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驗教程根據教育部教學大綱關于“三基”教學的要求,兼顧臨床醫學專業與藥學專業,以專科、本科及碩士研究生為主要教學對象,共分為5篇,包括細菌學總論、常見病原性細菌及其感染的檢查、其他原核細胞型微生物和真菌、病毒學、藥學微生物學實驗技術。其中共有67個獨立實驗,附錄包括常用實驗儀器和實驗室生物安全、實驗室器材的處理與消毒滅菌、常用培養基的制備與滅菌、常用溶液及染色試劑的配置。
本實驗教程的特點是以微生物學基本實驗技術為重點,通過實驗或臨床案例的引導,開展微生物學實驗課教學。嘗試以案例教學法進行實驗課的教學改革新模式,使學生掌握基本實驗操作技術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獨立觀察和思考、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建立團隊協作的精神。使用者可根據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培養目標以及實驗教學條件,選擇性地開設實驗。
前言
微生物學實驗規則
第1篇 細菌學總論
實驗1 常用顯微鏡及其構造和使用方法
實驗2 細菌基本形態的觀察
實驗3 細菌特殊結構的觀察
實驗4 細菌動力的觀察
實驗5 細菌涂片的制作
實驗6 細菌的染色方法
實驗7 培養基的制備和應用
實驗8 細菌的人工培養方法
實驗9 細菌生長現象的觀察
實驗10 細菌分解代謝產物的檢查
實驗11 細菌合成代謝產物的觀察
實驗12 自然界環境中細菌的檢查
實驗13 正常人體細菌的檢查
實驗14 物理因素對細菌的影響
實驗15 化學因素對細菌的影響
實驗16 生物因素對細菌的影響
實驗17 菌種保藏及其常用方法
實驗18 細菌變異現象的觀察
實驗19 細菌L型變異的誘導與觀察
實驗20 細菌質粒的分離與提取
實驗21 細菌質粒轉化
實驗22 細菌耐藥基因檢測與鑒定
實驗23 細菌侵襲性感染
實驗24 細菌外毒素感染
實驗25 細菌內毒素感染
實驗26 吞噬細胞的抗感染作用
實驗27 中和抗體的抗感染作用
實驗28 致敏淋巴細胞的抗感染作用
第2篇 常見病原性細菌及其感染的檢查
實驗29 葡萄球菌屬
實驗30 鏈球菌屬
實驗31 奈瑟菌屬
實驗32 病原性球菌感染的檢查
實驗33 埃希菌屬
實驗34 志賀菌屬
實驗35 沙門菌屬
實驗36 腸道桿菌感染的檢查
實驗37 厭氧芽胞梭菌
實驗38 無芽胞厭氧菌
實驗39 弧菌屬
實驗40 需氧芽胞桿菌
實驗41 棒狀桿菌屬
實驗42 分枝桿菌屬
第3篇 其他原核細胞型微生物和真菌
實驗43 放線菌
實驗44 支原體
實驗45 立克次體
實驗46 衣原體
實驗47 螺旋體
實驗48 真菌的形態與培養
實驗49 淺部感染真菌的檢查
實驗50 深部感染真菌的檢查
第4篇 病毒學
實驗51 病毒的形態與結構的觀察
實驗52 病毒分離培養技術
實驗53 病毒致病作用的觀察
實驗54 病毒包涵體的觀察
實驗55 病毒的血清學檢查
實驗56 病毒感染的快速診斷方法
第5篇 藥學微生物學實驗技術
實驗57 藥物的體外抗菌試驗
實驗58 抗生素效價的微生物學測定
實驗59 注射劑的無菌檢驗
實驗60 藥品染菌量的檢查
實驗61 藥品中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檢測
實驗62 藥品中的大腸埃希茵檢測
實驗63 藥品中的銅綠假單胞菌檢測
實驗64 藥品中的破傷風梭菌檢測
實驗65 藥品中的沙門菌檢測
實驗66 注射劑細菌內毒素的檢查
實驗67 藥物體外抗菌試驗中的細菌L型檢查
參考文獻
附錄
一、常用實驗儀器與生物安全實驗室
二、實驗室常用器材的處理與消毒滅菌
三、常用培養基的制備與滅菌
四、常用溶液及染色試劑的配制