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金融作為信息技術與現代金融相結合的產物,具有形態虛擬化、運行方式網絡化的特征,對創新金融服務渠道、充分激發商業流通和社會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本書作為研究網絡金融工具、業務及其活動的教材,內容涉及網絡金融數據處理、網絡金融安全、網絡金融業務和網絡金融監管等各個方面,融合了信息技術、金融理論與實務、數學理論、管理和營銷等學科知識,具有很強的學科交叉性。
本書的特色是突出了網絡金融數據處理、網絡金融交易、網絡貨幣、網絡支付和網絡金融服務的地位,對網絡貨幣的安全機制、流通機制和網上金融產品的交易類型和具體的算法模型進行了詳細介紹,對網絡支付的*發展進行了全新詮釋,理順了網絡金融與電子商務的關系。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金融學、國際商務、電子商務、信息管理等專業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作為相關領域高級管理人員的培訓用書。
本書的特色在于突出了網絡金融數據處理、網絡貨幣、網上金融產品定價與交易、網絡支付和網絡金融服務的地位,對網絡貨幣的安全機制、流通機制和網上金融產品的交易類型和具體的算法模型進行了詳細介紹,對網絡支付的*發展進行了全新詮釋,溝通了網絡金融與電子商務的聯系。
前言
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子商務和網絡金融在培育經濟新的增長點,保持經濟高速增長,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和網絡金融,實現創新驅動、轉型發展,這對于優化產業結構、滿足和提升消費需求、帶動就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狹義上講,網絡金融是指在互聯網上開展的金融業務及其活動,如網上銀行、網絡支付、網絡借貸、網絡眾籌、網絡基金銷售、網絡保險、大數據金融等; 從廣義上講,網絡金融是指以各種信息技術為支撐、遍及全球范圍內的所有金融業務及其活動。與前者相比,后者不僅包括了前者的全部內容,還包括了網上金融安全、網上金融監管等方面的內容。網絡金融不同于傳統的以物理形態存在的金融活動,它是存在于電子空間中的金融活動,是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與現代金融相結合的產物,具有形態虛擬化、運行方式網絡化的特征。同時,網絡金融也是金融信息化發展進程當中出現的重要成果,是信息科技與金融服務緊密結合的集中體現。以IT支持的金融業務,為企業和公眾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和多樣化的服務渠道,對推動金融創新和可持續發展,充分激發商業流通和社會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經過多年的沉淀與洗禮,網絡金融在中國得到蓬勃發展。傳統金融企業和互聯網企業涉足到網絡金融這個行業中,對人們的社會生活、企業管理與業務發展、政府服務與監督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目前,網絡金融競爭激烈,為提高收益、控制風險,許多互聯網金融公司正在尋求創新突破,向專業化、場景化、數據化、共享互聯網金融發力,出現了許多新的網絡金融業務和形式。在此情況下,高校及其相關專業需要了解網絡金融的發展趨勢,熟悉其相關業務和運作機理,及時更新教材內容,提升教學手段,以符合人才培養要求,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為此,上海理工大學專門組織了一批專家對急需編寫的教材進行篩選,并籌集資金,設立教育教學項目,扶植教材編寫。同時,為加強和規范學校教研項目的管理工作,發揮各類教育教學項目和項目經費匹配資助的積極作用,學校設立了精品本科系列教材建設項目。本書正是上海理工大學精品本科系列教材成果之一。網絡金融作為研究網絡金融工具、業務及其活動的學科,融合了信息技術、金融理論與實務、數學理論和管理與營銷等學科知識,具有很強的學科交叉性。同時,網絡金融作為一門新興的應用性學科,它緊密聯系實踐應用,又具有很強的操作性,需要較高的綜合分析能力。教材的編寫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本書在作者講授電子金融課程的基礎上,結合原有教材(《電子金融學》,2011年9月,立信會計出版社)和現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成果撰寫而成。全書共分9章,其中第1~7章由張寶明撰寫,第8~9章由李學遷撰寫。在本書撰寫的過程中,得到了不少金融學和電子商務專家的幫助,還得到了鄭讓讓、謝雨彤、樊曉露、侯若男、陸仕超、鈕丹倩、張帆、周慧、梅潔、傅傅云、黃雅宇等
許多研究生的幫助,在此特表謝意。本書的特色是突出了網絡金融數據處理、網絡貨幣、網上金融產品定價與交易、網絡支付和網絡金融服務的地位,對網絡貨幣的安全機制、流通機制和網上金融產品的交易類型以及具體的算法模型進行了詳細介紹,對網絡支付的最新發展進行了全新詮釋,理順了網絡金融與電子商務的關系。本書在闡述網絡金融的相關理論、工具、業務的同時,力圖創新,盡量反映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但限于能力水平,書中難免出現錯誤和不如意之處,懇請讀者諒解并批評指正。
