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依據(jù)教育部2009 年頒布的《中等職業(yè)學校機械制圖教學大綱》,并結合中等職業(yè)教育的實際教學情況編寫而成。
本書共分9章,主要內容包括制圖的基本知識與技能、投影作圖基礎、組合體、機件的基本表示法、常用零部件和結構要素的特殊表示法、零件圖的繪制與識讀、裝配圖的繪制與識讀、第三角畫法、焊接圖。
本書可作為中等職業(yè)學校機械制圖課程教材,也可作為相關專業(yè)技術人員參考用書。
本書考慮職業(yè)學校學生學習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由易到難。教學方法以教師指導為主、學生自主學習為輔。將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融入大量實例中,使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嚴格執(zhí)行有關的*國家標準。
前言
本書依據(jù)教育部2009年頒布的《中等職業(yè)學校機械制圖教學大綱》,并結合中等職業(yè)教育的實際教學情況編寫而成。本書以企業(yè)需求為導向,突出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基礎理論以必要、夠用為度,特別突出基礎理論的應用和識圖、讀圖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與企業(yè)生產(chǎn)的結合。本書主要特色如下。1. 重視學生識圖能力的培養(yǎng)本書編寫以識圖能力培養(yǎng)為主體,識圖基本技能培養(yǎng)貫穿始終,培養(yǎng)學生具有一定的讀圖能力、圖示能力、空間想象和思維能力,以及繪制簡單零件圖的能力。同時,將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融入大量實例中,使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體現(xiàn)以人為本,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2. 按照學生認知規(guī)律,由易到難、步步深入在結合實例編排教學內容時,考慮職業(yè)學校學生學習的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由易到難。教學方法以教師指導為主、學生自主學習為輔。3. 貫徹新標準,體現(xiàn)時代特征本書嚴格執(zhí)行有關的最新國家標準。例如,教材中有關表面結構及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符號、代號及其標注都貫徹最新國家標準。4. 突出做中學、做中教的教學特點本書突出做中學、做中教的教學特點,在機械制圖教學中通過學與練的緊密結合,實現(xiàn)學有所悟,練有所思。每一章都配有習題,全書同時配套出版《機械制圖習題集》。5. 配套多媒體教學資源本書配套PPT,電子教案等教學資源,為教師教學提供方便。本書建議學時112學時,分配如下表。
章建議學時章建議學時章建議學時
第1章4第4章12第7章24第2章12第5章12第8章6第3章10第6章24第9章8總計112 本書由青島工貿(mào)職業(yè)學校于萬成、山東省輕工工程學校王桂蓮擔任主編,由山東省輕工工程學校宋桂云、煙臺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張靜、山東省輕工工程學校滕麗紅、山東省德州齊河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高洪輝擔任副主編,參加編寫的還有: 山東省德州齊河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譙健,吉林機械工業(yè)學校趙芳,青島四方機車車輛技師學院薛德鎮(zhèn),青島工貿(mào)職業(yè)學校馬勝利、石孟、秦世杰,青島市職業(yè)教育公共實訓基地趙洋、肖立克。由于編者學識和水平所限, 書中不妥和錯漏之處在所難免, 敬請讀者批評指正。了解更多教材信息,請關注微信訂閱號: Coibook。編者2016年9月
目錄第1章制圖的基本知識與技能
