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一書為美國著名舞蹈藝術家伊莎朵拉·鄧肯所寫的唯一自傳,書稿記述了鄧肯在顛沛流離的生活經歷中,始終不渝地追求新的舞蹈理想的一生,反映了她對哲學、文學、音樂、雕刻等多方面的愛好。該書對于了解和研究鄧肯的藝術道路,以及早期現代舞的產生,具有一定的價值。
這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以自己為主人翁講述的傳奇浪漫人生:無數次窮困潦倒,無數次奢華富貴,無數次失敗與成功,無數次愛情與藝術的轉換、交織……作為一個敢于反抗傳統、堅定追求夢想的女人,她以永不服輸的姿態、超人的藝術領受力與智慧,以及對于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為生命譜寫了一曲華麗的樂章。她告訴我們,人的一生可以在愛和美中度過,女人也可以盡情書寫自己人生的童話。因而,該自傳實為女性心靈自由必讀書。
該書還是世界傳記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整個歐洲都是她回憶錄的舞臺。鄧肯的文筆優美流暢,故事有趣真切,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活生生的鄧肯,一個傳奇的鄧肯,尤其是其傳遞出的價值觀將指引我們每個人綻放更加絢麗奪目的人生之花。
作者 伊莎多拉·鄧肯(1878-1927),美國女舞蹈家,生于舊金山。創立了一種基于古希臘藝術的自由舞蹈而首先在歐洲揚名。其后在德、俄、美等國開設舞蹈學校,是現代舞的創始人。主要作品有根據《馬賽曲》、貝多芬的《第七交響曲》等音樂改編的舞蹈。
譯者 蔡海燕(1982-),文學博士,現為浙江財經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英美文學、比較文學和文學翻譯,出版有《奧登詩選:1927-1947》、《希臘羅馬神話》、《書蟲小鼠》等譯著。
凌喆(1979-),文學博士,現為浙江科技學院語言文學學院講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歐美詩歌和比較詩學,出版有《野性的呼喚》、《木偶奇遇記》等譯著。
出版者前言
作者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查看全部↓
精彩書摘
《我的人生》:
我此生最早的記憶是從一場大火開始的。我記得自己被從樓上的窗戶里扔出,落在了一個警察的懷里。當時我只有兩三歲大,但是在充滿尖叫和火焰的混亂中,我竟然清晰地感到一種舒適的感覺,在警察懷里的安全感,我的小胳膊繞著他的脖子。他大概是個愛爾蘭人。我聽到母親瘋狂地叫喊:“我的兒子們,我的兒子們。”我看到她被擁擠的人群阻攔,無法進入著火的樓房里,她以為我的兩個哥哥還被困在里面,結果發現兩個男孩早已坐在了酒吧的地板上。母親給他們穿上了鞋襪,我們一起坐上馬車,后來一起坐在柜臺前喝熱巧克力。
我出生在海邊,并且覺察到自己一生所有重大的事件都發生在海邊。我對于舞蹈,對于動作的最初感悟都來自于海浪的節奏。我出生的日子屬于阿佛洛狄忒所掌管的星座,阿佛洛狄忒也是出生在海上的。當阿佛洛狄忒所掌管的星星上升時,我就萬事順利。這一時期,我生活平順,富有創造力。而當這顆星星下落的時候,總有災難降臨到我的身上。現如今,占星術也許已不如古埃及和古巴比倫王朝時期那樣受人重視,但我們的心理狀態一定受到了星星的影響。如果父母懂得占星術,他們可以研究星象,從而創一造出一個更加美麗的孩子。
我也相信,一個出生在海邊的孩子和一個出生在山里的孩子的人生會大相徑庭。大海總是吸引著我,而當身處山中時,我總有一種說不清的不適感,我渴望飛離那里。山讓我覺得自己是大地的囚犯。從山頂俯瞰,我從沒有像普通游客般欣賞景色的心情,而是一心想著躍過叢山,逃離大山。我的生命和我的藝術都是源于大海的。
值得慶幸的是,小時候,我們的母親很窮,請不起仆人或者家庭教師來管她的孩子們。這使得我可以不受管束地生活,使得我能夠盡情地表露孩子的天性,并且終身保有一顆童心。我母親是一個音樂家,靠教授音樂謀生。當她去學生家里授課時,通常整個白天不在家,很晚才會回家。母親授課時,我只要逃出學校,就獲得了自由,可以隨心所欲地在海邊閑逛。每每看到那些被仆人或是家庭教師照看著的孩子,那些被悉心照顧、精心打扮的孩子,我總覺得他們是那么的可憐。生活對于他們還有別的選擇嗎?我的母親太忙了,她沒有空閑去思考是否會有危險降臨到她的孩子們身上,因此我和我的兩個哥哥才能自由享受我們的游蕩生活,有時候我們也會遇到危險,如果母親知道這些,一定會急得發瘋。幸運的是,她一無所知。這對于我也是一種幸運,因為我日后舞蹈創作的靈感正源自于這種無拘無束的生活。這種靈感不是別的,就是對自由的表達。我從來沒有受制于無休止的“你不可以”,在我看來,那對孩子的生活而言簡直是一場不幸。
剛滿五歲,我就上了公立學校。我想母親謊報了我的年齡,她需要找個合適的地方安頓我。我相信一個人長大后所做的事情在他的嬰兒期就開始成形了,我早已是一個舞蹈家和一個革命者了。我的母親受洗、成長于一個愛爾蘭天主教家庭,在她發現我的父親不如她想象中那么完美前,她一直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她離婚,離開了父親,帶著四個孩子獨自面對這個世界。從那時起,她堅決拋棄了天主教的信仰,成了一個明確的無神論者。她成了鮑伯·英格索爾的追隨者,經常讀他的作品給我們聽。
在一些事情上,她有自己的看法,認為一切感傷事物都是沒有意義的。當我還很小的時候,她就為我們揭開了圣誕老人的秘密。于是,圣誕節時,學校的老師一邊分發糖果和糕點一邊說:“看,孩子們,圣誕老人給你們帶什么來了?”我站起來,嚴肅地說:“我不信,世界上根本沒有圣誕老人。”老師被激怒了,說:“糖果只給那些相信圣誕老人的女孩子。”“那我不要你的糖果。”我說。老師不明智地發脾氣了。為了懲罰我,也為了警告別的學生,她命令我坐到教室前面的地上。
……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