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化學實驗教程》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是國家工科化學基礎課程教學基地教材。本次再版在繼承第三版教材的編寫思想和結構框架的基礎上,突出了安全化學、綠色化學的理念,并對部分實驗內容、化學實驗中常用的儀器等進行了增減、更新。《基礎化學實驗教程》注重化學實驗的基礎性和系統(tǒng)性,既能滿足二級學科獨立開課的需求,又利于“大化學實驗”整體設課的實驗教學安排。《基礎化學實驗教程》共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化學實驗的基本知識、基本方法與基本技術;第二部分為實驗,按照“基本實驗—系列實驗或設計實驗—綜合實驗”三個層次選編了88個實驗,并將“綜合實驗”單獨設章,以便于不同學校根據(jù)自身要求進行選擇;第三部分為附錄,主要介紹化學實驗中常用儀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常用數(shù)據(jù)表。
《基礎化學實驗教程》既可作為高等學校工科類專業(yè)基礎化學實驗課程教材,也可作為相關專業(yè)實驗教學參考書。
第四版前言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部分化學實驗的基本知識?基本方法與基本技術
第1章緒論1
1.1基礎化學實驗課程的教學目的1
1.2基礎化學實驗課程的要求1
1.3實驗報告格式舉例3
第2章化學實驗的基本知識5
2.1化學實驗基本知識5
2.1.1化學實驗規(guī)則5
2.1.2化學實驗安全規(guī)則5
2.1.3化學實驗常見安全事故類型及意外事故的處理5
2.1.4消防7 第四版前言
第三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部分化學實驗的基本知識?基本方法與基本技術
第1章緒論1
1.1基礎化學實驗課程的教學目的1
1.2基礎化學實驗課程的要求1
1.3實驗報告格式舉例3
第2章化學實驗的基本知識5
2.1化學實驗基本知識5
2.1.1化學實驗規(guī)則5
2.1.2化學實驗安全規(guī)則5
2.1.3化學實驗常見安全事故類型及意外事故的處理5
2.1.4消防7
2.1.5綠色化學及“三廢”處理7
2.2常用玻璃儀器8
2.2.1常用玻璃儀器簡介8
2.2.2玻璃儀器的洗滌和干燥11
2.2.3玻璃儀器的使用安全13
2.3化學試劑的存放?取用及配制13
2.3.1試劑的存放13
2.3.2試劑的取用14
2.3.3試劑的配制15
2.4氣體的收集?凈化及氣體鋼瓶的使用16
2.4.1氣體的收集及有毒有害氣體的吸收16
2.4.2氣體的凈化與干燥16
2.4.3氣體鋼瓶?減壓閥及使用17
2.5試紙與濾紙18
2.5.1用試紙檢驗溶液的酸堿性18
2.5.2用試紙檢驗氣體19
2.5.3濾紙19
2.6常用溶劑20
2.6.1純水與水的純化方法20
2.6.2常用有機溶劑及純化21
2.7誤差分析與數(shù)據(jù)處理24
2.7.1準確度與精密度25
2.7.2誤差的分類與減免25
2.7.3實驗數(shù)據(jù)的記錄與處理26
2.7.4誤差的傳遞29
2.7.5實驗結果的表達29
2.8常見網(wǎng)絡資源31
2.8.1化合物安全防護與毒性數(shù)據(jù)查詢31
2.8.2化學信息網(wǎng)31
2.8.3《有機合成》網(wǎng)站31
2.8.4有機化合物譜圖數(shù)據(jù)庫網(wǎng)站32
2.8.5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網(wǎng)址32
第3章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33
3.1玻璃量器及其使用33
3.1.1滴定管33
3.1.2吸管36
3.1.3容量瓶37
3.1.4量筒和量杯37
3.1.5微量進樣器38
3.2稱量儀器的使用38
3.2.1托盤天平39
3.2.2電子天平39
3.2.3試樣的稱取方法40
3.3加熱與冷卻41
3.3.1加熱裝置41
3.3.2加熱操作43
3.3.3冷卻方法46
3.4干燥46
3.5熔點的測定和溫度計的校正47
3.5.1熔點的測定方法47
3.5.2溫度計校正48
第4章化學實驗中的分離與提取50
4.1固液分離50
4.1.1固液分離的方法50
4.1.2重量分析的基本操作52
4.2重結晶55
4.2.1溶劑的選擇55
