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國家大力發展應用型大學的背景下,如何為中等職業學校培養出勝任的職教師資尤為重要。植物保護專業如何適應應用型教學的需要,為社會提供植物保護行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是當前面臨的巨大挑戰。因此,在遵循“項目任務和要求、項目理論、項目分析、項目路徑和步驟、項目預案、項目實施、項目作業、項目拓展”理實一體化教材開發框架結構的基礎上,教材編寫組在教育部、財政部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和河北科技師范學院重點教研課題的資助下,針對植物保護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中的一系列改革與實踐活動進行了研究探索。為此,我們編寫的《植物化學保護》教材,力求體現出植物保護專業理實一體化特色。
一、受教育部、財政部項目: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植物保護專業職教師資培養標準、培養方案、核心課程和特色教材開發項目組的委托,編委會成員編寫《植物化學保護》這本教材。
二、植物化學保護從20世紀50年代起就成為高等農林院校植物保護專業的主要專業課。目前不管是高等農林院校還是高等職教師資院校的植物保護專業,所用教材只有趙善歡先生編寫的《植物化學保護》和徐漢虹教授編寫的《植物化學保護學》。這兩本教材均是按照農藥學科體系的發展思路進行編寫的,本教材編寫過程中始終貫徹的核心觀點是理實一體化,按照工作過程選取和組織教材的內容。以先導化合物為起點,以先導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測定一環境安全測定-抗藥性測定-劑型研制-農藥登記與管理-農藥的安全使用為主線,遵循理實一體化的教學體系,將理論知識與農藥行業要求的實踐能力交織在理論知識中。
三、本教材各章編寫分工如下:賀字典編寫前言,第一章第一節、第二節;王艷紅編寫第一章第三節(賈桂燕對本內容進行了校稿);胡林峰、朱紅霞編寫第二章;林琎、韓立榮編寫第三章;王秀平、謝蘭芬編寫第四章;韓立榮編寫第五章;朱春玉編寫第六章;劉雨晴和陳業兵編寫第七章;王國君編寫第八章第一節、第二節;李立梅和陳井生編寫第八章第三節、第四節;李修偉編寫第九章;楊春平、陳華保編寫第十章。
四、本教材的編寫由河北科技師范學院牽頭,編委會成員主要為國內高等農業院校植物化學保護教學第一線的中青年教師和農林科學院工作在植物保護第一線的年輕學者,除了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外,其他編者分別來自遼寧大學、沈陽農業大學、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河南科技學院、山東農業大學、吉林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河南省科學院、信陽農林學院、四川農業大學12個單位。
五、本教材在應用能力部分突出過程考核的標準和要求。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獨立操作能力,又提高了團隊協作能力;既強調了操作過程的必要性,又突出了實踐結果的重要性;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又鍛煉了學生的學習韌性和毅力。
在本教材編寫過程中,得到項目主持人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喬亞科教授、王文頗教授、周印富教授的大力支持和項目組其他專家的指導,也得到河北科技師范學院生命科技學院植物保護專業老師的大力協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各位編寫組成員在本教材的編寫、統稿和編排工作中付出了辛勤勞動,特別是胡林峰、王國君、劉雨晴、謝蘭芬和賈桂燕等教師在百忙之中承擔了教材的校稿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