張寶明上海理工大學
2016年9月
目錄
第1章網絡金融概述
1.1互聯網及其對金融業的影響
1.1.1互聯網技術
1.1.2互聯網價值
1.1.3互聯網價值重構
1.1.4互聯網對金融業的影響
1.2互聯網金融的產生與發展
1.2.1電子商務的出現及其創新
1.2.2互聯網金融及其發展
1.3互聯網金融亂象及其思考
1.3.1互聯網金融亂象
1.3.2創新監管的思考
1.4網絡金融及其市場組成
習題與思考
第2章網絡金融數據處理
2.1數據處理技術
2.1.1數據倉庫
2.1.2機器學習
2.2數據挖掘與大數據處理
2.2.1數據挖掘
2.2.2大數據處理
2.3網絡金融數據應用
2.3.1網絡金融數據應用概述
2.3.2網上證券大數據應用
2.3.3網上保險再定價
習題與思考
第3章網絡金融安全技術
3.1網絡金融的安全需求
3.2信息的保密性技術
3.2.1加密與解密技術
3.2.2對稱加密與解密
3.2.3非對稱加密與解密
3.2.4防火墻技術
3.3數據完整性技術
3.4不可否認技術
3.4.1數字簽名
3.4.2數字時間戳
3.5身份認證技術
3.5.1數字證書
3.5.2認證中心
3.5.3安全協議
3.6PKI技術
3.7口令身份驗證
3.7.1常規口令驗證
3.7.2動態口令驗證
習題與思考
第4章網絡金融產品交易
4.1傳統金融產品定價
4.1.1定價形式
4.1.2定價原則
4.1.3定價策略
4.2網絡金融產品定價
4.2.1定價影響因素
4.2.2供應商因素
4.2.3定價策略
4.3網絡金融產品的交易
4.3.1交易類型
4.3.2定價交易
4.4拍賣交易
4.4.1拍賣類型
4.4.2傳統拍賣的定價方式
4.4.3網上英式拍賣及其定價
4.4.4雙向拍賣
4.4.5集合競價
4.4.6一口價拍賣
4.4.7揚基拍賣
4.4.8逢低買入
4.5網上招標與協議采購
4.6在線洽談與專場交易
4.7現貨與期貨交易
4.7.1現貨交易
4.7.2期貨交易
4.7.3期權交易
4.8商品互換
4.9信用交易與委托交易
4.9.1信用交易
4.9.2委托交易
習題與思考
第5章網絡貨幣及其理論
5.1電子貨幣
5.1.1電子貨幣的出現
5.1.2卡基貨幣
5.1.3網絡法幣
5.2網絡虛擬貨幣
5.2.1專用的網絡虛擬貨幣
5.2.2比特幣
5.3貨幣的需求與供給
5.3.1傳統的貨幣需求與供給
5.3.2電子貨幣的需求與供給
習題與思考
第6章網絡支付
6.1網絡支付系統
6.1.1中國現代化支付系統
6.1.2跨境人民幣清算模式
6.1.3CIPS支付結算
6.2網上銀行
6.2.1網上銀行概述
6.2.2網上銀行功能與經營管理
6.2.3網上銀行的安全
6.3第三方支付
6.3.1第三方支付的含義
6.3.2第三方支付的發展
6.3.3第三方支付的業務模式
6.3.4第三方支付的清算方式
6.4跨境電商網絡支付
6.4.1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試點
6.4.2跨境電商第三方支付流程
6.5移動網絡支付
6.5.1掃碼支付
6.5.2閃付支付
習題與思考
第7章網絡金融業務
7.1網絡借貸
7.1.1網絡借貸及其發展
7.1.2P2P網絡借貸業務模式
7.1.3P2P網絡借貸平臺評級
7.1.4P2P網絡借貸問題分析
7.2網絡眾籌融資
7.2.1眾籌的發展
7.2.2網絡眾籌業務運作
7.2.3網絡眾籌風險控制與監管
7.2.4網絡眾籌平臺功能
7.3互聯網基金銷售
7.3.1運營模式
7.3.2風險特征
7.4互聯網保險
7.4.1網上保險的發展
7.4.2網上保險營銷的模式
7.4.3網上保險的流程
7.5網上證券交易
7.5.1中國證券交易系統及其發展
7.5.2世界知名的證券交易系統
7.5.3網上證券業務
7.6供應鏈金融
7.6.1供應鏈金融的含義
7.6.2供應鏈金融的發展
7.6.3供應鏈金融的模式
7.6.4供應鏈金融的優點
7.7互聯網信托和互聯網消費金融
7.7.1互聯網信托
7.7.2互聯網消費金融
7.8其他互聯網金融業務
7.8.1大數據金融
7.8.2信息化金融機構
7.8.3互聯網金融門戶
習題與思考
第8章網絡金融風險管理
8.1金融風險概述
8.1.1金融風險的含義
8.1.2金融風險的類型
8.1.3商業銀行風險劃分
8.1.4互聯網金融風險
8.2網絡金融風險評定
8.2.1信用風險的評定
8.2.2市場風險的評定
8.3VaR模型
8.3.1VaR模型的含義
8.3.2VaR模型的基本要素
8.3.3VaR模型的建立方法
8.3.4VaR模型的局限性
8.4網絡金融風險管理
8.4.1互聯網金融風險管理原則和方法
8.4.2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和監管
習題與思考
第9章網絡金融法律法規
9.1我國互聯網金融相關的法律法規匯總
9.2《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9.3《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
9.4《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
9.5《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
習題與思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