4.2.2重結晶操作55
4.3升華56
4.4蒸餾58
4.4.1簡單蒸餾原理58
4.4.2簡單蒸餾操作58
4.5分餾60
4.5.1分餾原理60
4.5.2共沸混合物分餾簡介61
4.5.3分餾柱與填料62
4.5.4分餾操作63
4.6減壓蒸餾64
4.6.1減壓蒸餾原理64
4.6.2減壓蒸餾裝置與操作64
4.7水蒸氣蒸餾66
4.7.1水蒸氣蒸餾原理66
4.7.2水蒸氣蒸餾裝置與操作67
4.8萃取分離68
4.8.1基本原理68
4.8.2實驗方法69
4.8.3萃取分離的操作69
4.9薄層色譜70
4.9.1概述70
4.9.2薄層色譜分離法70
第5章化學實驗中的基本原理與基本方法72
5.1混合離子的分離與鑒定72
5.1.1鑒定反應的靈敏度和選擇性72
5.1.2鑒定反應進行的條件74
5.1.3分離方法75
5.1.4離子分離與鑒定的原則和方法75
5.2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驟77
5.2.1試樣的抽取和制備77
5.2.2試樣的分解78
5.2.3分析方法的選擇78
第6章基本物理量的測定技術79
6.1密度的測量79
6.1.1密度定義79
6.1.2用密度瓶法測量液體和固體的密度79
6.2真空的獲得與測量80
6.2.1真空獲得與測量的基礎知識80
6.2.2真空的獲得81
6.2.3真空的測量82
6.2.4真空檢漏83
6.3壓力的測定84
6.3.1概述84
6.3.2液柱式壓力計——U形管壓力計85
6.4溫度的測量89
6.4.1玻璃液體溫度計89
6.4.2熱電偶溫度計92
6.4.3電測式測溫?測壓儀器92
第二部分實驗
第7章基本操作與基本原理驗證性實驗96
實驗一單?多相離子平衡96
實驗二氧化還原反應99
實驗三物質結構和性質的關系101
實驗四平衡原理綜合實驗105
第8章重要元素及化合物性質實驗107
實驗五p區(qū)非金屬重要化合物的性質107
實驗六p區(qū)金屬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質111
實驗七常見陰離子的分離與鑒定115
實驗八d區(qū)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質(一)119
實驗九d區(qū)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質(二)123
實驗十ds區(qū)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質128
實驗十一常見陽離子的分離和鑒定131
實驗十二元素性質綜合實驗134
第9章制備實驗135
9.1無機制備135
實驗十三去離子水的制備135
實驗十四試劑氯化鈉的制備139
實驗十五硫酸亞鐵銨的制備142
實驗十六四碘化錫的制備及最簡式的確定145
實驗十七五水合硫酸銅的制備146
實驗十八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的配制和標定148
實驗十九硫酸銅中銅含量的測定150
實驗二十硫酸銅中結晶水及其脫水溫度的測定151
實驗二十一磷系列化合物的制備155
實驗二十二硫代硫酸鈉的制備157
實驗二十三活性氧化鋅的制備158
9.2有機制備158
實驗二十四蒸餾和減壓蒸餾158
實驗二十五環(huán)己烯的制備160
實驗二十六乙酰水楊酸的制備162
實驗二十七正丁醚的制備165
實驗二十八正丁醛的制備167
實驗二十九苯乙酮的制備168
實驗三十苯甲酸的制備170
實驗三十一乙酰苯胺的制備172
實驗三十二對甲苯磺酸鈉的制備174
實驗三十三肉桂酸的制備175
實驗三十四苯甲醇與苯甲酸的制備177
實驗三十五天然色素的提取及薄層色譜分析——綠色化學實驗Ⅰ179
實驗三十六反式1,2二苯乙烯的制備181
實驗三十七溴乙烷的制備183
實驗三十八苯乙醚的制備185
實驗三十九溴苯的制備186
實驗四十三苯甲醇的制備187
實驗四十一乙酸乙酯的制備189
實驗四十二1溴丁烷的制備192
實驗四十三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備193
實驗四十四正丁基乙酰乙酸乙酯和2庚酮的制備195
實驗四十五苯甲酸乙酯的制備197
實驗四十六香豆素的綠色催化合成——綠色化學實驗Ⅱ197
實驗四十七相轉移催化法合成扁桃酸200
第10章定量分析?分離與儀器分析實驗202
10.1基本實驗202
實驗四十八鹽酸標準溶液的配制和標定202
實驗四十九混合堿的測定204
實驗五十EDTA標準溶液的配制和標定206