1.1制圖基本規(guī)定
1.1.1圖紙幅面及格式(GB/T 146892008)
1.1.2比例(GB/T 146901993)
1.1.3字體(GB/T 146911993)
1.1.4圖線(GB/T 174501998、GB/T 4457.42002)
1.2尺寸標注
1.2.1標注尺寸的基本規(guī)則
1.2.2標注尺寸的符號和縮寫詞
1.2.3標注尺寸的要素
1.3繪圖工具及儀器的使用方法
1.3.1圖板和丁字尺
1.3.2三角板
1.3.3曲線板
1.3.4圓規(guī)及分規(guī)
1.3.5繪圖用品
第2章投影作圖基礎
2.1投影法與三視圖
2.1.1投影法
2.1.2三視圖
2.2基本體的視圖及尺寸標注
2.2.1平面體和回轉體的視圖畫法及表面取點的方法
2.2.2平面體和回轉體的尺寸標注
2.3截交線
2.3.1平面體的截交線
2.3.2回轉體的截交線
2.3.3識讀切割體的三視圖
2.4相貫線
2.4.1求相貫線投影常用的方法
2.4.2相貫線的特殊情況和簡化畫法
第3章組合體
3.1組合體的形體分析
3.1.1組合體的組合形式
3.1.2組合體的連接形式
3.1.3形體分析法
3.2組合體視圖的畫法及尺寸標注
3.2.1畫組合體視圖的方法步驟
3.2.2組合體視圖的尺寸標注
3.3識讀組合體視圖
3.3.1讀組合體視圖的要領
3.3.2讀組合體視圖的方法步驟
第4章機件的基本表示法
4.1視圖
4.1.1基本視圖
4.1.2向視圖
4.1.3局部視圖和斜視圖
4.2剖視圖
4.2.1剖視圖的概念
4.2.2剖切面的種類
4.2.3剖視圖的使用
4.3斷面圖
4.3.1移出斷面圖
4.3.2重合斷面圖
4.4局部放大圖和簡化畫法
4.4.1局部放大圖(GB/T 4458.12002)
4.4.2簡化畫法(GB/T 16675.11996)
第5章常用零部件和結構要素的特殊表示法
5.1螺紋及其緊固件(GB/T 206662006)
5.1.1螺紋的結構要素
5.1.2螺紋的規(guī)定畫法
5.1.3螺紋的標注
5.1.4螺紋緊固件的連接圖
5.2齒輪(GB/T 4459.22003)
5.2.1齒輪的分類
5.2.2直齒圓柱齒輪
5.3鍵和銷
5.3.1鍵連接
5.3.2銷連接
5.4滾動軸承(GB/T 4459.71998)
5.4.1軸承的類型
5.4.2滾動軸承的代號
第6章零件圖的繪制與識讀
6.1零件圖概述
6.2零件圖視圖表達方案的選擇
6.2.1主視圖的選擇
6.2.2其他視圖的選擇
6.3零件圖的尺寸標注及工藝結構
6.3.1合理選擇尺寸基準
6.3.2尺寸標注形式
6.3.3零件尺寸標注的注意事項
6.3.4零件上常見孔的尺寸標注
6.3.5零件上常見的工藝結構及其尺寸標注方法
6.4零件圖上技術要求的標注
6.4.1表面粗糙度
6.4.2極限與配合
6.4.3形位公差
6.4.4其他技術要求
6.5識讀零件圖與零件的測繪
6.5.1識讀零件圖
6.5.2零件的測繪
第7章裝配圖的繪制與識讀
7.1裝配圖概述
7.1.1裝配圖的作用
7.1.2裝配圖的內容
7.2裝配圖的表達方法及規(guī)定畫法
7.2.1裝配圖表達方案的確定
7.2.2裝配圖的規(guī)定畫法和特殊畫法
7.2.3裝配體表達方案的應用舉例
7.3裝配圖的尺寸標注和技術要求
7.3.1裝配圖上的尺寸標注
7.3.2裝配圖的技術要求
7.3.3裝配圖中零、部件編號和明細欄
7.3.4裝配體的工藝結構
7.4裝配圖繪制方法和步驟
7.4.1分析部件
7.4.2視圖選擇
7.4.3畫裝配圖的步驟
7.5裝配圖的識讀與拆畫零件圖
7.5.1常用測繪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7.5.2看裝配圖的方法和步驟
7.5.3由裝配圖拆畫零件圖
7.6常見裝配的工藝結構
7.6.1裝配工藝結構
7.6.2機器上的常見裝置
第8章第三角畫法
8.1第三角畫法基礎
8.1.1第三角
8.1.2第三角畫法的視圖
8.2識讀第三角畫法的立體視圖
8.2.1識讀視圖各位置名稱及投射方向
8.2.2明確各視圖所表示的方位
8.2.3結合剖視圖想象內部結構
8.3零件圖、裝配圖的第三角畫法識讀
8.3.1識讀零件圖
8.3.2識讀裝配圖
第9章焊接圖
9.1焊縫的圖示法與符號標注
9.1.1焊縫的畫法
9.1.2焊接圖的標注符號
9.2焊接圖案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