、要素、過程、類型、背景、現狀,創業者的基本素質;創業環境分析;創業機會識別與評估;創業商業模式設計;創業企業登記注冊;創業團隊的組建與發展;創業資源整合;創業融資的渠道、方式與過程;創業計劃書及其寫作;創業風險管理;新企業的創建與成長管理等問題。
本書的特點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全書的闡釋論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體現出較強的知識性、引導性、技能性和實用性。本書能很好地提高讀者創新與創業的理論實踐知識水平,對創新創業等創造型人才的培養起到一定的引導和促進作用。
本書可作為高校本、專科管理類專業的專業課教材,各專業的公共必修課和公共選修課教材,也可作為繼續教育培訓教材和自學用書。本書封面貼有清華大學出版社防偽標簽,無標簽者不得銷售。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國策,黨的十八大又進一步規劃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并具體提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號召;《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中也早已明確提出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加快科技教育發展的國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中又繼續提出創新驅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2012年,教育部又頒發了《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2016年,教育部《關于做好2016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中更強調指出,從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對全體學生開發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和選修課,納入學分管理。作為知識創新、傳播、應用和培養高層次人才的各高等院校,為貫徹這些國策、戰略思想和教育方針,應更加注重對創新創業管理人才的教育培養。為與時俱進地總結創新創業*理論和實踐,為滿足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用書的需要,我們編寫了這部《創新與創業管理》教材。
驕陽六月,筆者用汗水在《創新與創業管理》的書稿上滴下了最后一個句號。心際輕松之余,愉悅的心海里涌出兩道頌贊創新創業的詩篇。在此,我愿以其作為此書前言的開頭,與讀者共吟,以進一步喚起人們對創新和創業的崇尚與期望之情。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國策,黨的十八大又進一步規劃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并具體提出了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號召;《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中也早已明確提出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加快科技教育發展的國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中又繼續提出創新驅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2012年,教育部又頒發了《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2016年,教育部《關于做好2016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中更強調指出,從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對全體學生開發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和選修課,納入學分管理。作為知識創新、傳播、應用和培養高層次人才的各高等院校,為貫徹這些國策、戰略思想和教育方針,應更加注重對創新創業管理人才的教育培養。為與時俱進地總結創新創業最新理論和實踐,為滿足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用書的需要,我們編寫了這部《創新與創業管理》教材。本書主編為姚鳳云、趙雅坦、鄭郁;副主編為王子義、聶銳、肖鷹。具體編寫任務為:姚鳳云(第一章);王子義(第二章);鄭郁(第三章、第九章);孫洪濤(第四章);聶銳(第五章、第六章、第十章);趙雅坦(第七章、第十五章);肖鷹(第八章、第十四章);林卿(第十一章);朱鳳(第十二章);于桂玲(第十三章)。本書編寫過程中,我們借鑒了相關著者的大量專著、教材和其他資料,在此,謹表示誠摯的謝意!由于創新與創業管理是新的學科,我們水平又非常有限,此書可能有一些不足之處。在此,誠請各位專家、同行、讀者給予批評指正。
編者
第一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篇
第一章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概述3第一節創新創業教育的含義和發展趨勢4
一、
創新創業教育的含義與特征5
二、
創新創業教育的背景6
三、
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趨勢8
第二節創新創業教育的意義和分類9
一、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地位9
二、
創新創業教育的意義10
三、
創新創業教育的分類11
本章小結12
自測題13
第二章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和途徑18
第一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模式19
一、
國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模式19
二、
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模式21
第二節提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效果的途徑24
一、
應進一步強化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和意識24
二、