實驗五十一鉛?鉍混合液中鉛?鉍含量的連續(xù)測定207
實驗五十二石灰石中鈣?鎂含量的測定208
實驗五十三KMnO4標準溶液的配制和標定210
實驗五十四石灰石中鈣含量的測定212
實驗五十五鄰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測定微量鐵214
實驗五十六離子選擇性電極法測定水中氟含量216
實驗五十七恒電流電解法測定銅含量219
實驗五十八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自來水中鈣?鎂的含量221
實驗五十九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含銅廢液中銅的含量222
實驗六十有機化合物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的測定及其影響因素223
實驗六十一氣相色譜法分析空氣中的氧?氮含量225
實驗六十二醇系物的氣相色譜分析226
10.2設計實驗228
實驗六十三漂粉精中有效氯和固體總鈣量的測定228
第11章基本物理量與物化參數(shù)的測定實驗230
11.1基本物理量的測定230
實驗六十四摩爾氣體常量的測定230
實驗六十五恒溫槽的調節(jié)及黏度測定232
實驗六十六凝固點降低法測定摩爾質量237
實驗六十七液體飽和蒸氣壓的測定241
11.2熱力學性質的測定244
實驗六十八乙酸解離常數(shù)的測定244
實驗六十九平衡常數(shù)的測定247
實驗七十反應焓的測定250
實驗七十一二組分凝聚系統(tǒng)相圖255
實驗七十二二組分液相完全互溶系統(tǒng)的沸點組成圖259
11.3電化學性質的測定262
實驗七十三原電池熱力學262
實驗七十四極化曲線和氫的超電勢的測定266
11.4動力學性質的測定269
實驗七十五反應速率與活化能的測定269
實驗七十六蔗糖水解反應速率常數(shù)的測定272
實驗七十七過氧化氫催化分解275
實驗七十八乙酸乙酯皂化反應280
11.5表面與膠體性質的測定283
實驗七十九最大泡壓法測定液體的表面張力283
實驗八十溶膠的制備?ζ電勢與電解質聚沉值的測定286
11.6結構參數(shù)的測定290
實驗八十一偶極矩的測定290
第12章綜合實驗296
實驗八十二三草酸合鐵(Ⅲ)酸鉀的制備?組成測定及表征296
實驗八十三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鈷(Ⅲ)的制備?水合反應速率常數(shù)和活化能的測定302
實驗八十四安息香及其氧化重排產物的合成及表征305
實驗八十五淀粉與丙烯腈接枝共聚物及其皂化產物的合成309
實驗八十六[Co(Ⅱ)Salen]配合物的制備及載氧作用311
實驗八十七聚乙烯醇縮甲醛(膠水)的制備314
實驗八十八固體超強酸的制備?表征及其在酯化反應中的應用——綠色化學實驗Ⅲ318
第三部分附錄
第13章化學實驗中的常用測量測定儀器321
13.1酸度計?離子計和電位計321
13.1.1測量原理321
13.1.2使用方法322
13.2氣相色譜儀322
13.2.1測量原理322
13.2.2使用方法323
13.2.3注意事項323
13.3722S型分光光度計323
13.3.1測量原理323
13.3.2使用方法324
13.4阿貝折射儀325
13.4.1測量原理325
13.4.2使用方法326
13.4.3折射儀的維護328
13.5旋光儀328
13.5.1偏振光與旋光度328
13.5.2旋光儀的結構及測量原理329
13.6ICE3300原子吸收光譜儀330
13.6.1測量原理330
13.6.2使用方法331
13.7TU-1901雙光束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332
13.7.1測量原理332
13.7.2使用方法333
13.8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334
13.8.1測量原理334
13.8.2使用方法334
13.8.3注意事項335
13.9核磁共振波譜儀335
13.9.1測量原理335
13.9.2使用方法335
13.9.3注意事項336
13.10電導儀和電導率儀336
13.10.1測量原理336
13.10.2使用方法337
13.11熱分析儀338
13.11.1測量原理338
13.11.2STA 409PC型差熱天平使用方法340
13.12磁天平341
13.12.1測量原理341
13.12.2使用方法343
13.13BDX自動X射線衍射儀343
