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規劃教材:原子物理學教程》是作者在為物理類專業講授原子物理學課程的教學實踐經驗基礎上精心編寫而成的。本書著力闡述量子論中的基本概念和原子物理的基本知識,以普通物理的教學風格,以原子結構及光譜為主線,聯系實際應用,深入淺出地介紹原子物理的主要內容。
《“十二五”規劃教材:原子物理學教程》共分八章,內容有Ruthe,ford核式原子模型、Bohr氫原子理論、量子力學初步、單價電子原子、多電子原子、X射線、原子核和分子。各章內容編排都遵循一般的認知規律,從實驗現象到實驗結果分析,在分析結果產生的物理原因時引入新的知識,學生掌握新知識后更深入地理解實驗結果,每章末還介紹了主要科學家的科學貢獻。
《“十二五”規劃教材:原子物理學教程》可作為高等學校(理工、師范)物理類專業的原子物理或近代物理的教材,也可作為有關教學、科研人員參考用書。
前言
第1章 Rutherford核式原子模型
1.1 原子的質量和大小
1.2 電子的發現
1.2.1 陰極射線
1.2.2 電子的發現
1.2.3 電子的電荷和質量
1.3 粒子散射實驗
1.4 Rutherford核式原子模型
1.4.1 Coulomb散射公式
1.4.2 Rutherford散射公式
1.4.3 Rutherford理論的實驗驗證
1.4.4 Rutherford核式模型的意義和困難
附錄A 原子物理中常用單位和常數
問題
人物簡介
第2章 Bohr氫原子理論
2.1 Planck量子論
2.1.1 熱輻射
2.1.2 Kirchhoff定律
2.1.3 黑體輻射
2.1.4 Planck量子論
2.2 Einstein光量子理論
2.2.1 光電效應
2.2.2 Einstein光量子理論
2.3 氫原子光譜
2.3.1 光譜和光譜儀
2.3.2 氫原子光譜
2.4 Bohr的氫原子理論
2.4.1 Bohr理論的三個假設
2.4.2 Bohr氫原子理論
2.5 類氫離子光譜
2.6 Franck-Hertz實驗
2.6.1 Franck-Hertz實驗
2.6.2 改進的Franck-Hertz實驗
2.7 Sommerfeld理論,對應原理及Bohr理論的地位
2.7.1Sommerfeld理論
2.7.2 對應原理
2.7.3 Bohr理論的地位
附錄B Planck導出黑體輻射公式的過程
問題
人物簡介
第3章 量子力學初步
3.1 波粒二象性
3.1.1 力學與光學的相似性
3.1.2 de Broglie物質波
3.1.3 Davisson-Germer實驗
3.2 波函數及其統計解釋
3.3 Heisenberg不確定關系
3.3.1 Heisenberg不確定關系的導出
3.3.2 量子力學哥本哈根解釋
3.4 Schrodinger方程
3.4.1Schrodinger方程的引出
3.4.2 實例
3.5 力學量用算符表達
3.5.1 力學量平均值
3.5.2 力學量的算符表示
3.5.3 Heisenberg不確定關系嚴格導出
3.6 量子力學的建立過程
3.6.1 矩陣力學的建立
3.6.2 波動力學的建立
3.6.3 矩陣力學與波動力學的等價性
問題
人物簡介
第4章 單價電子原子
4.1 氫原子的Schrodinger方程解
4.1.1 氫原子的定態Schrodinger方程及其解
4.1.2 氫原子中電子的概率分布
4.2 堿金屬原子光譜
4.2.1 實驗規律
……
第5章 多電子原子
第6章 x射線
第7章 原子核
第8章 分子
附表
主要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