應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和評價24
三、
應進一步充實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和設施25
四、
應進一步活躍創新創業教育的活動和氛圍26
五、
應進一步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和管理26
本章小結27
自測題28[1]〖2〗[3]創新與創業管理目錄[3]第二篇創新創業原理篇
第三章創造學導論33第一節創造35
一、
創造及相關概念35
二、
創造的原動力38
第二節創造學39
一、
創造學的含義39
二、
創造學的基本原理39
三、
創造學研究的基本內容40
四、
創造學的產生與發展41
第三節創造力43
一、
創造力概述43
二、
認識創造力,辨析相關問題44
三、
創造力開發47
第四節創造的個性心理品質48
一、
理想、 品德、 勇氣、 意志48
二、
自信心、 好奇心、 抓機遇、 惜時間50
三、
競爭意識、 合作精神、 信息觀、 名利觀51
四、
觀察力、 記憶力、 思考力、 借鑒力52
五、
迷戀性、 嚴謹性、 獨立性、 綜合性54
本章小結55
自測題55
第四章創造性思維57
第一節創造性思維的特征和過程57
一、
創造性思維簡介57
二、
創造性思維的特征58
三、
創造性思維的過程60
第二節方向性思維61
一、
擴散思維與集中思維61
二、
正向思維與逆向思維63
三、
側向思維與轉向思維66
第三節動態性思維67
一、
動態思維與超前思維67
二、
分離思維與合并思維69
第四節形象性思維70
一、
想象思維71
二、
聯想思維73
三、
直覺思維74
四、
靈感思維77
本章小結81
自測題81
第五章創造技法83
第一節檢核表法84
一、
奧斯本檢核表法84
二、
對奧斯本檢核表法的改進86
第二節智力激勵法88
一、
智力激勵法的含義88
二、
智力激勵法的原則和特點89
三、
運用智力激勵法需注意的問題89
四、
智力激勵法的步驟與實施90
五、
對智力激勵法的改進90
第三節列舉法91
一、
特性列舉法和缺點列舉法91
二、
希望點列舉法和綜合列舉法94
第四節信息交合法95
一、
許國泰的思維魔方95
二、
信息交合法的基本原理96
三、
信息交合法的實施程序96
四、
信息交合原則97
第五節類比性創造技法97
一、
類比法97
二、
移植法99
三、
仿生學法99
本章小結101
自測題101
第三篇創新管理理論與實踐篇
第六章創新管理理論105第一節創新管理的含義和特點106
一、
創新管理的含義106
二、
創新管理的目標107
三、
創新管理的特點108
第二節創新管理的階段、
條件與任務109
一、
企業創新管理的主要階段109
二、
創新管理的條件110
三、
創新管理的任務113
第三節創新管理的原則、
類型、 職能與階梯114
一、
創新管理的原則114
二、
創新管理的類型115
三、
創新管理的職能116
四、
企業創新管理的階梯117
本章小結117
自測題118
第七章創新管理實踐119
第一節觀念創新與組織創新120
一、
觀念創新120
二、
組織創新123
第二節技術創新與產品創新128
一、
技術創新128
二、
產品創新132
第三節文化創新與人力資源管理創新135
一、
文化創新135
二、
人力資源管理創新138
本章小結142
自測題142
第四篇創業管理實務篇
第八章創業管理緒論147第一節創業概述148
一、
創業的內涵148
二、
創業的特征149
三、
創業的要素151
四、
創業的過程152
五、
創業的類型153
第二節創業的背景和現狀157
一、
創業活動的世界潮流157
二、
中國大地的創業浪潮158
第三節創業者160
一、
創業者的基本素質161
二、
創業者的能力要求166
本章小結169
自測題169
第九章創業準備173
第一節創業環境分析174
一、
創業環境的概念及特征174
二、
創業環境分析175
第二節創業機會識別與評估178
一、
創業機會的概念及特性179
二、
如何識別和把握創業機會180
三、
評估創業機會的準則181
第三節商業模式設計182
一、
商業模式的含義、
特征和類型183
二、
商業模式的構成要素185
三、
設計商業模式186
第四節企業登記注冊與取得營業執照188
一、
法人、 企業法人及法定代表人188
二、
企業住所、 經營場所(企業選址)188
三、
要注冊資本和注冊資金189
四、
經營范圍190
五、
驗資證明190
六、
營業執照191
七、
公司章程191
八、
企業年檢192
本章小結193
自測題193
第十章創業團隊的組建與發展195
第一節創業團隊的構成要素和類型197
一、
創業團隊的含義、
構成要素197
二、
創業團隊的類型198
第二節創業團隊的組建200
一、
創業團隊組建的特征、
原則和條件200
二、
創業團隊組建的模式202
三、
組建創業團隊的程序和方法203
四、
創業團隊成員的招聘途徑203
第三節創業團隊的管理和發展205
一、
創業團隊的管理205
二、
創業團隊的發展206
本章小結208
自測題208
第十一章創業資源整合211
第一節創業資源整合的含義和策略211
一、
創業資源整合的含義211
二、
創業資源整合的策略212
第二節創業資源的分類及其整合214
一、
人力資源及其整合214
二、
財務資源及其整合215
三、
技術資源及其整合216
四、
信息資源及其整合217
五、
社會資源及其整合218
六、
管理資源及其整合219
七、
政府資源及其整合219
本章小結220
自測題220
第十二章創業融資222
第一節創業融資的方式與過程223
一、
創業融資的含義和目的223
二、
創業融資的渠道與方式224
三、
創業融資的過程226
第二節創業融資計劃書227
一、
創業融資計劃書的編寫227
二、
創業融資計劃書模板229
本章小結232
自測題232
第十三章創業計劃書239
第一節創業計劃書的作用和類型239
一、
創業計劃與創業計劃書239
二、
創業計劃書的類型242
第二節創業計劃的內容、
寫作與展示243
一、
創業計劃書的總體框架243
二、
創業計劃書正文的內容架構244
三、
創業計劃書的撰寫過程246
四、
創業計劃書評估十問248
五、
創業計劃書的展示249
本章小結250
自測題250
第十四章創業風險管理256
第一節創業風險的特征和類型256
一、
創業風險的含義和特征256
二、
創業風險的類型257
第二節創業風險識別與評估260
一、
創業風險識別方法260
二、
創業風險評估方法262
第三節創業風險的控制管理263
一、
風險控制的類型263
二、
創業風險控制方法264
三、
創業風險管理的基本途徑265
本章小結267
自測題267
第十五章新企業的創立成長管理269
第一節新企業的創立269
一、
新企業創建的法律問題269
二、
新企業的選址與名稱設計272
三、
新企業的市場進入274
第二節新企業的成長管理277
一、
新企業的成長階段277
二、
新企業成長的最佳實踐278
三、
企業中的二次創業279
四、
接班人的培養280
第三節企業上市之路281
一、
企業上市的意義與優劣勢281
二、
創業企業上市的流程283
本章小結286
自測題286
參考文獻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