13.13.1測量原理343
13.13.2使用方法346
13.14直流電位差計348
13.14.1測量原理348
13.14.2使用方法349
第14章常用數(shù)據(jù)表351
14.1常見陽離子的主要鑒定反應351
14.2常見陰離子的主要鑒定反應354
14.3常見陽離子與常用試劑的反應357
14.4常見陰離子與常用試劑的反應359
14.5常見離子和化合物的顏色360
14.6不同溫度下水的飽和蒸氣壓(Pa)363
14.7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365
14.8實驗室常用酸?堿溶液的濃度367
14.9酸堿指示劑367
14.10氧化還原指示劑368
14.11金屬離子指示劑369
14.12實驗室中一些試劑的配制方法370
14.13常用緩沖溶液的pH范圍372
14.14不同溫度下KCl的摩爾溶解焓372
14.15摩爾凝固點降低常數(shù)373
參考文獻374
第一部分
化學實驗的基本知識?基本方法
與基本技術
第一部分化學實驗的基本知識?基本方法與基本技術
第1章緒論
1.1基礎化學實驗
課程的教學目的化學是在原子?分子及分子以上層次研究物質及其變化過程的基礎科學,是一門理論與實驗并重?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中心學科?化學實驗是化學學科形成和發(fā)展的基礎,是檢驗化學科學理論知識是否正確的標準和手段?考慮到化學各分支學科的相互交叉和緊密融合,基礎化學實驗作為理工科高等院校化工?材料?藥學?生命科學等專業(yè)的主要基礎課程,已經(jīng)打破了原四大化學實驗分科設課的界限?作為一個整體,統(tǒng)一按照制備?結構?性能的基本關系,突出化學實驗技能的培養(yǎng),重新組織實驗教學,強化對化學實驗基本原理的掌握和對化學實驗基本方法和技術的運用?
通過實驗教學達到以下目的:(1)通過“基本實驗—系列實驗或設計實驗—綜合實驗”三個層次的實驗教學,加深對化學基礎理論的理解和運用,強化化學基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團隊協(xié)作意識?(2)熟練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技能;樹立“安全化學”?“綠色化學”的意識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念?(3)初步了解化學研究或化學品設計?生產?開發(fā)和應用等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培養(yǎng)學生以化學實驗為工具獲取新知識的能力?(4)掌握必要的信息技術,能夠獲取?加工和應用相關的化學信息?學生經(jīng)過嚴格的實驗訓練后,具有一定的查閱?收集和處理化學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較復雜問題的實踐能力,并初步具備自主學習?自我發(fā)展的能力?
1.2基礎化學實驗課程的要求
為了達到上面提出的課程目標,學生應在以下環(huán)節(jié)嚴格要求自己?
1.實驗前的預習明確實驗目的和原理,所用儀器?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藥品或試劑的等級?物化性質(熔點?沸點?折射率?密度?毒性與安全等數(shù)據(jù)),實驗裝置,實驗步驟?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避免邊做實驗邊翻書的“照方抓藥”式實驗?實驗前認真地完成預習報告?預習報告應簡明扼要,切忌照抄書本?實驗過程或步驟可以用框圖或箭頭等符號表示?
2.學習方法本書所選的基本實驗是在教學過程中多年使用較為成熟的,因而容易得出結果,但不要認為生產或科研中的實際問題都可以如此順利地解決,應當多問幾個為什么?對于綜合實驗,更要明白解決問題的思路,切忌囫圇吞棗?為了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和開拓意識,還安排了部分設計實驗,對這部分實驗,首先要明確需要解決的問題;然后根據(jù)所學的知識(必要時應當查閱文獻資料)和實驗室能提供的條件選定實驗方法,并深入研究這些方法的原理?儀器?實驗條件和影響因素,以此作為設計方案的依據(jù);最后寫出預習報告并和指導教師討論?修改,定稿后即可實施?所選的題目較為簡單,目的是給學生在“知識”和“應用”之間架設一座“能力”的橋梁?
