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叢書序
第一版叢書序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1.1 原子學說
1.1.1 思辨的原子論
1.1.2 化學原子論
1.1.3 物理原子論
1.2 電子和湯姆孫模型
1.2.1 電子的發現
1.2.2 湯姆孫模型
1.3 原子的核式結構
1.3.1 放射性的發現
1.3.2 a射線
1.3.3 a粒子散射實驗
第二版叢書序
第一版叢書序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原子和量子
1.1 原子學說
1.1.1 思辨的原子論
1.1.2 化學原子論
1.1.3 物理原子論
1.2 電子和湯姆孫模型
1.2.1 電子的發現
1.2.2 湯姆孫模型
1.3 原子的核式結構
1.3.1 放射性的發現
1.3.2 a射線
1.3.3 a粒子散射實驗
1.3.4 盧瑟福核式模型
1.3.5 盧瑟福散射公式
1.3.6 原子核的大小
1.3.7 高能散射實驗
1.4 黑體輻射與能量子
1.4.1 黑體輻射實驗
1.4.2 基本結果
1.4.3 經典理論的解釋
1.4.4 普朗克公式
1.4.5 能量子
1.5 光電效應與光量子
1.5.1 光電效應
1.5.2 愛因斯坦關于光電效應的圖像
1.5.3 光電效應方程的實驗驗證
1.5.4 愛因斯坦關系
1.5.5 康普頓效應
1.5.6 光的波粒二象性
1.6 原子光譜與玻爾模型
1.6.1 原子光譜
1.6.2 玻爾氫原子理論
1.6.3 弗蘭克一赫茲實驗
1.6.4 玻爾理論的局限
1.7 物質的波粒二象性
1.7.1 德布羅意假設
1.7.2 實驗驗證
1.7.3 物質的波粒二象性
第2章 狀態和薛定諤方程
2.1 狀態和波函數
2.1.1 微觀系統運動狀態
2.1.2 歸一化
2.1.3 態疊加原理
2.1.4 動量空間波函數
2.2 薛定諤方程
2.2.1 薛定諤方程
2.2.2 定態
2.2.3 概率守恒定律
2.3 一維無限深方勢阱
2.3.1 方勢阱
2.3.2 分區解
2.3.3 連接條件
2.3.4 能級和波函數
2.3.5 物理意義
2.4 隧道效應
2.4.1 一維散射
2.4.2 散射邊界條件
2.4.3 反射系數與穿透系數
2.4.4 隧道效應
2.5 氫原子
2.5.1 有心力場
2.5.2 球諧函數
2.5.3 徑向波函數
2.5.4 庫侖勢
2.5.5 氫原子
2.5.6 電子云
2.6 諧振子
2.6.1 簡諧振子
2.6.2 能級和波函數
2.6.3 半諧振子
……
第3章 力學量和算符
第4章 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的運動
第5章 原子核、粒子和宇宙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