3.實驗記錄實驗過程中要準確記錄并妥善保存原始數(shù)據(jù),不能隨意記在紙片上,更不能涂改?對可疑數(shù)據(jù),如確知原因,可用鉛筆輕輕圈去;否則應用統(tǒng)計學方法判斷取舍,必要時應補做實驗核實,這是科學態(tài)度的具體體現(xiàn)?實驗結束后,實驗記錄請指導教師簽字,留作撰寫實驗報告的依據(jù)?
4.實驗報告實驗報告不僅是概括與總結實驗過程的文獻性資料,而且是學生以實驗為工具,獲取化學知識實際過程的模擬,同樣是實驗課程的基本訓練內容?實驗報告從一定角度反映了一個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實驗水平與能力?實驗報告的格式與要求,在不同的學習階段略有不同,但基本應包括:實驗目的,實驗簡明原理,實驗儀器(廠家?型號?測量精度),藥品(純度等級),實驗裝置(畫圖表示),原始數(shù)據(jù)記錄表(附在報告后),實驗現(xiàn)象與觀測數(shù)據(jù),實驗結果(包括數(shù)據(jù)處理,必要時用列表或作圖形式表達),討論?
要養(yǎng)成專心致志地觀察實驗現(xiàn)象的良好習慣,在需要等待的時間內不能做其他事情?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正確判斷是能力的體現(xiàn)?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時,宜用列表法?作圖法,具有普遍意義的圖形還可以回歸成經(jīng)驗公式,得出的結果應盡可能地與文獻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通過這種形式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模式,鍛煉文獻查閱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對實驗結果進行討論是實驗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往往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它包括實驗者的心得體會(指經(jīng)提煉后學術性的體會,并非泛泛的感性表達),做好實驗的關鍵所在,實驗結果的可靠程度與合理性評價,以及對實驗現(xiàn)象的分析與解釋?如能進一步提出改進意見,或提出另一種更好的合成路線或方案等,就是創(chuàng)新思維,是創(chuàng)新能力的表現(xiàn)?當然,一般情況下的討論是初級的,有些見解可能是膚淺的,但重要的是有意識地培養(yǎng)思考分析的習慣,尤其是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和收斂性思維的模式,為具有真正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打基礎?下面以無機制備和測定等實驗報告的格式為例,為低年級學生提供示范?高年級學生可參照前面的要求,并在教師指導下擬定實驗報告格式?
1.3實驗報告格式舉例
一年級化學實驗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無機制備實驗?測定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制備實驗主要寫出物質制備原理?流程?原料量?產量?產率?產品質量及性質等?原料經(jīng)多步實驗操作和處理過程,最終得到產品?一般流程可用“框圖”表示,每一操作可作為一個“框圖”?性質測定實驗主要是測定數(shù)據(jù)及數(shù)據(jù)處理過程?所有原始數(shù)據(jù)都要準確無誤,計算時應該有具體數(shù)據(jù)處理過程?驗證性實驗主要是對物質性質的驗證,可加深對無機反應原理和物質性質的理解?一般可分為實驗步驟?實驗現(xiàn)象?反應方程式及解釋?結論等?在實驗報告中要注意這四部分一一對應?“無機制備實驗”報告格式示例
實驗名稱:五水合硫酸銅的制備學院專業(yè)年級班學號姓名實驗日期
一?實驗目的(略)
二?制備反應式及有關計算(原料?產量)(略)
三?簡略實驗步驟
四?實驗結果
產量=;產率(%)=實際產量理論產量×100=;產品等級(如果經(jīng)過檢驗分析):?
五?問題與討論“無機測定實驗”報告格式示例
實驗名稱:摩爾氣體常量的測定學院專業(yè)年級班學號姓名實驗日期
一?實驗目的(略)
二?簡略實驗步驟
1.稱量操作用托盤天平稱表面皿(g)→用電子天平稱表面皿(g)→用電子天平稱表面皿+鋁箔共(g)→鋁箔g?
2.測摩爾氣體常量在反應管內加入3mL8mol L-1的HCl和鋁箔→試漏→反應→讀數(shù)?記錄→計算?
三?數(shù)據(jù)記錄與結果處理
1.測摩爾氣體常量(R)反應前量氣管中液面讀數(shù):V1=mL;反應后量氣管中液面讀數(shù):V2=mL;V(H2)=mL?鋁箔質量g,n(H2)=mol?(計算式)室溫=℃,T=K,p(H2O)=Pa;大氣壓p=kPa;p(H2)=kPa?結果:R=?
2.相對誤差(%)=R(測定)-R(理論)R(理論)×100=?
3.誤差分析“無機驗證性實驗”報告格式示例
實驗名稱:單?多相離子平衡學院專業(yè)年級班學號姓名實驗日期
一?實驗目的(略)
二?實驗步驟實驗步驟現(xiàn)象反應方程式解釋(結論)0.1mol L-1HOAc(3mL)+甲基橙搖勻→溶液呈紅色HOAcH++OAc-比較不加NH4OAc加NH4OAc(少許)溶液由紅變黃
三?問題和討論
第2章化學實驗的基本知識
2.1化學實驗基本知識
2.1.1化學實驗規(guī)則
(1)實驗前必須認真預習,明確實驗目的和要求,掌握實驗的基本原理,了解實驗操作技術和基本儀器的使用方法,熟悉實驗內容以及注意事項,寫好預習報告?
(2)實驗過程中應嚴格遵守實驗室規(guī)則,在教師的指導下正確操作,獨立?認真地進行實驗?仔細觀察并記錄實驗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愛護儀器,節(jié)約藥品?水?電和氣體?
(3)實驗后須及時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認真分析實驗現(xiàn)象,對實驗結果進行討論和總結,根據(jù)不同的實驗要求寫出不同格式的實驗報告?實驗結束后做好實驗室的整理工作?
2.1.2化學實驗安全規(guī)則
(1)必須熟悉實驗室的環(huán)境,了解與安全有關的一切設施(如電閘?水管閥門?氣體閥門?急救箱和消防用品等)的位置和使用方法?離開實驗室前,仔細檢查水?電和氣體閥門是否關好?
(2)實驗室內藥品嚴禁任意混合,更不能品嘗其味道?試劑?溶劑的瓶蓋?瓶塞不能混用?
(3)實驗室內禁止飲食?吸煙及保存食物?實驗時須保持安靜,禁止打鬧?使用有毒試劑(如氟化物?氰化物?鉛鹽?鋇鹽?六價鉻鹽?汞的化合物和砷的化合物等)時,剩余藥品或廢液應倒入回收瓶中集中處理?
(4)能產生有毒?有刺激性氣味氣體(如硫化氫?一氧化碳?氯氣?二氧化硫等)的實驗必須在通風櫥內進行?
(5)有機溶劑大多易燃(如乙醚?苯?乙醇?丙酮等),不能用燒杯等敞口容器盛裝,裝有易燃有機溶劑的容器不得靠近火源,更不能直接加熱易燃溶劑?回流或蒸餾溶劑時應放沸石,防止液體過熱暴沸,引起火災?切勿將易燃溶劑倒入廢液缸內,用過的溶劑要回收?
(6)使用具有強腐蝕性的濃酸?濃堿?溴?洗液時,應避免接觸皮膚和濺在衣服上,更要注意保護眼睛,必要時應佩戴防護眼鏡?
(7)加熱?濃縮液體時,不能俯視正在加熱的液體,以免濺出的液體灼傷眼?臉?加熱試管中的液體時,不能將試管口對著人?需要借助于嗅覺鑒別少量氣體時,應用手把少量氣體輕輕地扇向鼻孔進行嗅聞?
(8)使用電器設備時,不要用濕手接觸儀器,以防觸電,用后拔下電源插頭?
(9)為了避免實驗室發(fā)生大量溢水事故,應注意水槽的清潔,保持下水道暢通,廢紙?玻璃等物應扔入廢物筐中?冷凝管的冷卻水不宜開得過大,避免水壓過高彈開橡皮管而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